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人工繁殖方法

文档序号:313013阅读:5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黄颡鱼人工繁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淡水鱼养殖方法,进一步是指黄颡鱼人工繁殖方法。
背景技术
黄颡鱼,在分类学上隶属于鲶形目(siluriformes)、鱼尝科(Bagridae)、黄颡鱼属 (Pseudobagras),俗称黄鸭叫、黄腊丁、黄姑鱼。黄颡鱼为底栖鱼类,对生态环境适应性 强,广泛分布于我国淡水水体中,是我国江河、湖泊中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黄颡鱼因 其氨基酸含量丰富,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无肌间刺,是一种老少皆宜的营 养佳肴;加之该鱼适应池塘集约化高产养殖,大湖粗养,网箱养殖,且养殖性状优良, 具有极为广阔的市场前景,被誉为二十一世纪的水产之星。目前市场供不应求,价格一 再上扬。特别是野生黄颡鱼更是奇缺。因此,对黄颡鱼进行生态繁养及综合开发意义深 远。黄颡鱼等鲶形目鱼类的鱼苗繁育,基本上是人工催产、杀雄取精;每年仅用于 人工繁殖就要宰杀上千万尾健壮的雄性亲本,因而导致天然水域中雌雄比例严重失调, 致使自然资源严重衰竭。据初步统计,目前黄颡鱼天然捕捞量不及60年代的10%,人工 养殖量不到水产品养殖总量的千分之一,使黄颡鱼产业化开发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再则,杀雄取精严重影响食品安全。每年人工繁育黄颡鱼需宰杀上千万尾雄性 亲鱼,这些鱼中因含有大剂量的催产药物,人们食用后会产生许多不良反应,对身体有 多种危害。因此只有使黄颡鱼自然产卵才能彻底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现有人工繁殖黄 颡鱼方法存在产量底、成本高等问题,难以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出一种黄颡鱼人工 繁殖方法,该方法可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能有计划地批量生产鱼苗以满足不同用户 的鱼苗需求,使生产与开发相统一;还可避免因大量杀死雄性亲本造成对自然生态的严 重破坏。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黄颡鱼人工繁殖方法为(1)亲鱼选择选择体质健壮、体表光滑,鳍条完整、无病无伤、外形性成熟 的个体,且雌鱼体重75g-100g、雄鱼体重125g-150g的天然野生II龄黄颡鱼成鱼作为亲 本,并按雌鱼与雄鱼的数量比为1 1.1 (即雌鱼条数雄鱼条数=1 1.1)的比例放入 池塘中进行专池培育;外形性成熟的亲本为,雌鱼腹部饱满,富弹性,从背部向上托起,从外观看有 明显的卵巢轮廓,生殖孔红肿并略外突;雄鱼腹部平直,生殖孔部位明显突起,呈乳头 状,略呈红色;催产繁殖设备可采用现有技术的四大家鱼(鲭鱼、草鱼、鲢鱼、鳙鱼)繁殖设施 进行改造;黄颡鱼在湖南地区成熟年龄一般为2龄,每年成熟1次,产卵期一般在5月初至8月底。(2)亲鱼培育水温12c°以上时,用鲜野杂鱼或水蚯蚓进行人工投喂,日投 喂量为鱼体重的4% -6%,亲鱼放养密度为每667平方米水面投放200kg,池塘水深1.4 米-1.6米;也可视池塘水质和溶氧状况调节。(3)人工催产a.催产时间待池塘水温在23c°以上时,即可进行人工催产;b.鱼巢的设置在产卵池的底部筑建洞穴,洞穴直径为40cm-60cm,深度为 55cm-65cm,洞穴数量为雌性亲鱼数量的40% -50%,每个洞穴放置一个产卵巢;所述产卵巢可由50目聚乙稀网编制在铁丝圆圈上而组成;C.催产药物及剂量催产药物选用促黄体素激素类似物(LHRH-A2),绒毛膜 促性腺激素(HCG)和地欧酮(DOM),注射剂量为亲鱼每公斤体重用LRH-A2S-IO μ g、 HCG400IU、DOM4-5mg,即(LRH_A28-10 μ g+HCG 400IU+DOM 4_5mg)/kg。d.注射方法及时间采用背部肌肉注射或腹腔注射均可,进针深度为 0.9cm-1.1 cm ;采用二次注射方法第一次只注射雌鱼且只注射LHRH-A2 ;第二次注射于第一 次只注射的十二小时后进行,对雌鱼按剂量注射HCG、DOM,对雄鱼注射HCG、DOM 且注射量为雌鱼注射量的一半;每尾亲鱼注射药液为Iml ;将完成所述催产药物注射的雌鱼与雄鱼放入产卵池;效应时间为25小时-30小 时,催产水温23°C-26°C最佳;c.取卵通过产卵巢标记编号确定亲鱼产卵情况,两次换巢取卵,以免时间过 长而亲鱼食卵;(4)鱼苗孵化将产卵巢取出后在清水中洗尽,放入孵化槽孵化,至孵出鱼 苗;其中a.孵化槽设计为长方形槽,槽内壁平整;在槽长的两长边内壁安装直径 1.5cm-2.5cm的胶质喷水管,喷水管端部封闭且在该喷水管上每隔5cm-10cm设置孔径为 0.15cm-0.25cm的喷水孔,并使所述喷水孔向槽的中心位置以同水平面成40° -50°角喷 水,进行流水孵化;喷水的高程距槽中水面不低于2.5m;孵化槽出水口用80目尼龙纱窗 做栏栅,防止鱼苗逃逸;孵化槽一般为长5_8m、宽Im的水泥池,池内壁用瓷砖贴面而使之光滑;b.孵化管理孵化用水经60目-80目尼龙纱网布过滤,水质清新无污染;应及时检查鱼卵,发现坏卵、未授精卵、死卵一律人工清除;禁止用药物消毒 以免影响孵化率或给鱼苗造成药物残留。通过几年的试验研究表明,应用本发明方法,每公斤成熟好的亲鱼可产卵10万 左右,授精率98%以上,孵化率80%以上,详情见下表1。表1 2005-2009年繁殖情况表
权利要求
1.一种黄颡鱼人工繁殖方法,其特征是,该方法为(1)亲鱼选择选择体质健壮、体表光滑,鳍条完整、无病无伤、外形性成熟的个 体,且雌鱼体重75g-100g、雄鱼体重125g-150g的天然野生II龄黄颡鱼成鱼作为亲本, 并按雌鱼与雄鱼的数量比为1 1.1的比例放入池塘中进行专池培育;(2)亲鱼培育水温12c°以上时,用鲜野杂鱼或水蚯蚓进行人工投喂,日投喂量为 鱼体重的4% -6%,亲鱼放养密度为每667平方米水面投放200kg,池塘水深1.4米-1.6 米;(3)人工催产a.催产时间待池塘水温在23c°以上时,进行人工催产;b.鱼巢的设置在产卵池的底部筑建洞穴,洞穴直径为40cm-60cm,深度为 55cm-65cm,洞穴数量为雌性亲鱼数量的40%-50%,每个洞穴放置一个产卵巢;C.催产药物及剂量催产药物选用促黄体素激素类似物LHRH-A2,绒毛膜促性腺激 素HCG和地欧酮DOM,注射剂量为亲鱼每公斤体重用LRH-A2 8-10 μ g、HCG 400IU、 DOM 4-5mg ;d.注射方法及时间采用背部肌肉注射或腹腔注射均可,进针深度为 0.9cm-l.lcm ;采用二次注射方法第一次只注射雌鱼且只注射LHRH-A2 ;第二次注射于第一次只 注射的十二小时后进行,对雌鱼按剂量注射HCG、DOM,对雄鱼注射HCG、DOM且注 射量为雌鱼注射量的一半;每尾亲鱼注射药液为Iml ;将完成所述催产药物注射的雌鱼与雄鱼放入产卵池;效应时间为25小时-30小时, 催产水温23 °C -26 °C ;C.取卵通过产卵巢标记编号确定亲鱼产卵情况,两次换巢取卵,以免时间过长而 亲鱼食卵;(4)鱼苗孵化将产卵巢取出后在清水中洗尽,放入孵化槽孵化,至孵出鱼苗;其中a.孵化槽设计为长方形槽,槽内壁平整;在槽长的两长边内壁安装直径 1.5cm-2.5cm的胶质喷水管,喷水管端部封闭且在该喷水管上每隔5cm-10cm设置孔径为 0.15cm-0.25cm的喷水孔,并使所述喷水孔向槽的中心位置以同水平面成40° -50°角喷 水,进行流水孵化;喷水的高程距槽中水面不低于2.5m;孵化槽出水口用80目尼龙纱窗 做栏栅,防止鱼苗逃逸;b.孵化管理孵化用水经60目-80目尼龙纱网布过滤,水质清新无污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黄颡鱼人工繁殖方法,其特征是,外形性成熟的亲本为,雌鱼 腹部饱满,富弹性,从背部向上托起,从外观看有明显的卵巢轮廓,生殖孔红肿并略外 突;雄鱼腹部平直,生殖孔部位明显突起,呈乳头状,略呈红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黄颡鱼人工繁殖方法,其特征是,孵化槽为长5-8m、宽Im的 水泥池,池内壁用瓷砖贴面而使之光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黄颡鱼人工繁殖方法,其特征是,所述产卵巢由50目聚乙稀 网编制在铁丝圆圈上而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黄颡鱼人工繁殖方法,其特征是,孵化过程中,及时检查鱼卵,发现坏卵、未授精卵、死卵一律人工清除。
全文摘要
一种黄颡鱼人工繁殖方法,包括亲鱼选择、亲鱼培育、人工催产、鱼苗孵化,其中人工催产有催产时间、鱼巢的设置、催产药物及剂量、药物二次注射的优化技术,鱼苗孵化包括孵化槽设计及优化的孵化技术等。本方法具有高的产卵率、催产率、孵化率,它可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能有计划地批量生产鱼苗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鱼苗需求,使生产与开发相统一;还可避免因大量杀死雄性亲本造成对自然生态的严重破坏。
文档编号A01K61/00GK102007874SQ20091004428
公开日2011年4月13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7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7日
发明者付建平, 刘勇, 杨术平, 王国平, 祝国芳, 蔡正才, 贾磊 申请人:杨述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