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海吹填土生态综合治理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666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围海吹填土生态综合治理技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沿海土壤改良方法,尤其是一种围海吹填土生态综合治理技术。
背景技术
现在已基本解决了滨海盐土原土改良做绿化的难题,但是新围海吹填土的绿化则是国际上公认的“世界性难题”,因新吹填的土壤不仅含盐量高于一般的滨海盐土,同时土体内的含水量较高,它是一种未形成土壤的土体,不仅泥泞、不通透,而且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极低,只能提供植物生长的“立地”条件。因此改良的难度是非常大的。本项技术正是解决了这一“世界性难题”,采用不换种植土对吹填土改良及绿化, 有效的保护了耕地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了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围海吹填土生态综合治理技术,它能够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施工简便,投资成本低;可以利用天然降水,节约大量淡水资源。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围海吹填土生态综合治理技术,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1)首先在需要改造的土地进行开槽翻土,沿槽的纵深方向将槽分成若干相互平行的地段;(2)在槽的底部沿纵深方向挖设至少一条主淋水盲沟,主淋水盲沟与市政排水井或排水沟相连;(3)在每个地段的底部挖设至少一条与主淋水盲沟相交的支淋水盲沟;(4)在主淋水盲沟及支淋水盲沟内填充碴石袋;(5)在每条支淋水盲沟之间铺设防腐材料;(6)在槽的底部铺设淋水层,并在上面盖上防泥渗膜;并在改良好与未改良的土壤接洽处铺防侧渗膜;(7)将翻出的槽土与掺拌物进行均勻掺拌后的混合土,回填到槽内;(8)在平整好的地面上作出若干小方畦,并在小方畦上打若干沙孔,沙孔与淋水层相接,沙孔内填充粗砂或米粒石;然后进行浇灌;(9) 土地进行浇灌后,再在被改造的土地表面施酸性改良肥,进行旋耕掺拌。所述步骤(1)中相互平行的地段宽度为10-20m。所述步骤(2)中各条主淋水盲沟的间隔为100-200m,每条主淋水盲沟的规格为 30*30cmo所述步骤(3)中各条支淋水盲沟的间隔为3_6m,每条支淋水盲沟的规格为 20*20cmo所述主淋水盲沟和支淋水盲沟均有一定的坡降。所述步骤(4)中碴石袋的直径为20-30cm,长度3m ;相邻两个碴石袋的接点处用一块长0. 9-1. 3m,宽30cm的编织布包住,即待石碴袋铺设完毕后在接口处石碴不足的部分增加一些石碴,然后用提前设置好的编织布包起来。所述步骤(5)中的防腐材料为防腐塑料布。所述步骤(6)中的淋水层为小石屑,厚度为3-5cm。所述步骤(7)中掺拌物为稻壳、碎秸秆、野生植被、炉灰、各种植物种壳或生活垃圾,按照体积比为20%的比例掺拌。所述步骤(8)中在平整好的地面上作出若干小方畦为每5m*5m小方畦;所述在小方畦上打若干沙孔为在每畦内每隔Im打一个沙孔,沙孔的直径为4-8cm。所述步骤(8)中沙孔内填充粗砂或米粒石至距离地面30cm。所述步骤(8)采用一次性连续浇灌,每平米用水量在0. 6 0. 8t,最终使土壤含盐量达到0.3%以下。所述步骤(9)中在被改造的土地表面施酸性改良肥的厚度为8-lOcm ;所述旋耕掺拌的深度为30cm。所述步骤(9) 土地改造完毕后,进行植物种植在需要种植植物的地方挖树穴;在树穴的中心打直接和地下淋水层相连的淋水孔;在树穴底铺粗砂;然后把树放在树穴底正中位置,然后在土球和坑壁的空隙部位填粗砂,再用树穴挖出的坑土在树穴周围做好挡水畦埝,进行大水浇灌,以浇透为止。所述树穴的直径是植物的干径10倍,土球是植物的干径8倍。所述和地下淋水层相连的淋水孔直径为IOcm ;孔中填充粗砂或米粒石;所述树穴底铺粗砂的厚度为10-15cm。本发明的优越性及积极效果1、不换种植土进行吹填土的改良及绿化,有效的保护耕地资源;2、施工简便,投资成本低;3、高强度的人工干预使得吹填土在短期之内成为满足植物生长条件的种植土 ;4、可以利用天然降水,节约大量淡水资源。


图1为本发明所涉一种围海吹填土生态综合治理技术中槽分成若干相互平行的地段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所涉一种围海吹填土生态综合治理技术中一个地段的剖面图。图3为本发明所涉一种围海吹填土生态综合治理技术中主淋水盲沟及支淋水盲沟的分布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所涉一种围海吹填土生态综合治理技术中主淋水盲沟及支淋水盲沟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所涉一种围海吹填土生态综合治理技术中一个地段的支淋水盲沟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所涉一种围海吹填土生态综合治理技术中碴石袋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所涉一种围海吹填土生态综合治理技术中碴石袋的连接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所涉一种围海吹填土生态综合治理技术中铺设防腐材料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所涉一种围海吹填土生态综合治理技术中铺设淋水层的剖视图。图10为本发明所涉一种围海吹填土生态综合治理技术中槽土与掺拌物回填后的剖视图。图11为本发明所涉一种围海吹填土生态综合治理技术中在小方畦上打若干沙孔的示意图。图12为本发明所涉一种围海吹填土生态综合治理技术中沙孔的示意图。图13为本发明所涉一种围海吹填土生态综合治理技术中在被改造的土地表面施酸性改良肥后的剖视图。图14为本发明所涉一种围海吹填土生态综合治理技术中在被改造的土地表面施酸性改良肥后进行旋耕掺拌的剖视图。图15为本发明所涉一种围海吹填土生态综合治理技术中种植植物后的剖视图。其中,1为主淋水盲沟,2为支淋水盲沟,3为市政排水井,4为防腐塑料布,5为淋水层,6为防泥渗膜,7为碴石袋,8为混合土,9为方畦,10为沙孔,11为酸性改良肥,12为土球,13为挡水畦埝,14为粗砂,15为淋水孔,16为植物,17为编织布,18为防侧渗膜,19为地段。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 一种围海吹填土生态综合治理技术,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1)首先在需要改造的土地进行开槽翻土,沿槽的纵深方向将槽分成若干相互平行的地段19;(见图1、图2)(2)在槽的底部沿纵深方向挖设至少一条主淋水盲沟1,主淋水盲沟1与市政排水井3相连;(见图3)(3)在每个地段的底部挖设至少一条与主淋水盲沟1相交的支淋水盲沟2 ;(见图 3、图4、图5)(4)在主淋水盲沟1及支淋水盲沟2内填充碴石袋7 ;(见图6、图7)(5)在每条支淋水盲沟2之间铺设防腐材料;(见图8)(6)在槽的底部铺设淋水层5,并在上面盖上防泥渗膜6 ;并在改良好与未改良的土壤接洽处铺防侧渗膜18 ;(见图9)(7)将翻出的槽土与掺拌物进行均勻掺拌后的混合土 8,回填到槽内;(见图10)(8)在平整好的地面上作出若干小方畦9,并在小方畦9上打若干沙孔10,沙孔10 与淋水层5相接,沙孔10内填充粗砂;然后进行浇灌;(见图11、图12)(9) 土地进行浇灌后,再在被改造的土地表面施酸性改良肥11,进行旋耕掺拌。 (见图13、图14)所述步骤(1)中相互平行的地段19宽度为10m。(见图1、图2)所述步骤(2)中各条主淋水盲沟1的间隔为100m,每条主淋水盲沟1的规格为 30*30cm。(见图 3)所述步骤(3)中各条支淋水盲沟2的间隔为6m,每条支淋水盲沟2的规格为 20*20cm。(见图 3)所述主淋水盲沟1和支淋水盲沟2均有一定的坡降。所述步骤(4)中碴石袋7的直径为20cm,长度3m ;相邻两个碴石袋7的接点处用一块长lm,宽30cm的编织布17包住,即待石碴袋铺设完毕后在接口处石碴不足的部分增加一些石碴,然后用提前设置好的编织布17包起来。(见图6、图7)所述步骤(5)中的防腐材料为防腐塑料布4。(见图8)所述步骤(6)中的淋水层5为小石屑,厚度为3cm。(见图9)所述步骤(7)中掺拌物为稻壳或碎秸秆,按照体积比为20%的比例掺拌。所述步骤(8)中在平整好的地面上作出若干小方畦9为每5m*5m小方畦9 ;所述在小方畦9上打若干沙孔为在每畦内每隔Im打一个沙孔,沙孔的直径为4cm。(见图11)所述步骤⑶中沙孔10内填充粗砂至距离地面30cm。(见图12)所述步骤(8)采用一次性连续浇灌,每平米用水量在0. 6 0. 8t,最终使土壤含盐量达到0.3%以下。所述步骤(9)在被改造的土地表面施酸性改良肥11的厚度为8cm ;所述旋耕掺拌的深度为30cm。(见图13、图14)所述步骤(9) 土地改造完毕后,进行植物16种植在需要种植植物16的地方挖树穴;在树穴的中心打直接和地下淋水层5相连的淋水孔15 ;在树穴底铺粗砂14 ;然后把树放在树穴底正中位置,然后在土球12和坑壁的空隙部位填粗砂14,再用树穴挖出的坑土在树穴周围做好挡水畦埝13,进行大水浇灌,以浇透为止。(见图15)所述树穴的直径是植物16的干径10倍,土球12是植物16的干径8倍。所述和地下淋水层5相连的淋水孔15直径为IOcm ;孔中填充粗砂14 ;所述树穴底铺粗砂的厚度为10cm。实施例2 —种围海吹填土生态综合治理技术,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1)首先在需要改造的土地进行开槽翻土,沿槽的纵深方向将槽分成若干相互平行的地段19;(见图1、图2)(2)在槽的底部沿纵深方向挖设至少一条主淋水盲沟1,主淋水盲沟1与市政排水井3相连;(见图3)(3)在每个地段的底部挖设至少一条与主淋水盲沟1相交的支淋水盲沟2 ;(见图 3、图4、图5)(4)在主淋水盲沟1及支淋水盲沟2内填充碴石袋7 ;(见图6、图7)(5)在每条支淋水盲沟2之间铺设防腐材料;(见图8)(6)在槽的底部铺设淋水层5,并在上面盖上防泥渗膜6 ;并在改良好与未改良的土壤接洽处铺防侧渗膜18 ;(见图9)(7)将翻出的槽土与掺拌物进行均勻掺拌后的混合土 8,回填到槽内;(见图10)(8)在平整好的地面上作出若干小方畦9,并在小方畦9上打若干沙孔10,沙孔10 与淋水层5相接,沙孔10内填充米粒石;然后进行浇灌;(见图11、图12)(9) 土地进行浇灌后,再在被改造的土地表面施酸性改良肥11,进行旋耕掺拌。 (见图13、图14)所述步骤(1)中相互平行的地段19宽度为20m。所述步骤(2)中各条主淋水盲沟1的间隔为200m,每条主淋水盲沟1的规格为 30*30cmo所述步骤(3)中各条支淋水盲沟2的间隔为6m,每条支淋水盲沟2的规格为 20*20cmo
所述主淋水盲沟1和支淋水盲沟2均有一定的坡降。所述步骤(4)中碴石袋7的直径为30cm,长度3m ;相邻两个碴石袋7的接点处用一块长1. 3m,宽30cm的编织布17包住,即待石碴袋铺设完毕后在接口处石碴不足的部分增加一些石碴,然后用提前设置好的编织布17包起来。所述步骤(5)中的防腐材料为防腐塑料布4。所述步骤(6)中的淋水层5为小石屑,厚度为5cm。所述步骤(7)中掺拌物为生活垃圾,按照体积比为20%的比例掺拌。所述步骤⑶中在平整好的地面上作出若干小方畦9为每5m*5m小方畦9 ;所述在小方畦9上打若干沙孔为在每畦内每隔Im打一个沙孔,沙孔的直径为8cm。所述步骤⑶中沙孔10内填充粗砂至距离地面30cm。(见图12)所述步骤(8)采用一次性连续浇灌,每平米用水量在0. 6 0. 8t,最终使土壤含盐量达到0.3%以下。所述步骤(9)在被改造的土地表面施酸性改良肥11的厚度为IOcm ;所述旋耕掺拌的深度为30cm。(见图13、图14)所述步骤(9) 土地改造完毕后,进行植物16种植在需要种植植物16的地方挖树穴;在树穴的中心打直接和地下淋水层5相连的淋水孔15 ;在树穴底铺粗砂14 ;然后把树放在树穴底正中位置,然后在土球12和坑壁的空隙部位填粗砂14,再用树穴挖出的坑土在树穴周围做好挡水畦埝13,进行大水浇灌,以浇透为止。(见图15)所述树穴的直径是植物16的干径10倍,土球12是植物16的干径8倍。所述和地下淋水层5相连的淋水孔15直径为IOcm ;孔中填充米粒石;所述树穴底铺粗砂14的厚度为15cm。实施例3 —种围海吹填土生态综合治理技术,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1)首先在需要改造的土地进行开槽翻土,沿槽的纵深方向将槽分成若干相互平行的地段19;(见图1、图2)(2)在槽的底部沿纵深方向挖设至少一条主淋水盲沟1,主淋水盲沟1与市政排水井3相连;(见图3)(3)在每个地段的底部挖设至少一条与主淋水盲沟1相交的支淋水盲沟2 ;(见图 3、图4、图5)(4)在主淋水盲沟1及支淋水盲沟2内填充碴石袋7 ;(见图6、图7)(5)在每条支淋水盲沟2之间铺设防腐材料;(见图8)(6)在槽的底部铺设淋水层5,并在上面盖上防泥渗膜6 ;并在改良好与未改良的土壤接洽处铺防侧渗膜18 ;(见图9)(7)将翻出的槽土与掺拌物进行均勻掺拌后的混合土 8,回填到槽内;(见图10)(8)在平整好的地面上作出若干小方畦9,并在小方畦9上打若干沙孔10,沙孔10 与淋水层5相接,沙孔10内填充粗砂或米粒石;然后进行浇灌;(见图11、图12)(9) 土地进行浇灌后,再在被改造的土地表面施酸性改良肥11,进行旋耕掺拌。 (见图13、图14)所述步骤(1)中相互平行的地段19宽度为15m。所述步骤(2)中各条主淋水盲沟1的间隔为150m,每条主淋水盲沟1的规格为30*30cmo所述步骤(3)中各条支淋水盲沟2的间隔为5m,每条支淋水盲沟2的规格为 20*20cmo所述主淋水盲沟1和支淋水盲沟2均有一定的坡降。所述步骤⑷中碴石袋7的直径为25cm,长度3m ;相邻两个碴石袋7的接点处用一块长1. 2m,宽30cm的编织布17包住,即待石碴袋铺设完毕后在接口处石碴不足的部分增加一些石碴,然后用提前设置好的编织布17包起来。所述步骤(5)中的防腐材料为防腐塑料布4。所述步骤(6)中的淋水层5为小石屑,厚度为4cm。所述步骤(7)中掺拌物为炉灰,按照体积比为20%的比例掺拌。所述步骤(8)中在平整好的地面上作出若干小方畦9为每5m*5m小方畦9 ;所述在小方畦9上打若干沙孔为在每畦内每隔Im打一个沙孔,沙孔的直径为6cm。所述步骤⑶中沙孔10内填充粗砂至距离地面30cm。(见图12)所述步骤(8)采用一次性连续浇灌,每平米用水量在0. 6 0. 8t,最终使土壤含盐量达到0.3%以下。所述步骤(9)在被改造的土地表面施酸性改良肥11的厚度为9cm ;所述旋耕掺拌的深度为30cm。(见图13、图14)所述步骤(9) 土地改造完毕后,进行植物16种植在需要种植植物16的地方挖树穴;在树穴的中心打直接和地下淋水层5相连的淋水孔15 ;在树穴底铺粗砂14 ;然后把树放在树穴底正中位置,然后在土球12和坑壁的空隙部位填粗砂14,再用树穴挖出的坑土在树穴周围做好挡水畦埝13,进行大水浇灌,以浇透为止。(见图15)所述树穴的直径是植物16的干径10倍,土球12是植物16的干径8倍。所述和地下淋水层5相连的淋水孔15直径为IOcm ;孔中填充粗砂或米粒石;所述树穴底铺粗砂14的厚度为13cm。
权利要求
1.一种围海吹填土生态综合治理技术,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1)首先在需要改造的土地进行开槽翻土,沿槽的纵深方向将槽分成若干相互平行的地段;(2)在槽的底部沿纵深方向挖设至少一条主淋水盲沟,主淋水盲沟与市政排水井或排水沟相连;(3)在每个地段的底部挖设至少一条与主淋水盲沟相交的支淋水盲沟;(4)在主淋水盲沟及支淋水盲沟内填充碴石袋;(5)在每条支淋水盲沟之间铺设防腐材料;(6)在槽的底部铺设淋水层,并在上面盖上防泥渗膜;并在改良好与未改良的土壤接洽处铺防侧渗膜;(7)将翻出的槽土与掺拌物进行均勻掺拌后的混合土,回填到槽内;(8)在平整好的地面上作出若干小方畦,并在小方畦上打若干沙孔,沙孔与淋水层相接,沙孔内填充粗砂或米粒石;然后进行浇灌;(9)土地进行浇灌后,再在被改造的土地表面施酸性改良肥,进行旋耕掺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围海吹填土生态综合治理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 中相互平行的地段宽度为10-20m;所述步骤(2)中各条主淋水盲沟的间隔为100-200m,每条主淋水盲沟的规格为30*30cm ;所述步骤(3)中各条支淋水盲沟的间隔为3_6m,每条支淋水盲沟的规格为20*20cm ;所述主淋水盲沟和支淋水盲沟均有一定的坡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围海吹填土生态综合治理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 中碴石袋的直径为20-30cm,长度3m ;相邻两个碴石袋的接点处用一块长0. 9-1. 3m,宽30cm 的编织布包住,即待石碴袋铺设完毕后在接口处石碴不足的部分增加一些石碴,然后用提前设置好的编织布包起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围海吹填土生态综合治理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 中的防腐材料为防腐塑料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围海吹填土生态综合治理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 中的淋水层为小石屑,厚度为3-5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围海吹填土生态综合治理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7) 中掺拌物为稻壳、碎秸秆、野生植被、炉灰、各种植物种壳或生活垃圾,按照体积比为20%的比例掺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围海吹填土生态综合治理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8) 中在平整好的地面上作出若干小方畦为每5m*5m小方畦;所述在小方畦上打若干沙孔为 在每畦内每隔Im打一个沙孔,沙孔的直径为4-8cm;所述步骤(8)中沙孔内填充粗砂或米粒石至距离地面30cm。所述步骤(8)采用一次性连续浇灌,每平米用水量在0. 6 0. 8t, 最终使土壤含盐量达到0. 3%以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围海吹填土生态综合治理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9) 中在被改造的土地表面施酸性改良肥的厚度为8-lOcm ;所述旋耕掺拌的深度为30c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围海吹填土生态综合治理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9) 土地改造完毕后,进行植物种植在需要种植植物的地方挖树穴;在树穴的中心打直接和地下淋水层相连的淋水孔;在树穴底铺粗砂;然后把树放在树穴底正中位置,然后在土球和坑壁的空隙部位填粗砂,再用树穴挖出的坑土在树穴周围做好挡水畦埝,进行大水浇灌, 以浇透为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一种围海吹填土生态综合治理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树穴的直径是植物的干径10倍,土球是植物的干径8倍;所述和地下淋水层相连的淋水孔直径为 IOcm ;孔中填充粗砂或米粒石;所述树穴底铺粗砂的厚度为10-15cm。
全文摘要
一种围海吹填土生态综合治理技术,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在需要改造的土地进行开槽翻土,将槽分成若干相互平行的地段;在槽的底部沿纵深方向挖设主淋水盲沟,主淋水盲沟与市政排水井或排水沟相连;在每个地段的底部挖设与主淋水盲沟相交的支淋水盲沟;填充碴石袋;在支淋水盲沟之间铺设防腐材料;在槽的底部铺设淋水层,并盖上防泥渗膜,铺防侧渗膜;将翻出的槽土与掺拌物进行均匀掺拌后的混合土,回填到槽内;在平整好的地面上作出若干小方畦,并在小方畦上打若干沙孔,沙孔与淋水层相接;然后进行浇灌;在土地表面施酸性改良肥,进行旋耕掺拌。优越性有效的保护耕地资源;施工简便,投资成本低;可以利用天然降水,节约大量淡水资源。
文档编号A01G23/04GK102487620SQ20111035920
公开日2012年6月13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1日
发明者刘太祥 申请人:天津海林园艺环保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