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夏玉米栽培方法

文档序号:115881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夏玉米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夏玉米种植方法,属于粮食作物栽培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黄淮海夏玉米产量10几年来产量水平一般亩产500-600公斤徘徊。影响夏玉米产量有以下3个方面原因一是密度不够,一般3500-4000株,不能充分发挥现有的地力和气候条件。二是管理粗放种植形式不合理。三是肥料施用不合理,高产田施用不足,氮、磷、钾配比不合理,肥料品种多,肥料利用率低等问题。国内夏玉米自然条件。种子、气候、地力具备900公斤-950公斤条件。现在种植模式没有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国内和国际近几年高产典型,经过政府认可、农民认可,验收数字夏玉米亩产750公斤以上的密度都在实收穗数5000株以上。国际上美国最高亩产985 公斤,亩株树6720株,但以上高产典型,没有一个完整的栽培模式。该发明,把玉米种植系统的从选种到种子处理、播种时期,播种密度肥料的配比和使用,播种、施肥、专用机械一次完成,生长期的植株调节等环节采用了科学化,规范化,数据化的一套完整超高产栽培模式,是引领玉米生产走向高产时代的一大发明。传统的夏玉米种植方法,品种多乱杂,平展型品种居多,紧凑耐密型偏少,难以发挥玉米杂交种增产的潜力。种植密度偏稀,难以在保个体增群体,充分利用夏玉米区光热气资源,达到产量最大化的目的;播种机械陈旧老化,造成缺苗断垄现象严重,田间作业繁琐, 难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肥料投入及方法不合理,难以提高肥料利用率,玉米自然生长,倒伏严重,造成减产。随着科技的发展,研究水平的提高,新科技成果不断涌现。急需要一套新栽培技术,取代传统的种植模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传统的夏玉米种植方法存在的问题,实现简化增产的目的,提出一种新的夏玉米栽培方法。本发明提出的玉米栽培方法是一种夏玉米栽培方法,用于夏玉米栽培,包括选种、整地、播种、施肥,采用每穴单双粒交替下种方式播种,双粒下种的穴中,双株距5-7厘米,穴距15-16厘米。作为优选实施方式,可以采用80厘米等行距播种,也可以采用大行80厘米、小行 60厘米播种;播期早于6月17日;施肥时,播种时随机一次施入,每亩地施缓释肥50公斤, 其中N、P、K含量比例3 1 3;在玉米生长到7 10叶时,喷化控剂,使玉米由自然生长改为可控生长。本发明由于采用了“高密宽行缩株精播技术”,改善了群体间通风透光环境,充分利用了夏玉米光、温、气资源,确保了增加种植密度后个体的产量,提高群体光合效能,达到增加密度创高产的目的;充分利用土地,大幅度提高产量,简化播种,减轻劳动强度。该技术省工、省肥、省水,提高水肥利用率,一般产量比常规种植每亩可增产100公斤以上,亩增效
3益近180元以上。


图1常规玉米种植方法。图2本发明实施例1的种植方法(手工播种)。图3本发明实施例1的种植方法(专用播种机播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图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述。常规的玉米栽培方法如图1所示,行距为45厘米,每亩留苗一般只有3500-4500 株。本发明提出种植方式扩大行距,缩小株距,增加亩种植密度。比传统种植密度增加15% 以上,行距扩增为80厘米(如图2所示),使用收割机收获的区域采取大小行种植,大行80 厘米小行60厘米以方便机械作业(如图3所示)。每亩可播种6500粒,扣除自然损耗,收获时亩实收穗数5500穗左后。栽种方法具体如下1、选用株型紧凑,株高250 270厘米、穗位110 120厘米,抗逆,抗倒,抗旱,商品性好的高产品种。种子要达到国标,大小粒均勻、发芽率95%以上的精品种子。2、本发明采用机械免耕播种,选用精准播种机,单双粒下种,单双株交替留苗,免去定苗的田间劳作。适时早播,不晚于6月17日,充分发挥早播增产的效果。3、扩大行距为80厘米,采取收割机收获的区域使用大行距80厘米小行距60厘米。留苗密度5500 6500株/亩。4、以产定肥,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或常规施肥法,可随精播机一次底施涂层缓(控) 释肥方法,按每亩预期产量800公斤计算,每亩施肥50公斤,N、P、K比例3 1 3。5、在玉米生长到7 10片叶,亩喷30毫升化控化促调节剂,如缩株增产王,使玉米由自然生长改为可控生长。与申请号为03111253. 6的中国专利申请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的不同之处和技术效果一、申请号为03111253. 6原发明地是东北一年一作的春玉米种植区域;本发明技术是适用于一年两作夏玉米种植区域。二、申请号为03111253. 6发明每4_6条和一个空垄做为一个单元的种植方法;本发明小麦收获后,免耕机械播种,播种机为精准专用单双粒下种,出苗后成为单双株交替苗式,免定苗。四、原发申请号为03111253. 6发明每埯2-6株,株距为35-50厘米。本发明实施精播每穴1粒2粒,形成交替1、2、1苗式。五、申请号为03111253. 6发明提出施肥为二胺、尿素、钾肥,按重量份数比,制成复合肥;本发明提出以产定肥,可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或常规施肥法,可随精播机一次底施涂层缓(控)释肥,也可用常规施肥方法,N、P、K比例3 1 3,种肥占总量20%,大喇叭口追施50 %,授粉期追施30 %。
4
六、专利申请号200910175454. 1。发明栽培技术播种形式“2+3+2”模式,通过近两年推广,株距、穴距、特殊年份、抗倒和光照利用率在生产过程中影响高产。本发明由于采用1+2+1单双粒播种方式,个体发育比该专利申请提出的“2+3+2”播种模式更好,克服了特殊年份,抗倒和玉米植株个体发育存在的缺陷,使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更加完善。
权利要求
1.一种夏玉米栽培方法,包括选种、整地、播种、施肥,其特征在于采用每穴单双粒交替下种方式播种,双粒下种的穴中,双株距5-7厘米,穴距15-16厘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夏玉米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80厘米等行距的播种方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夏玉米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大行80厘米、小行60厘米的播种方式。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夏玉米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播期早于6月 17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夏玉米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施肥时,播种时随机一次施入,每亩地施缓释肥50公斤,其中N、P、K含量比例3 1 3。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夏玉米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玉米生长到 7 10叶时,喷化控剂,使玉米由自然生长改为可控生长。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栽培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夏玉米栽培方法,包括选种、整地、播种、施肥,采用每穴单双粒交替下种方式播种,双粒下种的穴中,双株距57厘米,穴距15-16厘米。本发明可采用80厘米等行距的播种方式,也可采用大行80厘米、小行60厘米的播种方式。本发明改善了群体间通风透光环境,充分利用了夏玉米光、温、气资源,确保了增加种植密度后个体的产量,提高群体光合效能,达到增加密度创高产的目的。
文档编号A01C7/00GK102217475SQ20111009715
公开日2011年10月19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18日
发明者李庆雪 申请人:李庆雪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