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疣犀甲粘虫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702阅读:4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二疣犀甲粘虫网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昆虫捕捉装置,具体是一种适用于二疣犀甲成虫的室外捕捉的二疣犀甲粘虫网。
背景技术
二抚犀甲Oryctes rhinoceros (Linnaeus)为热带亚热带地区棕榈植物的重要害虫,近年来该虫在世界各椰子产区的危害日趋严重,由于该虫常夜间聚集于棕榈植物上危害,加上该虫具有很厚的鞘翅保护,一般的触杀性杀虫剂很难对其产生效果,因此为其防治上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近年来随着二疣犀甲信息素的开发成功,国内外逐渐开始使用物理防治的方法对其进行防治,其中使用较多的为桶形诱捕器,如专利:200820189648.8,虽然具有一定的捕杀效果,但该诱捕器需要二疣犀甲撞击十字挡板才能发生作用,导致大量的二疣犀甲被诱集过来后没能准确撞击十字挡板而逃脱。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二疣犀甲粘虫网,将网状结构与,可有效地增大接触面,并与信息素相结合,能提高二疣犀甲的诱捕效果。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二疣犀甲粘虫网,包括网面、挂绳、和诱饵挂钩,网面为网状结构,由丝线纵横交错设置而构成,挂绳通过连接环与网面连接,诱饵挂钩通过连接绳固定于网面上。所述网面由数层网构成。本实用新型各部分均可独立,可自由拆卸和组装。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采用网状结构,可使二疣犀甲撞击网面后被束缚,并与信息素相结合,能提高二疣犀甲的诱捕效果,不仅可用于二疣犀甲的捕捉,还可用于红脚绿金龟、红棕象甲等的诱捕,网面便于折叠携带方便,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挂绳;2、连接绳;3、诱饵挂钩;4、网面;5、连接环。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所示的结构中,本实用新型包括网面4、挂绳1、和诱饵挂钩3,网面为网状结构,是取线径为0.2 _的尼龙线丝编织成孔径为0.4 _的尼龙网,然后取尼龙网3张,重叠放置,四周固定后做成网面4 ;在网面四角固联连接环5,之后系上挂绳I ;在网面中央系上连接绳2,将诱饵挂钩3系于连接绳上。使用时,利用网面四周的挂绳I将网面4悬挂于田间,同时将二疣犀甲聚集信息素置于诱饵挂钩3上。由于二疣犀甲足上有很多毛刺,当其被信息素诱集过来后,由于惯性会撞击网面4,之后由于其用力挣扎,其足部就会被网面上的尼龙线所缠绕而达到捕捉目的。以上所述之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之形状、原理所做的变化,均应包涵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二疣犀甲粘虫网,其特征在于:包括网面、挂绳、和诱饵挂钩,网面为网状结构,挂绳通过连接环与网面连接,诱饵挂钩通过连接绳固定于网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疣犀甲粘虫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网面由数层网构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二疣犀甲粘虫网,包括网面、挂绳、和诱饵挂钩,网面为网状结构,挂绳通过连接环与网面连接,诱饵挂钩通过连接绳固定于网面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携带方便,采用网状结构,并与信息素相结合,能提高二疣犀甲的诱捕效果,不仅可用于二疣犀甲的捕捉,还可用于红脚绿金龟、红棕象甲等的诱捕,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文档编号A01M1/10GK203015689SQ2012207245
公开日2013年6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5日
发明者李洪, 钟宝珠, 王东明, 吕朝军, 覃伟权, 王智 申请人:海南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