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提高野外养殖林蛙种群雌性数量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野生动物养殖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提高野外养殖林蛙种群雌性数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是我国重要的野生经济蛙类,分布在以长白山区为主的北方部分省(区)。长期的过度捕捉使得野生资源锐减,目前已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为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林蛙是肉、药、保健兼备的经济蛙类,近年来,各地已开展林蛙的养殖,养殖林蛙种群的数量和产量均显著增加,仅吉林省年产量就达8亿只以上,年产值超过20亿元。实践表明,养殖林蛙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均较显著,对促进山区经济发展,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维持区域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平衡,都具有积极作用。林蛙养殖的经济效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养殖林蛙种群中雌性数量的多少。自然林蛙种群中雌性数量所占的比例一般为30% 50%,平均1000 1300只个体种群可生产 Ikg林蛙油(干品)。因此,提高养殖林蛙种群中的雌性数量是增加林蛙养殖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提高养殖林蛙种群中的雌性数量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通过采用林蛙的雌性诱导技术,增加养殖林蛙种群中雌性数量的相对比例;二是通过水质优化来促进林蛙胚胎与蝌蚪良性发育,提高养殖林蛙种群中雌性数量的绝对值。有关林蛙的雌性诱导,目前研究较多且普遍认同的是温度的影响,即通过控制林蛙早期胚胎发育的水温,使蝌蚪发育雌性化,从而增加变态幼蛙群体中雌性比例。实验表明,较低的水温具有促进蝌蚪发育雌性化的作用,其适宜的水温为13 18°C。但是在胚胎发育早期,较低的水温将减缓胚胎发育进程,蝌蚪质量较差。所以“低温诱导法”应用于生产的效果并不理想。“离子诱导法”,即通过调节林蛙胚胎与蝌蚪发育期间水环境离子组成的浓度及其比例结构来促进蝌蚪发育雌性化。但因胚胎和蝌蚪发育期间水环境中适宜的离子浓度和比例结构尚不十分清楚,以至于生产上往往因离子浓度及其比例结构调节不当而造成胚胎发育不良甚至中止,蝌蚪也大量致死。目前所研究的“离子诱导法”,主要集中在H+浓度上,通过调整水环境的PH值范围来调节水环境中的H+浓度水平,认为酸性水环境可促进蝌蚪发育雌性化,因而生产上常常将胚胎发育期和蝌蚪发育期的水环境PH值范围调整到5. 5 7. 0,即相当于水环境的H+浓度在(0. 5 3. 2) X lO—mol/m3。但是长时间较低的pH值也可使胚胎发育不良,同时又不利于水质优化,影响蝌蚪的存活率、变态率和变态幼蛙的规格与存活率,最终影响养殖林蛙种群的总体数量和经济效益。研究还发现,在构成水环境盐度的离子成分中,Na+、Mg2+、Ca2+对促进蝌蚪雌性化发育也具有一定作用。但对于这些盐分离子在胚胎发育期和蝌蚪发育期的适宜浓度及其比例结构也均未搞清,所以“盐分离子诱导法” 目前也未得到广泛应用。目前,林蛙养殖生产上应用较多的雌性诱导方法是雌性激素诱导法。该方法是按照一定的浓度将雌性激素或添加到蝌蚪饲料中,或直接添加到胚胎发育期和蝌蚪发育期的水环境中,促进蝌蚪发育雌性化。生产上最常用的雌性激素是雌-二醇激素。但是通过雌性激素诱导法获得的雌性林蛙丧失了产卵繁殖能力,雄性林蛙的生殖能力也显著下降,这对于林蛙的自然种群与养殖种群数量的增加,林蛙种质筛选与种质资源保持均不利。以上“低温诱导法”、“离子诱导法”和“雌性激素诱导法”均未在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以致目前尚缺少一种操作性强、效果稳定且益于种群数量增加的雌性诱导方法来指导林蛙产业化高效养殖。
发明内容
针对已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通过胚胎发育期和蝌蚪发育期水环境pH值、盐度、碱度、H2C03的浓度、Ca2+/Mg2+比值、Ca2++Mg2+的总浓度及Na+/K+比值的优化调配,探寻一种野外条件下适用,兼顾水质优化,益于胚胎与蝌蚪良性发育且不损害个体繁殖能力的提高养殖林蛙种群雌性数量的方法。这是实现林蛙产业化高效养殖的重要技术,也是目前林蛙养殖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迄今为止,尚未见到相关的研究报道与专利申请。本发明根据林蛙的雌性诱导、胚胎发育与蝌蚪发育均受控于水环境PH值、盐度、 碱度、KCO3的浓度、Ca2+/Mg2+比值、Ca2++Mg2+的总浓度及Na+/K+比值的原理,在胚胎发育前期、胚胎发育后期、蝌蚪发育前期和蝌蚪发育后期,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来达到水环境PH值、 盐度、碱度、H2C03的浓度、Ca2+/Mg2+比值、Ca2++Mg2+的总浓度及Na+/K+比值的适宜指标的优化组合,实现以雌性诱导作用为主,兼有水质优化,促进胚胎与蝌蚪良性发育的多重效应。其目的是提供一种野外条件下,通过对林蛙胚胎发育与蝌蚪发育所需的水环境PH值、盐度、 碱度、H2CO3的浓度、Ca2+/Mg2+比值、Ca2++Mg2+的总浓度及Na+/K+比值的适宜指标的优化调配来提高养殖林蛙种群雌性数量的方法,以期指导林蛙产业化高效养殖。本发明的提高野外养殖林蛙种群雌性数量的方法,其步骤和条件如下I.提高野外养殖林蛙种群雌性数量的胚胎发育池、蝌蚪发育池、晒水池和废水回收池的建造方法如下(1)胚胎发育池的建造方法提高野外养殖林蛙种群雌性数量的胚胎发育池的建造方法,其长度6 8m,宽度3 細,呈东西走向,底部由传统的“锅底坑形”改为“一面坡形”,坡降4° 5°,使水深50 60cm的面积占底部总面积的比例达到30% 40%,水深 3 IOcm的面积占底部总面积的比例达到60% 70% ;(2)蝌蚪发育池的建造方法提高野外养殖林蛙种群雌性数量的蝌蚪发育池的建造方法,其长度10 15m,宽度5 8m,呈东西走向,底部由传统的“锅底坑形”改为“一面坡形”,坡降6° 8°,使水深70 80cm的面积占底部总面积的比例达到60% 70%,水深10 20cm的面积占底部总面积的比例达到30% 40% ;(3)废水回收池的建造方法提高野外养殖林蛙种群雌性数量的废水回收池的建造方法,其位置选择在胚胎发育池和蝌蚪发育池的附近平坦地带,确保胚胎发育池和蝌蚪发育池的废水方便地排入,其长度30 50m,宽度20 40m,可蓄水深度1. 2 1. 5m,池底和四壁铺衬塑料布;废水回收池的面积为胚胎发育池和蝌蚪发育池面积之和的2 3倍;(4)晒水池的建造方法提高野外养殖林蛙种群雌性数量的晒水池的建造方法, 其位置选择在靠近胚胎发育池和蝌蚪发育池的背风朝阳处,确保晒水池中的水能够顺利进入胚胎发育池和蝌蚪发育池中,其长度25 30m,宽度15 20m,可蓄水深度1. 0 1. 2m, 池底和四壁铺衬塑料布;晒水池的面积为胚胎发育池和蝌蚪发育池面积之和的3 5倍;II.水质测试分析对林蛙养殖区的水源水质进行测试分析,测试项目包括pH 值、盐度 g/m3、碱度 mol/m3、H2CO3 与 Ca2+、Mg2+、Na+、K+ 的浓度 mol/m3、Ca2++Mg2+ 的总浓度 g/ m3、Ca2VMg2+ 比值及 Na+/K+ 比值;III.确定胚胎发育前期、胚胎发育后期、蝌蚪发育前期和蝌蚪发育后期所需要的水环境PH值、盐度、碱度、H2CO3的浓度、Ca27Mg2+比值、Ca2++Mg2+的总浓度及Na+/K+比值 根据已取得的水环境PH值、盐度、碱度、H2CO3的浓度、Ca2+/Mg2+比值、Ca2++Mg2+的总浓度及 NaVK+比值对林蛙胚胎发育与蝌蚪发育的影响的实验研究成果,确定胚胎发育前期、胚胎发育后期、蝌蚪发育前期和蝌蚪发育后期所需的水环境PH值、盐度、碱度、H2CO3的浓度、Ca2+/ Mg2+比值、Ca2++Mg2+的总浓度及Na+/K+比值;(1)确定胚胎发育前期所需的水环境pH值、盐度、碱度、H2CO3的浓度、Ca27Mg2+比值、Ca2++Mg2+的总浓度及Na+/K+比值胚胎发育池中,从受精卵投放到卵粒弯曲为胚胎发育前期;胚胎发育前期所需要的指标为:pH值为6. 74,盐度为1163. 6g/m3,碱度为1. 372mol/m3,H2CO3的浓度为1. 849mol/ m3,Ca2VMg2+ 比值为 0. 197,Ca2++Mg2+ 的总浓度为 83. 3mol/m3, Na+/K++ 比值为 118 ;(2)确定胚胎发育后期所需的水环境pH值、盐度、碱度、H2CO3的浓度、Ca27Mg2+比值、Ca2++Mg2+的总浓度及Na+/K+比值的指标胚胎发育池中,从卵粒弯曲到蝌蚪出膜为胚胎发育后期;胚胎发育后期所需要的指标为PH值为7. 26,盐度为1517. 9g/m3,碱度为1. 867mol/m3, H2CO3的浓度为2. 095mol/ m3,Ca2VMg2+ 比值为 0. 248,Ca2++Mg2+ 的总浓度为 129. 4mol/m3,Na+/K+ 比值为 109 ;(3)确定蝌蚪发育前期所需的水环境pH值、盐度、碱度、H2CO3的浓度、Ca2+/Mg2+比值、Ca2++Mg2+的总浓度及Na+/K+比值的指标蝌蚪发育池中,从刚出膜的蝌蚪发育到25日龄为蝌蚪发育前期;蝌蚪发育前期所需要的指标为pH值为7. 50,盐度为1376. 2g/m3,碱度为1. 529mol/m3, H2CO3的浓度为 1. 636mol/m3,Ca2+/Mg2+ 比值为 0. 286,Ca2++Mg2+ 的总浓度为 147. 3mol/m3,Na+/K+ 比值为 96 ;(4)确定蝌蚪发育后期所需的水环境pH值、盐度、碱度、H2CO3的浓度、Ca2+/Mg2+比值、Ca2++Mg2+的总浓度及Na+/K+比值的指标蝌蚪发育池中,从25日龄的蝌蚪到变态结束为蝌蚪发育后期;蝌蚪发育后期所需要的指标为pH值为7. 00,盐度为1000g/m3,碱度为1. 500mol/m3,H2CO3的浓度为1. 830mol/ m3,Ca2VMg2+ 比值为 0. 300,Ca2++Mg2+ 的总浓度为 150. Omol/m3,Na+/K+ 比值为 43 ;IV.胚胎发育前期、胚胎发育后期、蝌蚪发育前期和蝌蚪发育后期所需要的水环境 PH值、盐度、碱度、H2CO3的浓度、Ca27Mg2+比值、Ca2++Mg2+的总浓度及Na+/K+比值的调配方法a.根据步骤II水质测试分析的林蛙养殖区水源水的PH值、盐度、碱度、H2C03的浓度、Ca27Mg2+比值、Ca2++Mg2+的总浓度及Na+/K+比值为调配标准的基础值;b.调配方法分别向胚胎发育前期、胚胎发育后期、蝌蚪发育前期和蝌蚪发育后期的池塘中加入林蛙养殖区的水源水,加入的数量使池底部深水区的水深达到20 30cm ; 胚胎发育池在投放林蛙受精卵前Mh,蝌蚪发育池在投放蝌蚪前4 均调整好池水深度,封闭进、排水口,准确计算池水的体积数量,根据步骤II水质测试分析的结果,用喷雾器向池水中均勻喷洒预先溶解并稀释50倍的工业CaCl2、MgCl2, NaCUKCl和NaHCO3 ;各种物质有效成分的添加量近似地按下列公式计算 C1 = Clr1/ (40. 081^+24. 305) - (C10T1C20) / (1. 6491巧+1);
c2 = d/ (40. 08γ!+24. 305) + (C10T1C20) / (r^O. 6064);c5 = c-c0 ;Wcacl2 = Clr1/ (0. 3617^+0. 2184) - (C10T1C20) / (0. 0149^+0. 009);ffMgC12 = d/ (0. 42γ!+0. 256) + (C10T1C20) / (0· ΟΙΟδΓ^Ο. 0064);ffNaC1 = r2[ (S-S0) / (r2+l. 2764)-(1. 4887Cl+l. 2771c2+l. 1268c5-c40) / (0. 0134r2+0. 0171)]-(c5+c30-r2c40)/(0. 0134r2+0. 0171);Wkc1 = (S-S0) / (0. 7839r2+l) + (c30-r2c40) / (0. 0134r2+0. 0171)-(4. 3416(^+3. 7245c2 +c5)/(0. 0307r2+0. 0391);Wmc03 = 84. 006 (c-c0);式中,Cl、C2和C5分别为添加工业CaCl2、MgCl2和NaHCO3有效成分的摩尔数量 mol/m3 ;Wcacl2,ffMgC12,ffNaC1, Wkc1 和 WNaHCQ3 分别为添加工业 CaCl2、MgCl2、NaCl、KCl 和 NaHCO3 有效成分的质量数量g/m3 ;s0, C0, C10, C20, C30和C40分别为林蛙养殖区水源水的盐度g/m3和 H2CO3>Ca2\Mg2\Na\K+的浓度mol/m3 ;s.c.d.r^^分别为步骤III确定胚胎发育前期、胚胎发育后期、蝌蚪发育前期和蝌蚪发育后期所需要的水环境盐度g/m3W2CO3的浓度mol/m3、 Ca2++Mg2+ 的总浓度 g/m3、Ca2VMg2+ 比值和 Na+/K+ 比值;V.胚胎发育前期、胚胎发育后期、蝌蚪发育前期和蝌蚪发育后期所需要的水环境温度的调节方法为了达到与胚胎发育前期、胚胎发育后期、蝌蚪发育前期和蝌蚪发育后期所需的水环境PH值、盐度、碱度、H2CO3的浓度、Ca27Mg2+值、Ca2++Mg2+的总浓度及Na+/K+值的优化调配相适应,以便更有益于林蛙雌性诱导和胚胎与蝌蚪良性发育,分别在胚胎发育前期、胚胎发育后期、蝌蚪发育前期和蝌蚪发育后期,通过采用不同的灌水方式来调控水量的方法,进行胚胎发育前期、胚胎发育后期、蝌蚪发育前期和蝌蚪发育后期所需的水环境温度的调节;(1)胚胎发育前期所需要的水环境温度的调节方法胚胎发育前期所需的水环境温度的值为16 18°C,通过封闭式灌水方法进行水环境温度的调节,即将晒水池中已经过曝晒升温的水源水一次性加入到胚胎发育前期的池塘中,当注水量达到浅水区水深3 5cm,深水区水深40 50cm时,停止注水,并关闭进水口,使现有水位保持3 7天,然后换掉;水位保持期间,根据水量的损失情况,随时直接补充未经过曝晒升温的水源水;(2)胚胎发育后期所需的水环境温度的调节方法胚胎发育后期所需的水环境温度的值为19 21°C,通过半封闭式灌水方法进行水环境温度的调节,即在保持胚胎发育后期的池塘进水口开放1/10的条件下,让晒水池中已经过曝晒升温的水源水自流进入胚胎发育后期的池塘中,当胚胎发育后期的池塘中浅水区水深达到5 10cm,深水区水深达到 50 60cm时,关闭进水口,保持该水位持续3 5天,然后换掉;水位保持期间,根据水量的损失情况,随时直接补充未经过曝晒升温的水源水;(3)蝌蚪发育前期所需要的水环境温度的调节方法蝌蚪发育前期所需的水环境温度的值为22 M°C,通过半开放式灌水方法进行水环境适宜温度的调节,即将晒水池中已经过曝晒升温的水源水一次性注入蝌蚪发育前期的池塘中,当浅水区水深达到10 15cm,深水区水深达到60 70cm时,停止注水,并保持该水位2 3天,然后将进水口开放至1/10,同时将出水口打开至1/5,使池水保持一定的交换量;蝌蚪发育前期池塘水量的交换标准为当池中浅水区的最高处水深达到3cm时(俗称寸水),即以进水口开放至1/2,出水口开放至1/5的速度向池中灌水,灌水的数量以池中浅水区水深达到15 20cm,深水区水深达到70 80cm为标准,达到此标准即关闭进、出水口,保持该水位持续2 3天,再进入下一轮的水量交换;水位保持期间,根据水量的损失情况,随时直接补充水源水;(4)蝌蚪发育后期所需要的水环境温度的调节方法蝌蚪发育后期所需的水环境温度的值为22 M°C,通过开放式灌水方法进行水环境温度的调节,即将晒水池中已经过曝晒升温的水源水一次性注入蝌蚪发育后期的池塘中,当浅水区的水深达到10 20cm,深水区的水深达到70 80cm时,停止注水,并保持该水位1 2天,然后将进水口和出水口同时开放至1/5,直接利用水源水进行池水的连续交换,水量交换持续到蝌蚪变态结束;VI.灌水后所需要的水环境pH值、盐度、碱度、H2CO3的浓度、Ca2+/Mg2+比值、 Ca2++Mg2+的总浓度及Na+/K+比值的调配方法a.把步骤III确定的值,作为胚胎发育前期、胚胎发育后期、蝌蚪发育前期和蝌蚪发育后期每次灌水后所需要的水环境PH值、盐度、碱度、H2CO3的浓度、Ca2VMg2+比值、 Ca2++Mg2+的总浓度及Na+/K+比值的指标值;b.按步骤IV所述的调配方法调配;VII.废水的净化与再利用a.废水的净化胚胎发育前期、胚胎发育后期、蝌蚪发育前期和蝌蚪发育后期池塘排出的废水直接进入废水回收池中,并通过栽培漂浮性水生植物进行生物法净化处理; 漂浮性水生植物优选水葫芦;b.废水的再利用下一年胚胎发育期间,将废水回收池中已经过生物法净化处理过的废水再用漂白粉消毒,漂白粉的投入量为1 2g/m3水体,取其澄清水作为胚胎发育前期的池塘补充用水。有益效果(1)本发明提供的提高野外养殖林蛙种群雌性数量的方法,是针对野外林蛙养殖区的水源水环境特点,通过向水源水中添加工业CaCl2、MgCl2, NaCU KCl和 NaHCO3来调配林蛙胚胎发育前期、胚胎发育后期、蝌蚪发育前期和蝌蚪发育后期所需的水环境PH值、盐度、碱度、H2CO3的浓度、Ca27Mg2+比值、Ca2++Mg2+的总浓度及Na+/K+的比值。 通过这种方法的优化组合,既实现了林蛙雌性诱导,提高野外养殖林蛙种群中雌性数量的相对比例,同时又可改良水质,促进林蛙胚胎与蝌蚪发育良性化,增加野外养殖林蛙种群中雌性数量的绝对值。采用本发明的方法,从表6、表7、表8和表9可以看出,胚胎发育前期、胚胎发育后期、蝌蚪发育前期和蝌蚪发育后期所需的水环境PH值、盐度、碱度、H2CO3的浓度、Ca2VMg2+ 比值、Ca2++Mg2+的总浓度及Na+/K+比值的调配值与确定值的平均误差低于士 10%;其中,调配值与确定值的平均误差低于士5%的频率占78. 57%。(2)本发明提供的提高野外养殖林蛙种群雌性数量的方法,在吉林省柳河县大泉眼林蛙养殖基地建立了野外生态封沟林蛙养殖试验示范区450hm2,开展试验示范的1997 2010年,养殖林蛙种群的回捕数量合计139112只(309只/hm2),各年份回捕数量范围为
92873 16736只(6 37只/hm2),年平均9937只Q2只/hm2),比开展试验示范以前的年平均5583只(12只/hm2)提高43. 82% ;养殖林蛙种群中雌性的回捕数量合计87286只(194 只/hm2),各年份雌性的回捕数量1362 12073只(3 27只/hm2),年平均6235只(14只 /hm2),比开展试验示范以前的年平均3668只(8只/hm2)提高69. 98% ;养殖林蛙种群中雌性数量所占的比例总体为62. 75%,比开展试验示范以前自然林蛙种群的43. 19%提高了 19. 56% ;各年份回捕的养殖林蛙种群中雌性数量所占的比例为47. 42% 74. 85%,年平均65. 68%,比开展试验示范以前的年平均37. 52%高出28. 16% ;养殖林蛙种群中平均713 只个体可生产Ikg林蛙油(干品),比自然林蛙种群的1000 1300只下降了 28. 70% 45.15% ;养殖林蛙种群中雌性和雄性个体均可正常繁殖。因此,本发明的的方法是科学的和可行的。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1993年以来,在吉林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半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与高效利用试验示范区建设”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九五”农业重大项目“山地与平原过渡带绿色食品产业化示范”KN95-02-03的共同支持下,开展了野外林蛙养殖技术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工作,并在吉林省柳河县大泉眼林蛙养殖基地,建立了野外生态封沟林蛙养殖试验示范区 450hm2,进行了提高野外养殖林蛙种群雌性数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本发明的提高野外养殖林蛙种群雌性数量的方法,其步骤和条件如下I.提高野外养殖林蛙种群雌性数量的胚胎发育池、蝌蚪发育池、晒水池和废水回收池的建造方法如下(1)胚胎发育池的建造方法提高野外养殖林蛙种群雌性数量的胚胎发育池的建造方法,其长度6 8m,宽度3 細,呈东西走向,底部由传统的“锅底坑形”改为“一面坡形”,坡降4° 5°,使水深50 60cm的面积占底部总面积的比例达到30% 40%,水深 3 IOcm的面积占底部总面积的比例达到60% 70% ;(2)蝌蚪发育池的建造方法提高野外养殖林蛙种群雌性数量的蝌蚪发育池的建造方法,其长度10 15m,宽度5 8m,呈东西走向,底部由传统的“锅底坑形”改为“一面坡形”,坡降6° 8°,使水深70 80cm的面积占底部总面积的比例达到60% 70%,水深10 20cm的面积占底部总面积的比例达到30% 40% ;(3)废水回收池的建造方法提高野外养殖林蛙种群雌性数量的废水回收池的建造方法,其位置选择在胚胎发育池和蝌蚪发育池的附近平坦地带,确保胚胎发育池和蝌蚪发育池的废水方便地排入,其长度30 50m,宽度20 40m,可蓄水深度1. 2 1. 5m,池底和四壁铺衬塑料布;废水回收池的面积为胚胎发育池和蝌蚪发育池面积之和的2 3倍;(4)晒水池的建造方法提高野外养殖林蛙种群雌性数量的晒水池的建造方法, 其位置选择在靠近胚胎发育池和蝌蚪发育池的背风朝阳处,确保晒水池中的水能够顺利进入胚胎发育池和蝌蚪发育池中,其长度25 30m,宽度15 20m,可蓄水深度1. 0 1. 2m, 池底和四壁铺衬塑料布;晒水池的面积为胚胎发育池和蝌蚪发育池面积之和的3 5倍;在本实施例中,在吉林省柳河县大泉眼林蛙养殖基地建立了野外生态封沟林蛙养殖试验示范区450hm2,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分别修建胚胎发育池4 口,总面积82m2,蝌蚪发育池9 口,总面积618m2 ;废水回收池2 口,总面积1600m2,晒水池5 口,总面积2700m2 ;II.水质测试分析对林蛙养殖区吉林省柳河县大泉眼林蛙养殖基地的水源水-山泉水的水质进行测试分析,测试项目包括pH值、盐度g/m3、碱度mol/m3、H2CO3与Ca2+、Mg2+、Na+、K+的浓度 mol/m3、Ca2++Mg2+ 的总浓度 g/m3、Ca2+/Mg2+ 比值及 Na+/K+ 比值;详见表 1 表1吉林省柳河县大泉眼林蛙养殖基地的山泉水水化学特征
权利要求
1.提高野外养殖林蛙种群雌性数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和条件如下I.提高野外养殖林蛙种群雌性数量的胚胎发育池、蝌蚪发育池、晒水池和废水回收池的建造方法如下(1)胚胎发育池的建造方法提高野外养殖林蛙种群雌性数量的胚胎发育池的建造方法,其长度6 8m,宽度3 細,呈东西走向,底部由传统的“锅底坑形”改为“一面坡形”,坡降4° 5°,使水深50 60cm的面积占底部总面积的比例达到30% 40%,水深 3 IOcm的面积占底部总面积的比例达到60% 70% ; (2)蝌蚪发育池的建造方法提高野外养殖林蛙种群雌性数量的蝌蚪发育池的建造方法,其长度10 15m,宽度5 8m,呈东西走向,底部由传统的“锅底坑形”改为“一面坡形”,坡降6° 8°,使水深70 80cm的面积占底部总面积的比例达到60% 70%,水深10 20cm的面积占底部总面积的比例达到30% 40% ; (3)废水回收池的建造方法提高野外养殖林蛙种群雌性数量的废水回收池的建造方法,其位置选择在胚胎发育池和蝌蚪发育池的附近平坦地带,确保胚胎发育池和蝌蚪发育池的废水方便地排入,其长度30 50m,宽度20 40m,可蓄水深度1. 2 I.5m,池底和四壁铺衬塑料布;废水回收池的面积为胚胎发育池和蝌蚪发育池面积之和的 2 3倍;(4)晒水池的建造方法提高野外养殖林蛙种群雌性数量的晒水池的建造方法, 其位置选择在靠近胚胎发育池和蝌蚪发育池的背风朝阳处,确保晒水池中的水能够顺利进入胚胎发育池和蝌蚪发育池中,其长度25 30m,宽度15 20m,可蓄水深度1. 0 1. 2m, 池底和四壁铺衬塑料布;晒水池的面积为胚胎发育池和蝌蚪发育池面积之和的3 5倍;II.水质测试分析对林蛙养殖区的水源水质进行测试分析,测试项目包括PH值、盐度g/ m3、碱度 mol/m3、H2CO3 与 Ca2+、Mg2+、Na+、K+ 的浓度 mol/m3、Ca2++Mg2+ 的总浓度 g/m3、Ca2+/Mg2+ 比值及Na+/K+比值;III.确定胚胎发育前期、胚胎发育后期、蝌蚪发育前期和蝌蚪发育后期所需要的水环境PH值、盐度、碱度、H2CO3的浓度、Ca27Mg2+比值、Ca2++Mg2+的总浓度及Na+/ K+比值根据已取得的水环境PH值、盐度、碱度、H2CO3的浓度、Ca2+/Mg2+比值、Ca2++Mg2+的总浓度及Na+/K+比值对林蛙胚胎发育与蝌蚪发育的影响的实验研究成果,确定胚胎发育前期、胚胎发育后期、蝌蚪发育前期和蝌蚪发育后期所需的水环境PH值、盐度、碱度、H2CO3的浓度、Ca27Mg2+比值、Ca2++Mg2+的总浓度及Na+/K+比值;⑴确定胚胎发育前期所需的水环境PH值、盐度、碱度、H2CO3的浓度、Ca27Mg2+比值、Ca2++Mg2+的总浓度及Na+/K+比值胚胎发育池中,从受精卵投放到卵粒弯曲为胚胎发育前期;胚胎发育前期所需要的指标为pH 值为 6. 74,盐度为 1163. 6g/m3,碱度为 1. 372mol/m3, H2CO3 的浓度为 1. 849mol/m3, Ca2+/Mg2+ 比值为0. 197,Ca2++Mg2+的总浓度为83. 3mol/m3, Na+/K+比值为118 ; (2)确定胚胎发育后期所需的水环境PH值、盐度、碱度、H2CO3的浓度、Ca27Mg2+比值、Ca2++Mg2+的总浓度及Na+/ K+比值胚胎发育池中,从卵粒弯曲到蝌蚪出膜为胚胎发育后期;胚胎发育后期所需要的指标为PH值为7. 26,盐度为1517. 9g/m3,碱度为1. 867mol/m3, H2CO3的浓度为2. 095mol/ m3,Ca2VMg2+ 比值为 0. 248,Ca2++Mg2+ 的总浓度为 129. 4mol/m3, Na+/K+ 比值为 109 ; (3)确定蝌蚪发育前期所需的水环境PH值、盐度、碱度、H2CO3的浓度、Ca2VMg2+比值、Ca2++Mg2+的总浓度及Na+/K+比值蝌蚪发育池中,从刚出膜的蝌蚪发育到25日龄为蝌蚪发育前期;蝌蚪发育前期所需要的指标为PH值为7. 50,盐度为1376. 2g/m3,碱度为1. 529mol/m3, H2CO3的浓度为 1. 636mol/m3,Ca2+/Mg2+ 比值为 0. 286,Ca2++Mg2+ 的总浓度为 147. 3mol/m3,Na+/K+ 比值为96 ; (4)确定蝌蚪发育后期所需的水环境pH值、盐度、碱度、H2CO3的浓度、Ca27Mg2+比值、Ca2++Mg2+的总浓度及Na+/K+比值蝌蚪发育池中,从25日龄的蝌蚪到变态结束为蝌蚪发育后期;蝌蚪发育后期所需要的指标为PH值为7. 00,盐度为1000g/m3,碱度为1. 500mol/ m3,H2CO3 的浓度为 1. 830mol/m3,Ca2+/Mg2+ 比值为 0. 300,Ca2++Mg2+ 的总浓度为 150. Omol/ m3, NaVK+比值为43 ;IV.胚胎发育前期、胚胎发育后期、蝌蚪发育前期和蝌蚪发育后期所需要的水环境PH值、盐度、碱度、H2CO3的浓度、Ca27Mg2+比值、Ca2++Mg2+的总浓度及Na+/K+ 比值的调配方法a.根据步骤II水质测试分析的林蛙养殖区水源水的PH值、盐度、碱度、 H2CO3的浓度、Ca27Mg2+比值、Ca2++Mg2+的总浓度及Na+/K+比值为调配标准的基础值;b.调配方法分别向胚胎发育前期、胚胎发育后期、蝌蚪发育前期和蝌蚪发育后期的池塘中加入林蛙养殖区的水源水,加入的数量使池底部深水区的水深达到20 30cm ;胚胎发育池在投放林蛙受精卵前Mh,蝌蚪发育池在投放蝌蚪前4 均调整好池水深度,封闭进、排水口, 准确计算池水的体积数量,根据步骤II水质测试分析的结果,用喷雾器向池水中均勻喷洒预先溶解并稀释50倍的工业CaCl2、MgCl2, NaCUKCl和NaHCO3 ;各种物质有效成分的添加量近似地按下列公式计算=C1 = (1^/(40. 08Γι+24. 305)-(C10T1C20)/(1. 6491^+1) ;c2 = d/ (40. 08γ!+24. 305) + ((^-1^20)/(1^+0. 6064) ;c5 = c_c0 ;Wcacl2 = Clr1/(0· 3617^+0. 2184) - (C10T1C20) / (0. 0149^+0. 009);ffMgC12 = d/ (0. 42γ!+0. 256) +(CltTr1C20)/(0· ΟΙΟδΓ^Ο. 0064);ffNaC1 = r2[ (s-s0)/(r2+l. 2764)-(1. 4887Cl+l. 2771c2+l. 1268c5-c40)/(0. 0134r2+0. 0171 )]-(c5+c30-r2c40) / (0. 0134r2+0. 0171) ;Wkc1 = (s_s0) / (0. 7839r2+l) + (c30-r2c40) / (0. 0134r2+ 0. 0171)-(4. 3416(^+3. 7245c2+c5)/(0. 0307r2+0. 0391) ;ffNaHC03 = 84. 006 (c_c0);式中,c”c2 和c5分别为添加工业CaCl2、MgCl2和NaHCO3有效成分的摩尔数量mol/m3 ;ffCaci2>WMgC12>ffNaC1> Wkc1和分别为添加工业CaCl2、MgCl2、NaCUKCl和NaHCO3有效成分的质量数量g/m3 ; sQ、C0, C10, C20, C30和C40分别为林蛙养殖区水源水的盐度g/m3和H2C03、Ca2+、Mg2+、Na+、K+的浓度mol/m3 ;s、c、d、巧、r2分别为步骤III确定胚胎发育前期、胚胎发育后期、蝌蚪发育前期和蝌蚪发育后期所需要的水环境盐度g/m3、H2C03的浓度m0l/m3、Ca2++Mg2+的总浓度g/m3、 Ca2VMg2+比值和Na+/K+比值;V.胚胎发育前期、胚胎发育后期、蝌蚪发育前期和蝌蚪发育后期所需要的水环境温度的调节方法为了达到与胚胎发育前期、胚胎发育后期、蝌蚪发育前期和蝌蚪发育后期所需的水环境PH值、盐度、碱度、的浓度、Ca27Mg2+比值、Ca2++Mg2+ 的总浓度及Na+/K+比值的优化调配相适应,以便更有益于林蛙雌性诱导和胚胎与蝌蚪良性发育,分别在胚胎发育前期、胚胎发育后期、蝌蚪发育前期和蝌蚪发育后期,通过采用不同的灌水方式来调控水量的方法,进行胚胎发育前期、胚胎发育后期、蝌蚪发育前期和蝌蚪发育后期所需的水环境温度的调节;(1)胚胎发育前期所需要的水环境温度的调节方法胚胎发育前期所需的水环境温度的值为16 18°C,通过封闭式灌水方法进行水环境温度的调节,即将晒水池中已经过曝晒升温的水源水一次性加入到胚胎发育前期的池塘中,当注水量达到浅水区水深3 5cm,深水区水深40 50cm时,停止注水,并关闭进水口,使现有水位保持3 7天,然后换掉;水位保持期间,根据水量的损失情况,随时直接补充未经过曝晒升温的水源水;( 胚胎发育后期所需的水环境温度的调节方法胚胎发育后期所需的水环境温度的值为19 21°C,通过半封闭式灌水方法进行水环境温度的调节,即在保持胚胎发育后期的池塘进水口开放1/10的条件下,让晒水池中已经过曝晒升温的水源水自流进入胚胎发育后期的池塘中,当胚胎发育后期的池塘中浅水区水深达到5 10cm,深水区水深达到50 60cm时,关闭进水口,保持该水位持续3 5天,然后换掉;水位保持期间,根据水量的损失情况,随时直接补充未经过曝晒升温的水源水;C3)蝌蚪发育前期所需要的水环境温度的调节方法蝌蚪发育前期所需的水环境温度的值为22 M°C,通过半开放式灌水方法进行水环境适宜温度的调节,即将晒水池中已经过曝晒升温的水源水一次性注入蝌蚪发育前期的池塘中,当浅水区水深达到10 15cm,深水区水深达到60 70cm时, 停止注水,并保持该水位2 3天,然后将进水口开放至1/10,同时将出水口打开至1/5,使池水保持一定的交换量;蝌蚪发育前期池塘水量的交换标准为当池中浅水区的最高处水深达到3cm时,即以进水口开放至1/2,出水口开放至1/5的速度向池中灌水,灌水的数量以池中浅水区水深达到15 20cm,深水区水深达到70 80cm为标准,达到此标准即关闭进、 出水口,保持该水位持续2 3天,再进入下一轮的水量交换;水位保持期间,根据水量的损失情况,随时直接补充水源水;(4)蝌蚪发育后期所需要的水环境温度的调节方法蝌蚪发育后期所需的水环境温度的值为22 M°C,通过开放式灌水方法进行水环境温度的调节, 即将晒水池中已经过曝晒升温的水源水一次性注入蝌蚪发育后期的池塘中,当浅水区的水深达到10 20cm,深水区的水深达到70 80cm时,停止注水,并保持该水位1 2天,然后将进水口和出水口同时开放至1/5,直接利用水源水进行池水的连续交换,水量交换持续到蝌蚪变态结束;VI.灌水后所需要的水环境pH值、盐度、碱度、H2CO3的浓度、Ca27Mg2+比值、Ca2++Mg2+的总浓度及Na+/K+比值的调配方法a.把步骤III确定的值,作为胚胎发育前期、胚胎发育后期、蝌蚪发育前期和蝌蚪发育后期每次灌水后所需要的水环境PH值、盐度、 碱度、KCO3的浓度、Ca2+/Mg2+比值、Ca2++Mg2+的总浓度及Na+/K+比值的指标值;b.按步骤IV 所述的调配方法调配;VII.废水的净化与再利用a.废水的净化胚胎发育前期、胚胎发育后期、蝌蚪发育前期和蝌蚪发育后期池塘排出的废水直接进入废水回收池中,并通过栽培漂浮性水生植物进行生物法净化处理;漂浮性水生植物优选水葫芦;b.废水的再利用下一年胚胎发育期间,将废水回收池中已经过生物法净化处理过的废水再用漂白粉消毒,漂白粉的投入量为1 2g/m3水体,取其澄清水作为胚胎发育前期的池塘补充用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野外养殖林蛙种群雌性数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VII废水的净化与再利用,所述的漂浮性水生植物为水葫芦。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野外养殖林蛙种群雌性数量的方法,包括胚胎发育池、蝌蚪发育池、晒水池与废水回收池的建造、胚胎发育前期、胚胎发育后期、蝌蚪发育前期和蝌蚪发育后期所需的水环境pH值、盐度、碱度、H2CO3的浓度、Ca2+/Mg2+比值、Ca2++Mg2+的总浓度及Na+/K+比值的确定与调配、适宜水温的调节和废水回收与再利用。采用本发明的方法,野外生态封沟的养殖林蛙种群中雌性数量的比例为62.75%,比自然林蛙种群中雌性数量的比例提高了19.56%,雌性林蛙的年平均回捕数量提高69.98%,每年回捕的养殖林蛙种群中雌性数量的比例平均为65.68%。为林蛙产业化高效养殖的重要技术。
文档编号A01K67/02GK102524166SQ20111041623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4日
发明者杨富亿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