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钓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5110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钓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包括数个鱼钩的钓组,尤其是设有中空的佴盒的一种钓组。
背景技术
使用组钩钓鱼的人越来越多,但存在饵料易散的问题,也有的使用饵盒,由于鱼线 位于佴料中,小鱼则拉不动佴盒和铅坠,影响了垂钓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鱼咬钩时,鱼线自由拉伸的设有中空的饵盒的一种 钓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钓组,包括数个鱼钩,与之相连的鱼线,拉环,中
空的饵盒,饵盒底部的铅坠;所述中空的饵盒两层夹板之间为空心,鱼线位于空心内,中空
的佴盒的上部设有数个孔眼,鱼线可在孔眼内移动,铅坠位于中空的佴盒底部。 中空的饵盒内设有饵料挡,立杆位于饵料挡与中空的饵盒底部之间,饵盒挡与立
杆之间活动连接。
中空的饵盒采用塑料材质。 鱼线出口位于中空的佴盒上部。
中空的饵盒由内体和外体组成,外体套在内体上。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由于所述中空的饵盒两层夹板之间为空心,鱼线位于空心内, 中空的佴盒的上部设有数个孔眼,鱼线可穿过孔眼移动,鱼线出口位于中空的佴盒上部,鱼 线可在中空的佴盒空心内移动,不需经过佴料;内体和外体之间形成空心,佴料挡可挡住佴 料,使不易散饵。 由于鱼线在中空的佴盒空心内,鱼咬钩或上钩时,鱼线可自由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益处 1、鱼咬钩或上钩时,不需要拉动铅坠和鱼饵,可拉动拉环,从而拉动主线,就能把信 号传递给钓鱼人,其它鱼钩不受影响,鱼多时,可中双尾,多尾。上钩率明显高于其它钓组。 2、水底有草时,饵料如雾化落入草根,上面有草遮盖,诱不到鱼,本实新型钓组主 体是中空的,塑料饵盒面积大,托着鱼饵压在草上,使鱼饵落不到草根,很容易被鱼发现,增 强了垂钓效果。 3、钓组主体是中空的,入水落地很稳,不入泥,收线时有一定的浮力,能少阻力,不 易挂钩。 4、此钓组,可用于钓浮鱼、中半浮鱼、底鱼、并适用海钓、池钓、浮钓、水库钓等多种 水域。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钓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一种钓组,包括数个鱼钩3,与之相连的鱼线7,拉环8,其特 征在于还包括中空的饵盒10,饵盒底部的铅坠4,所述中空的饵盒IO两层夹板12之间为 空心5,鱼线7位于空心5内,中空的佴盒10的上部设有数个孔眼11,鱼线7可在孔眼11 内移动,铅坠4位于中空的饵盒10底部。 中空的饵盒10内设有饵料挡2,立杆1位于饵料挡2与中空的饵盒10底部之间, 饵料挡2与立杆1之间活动连接,本实施方式中,饵料挡2套在立杆1上。 中空的饵盒10采用塑料材质。 鱼线出口 9位于中空的饵盒10上部。 中空的佴盒10由内体13和外体14组成,外体14套在内体13上,外体14开口端 设有突起15,可挡住内体13,固定内体13与外体14的位置。 这样垂钓时,填上佴料,把鱼钩3裹在佴料中,鱼咬钩或上钩时,由于鱼线7在中空 的饵盒10空心5内,可自由移动,这样把信号传递给钓鱼人。
权利要求一种钓组,包括数个鱼钩(3),与之相连的鱼线(7),拉环(8),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空的饵盒(10),饵盒底部的铅坠(4);所述中空的饵盒(10)两层夹板(12)之间为空心(5),鱼线(7)位于空心(5)内,中空的饵盒(10)的上部设有数个孔眼(11),鱼线(7)可在孔眼(11)处移动,铅坠(4)位于中空的饵盒(10)底部。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钓组,其特征在于中空的饵盒(10)内设有饵料挡(2),立杆(1)位于饵料挡(2)与中空的饵盒(10)底部之间,饵料挡(2)与立杆(1)之间活动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钓组,其特征在于中空的饵盒(10)采用塑料材质。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钓组,其特征在于鱼线出口 (9)位于中空的饵盒(10)上部。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钓组,其特征在于中空的饵盒(10)由内体(13)和外体(14)组成,外体(14)套在内体(13)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设有中空的饵盒的一种钓组,包括数个鱼钩(3)、与之相连的鱼线(7)、拉环(8)、中空的饵盒(10)、饵盒底部的铅坠(4);所述中空的饵盒(10)两层夹板(12)之间为空心(5),鱼线(7)位于空心(5)内,中空的饵盒(10)的上部设有数个孔眼(11),鱼线(7)可在孔眼(11)处移动,铅坠(4)位于中空的饵盒(10)底部。中空的饵盒(10)内设有饵料挡(2),立杆(1)位于饵料挡(2)与中空的饵盒(10)底部之间,饵料挡(2)与立杆(1)之间活动连接。中空的饵盒(10)采用塑料材质。这样,鱼线(7)可在中空的饵盒(10)内自由移动,从而拉动主线,把信号传递给钓鱼人,增强了垂钓效果。
文档编号A01K91/00GK201536568SQ200920170630

公开日2010年8月4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11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11日
发明者李志国 申请人:李志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