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利用白蛾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的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美国白蛾防治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ー种利用白蛾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的新方法。
背景技术: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 (Drury),又名美国灯蛾、秋幕毛虫、秋幕蛾,属鳞翅目,灯蛾科。是举世瞩目的世界性检疫害虫。主要危害果树、行道树和观赏树木,尤其以阔叶树为重。对园林树木、经济林、农田防护林等造成严重的危害。目前已被列入我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美国白蛾是ー种严重危害多种植物的食叶害虫。其危害特点ー是食性杂,可危害包括林木、果树、农作物、花卉在内的多种植物;ニ是繁殖能力强,一年繁殖三代,早春I对美国白蛾成虫,经过三代后,可繁育O. 77亿只幼虫;三是传播途径广,一年四季可随货 物、运输工具等做远距离的传播;四是危害严重,爆发时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吃光所有緑色植物的叶片,严重威胁生态安全。美国白蛾既是林业害虫,又是农业害虫,列入了世界性的检疫对象。防治美国白蛾所采取的常规的化学防治方法虽然见效快,但是喷洒出去的化学药品既污染环境,又会杀伤其它有益的各种害虫天故;过上两三年,美国白蛾的抗药性增强了,还会卷土重来,将会对各种植物、生态环境产生更严重的灾难。美国白蛾在山东地区一年发生三代,以蛹结茧在树皮裂缝、地面枯枝层或表土层内越冬。整个幼虫共7龄,1-3龄幼虫在网幕中危害,4龄幼虫破网危害。近年来,我们在美国白蛾防治技术的研究中,立足于生物防治,以达到可持续控制、修复环境为目标,在不污染环境的前提下防治美国白蛾。常规的生物防治美国白蛾的方法是利用白蛾周氏啮小蜂,用白蛾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的最佳虫态是,老熟幼虫盛期到化蛹初期。由于美国白蛾老熟幼虫发育存在着本身个体差异和受到外界的影响,表现出发育进度差异,随着幼虫虫龄的增加,发育进度表现出的差异越来越显著。常规的生物防治美国白蛾的方法是,在美国白蛾老熟幼虫的始盛期第一次释放白蛾周氏啮小蜂,在美国白蛾老熟幼虫的盛末期第二次释放白蛾周氏啮小蜂,两次放蜂一般间隔5-7天。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这种常规的释放两次白蛾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的方法存在一些问题ー是两次释放白蛾周氏啮小蜂,间隔时间短,很难把握美国白蛾和白蛾周氏啮小蜂配合的最佳虫态;ニ是释放白蛾周氏啮小蜂要求天气睛朗、微风,但是放蜂时间正值雨季,很难选择符合释放的天气;三是两次释放白蛾周氏啮小蜂,大大增加了防治成本。这样便延缓了最佳防治时间,给局部的美国白蛾扩散有了可乘时机,造成了防治不彻底,从而影响了防治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ー种利用白蛾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的新方法,以降低防治成本,提高防治效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利用白蛾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的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I)选择林地选择有美国白蛾网幕、有虫株率在10%以下、平均虫ロ密度在10 20头/株的林地;(2)悬挂寄生有白蛾周氏啮小蜂的柞蚕蛹将寄生有白蛾周氏啮小蜂且出蜂时间相差5 7天的多个柞蚕蛹混合搭配,之后悬挂在同一植株上;(3)放蜂选择无风或微风的日子,释放白蛾周氏啮小蜂。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多个柞蚕蛹的混合搭配比例是,白蛾周氏啮小蜂早出生的柞蚕蛹与白蛾周氏啮小蜂晚出生的柞蚕蛹之比为2:1。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释放白蛾周氏啮小蜂的时间选在上午10时至下午5时。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释放白蛾周氏啮小蜂的时间选在傍晩。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与常规的两次释放白蛾周氏啮小蜂相比,本发明采用一次释放不同时间出蜂的白蛾周氏啮小蜂来防治美国白蛾,便于把握美国白蛾和白蛾周氏啮小蜂配合的最佳虫态,掌控最佳防治时机,避免了美国白蛾乘机扩散的可能性,因而防治彻底,防治效果好;而且,一次释放与两次释放相比,可以大大減少人力、物力的投入,能显著降低防治成本,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一次释放出蜂间隔5-7天的白蛾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的新方法,防治成本低廉,方法使用简单,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明显,保护天敌,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ー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用于限定本发明。I、选择林地选择有美国白蛾网幕、有虫株率在10%以下、平均虫ロ密度在10 20头/株的林地。我们设立了以栽植2年生(株行距为2米X3米)的盐碱地白蜡树、沙壤土 107杨树、壤土苹果树为实验对象。每种树木设立10个调查点,按同样的标准设置处理对照。2、悬挂寄生有白蛾周氏P齿小蜂的作香踊将寄生有白蛾周氏哨小蜂且出蜂时间相差5 7天的多个柞蚕蛹混合搭配,之后悬挂在同一植株上。其中,白蛾周氏啮小蜂早出生的柞蚕蛹与白蛾周氏啮小蜂晚出生5 7天的柞蚕蛹之比最好为2: I。悬挂高度一般在I. 2米 2米之间,既便于操作人员悬挂,又不至于因高度过低而被小孩取走柞蚕蛹。白蛾周氏啮小蜂是ー种优势寄生蜂,蜂身长仅约I毫米,寄生率高、繁殖力強,对美国白蛾等鳞翅目有害生物“情有独钟”,能将产卵器刺入美国白蛾等害虫蛹内,并在蛹内发育成长,吸尽寄生蛹中全部营养,素有“森林小卫士”之美誉。白蛾周氏啮小蜂群集寄生于美国白蛾的蛹内,其卵、幼虫、蛹及成虫产卵前期均在寄主蛹内度过。在当地自然界中,一年可发生6-7代。在室内人为培养的条件下,发育历期随环境不同而异。室内观察表明,白蛾周氏啮小蜂在寄主体内交配后咬破寄主蛹壳而出的雌成蜂,在21°C的室温下可存活15天,在28-30°C的室温下,可存活8_10天;成虫水平飞行距离一次可达45米,垂直高度可达40米,具有较强的飞翔能力。自然环境下3-5天内,白蛾周氏啮小蜂保存和寄生率较高。在人工繁殖培育白蛾周氏啮小蜂的过程中,通过有效积温公式可以计算出白蛾周氏啮小蜂发育所需的时间和虫态,使其出蜂时间可控。白蛾周氏啮小蜂的人工繁殖培育在目前已是成熟的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详细赘述。3、放蜂时间根据天气预测及上述计算的可控出蜂时间,选择在无风或微风的日子使白蛾周氏啮小蜂破柞蚕蛹而出,防止身长仅I毫米左右的白蛾周氏啮小蜂被风吹走,小蜂羽化而出后寻找美国白蛾蛹寄主从而产卵寄生。出蜂时间可选在上午10时至下午5时进行,此时光线充足,便于小蜂飞行,寻找美国白蛾蛹寄主而产卵寄生。傍晚时间也比较好,此时风弱,天色昏暗,小蜂不易飞散,还可补充露水和花蜜,有利于小蜂存活寄生。本发明的用白蛾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新方法的防治成本主要包括白蛾周氏啮小蜂购置费、人工费、运输费和其它费用。经过我们多年大面积的应用,把所用费用经过 加权平均和数理统计计算,一般每亩防治费用仅为5. 33元(4. 73-5. 93元/亩次)。附表为将本发明的采用一次释放不同时间出蜂的白蛾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的方法与常规的两次释放白蛾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的方法作比较。
107杨树苹果树白蜡树累计备注
项蛹寄成本(蛹寄成本(蛹寄成本(蛹寄成本(A2、B2常受到目生兀)/ 生元)/ 生元)/ 生兀)/ 天气、施工、
率1 吉率% 亩率% 亩率% 吉虫态、组织协Al 57.9 5.33 49. 8 5. 33 52.7 5. 33 53.47 5.33 调的影响,很A2 5i, 2 10. 66 48. 9 10.66 49 8 10. 66 51. 30 10. 66 难在最佳时BI 59.1 5.33 47. I 5. 33 51.2 5.33 52.47 5.33 间释放小蜂。
B2 58. 9 10. 66 46 7 10. 66 51.4 10. 66 52. 33 10. 66附表说明A1 :代表本发明的一次释放不同时间出蜂的白蛾周氏啮小蜂,防治第一代美国白蛾;A2 :代表常规的两次释放白蛾周氏啮小蜂,防治第一代美国白蛾;B1 :代表本发明的一次释放不同时间出蜂的白蛾周氏啮小蜂,防治第二代美国白蛾;B2:代表常规的两次释放白蛾周氏啮小蜂,防治第二代美国白蛾。由附表可以看出一次释放不同时间出蜂的白蛾周氏啮小蜂,防治第一代美国白蛾的累计蛹寄生率为52. 97%;两次释放白蛾周氏啮小蜂,防治第一代美国白蛾的累计蛹寄生率为51.82%。一次释放比两次释放白蛾周氏啮小蜂,防治第一代美国白蛾的累计蛹寄生率高I. 15%,但防治成本仅为50%。因此,本发明采用一次释放不同时间出蜂的白蛾周氏啮小蜂来防治美国白蛾是可行的。该新方法中白蛾周氏啮小蜂对美国白蛾蛹的寄生率高,防治效 果好,防治彻底;且防治成本低廉,方法使用简单,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明显,保护天敌,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权利要求
1.利用白蛾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的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林地选择有美国白蛾网幕、有虫株率在10%以下、平均虫口密度在10 20头/株的林地; (2)悬挂寄生有白蛾周氏啮小蜂的柞蚕蛹将寄生有白蛾周氏啮小蜂且出蜂时间相差5 7天的多个柞蚕蛹混合搭配,之后悬挂在同一植株上; (3 )放蜂选择无风或微风的日子,释放白蛾周氏啮小蜂。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利用白蛾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的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多个柞蚕蛹的混合搭配比例是,白蛾周氏啮小蜂早出生的柞蚕蛹与白蛾周氏啮小蜂晚出生的柞蚕蛹之比为2:1。
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利用白蛾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的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释放白蛾周氏啮小蜂的时间为上午10时至下午5时。
4.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利用白蛾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的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释放白蛾周氏啮小蜂的时间为傍晚。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白蛾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的新方法,主要包括选择林地、悬挂寄生有白蛾周氏啮小蜂的柞蚕蛹和放蜂步骤。本方法一次释放出蜂间隔5-7天的白蛾周氏啮小蜂来防治美国白蛾。该新方法中白蛾周氏啮小蜂对美国白蛾蛹的寄生率高,防治效果好,防治彻底;且防治成本低廉,方法使用简单,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明显,保护天敌,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文档编号A01K67/033GK102669086SQ201210176358
公开日2012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31日
发明者孟凡伟, 徐宪明, 李增磊, 杨建国, 杨涛, 谭翠朋, 钮效东, 高世营, 魏西 申请人:山东潍坊东盛园艺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