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水稻害虫的组合杀虫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237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治水稻害虫的组合杀虫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 于农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呋虫胺或噻虫胺和醚菊酯或氟硅菊酯组合杀虫剂及其防治水稻害虫的方法。
背景技术
最近几年来,特别是从2003年以来,水稻病虫害发生普遍;尤其是稻纵卷叶螟和褐飞虱在江淮稻区发生更为严重,表现为迁入峰次多、迁入量大,在我国各稻区呈现大发生或特大发生态势,往往一个代次有3 4个峰次,给防治工作带来很大困难,由于防治不当或不及时,给我国的水稻生产带来了很大的损失。同时江淮稻区水稻钻蛀性害虫有回升趋势,特别二化螟发生量较以往更加严重。在这三大害虫发生量均较大时,对药剂的防治工作提出了更大的难题。往往需要用许多农药、密集的施药次数才能控制危害。目前生产上大量使用的药剂有毒死蜱、杀虫单、氟虫腈、阿维菌素、甲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氟啶脲、氟铃脲及菊酯类药剂,这些药剂中有的毒性较高,有些对水生生物毒性较大,有些药剂杀虫谱比较窄,害虫对部分药剂也产生抗药性等,使得目前生产上存在乱用药、随意加大施药量、连续用药等的现象,造成稻谷农药残留超标、环境污染加重、害虫抗药性提闻等不良后果。呋虫胺(英文通用名dinotefuran,化学名称1_甲基_2_硝基_3_(四氢_3_呋喃甲基)胍)是日本三井化学公司开发的第三代烟碱类杀虫剂。报道用于防治鳞翅目害虫和半翅目害虫。近年来,国内外农药企业先后开发出许多新的杀虫剂用于防治水稻害虫,它们都表现为作用位点独特、用药量小、对环境良好、对水生生物等非靶标生物毒性极低等。噻虫胺(英文通用名clothianidin,化学名称1-(2-氯_5_噻唑基甲基)_3_甲基-2-硝基胍)属新烟碱类广谱杀虫剂。其作用机理是结合位于神经后突触的烟碱乙酰胆碱受体。噻虫胺是一种活性高、具有内吸性、触杀和胃毒作用的广谱杀虫剂,对刺吸式口器害虫和其他害虫均有效。适用于叶面喷雾、土壤处理使用。醚菊酯(英文通用名ethofenprox,化学名称2-(4-乙氧基苯基)-2_甲基丙基-3-苯氧基苄基醚)是内吸性杀虫剂,对鳞翅目、半翅目、鞘翅目、双翅目等多种害虫有高效。醚菊酯不属于菊酯类农药,因在其结构中无菊酸但因空间结构和拟除虫菊酯有相似之处,所以仍称为类似拟除虫菊酯类的杀虫剂,但是事实上醚菊酯不属于拟除虫菊酯类氟娃菊酯(英文通用名silaf Iuofen,化学名称(4-乙氧基苯)[4-氟-(3-苯氧基苯)丙基]~■甲基娃烧)是一种含娃的新型有机杀虫剂,它具有活性闻,对哺乳动物和鱼类毒性低、化学性质稳定等特点。氟硅菊酯是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中唯一对鱼类和甲壳纲生物毒性极低的杀虫剂。近期的研究表明,氟硅菊酯对稻飞虱、苹果黄蚜、水稻螟虫均有较高活性和防治效果。对于上述杀虫剂在水稻生产上应用也存在杀虫谱比较窄的的缺点,农民需要用不同药剂防治不同害虫,既费工费时也不节约农本。根据这一生产实际,我们应用这些新药剂发明一种可以同时有效防治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二化螟的药剂,并可有效治理稻飞虱抗性、对天敌安全、对环境友好的新的复配杀虫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对鳞翅目(螟蛾科、夜蛾科、菜蛾科)、半翅目((飞虱科、叶蝉科、飞虱科、蚜虫科、粉虱科)、鞘翅目(象甲科、叶甲科)、双翅目潜蝇科害虫具有较好防治效果,且对环境影响小的复配杀虫剂及其防治害虫的方法。本发明的组合杀虫剂的组分I :呋虫胺和噻虫胺的一种;本发明组合杀虫剂的组分II :醚菊酯和氟娃菊酯的一种。本发明的组合杀虫剂之一是以呋虫胺和醚菊酯为组分的组合杀虫剂,其中的有效成分为呋虫胺和醚菊酯重量百分比为40 : I I : 40。本发明的组合杀虫剂之二是以噻虫胺和醚菊酯为组分的组合杀虫剂,其中的有效成分为噻虫胺和醚菊酯重量百分比为40 : I I : 40。本发明的组合杀虫剂之三是以呋虫胺和氟硅菊酯为组分的组合杀虫剂,其中的有效成分为呋虫胺和氟娃菊酯重量百分比为50 : I I : 50。本发明的组合杀虫剂之四是以噻虫胺和氟硅菊酯为组分的组合杀虫剂,其中的有效成分为噻虫胺和氟娃菊酯重量百分比为50 : I I : 50。本发明的噻虫胺和醚菊酯或氟硅菊酯的一种复配杀虫剂时,可加入常规量的添加齐U,所述添加剂为溶剂、乳化剂、分散剂、稳定剂、防冻剂、增稠剂中的一种或几种,并且按常用方法制得可湿性粉剂、胶悬剂、微乳剂、乳油、水分散颗粒剂或颗粒剂等。本发明的杀虫剂防治螟蛾科水稻稻纵卷叶螟的方法是在稻纵卷叶螟卵孵盛期至2龄幼虫发生期,按照每公顷中噻虫胺和醚菊酯总量(有效成分量,下同)50 100克、噻虫胺和氟娃菊酯总量50 100克、呋虫胺和醚菊酯总量50 100克、呋虫胺和氟娃菊酯总量60 100克兑水450 900千克喷雾。本发明的杀虫剂防治螟蛾科害虫(水稻二化螟、三化螟等)的方法是在害虫卵孵盛期,按照每公顷中噻虫胺和醚菊酯总量60 120克、噻虫胺和氟硅菊酯总量50 100克、呋虫胺和醚菊酯总量40 120克、呋虫胺和氟硅菊酯总量50 120克兑水600 1200千
克喷雾。本发明的杀虫剂防治水稻飞虱科和叶蝉科害虫的方法是在稻飞虱若虫高峰期或叶蝉盛发期,按照每公顷中噻虫胺和醚菊酯总量(有效成分量,下同)30 90克、噻虫胺和氟娃菊酯总量40 80克、呋虫胺和醚菊酯总量60 120克、呋虫胺和氟娃菊酯总量50 120克兑水750 1500千克喷雾。本发明的益处I、扩大杀虫剂谱和提高药效。噻虫胺或呋虫胺与醚菊酯或氟硅菊酯的杀虫谱有较大区别,混用后可以扩大杀虫谱。上述两类杀虫剂间有着协同增效作用,混用后可提高对害虫的防治效果和减少农药的使用量。2、迟缓害虫抗药性产生。噻虫胺和呋虫胺作用机理是结合位于神经后突触的烟碱乙酰胆碱受体,扰乱神经传递使害虫麻痹而致死;醚菊酯和氟硅菊酯作用于神经膜钠离子通道。由于药剂之间作用位点不同,害虫产生抗药性几率下降
3、节省药本和工本。由于把不同杀虫谱的农药混合使用,使得农民施药一次即可控制多种害虫的危害,极大地减少农民喷药次数。且混用后药剂用量下降,也减少了农民在控制害虫上的开支。4、减轻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减少喷药次数和喷药量,环境中农药面源污染源减少。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I :呋虫胺和醚菊酯、氟硅菊酯对稻纵卷叶螟协同性测定95%呋虫胺TC、94%醚菊酯TC、93%氟硅菊酯TC用丙酮溶解成5000 μ g/ml母液,并加入3%吐温-80(作乳化剂和展布剂用)。同时用呋虫胺母液与不同量的醚菊酯、氟硅菊酯母液配制不同比例的样品,样品中呋虫胺醚菊酯的比例分别为40 1,20 1,30 I、10 1、1 1、1 IOU 20,1 30,1 40 ;样品中呋虫胺氟硅菊酯的比例分别为50 1、25 : 1、10 : 1、1 : 1、1 : 10、1 : 25、1 : 50 ;试验样品和母液用 O. 5%吐温-80水溶液稀释系列浓度的药液,采用浸虫法测定各浓度药液对稻纵卷叶螟的杀虫活性。将稻纵卷叶螟2龄幼虫在各浓度药液中浸IOs后,将处理后幼虫接到水稻植株的叶片上,每药剂浓度处理20头幼虫,试验重复3次,处理后3d调查残留活虫数,计算药剂处理的试虫校正死亡率,并用药剂浓度对数-试虫死亡率几率值计算各药剂和样品的毒力回归式和致死中浓度(LC5tl);按孙云沛法(1960)计算各混配药剂的共毒系数(CTC),评价各药剂间对稻纵卷叶螟的协同作用。试验结果如表I。表I :呋虫胺和醚菊酯、氟硅菊酯复配样品对稻纵卷叶螟的协同作用
权利要求
1.一种组合杀虫剂,其特征在于其有效成分为噻虫胺或呋虫胺和醚菊酯,以质量百分比计,噻虫胺或呋虫胺的含量为40 % I %、醚菊酯的含量为I % 40 %,余量为农药制剂辅助成分。且噻虫胺或呋虫胺和醚菊酯的配比在40 : I I : 40间;优选配比为20 : I I : 20。
2.一种组合杀虫剂,其特征在于其有效成分为噻虫胺或呋虫胺和氟硅菊酯,以质量百分比计,噻虫胺或呋虫胺的含量为50% I %、氟硅菊酯的含量为I % 50%,余量为农药制剂辅助成分。且噻虫胺或呋虫胺和氟硅菊酯的配比在50 : I I : 50间;优选配比为 25 : I I : 25。
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在主成分外,加入辅助成分为溶齐U、助溶剂、乳化剂、分散剂、湿润剂、稳定剂、防冻剂、增稠剂中的一种或几种。经常规加工方法制成的乳油、悬浮剂、可湿性粉剂、微乳剂、可溶性液剂、可溶性粉剂、浓乳剂、水分散粒剂和颗粒剂等。
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其为主成分加入其它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生长调节剂的一种或几种混合使用或加工的农药制剂。
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在防治水稻钻蛀性害虫上的应用。
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在防治稻纵卷叶螟及其它夜蛾科害虫上的应用。
7.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在防治稻飞虱、叶蝉、蚜虫等半翅目害虫上的应用。
8.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在防治稻象甲等甲虫类害虫上的应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到几种组合杀虫剂的配比及其应用。所述发明的杀虫剂的有效成分是噻虫胺和醚菊酯、噻虫胺和氟硅菊酯、呋虫胺和醚菊酯、呋虫胺和氟硅菊酯。按质量百分比计算,噻虫胺或呋虫胺的含量为40%~1%,醚菊酯或氟硅菊酯的含量为1%~50%。噻虫胺或呋虫胺与醚菊酯配比在40∶1~1∶40,优选配比为20∶1~1∶20;噻虫胺或呋虫胺与氟硅酸菊酯配比在50∶1~1∶50,优选配比为25∶1~1∶25。本发明的四种组合杀虫剂杀虫谱广、内吸性强,速效性好,持效期长,对环境友好,有利于减少用药次数和减少环境污染,可有效延缓害虫对农药的抗药性产生。可用于水稻害虫的综合防治。
文档编号A01N55/10GK102907454SQ20111022068
公开日2013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3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3日
发明者潘登 申请人:潘登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