一种育珠蚌稚蚌脱苗及培育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720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育珠蚌稚蚌脱苗及培育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育珠蚌苗种培育设施,尤其是涉^:一种育珠蚌稚蚌 脱苗及培育池。
背景技术
在育珠蚌苗种培育过程中,钩介幼虫发育成稚蚌开始从寄主鱼——黄颡 鱼脱落时, 一般将黄颡鱼直接放入育苗池进行脱苗,由于育珠蚌钩介幼虫发
育的同步性差,脱苗时间一般要持续2 — 3天,其缺点是1)黄颡鱼受生产 活动的干扰会搅动池底,使稚蚌随水流溢出而流失;2)黄颡鱼具有摄食稚蚌 的习性,大量稚蚌被黄颡鱼摄食。因此,黄颡鱼在育苗池的时间越长,苗种 损失越大,出苗率越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育苗池所存在的诸多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育珠 蚌稚蚌脱苗及培育池,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更合理,增加脱苗功能区并便于复 原的育苗池。本实用新型适用于育珠蚌脱苗和苗种培育。
本实用新型所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育珠蚌稚蚌脱苗及培育池,包括育苗池本体和育苗池本体边缘相对 方向设置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育苗池本体内设置分隔栅, 所述分隔栅将育池苗本体分隔成临时脱苗区和稚蚌培育区。
所述分隔栅与水流方向垂直设置。
所述临时脱苗区靠近进水口。
所述稚蚌培育区靠近排水口。
所述分隔栅分为上下两层,所述分隔栅的截面呈T字形。 所述分隔栅由分隔砖砌成,下层由分隔砖直立构成,上层由分隔砖水平构成。
所述分隔栅下层的分隔砖间隙为2-3cm。 所述分隔栅上层的分隔砖紧密相连。
所述的分隔砖43大小为24X12X6cm,用浓度为350mg/L生石灰浸泡消 毒2小时,然后用育苗水浸泡一周去碱后使用。 所述分隔栅与所述育苗池本体为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明显的优点由于脱苗时,将黄 颡鱼与稚蛘分隔开来,避免了黄颡鱼受生产活动干扰时对池底的搅动,降低 了稚蚌随水流的流失,减少了黄颡鱼摄食稚蚌的机会。本实用新型通过对育 苗池改良,使出苗率提高了20%。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现有育苗池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分隔栅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分隔砖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脱苗前期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脱苗中期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脱苗后期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去掉分隔栅的示意图。
图中标号1为育苗池本体,2为进水口, 3为出水口, 4为分隔栅,41 为下层,42为上层,43为分隔砖,44为分隔砖间隙,5为临时脱苗区,6为 稚蚌培育区,7为黄颡鱼,8为稚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
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l所示为现有育苗池,包括育苗池本体l、进水口2和排水口2。
4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育苗池本体1和育苗池本体1边缘相对方 向设置的进水口 2和出水口 3,在现有育苗池的基础上,在垂直于水流方向设 置分隔栅4。分隔栅4将育苗池分隔成靠近进水口 2的临时脱苗区5和靠近排 水口3的稚蚌培育区6。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分隔栅4由分隔砖43砌成,分上下两层,即下层 41由分隔砖直立排列和上层42由分隔砖43平放排列构成,所述分隔栅4的 截面呈T字形。下层41的分隔砖间隙44为2-3cm,上层42分隔砖43紧密相 连。所述的分隔砖43大小为24X12X6cm,用浓度为350mg/L生石灰浸泡消 毒2小时,然后用育苗水浸泡一周去碱后使用。所述分隔栅4与育苗池本体1 为可拆卸连接。
如图5所示,将寄有即将成熟的钩介幼虫的黄颡鱼7放入临时脱苗区5。
如图6所示,钩介幼虫逐渐从黄颡鱼7鳃上脱落,脱落的钩介幼虫称为 稚蚌8,稚蚌8随水流经分隔砖间隙44进入稚蚌培育区6。
如图7所示,随着钩介幼虫的脱落,稚蚌培育区6的稚蚌8密度越来越 高。 /
如图8所示,当黄颡鱼7鳃上的钩介幼虫脱落90%以上时,将黄颡鱼7 取出,并将分隔栅4撤掉,恢复育苗池原貌,全部区域用于培育稚蚌8。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育苗池本体l设置1.5m (长)Xlm(宽)X0. 12m(高);进 水口 2高度15cm,直径lcm,每育苗池本体1均匀设4个进水口;排水口 3 高10cm、 宽12cm。
所述进水口 2水流是通过控制中间水道中的水位高度(即水压)统一控 制水流,所述出水口 3不能向其他育苗池那样设拦网。因为最初稚蚌的大小 比泥沙颗粒小,容易堵塞。所以排水口 3设置拦网不现实,容易堵塞,起不 到效果。
在育苗池本体1内与水流垂直的方向设置分隔栅4,所述分隔栅4由分隔 砖43砌成,分上下两层,即下层41由分隔砖直立排列和上层42由分隔砖43 平放排列构成,所述分隔栅4的截面呈T字形。下层41的分隔砖间隙44为 2-3cm,上层42分隔砖43紧密相连。所述的分隔砖43大小为24X 12X6cm,用浓度为350mg/L生石灰浸泡消毒2小时,然后用育苗水浸泡一周去碱后使 用。黄颡鱼7体长10—15cm,体宽约3cm,体重50g左右,钩介幼虫稚蚌8 的体形0. 3mm,黄颡鱼7的搅动使稚蚌8随水流流失和黄颡鱼7摄食稚蚌8是 稚蚌损失的一个主要原因,分隔砖间隙44为2-3cm小于黄颡鱼7的体宽,所 述分隔栅4把黄颡鱼7和稚蚌8分离开来,采用分隔栅4降低黄颡鱼7的搅 动使稚蚌8随水流流失和黄颡鱼7摄食稚蚌8。脱苗结束后,将黄颡鱼7捞出, 撤离分隔栅4,取消了临时脱苗区5,整个育苗池本体1都可用作培育稚蚌。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明显的优点由于脱苗时,将黄 颡鱼7与稚蚌8分隔开来,避免了黄颡鱼7受生产活动干扰时对池底的搅动, 降低了稚蚌8随水流的流失,减少了黄颡鱼7摄食稚蚌8的机会。本实用新 型通过对育苗池改良,使出苗率提高了 20%。本实用新型适于育珠蚌脱苗和 苗种培育。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 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 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 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 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 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权利要求1、一种育珠蚌稚蚌脱苗及培育池,包括育苗池本体和育苗池本体边缘相对方向设置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育苗池本体内设置分隔栅,所述分隔栅将育池苗本体分隔成临时脱苗区和稚蚌培育区。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育珠蚌稚蚌脱苗及培育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隔栅分为上下两层,所述分隔栅的截面呈T字形。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育珠蚌稚蚌脱苗及培育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隔栅由分隔砖砌成,下层由分隔砖直立构成,上层由分隔砖水平构成。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育珠蚌稚蚌脱苗及培育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隔栅下层的分隔砖间隙为2-3cm。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育珠蚌稚蚌脱苗及培育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栅上层的分隔砖紧密相连。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育珠蚌稚蚌脱苗及培育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栅与水流方向垂直设置。
7、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育珠蚌稚蚌脱苗及培育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分隔砖大小为24X12X6cm。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育珠蚌稚蚌脱苗及培育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隔栅与所述育苗池本体为可拆卸连接。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育珠蚌稚蚌脱苗及培育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临时脱苗区靠近进水口。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育珠蚌稚蚌脱苗及培育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稚蚌培育区靠近排水口。
专利摘要一种育珠蚌稚蚌脱苗及培育池,包括育苗池本体、相对设置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育苗池本体内与水流垂直的方向设置分隔栅,所述分隔栅为可拆卸连接,所述分隔栅将育池苗本体分隔成临时脱苗区和稚蚌培育区;所述分隔栅由分隔砖砌成两层,下层直立,分隔砖间隙2-3cm;上层平放,砖块紧密相连,呈T字形;所述分隔砖大小为24×12×6cm,浸泡一周去碱并消毒后使用。本实用新型的优点脱苗时将黄颡鱼与稚蚌分隔开来,避免了黄颡鱼受生产活动干扰时对池底的搅动,降低了稚蚌随水流的流失,减少了黄颡鱼摄食稚蚌的机会。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更合理,临时脱苗区便于复原的育苗池。本实用新型通过对育苗池改良,使出苗率提高20%。
文档编号A01K63/00GK201274707SQ200820151378
公开日2009年7月22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29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29日
发明者李家乐, 白志毅, 陈友明 申请人:上海海洋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