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口型海湾海参池塘养殖方法

文档序号:319390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河口型海湾海参池塘养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参养殖方法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河口型海湾海参池塘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海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在我国自古被誉为“海产八珍”之首, 具有很高的营养保健和药用价值。据《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海参具有“补肾精、益精髓、 消痰延、摄小便、生血、壮阳、治疗溃疡生俎”的功效,并被列为补益药物。海参又是中医治疗瘟热病方剂中的重要成分。近代海洋药物研究表明海参提取物海参毒素(holotoxin)在 6. 25-25mg/ml时可抑制多种霉菌的生长,从海参分馏的留甙海参素有抗原生动物的活性, 海参粘多糖又是一种抗癌广谱药物。因此,海参作为功能食品开发,非常符合食药同源的市场需求。我国沿海分布的海参共有100多种,可供食用的约30余种,其中,在我国有记载的 20余种食用海参中,以分布于山东省黄渤海海域的温带种——刺参药食价值最高,尤以胶东沿海盛产的胶东刺参最负盛名。不仅如此,海参还是一种底栖杂食性的海洋生物,主要以底层中的泥沙、有机质、某些细菌和原生动物为食,并可将海洋生态系统中沉积于底层中的其它生物的残饵及粪便等未经矿化的生物性沉积物再次利用,从而降低海底的有机物质的沉积量,使养殖环境得到修复,为其它经济生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因此,海参还是在多元化养殖系统中起到很好的“清道夫”作用。作为我国北方沿海传统的珍贵海产养殖优势高值品种的海参,其苗种培育及增养殖技术研究始于20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中期取得突破性进展,随后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到九十年代中期,人工育苗及增养殖技术日趋成熟,许多关键技术被突破并加以完善, 为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随后苗种生产和养殖规模不断拓展,尤其自2000年以来刺参养殖产业迅速崛起,目前,以海参养殖为标志的海水养殖浪潮已形成, 产业前景及优势地位极为显著。然而,目前海参养殖仅限于近海,但由于近海处河流入海口较多,河口海域由于淡水大量注入导致盐度大幅下降,海参无法正常生长乃至发病、死亡,不适宜养殖海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改进已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充分利用河口型海湾、采用地下井水盐水调节养殖池海水状况、采用抗逆参苗、经济效益显著的河口型海湾海参池塘养殖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河口型海湾海参池塘养殖方法,其特点是该方法包括抗逆参苗培育、中间育成和池塘养殖。所述的抗逆参苗培育是选用烟台、青岛两处不同海域的优质健康野生参种作为亲体进行种内杂交,包括一下步骤
a、底栖硅藻的培养根据种参排放精卵的日期,提前10-15天进行藻种接种培养, 从海区中捞取鼠尾藻,用清洁海水反复搓洗附着的底栖硅藻,其藻液用沈0-300目筛绢过滤后,泼洒到经洗净消毒处理好的波纹板或塑料薄膜上,2-3天后,将波纹板或塑料薄膜反转再泼洒接种一次,5-7天后反转;培养底栖硅藻时,光线控制在1500-20001UX,并配备遮光帘,每天换水一次,每次1/2-2/3,每5-7天倒池一次,并顺次翻板;换水后追肥,施肥量为N P Si !^ = 20 2 0. 5 0. 5。发现敌害生物,可在傍晚用敌百虫或灭虫灵 3-5ppm泼洒,药浴6-8个小时,然后彻底倒池冲洗干净,并注入新鲜海水施肥培养;b、授精与孵化对亲参进行催产,催产方法采用阴干1小时、19°C水温流水0. 5小时,产卵水温控制在20. 5-21. 5°C,海水要经过二次沙滤;当排放卵子达到200粒/ml密度后及时收集,将种参捞出移入另一容器让其继续排放,对收集的卵进行搅动并微量充气以免卵子下沉堆积,泼洒经300目筛绢过滤稀释的精液,泼洒精液时,应充气和搅动并及时用显微镜观察授精情况,以卵子周围附有2-3个精子为最佳,受精卵孵化水温20. 5-21. 5°C, 连续微量充气,每小时搅动一次;C、选幼培育受精卵经过约M小时孵化,到小耳状幼体可进行选幼分池培育,选幼密度一般控制在0. 3-0. 6个/ml,培育中水温控制在20. 5-21. 5°C,换水前后的温差不超过0. 5°C, 24小时微量充气,光照度控制在500-15001x,海水盐度为26. 2 32. 7,pH值保持6. 0-9. 0,单细胞藻类的适宜投喂量为小耳幼体1万cell/ml、中耳幼体1. 5万cell/ml、 大耳幼体2万cell/ml,刺参后期幼体可投喂部分代用饵料,食母生澄清液或海洋酵母每天 6-8X ΙΟ"6,每日镜检幼体胃的饱满度,一般胃区内有1/2-2/3饵料即可,每天换水两次,早晚各一次,每次换水量1/3 1/2。d、幼体附着与稚参的管理在大耳幼体后期出现五触手原基后或20% -30%幼体发育至樽形幼体时,投放经消毒处理的附有底栖硅藻的波纹板或塑料薄膜框架,培育密度控制在0. 2-0. 5个/ml,水温不超过^°C,附着前几天仍需继续投喂单胞藻,3天后可适当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或鼠尾藻磨碎液,当全部附着后,可只投鼠尾藻磨碎液和人工配合饵料,体长2mm以下时,以附着基上的底栖硅藻为主要饵料,并配合投喂适量的人工配合饲料或鼠尾藻磨碎液,人工配合饲料日投喂量为0.01-0. 04g/头,鼠尾藻磨碎液日投喂量为 30-40ppm,当体长达2mm以上时,以鼠尾藻磨碎液或人工配合饲料并配以海泥混合投喂,磨碎液日投喂4-6次,每次20-30ppm ;配合饵料日投3_4次,每次0. 02-0. 04g/头;稚参培育采用流水法来改善水环境,日流水2-4次,每次2-3小时,日流水量为培育水体的1-3倍;每 3-5天倒池1次;连续微量充气,投饵后要停止充气1小时,在水温高时应增加流水量达到 3-5个量程;出现桡足类等敌害生物时,可用灭蚤灵等药物将其杀灭,用药4-10h后倒池并流水1-浊。所述的中间育成是将海参苗种放入育成池塘内育成,包括以下步骤a、池塘及育成笼建造中间育成池为56mXi;3mX2. 3m的池塘,每个池塘分割成 4个小池塘进行参苗的中间育成,调节盐度海水为深30m的地下井,井Hm以上为土层, 14-2 !为沙层,24-30m为砂砾,每小时抽水量为100m3,地下井海水水温在13_15°C,盐度保持在观-30%。,PH值6-9 ;中间育成笼为金属框架,规格为500X500X30厘米,外包网目为 1.4毫米的网衣,笼内挂放废旧网衣网袋作为附着基质;b、水质控制出现溶氧过低时应及时换水或加大充气量,海参适宜的海水盐度为不低于对%。,当盐度过低时应当及时抽取地下井海水按比例注入池塘以进行调整,PH值保持在6. 0-9. 0之间;C、投饵发现饵料不足时适量投喂进行补充。所述的池塘养殖将育成后的海参苗放入养殖池内养殖,包括以下步骤a、放苗平均每亩投放200-250头/kg的参苗2250头,将装参苗的网袋放入暂养池中,待其自行爬离后捡出网袋;b、水质管理除大潮期间纳排水外,在汛期要定时测量盐度,高温及低温期要定时测量水温情况,观察水色及时排纳水予以进行调整,保持海参在适宜的环境中生长;C、饵料投喂发现饵料不足可适量加投配合饲料;d、日常管理每天测量水温,观察刺参生长、摄食活动情况,定期测量体长,及时清除池中敌害生物,定期进行水质监测,保持水质理化因子的稳定,实行轮捕轮放,每3年清池一次;e、敌害预防在放苗前用20ppm漂白粉彻底清塘,清除敌害,进水时用80目网过
滤ο本发明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显著特点和积极效果一、本发明采用烟台、青岛两处不同海域的优质健康野生参种作为亲体进行种内杂交,对青岛及烟台地域的野生海参,以当地海参自交作为对照组,采用Duncan’ s新复极差测验以及Excel所附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等统计软件对各组合的受精卵孵化率、耳状幼体成活率、樽形幼体形成率、附着变态率以及生长速率进行了比较分析,其结果如下1.不同组合的孵化率比较授精Mh以后即可观察受精卵的孵化率,如表1所示,本发明采用的方法(YXQ) 组的孵化率最高,为95.4%,其次是青岛海参自交OlXQ)组为66.5%,最低的是烟台海参自交(YXY)组合,孵化率仅为64.2%,与此同时,观察到的各对照组的孵化率均明显低于 YXQ组的孵化率。表1不同组的孵化率
权利要求
1.一种河口型海湾海参池塘养殖方法,其特征是该方法包括抗逆参苗培育、中间育成和池塘养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口型海湾海参池塘养殖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抗逆参苗培育是选用烟台、青岛两处不同海域的优质健康野生参种作为亲体进行种内杂交,包括一下步骤a、底栖硅藻的培养根据种参排放精卵的日期,提前10-15天进行藻种接种培养,从海区中捞取鼠尾藻,用清洁海水反复搓洗附着的底栖硅藻,其藻液用沈0-300目筛绢过滤后,泼洒到经洗净消毒处理好的波纹板或塑料薄膜上,2-3天后,将波纹板或塑料薄膜反转再泼洒接种一次,5-7天后反转;培养底栖硅藻时,光线控制在1500-20001UX,并配备遮光帘,每天换水一次,每次1/2-2/3,每5-7天倒池一次,并顺次翻板;换水后追肥,施肥量为 N P Si Fe = 20 2 0. 5 0.5。发现敌害生物,可在傍晚用敌百虫或灭虫灵3-5ppm泼洒,药浴6-8个小时,然后彻底倒池冲洗干净,并注入新鲜海水施肥培养;b、授精与孵化对亲参进行催产,催产方法采用阴干1小时、19°C水温流水0.5小时,产卵水温控制在20. 5-21. 5°C,海水要经过二次沙滤;当排放卵子达到200粒/ml密度后及时收集,将种参捞出移入另一容器让其继续排放,对收集的卵进行搅动并微量充气以免卵子下沉堆积,泼洒经300目筛绢过滤稀释的精液,泼洒精液时,应充气和搅动并及时用显微镜观察授精情况,以卵子周围附有2-3个精子为最佳,受精卵孵化水温20. 5-21. 5°C,连续微量充气,每小时搅动一次;c、选幼培育受精卵经过约M小时孵化,到小耳状幼体可进行选幼分池培育,选幼密度一般控制在0. 3-0. 6个/ml,培育中水温控制在20. 5-21. 5°C,换水前后的温差不超过 0. 5°C, 24小时微量充气,光照度控制在500-15001x,海水盐度为26. 2 32. 7,pH值保持 6. 0-9. 0,单细胞藻类的适宜投喂量为小耳幼体1万cell/ml、中耳幼体1. 5万cell/ml、大耳幼体2万cell/ml,刺参后期幼体可投喂部分代用饵料,食母生澄清液或海洋酵母每天 6-8X ΙΟ"6,每日镜检幼体胃的饱满度,一般胃区内有1/2-2/3饵料即可,每天换水两次,早晚各一次,每次换水量1/3 1/2。d、幼体附着与稚参的管理在大耳幼体后期出现五触手原基后或20%-30%幼体发育至樽形幼体时,投放经消毒处理的附有底栖硅藻的波纹板或塑料薄膜框架,培育密度控制在0. 2-0. 5个/ml,水温不超过^°C,附着前几天仍需继续投喂单胞藻,3天后可适当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或鼠尾藻磨碎液,当全部附着后,可只投鼠尾藻磨碎液和人工配合饵料,体长 2mm以下时,以附着基上的底栖硅藻为主要饵料,并配合投喂适量的人工配合饲料或鼠尾藻磨碎液,人工配合饲料日投喂量为0. 01-0. 04g/头,鼠尾藻磨碎液日投喂量为30-40ppm,当体长达2mm以上时,以鼠尾藻磨碎液或人工配合饲料并配以海泥混合投喂,磨碎液日投喂4-6次,每次20-30ppm;配合饵料日投3_4次,每次0. 02-0. 04g/头;稚参培育采用流水法来改善水环境,日流水2-4次,每次2-3小时,日流水量为培育水体的1-3倍;每3-5天倒池 1次;连续微量充气,投饵后要停止充气1小时,在水温高时应增加流水量达到3-5个量程; 出现桡足类等敌害生物时,可用灭蚤灵等药物将其杀灭,用药4-10h后倒池并流水1-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口型海湾海参池塘养殖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中间育成是将海参苗种放入育成池塘内育成,包括以下步骤a、池塘及育成笼建造中间育成池为56mX 13mX2. 3m的池塘,每个池塘分割成4个小池塘进行参苗的中间育成,调节盐度海水为深30m的地下井,井Hm以上为土层,14-24m 为沙层,24-30m为砂砾,每小时抽水量为100m3,地下井海水水温在13-15°C,盐度保持在 28-30%, PH值6-9 ;中间育成笼为金属框架,规格为500 X 500 X 30厘米,外包网目为1. 4毫米的网衣,笼内挂放废旧网衣网袋作为附着基质;b、水质控制出现溶氧过低时应及时换水或加大充气量,海参适宜的海水盐度为不低于。,当盐度过低时应当及时抽取地下井海水按比例注入池塘以进行调整,pH值保持在 6. 0-9. 0 之间;C、投饵发现饵料不足时适量投喂进行补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口型海湾海参池塘养殖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池塘养殖将育成后的海参苗放入养殖池内养殖,包括以下步骤a、放苗平均每亩投放200-250头/kg的参苗2250头,将装参苗的网袋放入暂养池中, 待其自行爬离后捡出网袋;b、水质管理除大潮期间纳排水外,在汛期要定时测量盐度,高温及低温期要定时测量水温情况,观察水色及时排纳水予以进行调整,保持海参在适宜的环境中生长;C、饵料投喂发现饵料不足可适量加投配合饲料;d、日常管理每天测量水温,观察刺参生长、摄食活动情况,定期测量体长,及时清除池中敌害生物,定期进行水质监测,保持水质理化因子的稳定,实行轮捕轮放,每3年清池一次;e、敌害预防在放苗前用20ppm漂白粉彻底清塘,清除敌害,进水时用80目网过滤。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河口型海湾海参池塘养殖方法,是选用烟台、青岛两处不同海域的优质健康野生参种作为亲体进行种内杂交得到抗逆参苗,将抗逆参苗放入中间育成池进行育成,然后进行池塘养殖,本发明具有充分利用河口型海湾、采用地下井水盐水调节养殖池海水状况、采用抗逆参苗、经济效益显著的特点。
文档编号A01K61/00GK102210272SQ20101013867
公开日2011年10月12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6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6日
发明者宋吉庆, 尉淑辉, 赵洪友 申请人:莱阳市水产养殖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