蒜类收获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2696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蒜类收获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作物收获机械的收获机构,尤其是一种适用于收获青蒜、蒜薹的蒜类收获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中国实用新型专利200920035803. 5提供了一种大蒜收获机械手,它有一个外侧均勻固定若干弹簧夹的U形套,弹簧夹尾端的拨杆正对U形套的U形开口,弹簧夹的一个夹片固定在U形套上,另一个夹片绕弹簧夹的轴摆动,所述的若干弹簧夹也就是一个个夹持单元,往复杆的两端分别穿过U形套两端的通孔中,伸出U形套外,往复杆的一端设置有滚轮,往复杆的另一端设置在U形套另一端的套管内,套管外固定有腰形块,在腰形块和U形套端面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安装在U形套内的往复杆上均勻设置有若干拨齿, 每个拨齿均紧贴对应的弹簧夹拨杆。该机械手跟随传动系统运动,在机械手的运动路径上设置有行程块;当滚轮滚上行程块时,行程块将滚轮向外拉动,往复杆上的拨齿波动弹簧的拨杆,使弹簧夹打开;当滚轮离开行程块,在弹簧夹弹簧复位力的作用下,弹簧夹的拨杆带动拨齿,使往复杆复位,弹簧夹闭合。这种技术方案使得弹簧夹绕轴摆动的夹片不宜太宽, 否则,当弹簧夹完全打开时,绕轴摆动的夹片宽度会挤占两夹片间的打开距离,使两夹片间的有效张开距离变小。为使有效距离变大,就需要将弹簧夹的摆臂做长,这样会使得夹持单元的分布密度变疏。青蒜是嫩的蒜梗和蒜叶,在收获时极易受到损伤;其栽种的株距、行距没有固定的模式,所以显得杂乱无章。这就要求上述的机械手,既要做宽绕轴摆动的夹片,又要增大弹簧夹的分布密度,而这两个设计方向对于上述的实用新型来说是背道而驰的。因而上述的机械手只适用于收获大蒜,而不适合收获青蒜。相反,设计出的能够收获青蒜的机械手,也能用于收获大蒜。当然也可适用于收获蒜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蒜类收获机构,它能用于收获青蒜、蒜薹。本发明的蒜类收获机构,它有一个底座,两个相邻、彼此平行、上下布置的杆状支承件,将两支承件联接在底座上的导轨副;偶数个夹板并排交错地固定设置在两支承件上, 设置在同一支承件上的夹板等分支承件的长度;两支承件可与夹板一体相对底座滑动。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支承件处于最大交错程度时,贴合着的夹板相互背对的板面上粘接弹性件。所述的导轨结构包括承导件和运动件;底座的端部对称设置两承导件,承导件上承载两个运动件;支承件间于两侧在同一直线上的两运动件。所述的导轨结构还可以是这样的结构,它包括底座上的轨道孔和滑动螺钉;滑动螺钉穿过轨道孔连接到支承件上。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改进,它有将支承件恢复到最大交错程度或最小交错程度的复位弹簧。采用本发明蒜类收获机构,在同端,也可在异端施以两支承件向中心靠合的力,使得两支承件向中心平动,从而带动夹板运动,夹板有弹性件的一面靠合,实现夹持的机械手效果。当停止施力,该蒜类收获机构的两支承件又恢复到最大最大交错状态。本发明蒜类收获机构的夹片较宽,相同压力下对蒜的压强小,所以可以保护蒜不受fe舍。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发明蒜类收获机构第一个实施方式的主视2是图1中I的局部放大3是图1中II的局部放大4是本发明蒜类收获机构第一个实施方式的俯视5是图4中I的局部放大6是图4中II的局部放大7是本发明蒜类收获机构第一个实施方式的左视8是本发明蒜类收获机构第一个实施方式承导件的结构9是本发明蒜类收获机构第一个实施方式中底座、承导件和运动件的配置示意10是本发明蒜类收获机构第一个实施方式中支承件的主视11是图10中I的局部放大12是本发明蒜类收获机构第一个实施方式承导件、运动件和支承件的配置示意13是本发明蒜类收获机构第一个实施方式中夹件的立体结构14是本发明蒜类收获机构第一个实施方式中底座的局部示意15是本发明蒜类收获机构第二个实施方式的主视16是图15中I的局部放大17是图15中II的局部放大18是本发明蒜类收获机构第二个实施方式的俯视19是本发明蒜类收获机构第二个实施方式的后视20是本发明蒜类收获机构第二个实施方式底座的示意21是本发明蒜类收获机构第二个实施方式底座与支承件的组装示意22是本发明蒜类收获机构第二个实施方式支承件、夹件和弹性块的组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地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方式
请参见图1至图7它包括底座10、承导件11、运动件12、支承件13、夹件14、弹性件15及压缩弹簧 16。所述的底座10呈截面为矩形的直棱柱状,在其较宽的侧面上靠近端部处对称设置有两处接外螺孔101,在底座10的两端面居中对称设置有两接内螺孔102。所述的接外螺孔101 (如图14)用于将底座10安接到外界的零部件上,所述的接内螺孔102用于将本实施方式的零部件安接在底座10上。如图8所示,所述的承导件11呈板状,板面呈矩形;在板面的一边缘附近对称设置有贯穿的滑动孔111 ;在该边缘所正对的另一边缘附近、对应底座10端面的接内螺孔102 设置有连接孔112。本实施方式有两个这样的承导件11,它们对称设置在底座10的两端; 螺钉31穿过承导件11的连接孔112并容置在底座10端面的接内螺孔102内,实现承导件 11与底座10的固定连接;承导件11上的滑动孔111在背对接外螺孔101的底座10 —侧。如图9所示,所述的运动件12呈圆筒状,其一端垂直其轴线向内侧延伸有凸肩 121。本实施方式有四个这样的运动件12,它们分别穿插在承导件11的滑动孔111中;两侧的运动件12有凸肩121的一端正对。如图10和图11所示,所述的支承件13呈截面为正方形的直棱柱状,在其端面的中心处设有圆形的第一卯眼131,在该第一卯眼131的底面中心处设有螺孔1311 ;在支承件 13的一个侧面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第二卯眼132,这些第二卯眼132等分支承件13的长度,在每个第二卯眼132的底面同侧设有螺孔1321。本实施方式有两个这样的支承件13, 其中一个介于两侧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运动件12之间;另一个则两端颠倒后,介于两侧另两个在同一直线上的运动件12之间;如图12所示,运动件12有凸肩121的一端插入支承件13端面的第一卯眼131内,螺钉32从另一端穿过运动件12并容置在第一卯眼131底面的螺孔1311内,实现运动件12与支承件13的固定连接。支承件13背对第二卯眼132的侧面无压力贴在底座10的侧面。支承件13被由运动件12和承导件11组成的导轨结构可横向滑动地支撑在底座10上,支承件13的非圆侧面贴在底座10的侧面,使得支承件13不能相对底座10转动。如图13所示,所述的夹件14包括夹板141和榫头142 ;榫头142设置在夹板141 的后端面上,介于中部和端部之间;夹板141与榫头142 —体成型;夹板141的一板面与榫头142的侧端面共面,榫头142超出夹板141的一端设有前后方向的沉孔1421。夹件14的榫头142容置在支承件13的第二卯眼132内,且沉孔1421对应第二卯眼132底面的螺孔 1321 ;螺钉穿过沉孔1421并容置在螺孔1321内,实现夹件14与支承件13的固定连接。如图1所示,所述的弹性件15呈楔体状,其最宽的一面粘接在夹板141与榫头142 不共面的板面上。连接在两支承件13上的夹件14并排交错布置,有弹性件15的一面正对。如图1所示,设置在支承件13 —端(即固定连接在其上的夹件14粘接弹性件15 的一面所正对的那端)的运动件12上套装有压缩弹簧16,压缩弹簧16介于支承件13的端面和承导件11之间。在装配本实施方式时,先将支承件13、运动件12、夹件14、弹性件15及压缩弹簧 16依次连接到位,再将两个这样的组合体按描述的方式支承在承导件11上,最终将承导件11连接到底座10上。由于压缩弹簧16的弹力作用,两支承件13处于最大交错状态,此时支承件13没设有压缩弹簧16的一端端面贴靠在承导件11上,两支承件13上的夹板141未粘接弹性件 15的一面靠合。可以在同端,也可在异端施以两支承件13向中心靠合的力,使得两支承件 13向中心平动,从而带动夹板141运动,夹板141有弹性件15的一面靠合,实现夹持的机械手效果。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方式请参见图15至图19它包括底座10、支承件13、夹件14、弹性件15、拉伸弹簧17、滑动螺钉18及吊环螺钉 191、192。如图20,所述的底座10呈截面为矩形的直棱柱状,在其较宽的侧面、靠近端部对称设置有两处接外螺孔101,在该侧面中部有上下且交错布置、互相平行、呈一字状的通孔 103 ;在每个通孔103的两侧相同距离处设有呈一字状、贯通的轨道孔104 ;在通孔103和与其在同一直线上的一侧轨道孔104之间设有螺孔105,此螺孔105不临近另一通孔104的端部。如图1、图21和图22所示,所述的支承件13呈截面为正方形的直棱柱状,在支承件13的一个侧面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卯眼133,这些卯眼133等分支承件13的长度,与该侧面邻近的侧面、对应每个卯眼133设有贯通的螺孔134 ;在设有卯眼133的侧面背对的侧面中心处设有第一螺孔135 ;在第一螺孔135的两侧对应通孔103与轨道孔104的间距设有第二螺孔136。本实施方式有两个这样的支承件13,滑动螺钉18由后穿过轨道孔104 并容置在支承件13上的第二螺孔136内,将支承件13可滑动但不可转动的支撑在底座10 上;两支承件13有螺孔134的侧面背对;吊环螺钉191从后穿过底座10的通孔103并容置在支承件13的第一螺孔135内;另一个较短的吊环螺钉192容置在底座10的螺孔105内; 拉伸弹簧17的两端分别钩挂在吊环螺钉191、192的吊环上,并处于拉伸状态。如图22所示,所述的夹件14包括夹板141和榫头142 ;榫头142设置在夹板141 的后端面上,介于中部和端部之间;夹板141与榫头142 —体成型;夹板141的一板面与榫头142的侧端面共面,榫头142另一侧端超出夹板141 ;榫头142上表面有螺孔1422。夹件 14的榫头142容置在支承件13的卯眼133内,且螺孔1422正对螺孔134 ;旋入螺钉34,实现夹件14与支承件13的固定连接。所述的弹性件15呈楔体状,其最宽的一面粘接在夹板141与榫头142不共面的板面上。连接在两支承件13上的夹件14并排交错布置,有弹性件15的一面正对。由于拉伸弹簧17的弹力作用,两支承件13处于最大交错状态,此时两支承件13 上的夹板141未粘接弹性件15的一面靠合。可以在同端,也可在异端施以两支承件13向中心靠合的力,使得两支承件13向中心平动,从而带动夹板141运动,夹板141有弹性件15 的一面靠合,实现夹持的机械手效果。当停止施力,该蒜类收获机构的两支承件13又恢复到最大最大交错状态。
权利要求
1.一种蒜类收获机构,其特征是它有一个底座(10),两个相邻、彼此平行、上下布置的杆状支承件(13),将两支承件(13)联接在底座(10)上的导轨结构;偶数个夹板(141)并排交错地固定设置在两支承件(1 上,设置在同一支承件(1 上的夹板(141)等分支承件(1 的长度;两支承件(1 可与夹板(141) 一体相对底座(10)滑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蒜类收获机构,其特征是在支承件(13)处于最大交错程度时,贴合着的夹板(141)相互背对的板面上粘接弹性件(15)。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蒜类收获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的导轨结构包括承导件(11)和滑动件(12);底座(10)的端部对称设置两承导件(11),承导件(11)上承载两个滑动件(12);支承件(13)间于两侧在同一直线上的两滑动件(12)。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蒜类收获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的导轨结构包括底座(10) 上的轨道孔(104)和滑动螺钉(18);滑动螺钉(18)穿过轨道孔(104)连接到支承件(13) 上。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蒜类收获机构,其特征是它有将支承件恢复到最大交错程度或最小交错程度的复位弹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蒜类收获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的导轨结构包括承导件(11) 和滑动件(1 ;底座(10)的端部对称设置两承导件(11),承导件(11)上承载两个滑动件(12);支承件(13)间于两侧在同一直线上的两滑动件(12)。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蒜类收获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的复位弹簧是压缩弹簧(16); 压缩弹簧(16)套装在支承件(1 不同一端的滑动件(1 上,压缩弹簧(16)间于支承件(13)的端面和承导件(11),且处于压缩状态。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蒜类收获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的导轨结构包括底座(10)上的轨道孔(104)和滑动螺钉(18);滑动螺钉(18)穿过轨道孔(104)连接到支承件(13)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蒜类收获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的复位弹簧是拉伸弹簧(17); 拉伸弹簧(17)的一端连在支承件(13)上,另一端连在底座(10)上。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蒜类收获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的复位弹簧是拉伸弹簧(17); 拉伸弹簧(17)的一端连在支承件(1 上,另一端连在另一根支承件(1 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蒜类收获机构,它有一个底座,两个相邻、彼此平行、上下布置的杆状支承件,将两支承件联接在底座上的导轨副;偶数个夹板并排交错地固定设置在两支承件上,设置在同一支承件上的夹板等分支承件的长度;两支承件可与夹板一体相对底座滑动。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支承件处于最大交错程度时,贴合着的夹板相互背对的板面上粘接弹性件。采用本发明蒜类收获机构,在同端,也可在异端施以两支承件向中心靠合的力,使得两支承件向中心平动,从而带动夹板运动,夹板有弹性件的一面靠合,实现夹持的机械手效果。当停止施力,该蒜类收获机构的两支承件又恢复到最大交错状态。
文档编号A01D45/00GK102379190SQ20101027032
公开日2012年3月21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2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2日
发明者李刚 申请人:李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