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虫-海参池塘混合养殖方法

文档序号:271081阅读:5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岩虫-海参池塘混合养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养殖方法,特别是一种岩虫-海参池塘混合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海参养殖业是我国北方地区水产养殖的重要产业,2011年我国沿海地区海参养殖面积达100万亩,实现产值近200亿元,占地区海水养殖业产值的近1/3,已成为区域型支柱行业。然而,随着池塘养殖的快速发展,单一的池塘养殖模式造成了养殖病害的发生,并制约了池塘养殖的效益。刺参是典型的底栖生物,其栖息、摄食、生长、排泄均处于底质表面。人工池塘养殖使刺参在摄食底质表面沉积性有机碎屑的同时,其粪便等代谢废物也大量沉积于池底。粪便长期累积而无法有效清除,将会造成C、N、P等营养元素过度累积、底质逐步老化,服务功能也日益降低。与此同时,沉积质作为池塘营养的主要储存库,营养盐(如N、P等)可以通过扩散、对流、沉积物再悬浮等过程向上覆水体释放。在外源输入一定的情况下,沉积物富营养化后对上覆水释放的氮、磷将成为封闭或半封闭水体水质恶化的重要原因(蔡立胜、方建光,2004)。也就是 说刺参的生活特性与和池塘单一养殖模式造成了其生存环境质量的下降。因此,合理有效清除池塘内刺参粪便等沉积性有机污染物质,防止底质富营养化的发生,保证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顺利进行,为养殖动物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是刺参养殖业健康发展的基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通过岩虫的生物利用,实现降低海参粪便等有机污染物在池塘底部的沉积,并可以有效预防池塘底质的富营养化发生,从而达到促进海参的生长、降低病害发生的岩虫-海参池塘混合养殖方法。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岩虫-海参池塘混合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池塘内设置硬质海参礁,第一年的5-6月份向池塘内投放50-200头/kg的大规格海参苗种进行海参的养殖,养殖周期为1-2年,轮捕轮放,
b、第一年的5-6月份向池塘内投放苗种规格为0.5-2cm的岩虫苗种,投苗密度为1_3万/亩,
C、第二年的6月I日至7月31日,利用浮游动物网捞取池塘内中上层水内的浮游动物,显微镜镜检确认为岩虫浮游幼虫后,I个月内都采取只进水、不出水的养殖方法,且进水用40目网过滤,
d、养殖期间每1-2年为一个周期进行海参的采捕,海参采捕为常规潜水员捞补。每3年为一个周期进行岩虫的采捕,采捕方式为排干池水,采捕池塘底质表面的全部海参后,进行岩虫的人工挖捕,在挖捕岩虫的同时,进行池底淤泥的清污,为下一次海参和岩虫的播种做准备。
所述的投放岩虫苗种时采用小船划水、水舀泼苗的方式。所述的投放岩虫苗种时采用在进水口注水过程中均匀泼洒的方式。所述的硬质海参礁为天然石头、水泥块或砖瓦。所述的浮游动物网为网目大小为160 μ m的II型浮游动物网。本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种岩虫-海参的池塘混合养殖方法,根据岩虫和海参的生活特性,通过人工投放海参和岩虫苗种,在近海养殖池塘进行进行这两种底栖动物的混合养殖。首先它有效地利用了海参粪便等池塘沉积性有机颗粒物,将其作为岩虫的饵料,降低了其过度累积后造成池底污染的几率;其次它可以提高单位池塘的养殖收益,由于岩虫具有高度的经济价值,因此使混合养殖的单位亩产收益率提高1-2倍;每三年通过人工挖掘的方式采捕岩虫一次,采挖过程的同时进行池底清淤和底质翻新,改变了普通池塘养殖池塘底质淤泥长期无法清除的问题。它通过不同生物的食物链关系,对岩虫进行合理的生物利用,从而达到降低海参粪便等有机污染物在池塘底部的沉积的目的,能够有效预防池塘底质的富营养化,进而促进海参的生长和降低病害的发生,并降低了 病害的发生。因此可以说这种养殖方法具备了多种优点,特别适合于在本领域中推广应用,其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2007-2010年在大连海王龙斌海珍品养殖有限公司进行岩虫-海参池塘混合养殖试验,试验池塘面积50亩,海参礁选用石头礁,海参苗投放为200头/kg的海参苗种,在2007年5月进行海参苗的投放。池塘养殖管理为传统的海参池塘养殖管理方法。2007年6月初,采用小船划水、水S泼苗的方法,全池泼洒经过人工育苗、中间育成的岩虫大规格苗种(苗种规格为1-1.5cm/尾),投苗密度为I万尾/亩。投苗后,岩虫苗种即潜入池底,挖洞生活于池塘底质内,并以池底海参粪便和底栖海藻等有机碎屑为食物,经过I年的生长,岩虫达到性成熟。2008年6月3日,采用浮游动物网捞取池塘中上层水内浮游动物,常规显微镜(100倍)镜检确存在岩虫浮游幼虫后,2008年6月18日阴历大潮来临后池塘只进水、不排水,进水时40目网过滤,并I个月内保持只进水不排水,以保证岩虫幼苗发育变态后定居于池塘内。2008年7月20日顺利度过岩虫繁殖期后,继续采用传统海参池塘养殖方法进行混合养殖,2009年5月和2010年10月分别进行成品海参的采捕并继续补充相同规格苗种。2010年10月排干池水,将池塘底质表面的海参全部采捕干净后,采用三字长腿钉耙人工翻耕的方法进行岩虫采捕,采捕岩虫的同时,进行池底清淤。岩虫平均亩产达43.8kg/亩。岩虫单价为达400元/kg,产值达1.7万元/亩。混养的成功有效提高了海参池塘有机营养物质的利用,提高的单位亩产的经济效益,并降低池塘沉积质内氮、磷有机污染物的浓度。经测定,单位面积池塘沉积质内总氮(TN)浓度同比下降43。8%,总磷浓度同比降低达28.2%。实施例二
2009-2012年在山东乳山市进行岩虫-海参池塘混合养殖试验,试验池塘面积100亩,海参礁选用石头礁,海参苗投放为50头/kg的海参苗种,在2009年5月进行海参苗的投放。池塘养殖管理为传统的海参池塘养殖管理方法。2009年5-6月份,采用小船划水、水S泼苗的方法,全池泼洒经过人工育苗、中间育成的岩虫大规格苗种(苗种规格为1cm),投苗密度为1.5万尾/亩。投苗后,苗种即潜入池底,挖洞生活于池塘底质内,并以池底海参粪便和底栖海藻等有机碎屑为食物,并经过I年的生长,岩虫达到性成熟。2010年6月I日,采用浮游动物网捞取池塘中上层水内浮游动物,常规显微镜(100倍)镜检确存在岩虫浮游幼虫后,2010年6月12日阴历大潮来临后池塘只进水、不排水,进水时40目网过滤,并I个月内只进水不排水,以保证岩虫幼苗发育变态后定居于池塘内。2010年7月16日顺利度过岩虫繁殖期后,继续采用传统海参池塘养殖方法进行混合养殖,并月2010年5月和2011年10月分别进行成品海参的采捕并继续补充相同规格苗种。2012年5月排干池水,将池塘底质表面的海参全部采捕干净后,采用三字长腿钉耙人工翻耕的方法进行岩虫采捕,采捕岩虫的同时,进行池底清淤。岩虫产量可达50kg/亩。岩虫单价为达500元/kg,产值达2.5万元/亩。混养的成功有效提高了海参池塘有机营养物质的利用,提高的单位亩产的经济效益,并降低池塘沉积质内氮、磷有机污染物的浓度。经测定,单位面积池塘沉积质内总氮(TN)浓度同比下降52.6% ,总磷浓度同比降低达32.3%。
权利要求
1.一种岩虫-海参池塘混合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池塘内设置硬质海参礁,第一年的5-6月份向池塘内投放50-200头/kg的大规格海参苗种进行海参的养殖,养殖周期为1-2年,轮捕轮放, b、第一年的5-6月份向池塘内投放苗种规格为0.5-2cm的岩虫苗种,投苗密度为1_3万/亩, C、第二年的6月I日至7月31日,利用浮游动物网捞取池塘内中上层水内的浮游动物,显微镜镜检确认为岩虫浮游幼虫后,I个月内都采取只进水、不出水的养殖方法,且进水用40目网过滤, d、养殖期间每1-2年为一个周期进行海参的采捕,海参采捕为常规潜水员捞补, 每3年为一个周期进行岩虫的采捕,采捕方式为排干池水,采捕池塘底质表面的全部海参后,进行岩虫的人工挖捕,在挖捕岩虫的同时,进行池底淤泥的清污,为下一次海参和岩虫的播种做准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虫-海参池塘混合 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投放岩虫苗种时采用小船划水、水舀泼苗的方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虫-海参池塘混合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投放岩虫苗种时采用在进水口注水过程中均匀泼洒的方式。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岩虫-海参池塘混合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硬质海参礁为天然石头、水泥块或砖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岩虫-海参池塘混合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浮游动物网为网目大小为160 μ m的II型浮游动物网。
全文摘要
岩虫-海参的池塘混合养殖方法,它有效地利用了海参粪便等池塘沉积性有机颗粒物,将其作为岩虫的饵料,降低了其过度累积后造成池底污染的几率;其次它可以提高单位池塘的养殖收益,由于岩虫具有高度的经济价值,因此使混合养殖的单位亩产收益率提高1-2倍;每三年通过人工挖掘的方式采捕岩虫一次,采挖过程的同时进行池底清淤和底质翻新,改变了普通池塘养殖池塘底质淤泥长期无法清除的问题。它通过不同生物的食物链关系,对岩虫进行合理的生物利用,从而达到降低海参粪便等有机污染物在池塘底部的沉积的目的,能够有效预防池塘底质的富营养化,进而促进海参的生长和降低病害的发生,并降低了病害的发生。
文档编号A01K61/00GK103098731SQ201310046439
公开日2013年5月15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6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6日
发明者杨大佐, 周一兵, 刘海映, 张丽霞, 张旭峰 申请人:大连海洋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