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于分枝状的造礁石珊瑚的近岸培植育成方法及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217阅读:5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适于分枝状的造礁石珊瑚的近岸培植育成方法及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珊瑚礁人工修复技术,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适于分枝状的造礁石珊瑚的近岸培植育成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珊瑚礁是海洋中的“热带雨林”,为海洋中的生物提供了栖息地和保护所,是海洋中的重要生态系统。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珊瑚礁受人类和环境变化的影响,已有四分之一的珊瑚礁被完全破坏,所以造礁石珊瑚修复技术成为减缓珊瑚礁退化和加快珊瑚恢复的重要希望。
珊瑚礁的人工恢复现在主要依靠珊瑚的无性繁殖为主,通过移植珊瑚个体或培植小珊瑚个体达到恢复受损珊瑚礁珊瑚数量的目的。利用这种方法恢复珊瑚礁具有存活率高,不受季节限制等优点。特别是分枝状的造礁石珊瑚作为珊瑚礁的主要优势种群,具有生长快、造礁快、观赏性强,而且为珊瑚礁生物提供庇护所的特点使其成为主要的移植类型。
我国在珊瑚礁修复方面尚属起步阶段,在造礁石珊瑚的野外培植方面的工作仍是空白。造礁石珊瑚的移植也仅是直接将珊瑚固定在海底或礁石上,移植的珊瑚易受沉积物、 敌害及台风的影响而死亡。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2008年在惠州大亚湾将块状珊瑚粘附在水泥板上移植到赤洲岛,成活率大于95%。陈宏于2007-2008年在三亚将易于存活的块状的菊花珊瑚移植到固定在礁石表面的网上,得到高于95%的存活率。这些珊瑚移植都是针对易于存活的块状珊瑚,分枝状珊瑚的移植只有1993年陈刚在三亚鹿回头进行小规模实验性移植,其中只有7个分枝状珊瑚个体,且对环境变化较敏感。
国外有利用不同技术培植及移植珊瑚的范例,例如日本利用铁钉和扎带直接将珊瑚固定在礁石上;菲律宾将珊瑚粘在水泥块上再放入海中;美国利用水泥架培植珊瑚个体等。但这些培植与移植多是在水质透明、风浪较小的海区,或是在较深的海域实施,而很少有在近岸人类活动频繁且沉积物较多的水体中进行移植与培植的范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培植简便有效、能减少海底沉积物对培植珊瑚的影响及避免核果螺及长棘海星等敌害生物的摄食,使分枝状的造礁石珊瑚在近岸水体中能够很好的生长的适于分枝状的造礁石珊瑚的近岸培植育成方法及其装置。
本发明的适于分枝状的造礁石珊瑚的近岸培植育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分枝状的造礁石珊瑚附着装置固定在浅海近岸、低潮时水深2 IOm的海域海底的平坦礁底或碎石底上,该分枝状的造礁石珊瑚附着装置包括附着框及其支撑架,在附着框中设有若干个附着条,在附着条上固定有若干个附着枝,将分枝状的造礁石珊瑚分枝捆扎在附着枝上,使分枝状的造礁石珊瑚的分枝生长在离海底15 20cm的高度。
优选,在所述的附着框上也固定有附着枝。3
所述的分枝状的造礁石珊瑚优选为分枝状的鹿角珊瑚、杯型珊瑚等种类,将其切成5 IOcm大小的分枝,用扎带或鱼线捆扎在附着枝上,分枝顶端的轴杯垂直向上。
为适应本发明的适于分枝状的造礁石珊瑚的近岸培植育成方法的实施,本发明人还设计了分枝状的造礁石珊瑚附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附着框及其支撑架,在附着框中设有若干个附着条,在附着条上固定有若干个附着枝。
优选,同样在所述的附着框上也固定有附着枝。
所述的附着枝优选长度为4 5cm,以利于固定分枝状的造礁石珊瑚分枝。
所述的相邻附着枝之间的距离优选20cm以上,以为珊瑚的生长留出空间。
本发明相比与现有技术,其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的分枝状的造礁石珊瑚附着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水泥块等沉重基质更易于搬运,特别是利于水下搬运,有利于减少珊瑚移植的工作量。分枝状的造礁石珊瑚分枝捆扎在附着枝上悬空生长,使分枝状的造礁石珊瑚的分枝生长在离海底15 20cm的高度,不仅减少了周围底质生物对其的竞争,还减少了海底沉积物的影响,并使造礁石珊瑚更接近水面能够增加其接受的光照,有利于其生长。长棘海星作为珊瑚主要的威胁生物之一, 能够攀爬上石块、水泥块、及其他有足够其管足附着的底质,而本发明的分枝状的造礁石珊瑚附着装置,支撑附着框的是支撑架,支撑架不利于长棘海星用管足附着,所以能减少长棘海星对培植珊瑚的摄食。虽然核果螺能够沿支撑架爬到珊瑚个体处,但支撑架同基底相连的部分是一些支撑条,相比与水泥块等基质,减少了核果螺攀爬至珊瑚的几率,减少了核果螺对珊瑚造成的危害。
利用本发明的适于分枝状的造礁石珊瑚的近岸培植育成方法培植分枝状的造礁石珊瑚,相比于传统的水泥块移植,其死亡率低、存活率高、生长速度更快,珊瑚状况也更加的健康。


图1是本发明的分枝状的造礁石珊瑚附着装置的结构示意其中1、支撑架;11、支撑框;12、支撑条;2、附着框;3、附着条;4、附着枝。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分枝状的造礁石珊瑚附着装置包括长X宽= 160cmX80cm的方形附着框2及其支撑架1,所述的支撑架1包括长X宽=180cmX IOOcm 的方形支撑框11,在支撑框11的四个角都设有一根支撑条12,支撑条12的另外一端与方形附着框2相对应的角相连,附着框2到支撑框11的垂直距离为18cm。在附着框2的长边上,每隔20cm焊制一根与附着框2的宽边平行的钢条作为附着条3,共焊接7根钢条,上述附着框、支撑框、支撑条和附着条都用直径18mm的钢筋焊制。在附着条3上每隔20cm焊接一个4 5cm高、直径为10mm、方向朝上的小铁枝作为附着枝4,每个附着条3上可焊接5 个附着枝4。在附着框2的宽边上面也每隔20cm焊接一个4 5cm高、直径为10mm、方向朝上的小铁枝作为附着枝4,每个宽边上可焊接5个附着枝4。
2009年11月于海南三亚湾鹿回头海岸、低潮时水深3 ^!处,将制作好的分枝状的造礁石珊瑚附着装置用带钩的铁钎或粗尼龙绳固定在海底。分枝状的造礁石珊瑚附着装置放置的区域为平坦的礁底和碎石底,避免安置在泥底和沙底上,防止附着装置逐渐被泥沙掩埋,同时也减少因海浪和水流卷起的泥沙对珊瑚的影响。
选择健康无疾病的分枝状的鹿角杯形珊瑚母体,用尖嘴钳将培植用的珊瑚切成 5 IOcm大小的断枝。选择风浪平静的天气进行珊瑚断枝固定,潜水将切好的珊瑚断枝带入海底,注意不同种类的珊瑚不可放置在一起。将珊瑚断枝用扎带或鱼线垂直捆扎在分枝状的造礁石珊瑚附着装置的附着枝上,使其紧贴在附着枝,确保珊瑚断枝离海底15 20cm,这样珊瑚断枝不会随海浪或水流晃动,有利于珊瑚断枝尽快生长固定在附着装置上。 珊瑚断枝要垂直固定,珊瑚分枝顶端的轴杯应垂直向上。每个附着枝上只固定一支珊瑚。完成珊瑚固定后,要在附近海岸及珊瑚培植海域留下标示,注明此海域应减少捕鱼、垂钓、下锚等活动,避免因人类活动影响珊瑚的培植效果。
经过6个月后,监测用本方法培植的珊瑚死亡率同用胶水粘附在水泥板上的同种珊瑚的死亡率,发现利用本方法的珊瑚死亡率仅为另一种方法的四分之一。2010年7月台风“康森”袭击三亚海岸,2个月后再监测珊瑚死亡率,发现本方法培植的珊瑚死亡率低于 20%,是用水泥板培植珊瑚方法死亡率的一半。并且本方法培植的珊瑚生长速度明显优于另一种方法,珊瑚状况也更健康。具体如表1所示
表1本发明的方法和水泥板移植珊瑚生长情况
权利要求
1.一种适于分枝状的造礁石珊瑚的近岸培植育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分枝状的造礁石珊瑚附着装置固定在浅海近岸、低潮时水深2 IOm的海域海底的平坦礁底或碎石底上,该分枝状的造礁石珊瑚附着装置包括附着框及其支撑架,在附着框中设有若干个附着条,在附着条上固定有若干个附着枝,将分枝状的造礁石珊瑚分枝捆扎在附着枝上,使分枝状的造礁石珊瑚的分枝生长在离海底15 20cm的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于分枝状的造礁石珊瑚的近岸培植育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附着框上也固定有附着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于分枝状的造礁石珊瑚的近岸培植育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枝状的造礁石珊瑚为分枝状的鹿角珊瑚或杯型珊瑚,将其切成5 IOcm大小的分枝,用扎带或鱼线捆扎在附着枝上,分枝顶端的轴杯垂直向上。
4.一种分枝状的造礁石珊瑚附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附着框及其支撑架,在附着框中设有若干个附着条,在附着条上固定有若干个附着枝。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枝状的造礁石珊瑚附着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附着框上也固定有附着枝。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枝状的造礁石珊瑚附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附着枝长度为4 5cm。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枝状的造礁石珊瑚附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相邻附着枝之间的距离为20cm以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适于分枝状的造礁石珊瑚的近岸培植育成方法及其装置。该方法是将分枝状的造礁石珊瑚附着装置固定在浅海近岸、低潮时水深2~10m的海域海底的平坦礁底或碎石底上,该分枝状的造礁石珊瑚附着装置包括附着框及其支撑架,在附着框中设有若干个附着条,在附着条上固定有若干个附着枝,将分枝状的造礁石珊瑚分枝捆扎在附着枝上,使分枝状的造礁石珊瑚的分枝生长在离海底15~20cm的高度。利用本发明的适于分枝状的造礁石珊瑚的近岸培植育成方法培植分枝状的造礁石珊瑚,相比于传统的水泥块移植,其死亡率低、存活率高、生长速度更快,珊瑚状况也更加的健康。
文档编号A01K67/033GK102499193SQ20111039390
公开日2012年6月20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日
发明者张浴阳, 杨剑辉, 练健生, 黄晖, 黄洁英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