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级复混肥造粒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1267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级复混肥造粒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复混肥生产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多级复混肥造粒机。
背景技术
造粒机是复混肥生产的重要设备,现有的复混肥造粒机大都是滚筒造粒 机,人们向滚筒内添加复混肥原料和蒸汽,通过原料在滚筒内的滚动制成复 混肥颗粒。为了增加造粒时间、提高造粒效果,人们将造粒机的长度设计很 大。但是现在的复混肥生产实际情况是,在造粒机的出口,仍然有一些粉沫 状原料,没有被制成颗粒肥料。这些没有被制成颗粒的粉沫状原料在以后的 筛选工序被筛下后,再被重新造粒。这样造成复混肥产量低,生产不高效率。 同时浪费了电、煤、蒸汽等资源,生产成本增高。这种现象在复混肥生产企 业长期存在,是一个长期存在的技术问题,限制了复混肥的生产效率提高, 因此发明一种提高造粒效果的新型多级复混肥造粒机是十分重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发明一种提高造粒效果的新型多级复混肥造粒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多级复混肥造粒机,由造粒机、蒸汽管组成,造粒机依次分为一级造粒 机、二级造粒机、三级造粒机等若干级;各级造粒机直径相同;每前后两级 造粒机之间设有连通管;蒸汽管分别通入每级造粒机内。
连通管的外径小于造粒机的内径。
蒸汽管上设有蒸汽阀。
本实用新型的要点是多级造粒机串联,向第一级造粒机加入原料,分 别向每级造粒机添加蒸汽,多个造粒机连续造粒,从而达到提高造粒效果, 提高复混肥产量,完成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前后两级造粒机之间设有连通管;连通 管的外径小于造粒机的内径。连通管的一端和上一级造粒机的尾部相连,另 一端伸入下一级造粒机内。连通管将上一级造粒机己经造粒的颗粒和没有被 造粒的粉末状原料,输入到下一级造粒机中,在下一级造粒机添加蒸汽,继 续滚动造粒,这样经三个造粒机连续三次造粒后,复混肥粉末状原料基本全 部变成颗粒,复混肥产量大大提高。
为了根据每级造粒机的造粒需要添加蒸汽,本实用新型的每级造粒机都通入蒸汽管,蒸汽管上设有蒸汽阀。
本实用新型多级复混肥造粒机可以为2—5级,即可以为2个、3个、4 个、5个造粒机的组合。只要是2个以上的造粒机组合,即在本实用新型的保 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 提高造粒机造粒效果,提高复混肥产量。
2. 减少筛选后的重复造粒,节省电、煤、汽消耗,降低生产成本。

图l为本实用新型的构造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多级复混肥造粒机为滚筒造粒机,依次分为一级造粒机l、 二级造粒机2、三级造粒机3。 一级造粒机1、 二级造粒机2、三级造粒机3 的直径相同。 一级造粒机1和二级造粒机2之间,二级造粒机2和三级造粒 机3之间设有连通管4。连通管4的外径小于造粒机的内径,连通管的一端和 上一级造粒机的尾部相连,另一端伸入下一级造粒机内。蒸汽管5分别通入 一级造粒机l、 二级造粒机2、三级造粒机3内,每只蒸汽管5上设有蒸汽阀 6。
本实用新型的生产中,将原料和蒸汽加入一级造粒机1中,连通管将一 级造粒机1已经造粒的颗粒和没有被造粒的粉末状原料,输入到二级造粒机2 中,在二级造粒机2中添加蒸汽,继续滚动造粒。连通管将二级造粒机2已 经造粒的颗粒和没有被造粒的粉末状原料,输入到三级造粒机3中,在三级 造粒机3中添加蒸汽,继续滚动造粒。依次经1、 2、 3三个造粒机连续三次 造粒后,复混肥粉末状原料全部变成颗粒,复混肥产量大大提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 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 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 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多级复混肥造粒机,由造粒机、蒸汽管(5)组成,其特征在于造粒机依次分为一级造粒机(1)、二级造粒机(2)、三级造粒机(3)等若干级;各级造粒机直径相同;每前后两级造粒机之间设有连通管(4);蒸汽管(5)分别通入每级造粒机内。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复混肥造粒机,其特征在于连通管(4) 的外径小于造粒机的内径。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复混肥造粒机,其特征在于蒸汽管(5) 上设有蒸汽阀(6)。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复混肥生产设备,多级复混肥造粒机。现有的复混肥造粒机造粒效率不高,复混肥产量低。本实用新型多级复混肥造粒机依次分为一级造粒机(1)、二级造粒机(2)、三级造粒机(3)等若干级;各级造粒机直径相同;每前后两级造粒机之间设有连通管(4);蒸汽管(5)分别通入每级造粒机内。连通管(4)的外径小于造粒机的内径。蒸汽管(5)上设有蒸汽阀(6)。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提高造粒机造粒效果,提高复混肥产量;减少筛选后的重复造粒,节省电、煤、汽消耗,降低生产成本。
文档编号C05G5/00GK201343507SQ20092006758
公开日2009年11月11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10日 优先权日2009年2月10日
发明者冯国喜, 孔令山, 张从军, 王伟龙, 王全路, 王德生 申请人:张从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