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播苗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6262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水稻播苗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种植水稻的机器,具体地说是一种水稻播苗机。
背景技术
传统种植水稻的方法采用的是插秧的方法,以人工手插或是机插,将秧苗头朝上 用力按进泥里,造成叶茎、根须变形或破坏而长期缓苗。所谓缓苗,就是人们在插秧时用手 捏住稻苗靠根的茎部,把苗茎用手捏的扁扁地,才能把稻苗从苗胚上拽下来一株,然后插在 水田地里。被捏扁的秧苗等回复到原来的形状、再从新生长时,需要5 7天的时间,这5 7天即被称为缓苗期。如果采用插秧机插秧,不管是进口插秧机还是国产插秧机,都用铁秧苗爪往地里 插秧,铁秧苗爪直接从苗茎的五分之三处快速用力地把稻苗插到地里,结果把苗茎挤得扁 扁地,折弯后插到地里去,给整个苗茎造成内部断瓤。因此,采用插秧机插的秧苗,其缓苗期 需要15 20天,这样就使水稻成熟期缩短,直接影响到千粒重降低,造成直接减产。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解决现有人工插秧或插秧机对秧苗的损害而导致的缓苗、减产,本实用新型 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稻播苗机。该播苗机使秧苗的头朝下,分离根部泥土,再通过控苗漏 斗自由落到机具自开的沟槽内,并自动培土,像播种一样播到地里,播苗机不与苗茎接触。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包括托板、耙轮、支架、托苗滑道、送苗轮组件、送苗连杆组件、播苗辊、 凸轮、漏斗及传动装置,其中支架安装在托板上,支架底部设有可行走的耙轮、顶部设有托 苗滑道,苗坯倒置在托苗滑道上,在苗坯上方设有安装在托苗滑道上、可往复移动的送苗轮 组件;所述苗坯的底部旁边设有同轴安装在支架上的播苗辊及凸轮,所述送苗杆组件的一 端与送苗轮组件相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位于凸轮的下方;在苗坯与播苗辊之间的下方, 设有安装在托板上的漏斗,托板的底部沿其行走方向依次设有开沟器及培土器;所述耙轮 与播苗辊之间通过传动装置连接、同步转动。其中所述支架底部耙轮的一侧与托板铰接,另一侧为自由端、并铰接有调高支 架;所述支架的两侧各设一耙轮,两耙轮通过耙轮轴相连接,在支架与两侧耙轮之间分别设 有安装在托板上的支撑架,该支撑架上开有条形槽,条形槽内容置有压簧,所述耙轮轴可在 条形槽内往复移动;所述托苗滑道由多个间隔设置的金属板组成,所述苗坯上具有多列秧 苗,每列秧苗分别倒置在两相邻金属板之间;所述送苗轮组件包括四个送苗轮、送苗轮架、 两个棘轮及两个棘爪,其中第一、二送苗轮通过第一送苗轮轴安装在送苗轮架上,第三、四 送苗轮通过第二送苗轮轴安装在送苗轮架上,在第一、二送苗轮之间以及第三、四送苗轮之 间设有分别安装在第一、二送苗轮轴上的第一棘轮和第二棘轮,两棘轮的一侧各设有安装 在送苗轮架上的棘爪,第一弹簧的一端连接在棘爪上,另一端与送苗轮架相连接;第一 四送苗轮的表面分别均布有多个齿;所述送苗轮架的顶端通过第二弹簧与托苗滑道相连,在送苗轮架上还设有与第二弹簧相垂直的第三弹簧,该第三弹簧的一端与送苗轮架相连, 另一端接至托苗滑道;所述送苗连杆组件由第一 三送苗连杆组成,其中第一送苗连杆的 一端与第二送苗连杆的一端固接,第一送苗连杆的另一端为自由端、位于凸轮的下方,第二 送苗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三送苗连杆的一端铰接,第三送苗连杆的另一端与送苗轮组件相连 接;所述播苗辊与凸轮通过播苗辊轴安装在支架上,在播苗辊的表面均布有多个拨秧手; 所述播苗辊上的拨秧手以螺旋的方式间隔设置在播苗辊的表面上;所述传动装置由第一链 轮、传动链及第二链轮组成,其中第一链轮安装在耙轮的耙轮轴上,第二链轮安装在播苗辊 的播苗辊轴上,第一、二链轮通过传动链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积极效果为1.本实用新型利用播苗辊使苗坯上的秧苗坠入漏斗内、自动落入沟槽内,苗茎不 被接触,不会得到破坏,没有缓苗期,可增加产量,按每亩增加5%亩,全国每年可以增产数 亿万斤。2.本实用新型重量轻,体积小,适合操作,最适易人力牵引,作业时两头各一人用 绳往返拉动,播苗机自动作业,还可由机器牵弓I。3.本实用新型工作效率高,一次可播多垅;每台机器每天可播秧苗15 20亩,比 人工提高效率5倍。4.本实用新型株距、棵数调节准确,结构简单、制作方便。5.与现有插秧机的行距不可调,存在缺株、少穴的缺点,必须由人工进行二次补 苗,本实用新型行距可调,一株不缺、一穴不少,一次形成,不用补苗,节省劳动力。6.本实用新型制造成本低,便于普及,适合批量生产;若一次播三垅地,成本约 1500元,一次播五垅地,成本约2000元,一台播苗机可使用20年以上,既环保,又方便。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托苗滑道、送苗轮、播苗辊部分的俯视图;图3为图1中托板尾部的左视图;图4为图1中送苗轮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图1中苗坯的示意图;其中1为托板,2为耙轮,3为支架,4为托苗滑道,5为播苗辊,6为凸轮,7为漏斗, 8为苗坯,9为开沟器,10为培土器,11为调高支架,12为耙轮轴,13为支撑架,14为条形槽, 15为压簧,16为送苗轮架,17为第一送苗轮,18为第二送苗轮,19为第一送苗轴,20为第三 送苗轮,21为第四送苗轮,22为第二送苗轮,23为第一棘轮,24为第二棘轮,25为棘爪,26 为第一弹簧,27为第二弹簧,28为第三弹簧,29为第一送苗连杆,30为第二送苗连杆,31为 第三送苗连杆,32为拨秧手,33为第一链轮,34为传动链,35为第二链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如图1所示,包括托板1、耙轮2、支架3、托苗滑道4、送苗轮组件、送苗连杆组件、 播苗辊5、凸轮6、漏斗7及传动装置,其中支架3安装在托板1上,支架3的顶部设有托苗
4滑道4,苗坯8倒置在托苗滑道4上,在苗坯8上方设有安装在托苗滑道4上、可往复移动的 送苗轮组件。两个耙轮2通过耙轮轴12安装在支架3底部的两侧,当用人力或机械拉动托 板1时,耙轮2可行走,为了耙轮2行走方便,在耙轮2的表面均布有多个防滑金属片;为了 调节苗坯8与播苗辊5之间的距离,支架3底部耙轮2的一侧(即图1中的右侧)与托板1 铰接,另一侧(即图1中的左侧)为自由端、并铰接有调高支架11;在支架3与两侧耙轮2 之间分别设有安装在托板1上的支撑架13,该支撑架13上开有条形槽14,条形槽14内容 置有压簧15,所述耙轮轴12的两端通过轴承安装在两个支撑架13上、并可在条形槽14内 往复移动,耙轮轴12的中间通过轴承安装在支架3上,耙轮2与耙轮轴12键连接。托苗滑 道4由多个平行间隔设置的金属板组成,本实施例两相邻的金属板之间的距离为20mm,苗 坯8上具有多列秧苗,每列秧苗分别倒置在两相邻金属板之间,秧苗的顶端朝下。苗坯8的 底部旁边设有同轴安装在支架3上的播苗辊5及凸轮6,播苗辊5与凸轮6通过播苗辊轴 安装在支架3上,播苗辊5和凸轮6与播苗辊轴键连接,在播苗辊5的表面均布有多个拨秧 手32,多个拨秧手32以螺旋的方式间隔设置在播苗辊5的表面上,每个拨秧手对应一列秧 苗。所述送苗杆组件的一端与送苗轮组件相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位于凸轮6的下方;在 苗坯8与播苗辊5之间的下方,设有通过螺栓把紧在托板1上的漏斗7,通过调节漏斗7在 托板1上的位置可对株距进行调节。托板1的底部沿其行走方向依次设有开沟器9及培土 器10,如图3所示,开沟器9为三角铁,培土器10为带有坡度的两块金属板;所述耙轮2与 播苗辊5之间通过传动装置连接、同步转动。传动装置由第一链轮33、传动链34及第二链 轮35组成,其中第一链轮33键连接在耙轮2的耙轮轴上、位于耙轮2与支架3之间,第二 链轮35键连接在播苗辊5的播苗辊轴上、位于最外侧,第一、二链轮33、35通过传动链34 相连接。如图2及图4所示,送苗轮组件包括四个送苗轮、送苗轮架16、两个棘轮及两个棘 爪,送苗轮架16上分别设有第一、二送苗轮轴19、22,其中第一、二送苗轮17、18通过轴承 安装在送苗轮架16上的第一送苗轮轴19上,第三、四送苗轮20、21通过轴承安装在送苗轮 架16上的第二送苗轮轴22上,在第一、二送苗轮17、18之间以及第三、四送苗轮20、21之 间设有通过轴承分别安装在第一、二送苗轮轴19、22上的第一棘轮23和第二棘轮24,两棘 轮的一侧各设有安装在送苗轮架16上的棘爪25,第一弹簧26的一端连接在棘爪25上,另 一端与送苗轮架16相连接。第一 四送苗轮17、18、20、21的表面分别均布有多个带纵纹的锥齿;所述送苗轮 架16的顶端通过第二弹簧27与托苗滑道4相连,在送苗轮架16上还设有与第二弹簧27 相垂直的第三弹簧28,该第三弹簧28的一端与送苗轮架16相连,另一端接至托苗滑道4。送苗连杆组件由第一 三送苗连杆29 31组成,其中第一送苗连杆29的一端与 第二送苗连杆30的一端固接,支架3上开有通孔,第一、二送苗连杆的固接端容置在该通孔 内,第一送苗连杆29的另一端为自由端、位于凸轮6的下方,第二送苗连杆30的另一端与 第三送苗连杆31的一端铰接,第三送苗连杆31的另一端与送苗轮组件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支架3绕铰接端转动,转动调高支架11、使其支撑在托板1上;耙轮轴12在条形槽 14内压缩压簧15,当支架3转动时,耙轮轴12沿条形槽14向上移动,由压簧15支撑;将苗 坯8倒置、苗头朝下插入托苗滑道4上,以人力或机械按图1中的箭头方向牵引托板1,耙轮2行走,通过耙轮轴12带动第一链轮33旋转,进而通过传动链34驱动第二链轮35旋转;由 于第二链轮35、凸轮6及播苗辊5分别键连接在播苗辊轴上,因此,凸轮6及播苗辊5在第 二链轮35的带动下旋转,凸轮6向下按压第一送苗连杆29,通过第二送苗连杆30及第三送 苗连杆31沿托苗滑道4拉动送苗轮架16,由于与送苗轮同轴的棘轮在图4所示的顺时针方 向被棘爪阻挡、无法旋转,因此送苗轮架16上的四个送苗轮通过各自表面上的齿带动苗坯 8沿托苗滑道4向下移动,播苗辊5上的拨秧手32按在苗坯8上,拨下一株秧苗;这株秧苗 由于根土自重,自动翻转180度,坠入漏斗7内;托板1被牵引向前移动的过程中,托板1底 部的开沟器9开出一条沟槽,坠入漏斗内的秧苗由漏斗落入沟槽内,再由托板1底部的培土 器10将土盖在秧苗上。同时,凸轮6继续按压第一送苗连杆29,通过第二、三送苗连杆30、 31继续带动送苗轮架16移动,苗坯8在四个送苗轮的作用下继续沿托苗滑道4向下移动, 播苗辊5每旋转一周,便利用拨秧手从苗坯8上分离一行秧苗,送苗轮组件完成一个送苗行 程。完成一个送苗行程后,第一送苗连杆29上提,送苗轮架16在第二弹簧27的作用下复 位,四个送苗轮在图4所示的逆时针方向是可以旋转的,回到原位后按上述操作再次循环 工作,直至将苗坯8上的秧苗全部播种好,然后再续进下一个苗坯。在送苗的过程中,送苗 轮架16在第三弹簧28的作用下,始终保证四个送苗轮压紧在苗坯上。 本实用新型的托板1可为金属板,开沟器9及培土器10分别通过螺栓安装在托板 1的底部,可通过螺栓安装的位置来调节沟槽的深度;也可采用橡胶材料制成气垫式,这样 可以减轻托板自身的重量,而且水稻田中的水还可对气垫式托板产生浮力,便于牵弓I。
权利要求一种水稻播苗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托板(1)、耙轮(2)、支架(3)、托苗滑道(4)、送苗轮组件、送苗连杆组件、播苗辊(5)、凸轮(6)、漏斗(7)及传动装置,其中支架(3)安装在托板(1)上,支架(3)底部设有可行走的耙轮(2)、顶部设有托苗滑道(4),苗坯(8)倒置在托苗滑道(4)上,在苗坯(8)上方设有安装在托苗滑道(4)上、可往复移动的送苗轮组件;所述苗坯(8)的底部旁边设有同轴安装在支架(3)上的播苗辊(5)及凸轮(6),所述送苗杆组件的一端与送苗轮组件相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位于凸轮(6)的下方;在苗坯(8)与播苗辊(5)之间的下方,设有安装在托板(1)上的漏斗(7),托板(1)的底部沿其行走方向依次设有开沟器(9)及培土器(10);所述耙轮(2)与播苗辊(5)之间通过传动装置连接、同步转动。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播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⑶底部耙轮⑵的一侧 与托板(1)铰接,另一侧为自由端、并铰接有调高支架(11)。
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稻播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3)的两侧各设一耙轮(2),两耙轮通过耙轮轴(12)相连接,在支架(3)与两侧耙轮(2)之间分别设有安装在托板 (1)上的支撑架(13),该支撑架(13)上开有条形槽(14),条形槽(14)内容置有压簧(15), 所述耙轮轴(12)可在条形槽(14)内往复移动。
4.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稻播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托苗滑道(4)由多个间隔设 置的金属板组成,所述苗坯(8)上具有多列秧苗,每列秧苗分别倒置在两相邻金属板之间。
5.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稻播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送苗轮组件包括四个送苗 轮、送苗轮架(16)、两个棘轮及两个棘爪,其中第一、二送苗轮(17、18)通过第一送苗轮轴 (19)安装在送苗轮架(16)上,第三、四送苗轮(20、21)通过第二送苗轮轴(22)安装在送苗 轮架(16)上,在第一、二送苗轮(17、18)之间以及第三、四送苗轮(20、21)之间设有分别安 装在第一、二送苗轮轴(19、22)上的第一棘轮(23)和第二棘轮(24),两棘轮的一侧各设有 安装在送苗轮架(16)上的棘爪(25),第一弹簧(26)的一端连接在棘爪(25)上,另一端与 送苗轮架(16)相连接。
6.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稻播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四送苗轮(17、18、20、 21)的表面分别均布有多个齿;所述送苗轮架(16)的顶端通过第二弹簧(27)与托苗滑道 (4)相连,在送苗轮架(16)上还设有与第二弹簧(27)相垂直的第三弹簧(28),该第三弹簧 (28)的一端与送苗轮架(16)相连,另一端接至托苗滑道(4)。
7.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稻播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送苗连杆组件由第一 三 送苗连杆(29 31)组成,其中第一送苗连杆(29)的一端与第二送苗连杆(30)的一端固 接,第一送苗连杆(29)的另一端为自由端、位于凸轮(6)的下方,第二送苗连杆(30)的另 一端与第三送苗连杆(31)的一端铰接,第三送苗连杆(31)的另一端与送苗轮组件相连接。
8.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稻播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播苗辊(5)与凸轮(6)通 过播苗辊轴安装在支架(3)上,在播苗辊(5)的表面均布有多个拨秧手(32)。
9.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稻播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播苗辊(5)上的拨秧手(32) 以螺旋的方式间隔设置在播苗辊(5)的表面上。
10.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稻播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由第一链轮 (33)、传动链(34)及第二链轮(35)组成,其中第一链轮(33)安装在耙轮(2)的耙轮轴上, 第二链轮(35)安装在播苗辊(5)的播苗辊轴上,第一、二链轮(33、35)通过传动链(34)相 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种植水稻的机器,具体地说是一种水稻播苗机,包括托板、耙轮、支架、托苗滑道、送苗轮组件、送苗连杆组件、播苗辊、凸轮、漏斗及传动装置,支架安装在托板上,支架底部设有可行走的耙轮、顶部设有托苗滑道,苗坯倒置在托苗滑道上,在苗坯上方设有安装在托苗滑道上、可往复移动的送苗轮组件;苗坯的底部旁边设有同轴安装在支架上的播苗辊及凸轮,送苗杆组件的一端与送苗轮组件相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位于凸轮的下方;在苗坯与播苗辊之间的下方,设有安装在托板上的漏斗,托板的底部沿其行走方向依次设有开沟器及培土器;耙轮与播苗辊之间通过传动装置连接。本实用新型苗茎不被接触,不会得到破坏,没有缓苗期,可增加产量。
文档编号A01C11/02GK201623991SQ2010201116
公开日2010年11月10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10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10日
发明者仲崇基 申请人:仲崇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