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状肥料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43910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颗粒状肥料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颗粒状肥料及其制造方法,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益生菌的内孢子的颗粒状肥料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微生物农药或是微生物肥料,都是使用溶液喷洒的方式洒在土壤表层上,或者直接将农药或肥料颗粒洒在土壤表层,因此农药或肥料都无法深入土壤中的植物根部,来保护作物。而且微生物制剂其实是有生命的益生菌或是益生菌的休眠孢子,若直接喷洒而暴露在自然环境中,会因为自然界的一些不利生存的因子,例如:紫外线、温度变化及天敌,导致益生菌来不及适应野生环境,而造成存活率大幅降低,使功效不彰。因此,便有需要提供一种含有益生菌的内孢子的颗粒状肥料及其制造方法,以解决前述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保存以及使用的颗粒状肥料及其方法。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颗粒状肥料的制造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混合一生物可分解材料与一水溶性高分子材料,形成一第一混合物;混合一多元醇、水及一营养盐,形成一第二混合物;混合该第一混合物及该第二混合物,以形成一第三混合物,并将团块聚集的该第三混合物进行搅拌,使成为小团块状的该第三混合物;喷洒一益生菌的内孢子在小团块状的该第三混合物上,而形成多个肥料块;将该些肥料块进行加热,并将该些肥料块挤压成一条状肥料 ;以及切割该条状肥料,使该条状肥料形成多个颗粒状肥料。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再提出一种颗粒状肥料,其包括下列成份:一生物可分解材料,至少包括一淀粉;一水溶性高分子材料,选自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三仙胶、虫胶、关华豆胶、纳豆胶、果胶、合成水胶及聚乳酸-甘醇酸所构成的群组中的至少一者;一多元醇;一营养盐;以及一益生菌的内孢子;其中该生物可分解材料、该水溶性高分子材料、该多元醇、该营养盐及该益生菌的内孢子为相互混合的状态。本发明的颗粒状肥料方便保存,以及使用时,只需要将颗粒状肥料依所需比例完全溶解于水中形成肥料水胶溶液,因此具有方便使用的优点。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下文将配合所附图示,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颗粒状肥料的制造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颗粒状肥料的制造方法流程图。颗粒状肥料的制造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SlOO:混合生物可分解材料与水溶性高分子材料,形成第一混合物。于本步骤中,生物可分解材料可为淀粉,该淀粉可为改质淀粉或天然淀粉。该水溶性高分子材料选自聚乙烯醇(Polyvinyl Acetate, PVA)、羧甲基纤维素(Carboxymethyl Cellulose)、三仙胶(Xanthan Gum)、虫胶(Shellac)、关华豆胶(Guar Gum)、纳豆胶(Natto Gum)、果胶(Pectin)及聚乳酸-甘醇酸(PLGA(poly (lactic-co-glycolic acid)))所构成的群组中的至少一者。于本实施例中,该淀粉为改质淀粉或天然淀粉,例如食用淀粉(Corn Starch)。该水溶性高分子材料包括聚乙烯醇及羧甲基纤维素。将该淀粉、聚乙烯醇及羧甲基纤维素相互混和均匀,而形成第一混合物。该淀粉在该第一混合物的含量为重量百分比10-30%,较佳地,该淀粉在该第一混合物的含量为重量百分比20-25%。该羧甲基纤维素在该第一混合物的含量为重量百分比10-30%,较佳地,该羧甲基纤维素在该第一混合物的含量为重量百分比20-25%。该聚乙烯醇在该第一混合物的含量为重量百分比25-45%,较佳地,聚乙烯醇在该第一混合物的含量为重量百分比35-40%。步骤S102:混合多元醇、水及营养盐,形成第二混合物。于本步骤中,该多元醇可为丙三醇(Glycerol)。该营养盐选自氯化铵(NH4C1)、麦芽糊精(Maltodextrin)、碳酸隹丐(CaC03)、硫酸镁(MgS04)、氯化铁(FeC13)、甘胺酸(Glycine)、氯化钠(NaCl)、磷酸二氢钾(KH2P04)、麸胺酸(Aspartic Acid)及腐植酸(Humic Acid)所构成的群组中的至少一者。于本实施例中,混和丙三醇、水、腐植酸及其它营养盐的成份(可针对不同农作物而有不同的成份),而形成第二混合物,第二混合物为水溶液混合物可当塑化剂的使用。丙三醇在该第二混合物的含量为重量百分比10-16%。步骤S104:混合第一混合物及第二混合物,以形成第三混合物,并将团块聚集的第三混合物进行搅拌,使成为小团块状的第三混合物。于本实施例中,例如第一混合物及第二混合物的重量比例可为2:1,第二混合物以缓慢方式加到第一混合物中,使第一混合物及第二混合物均匀的混合,而形成团块聚集的第三混合物。然后,再将团块聚集的第三混合物倒入混料机进行高速搅拌,以将聚集的团块打散,使成为小团块状的第三混合物,以方便后续作业。步骤S106:喷洒益生菌的内孢子在小团块状的第三混合物上,而形成多个肥料块。于本步骤中,该益生菌的内孢子可为浓缩的益生菌的内孢子培养液。于本实施例中,利用喷洒的方式将浓缩的益生菌的内孢子培养液均匀的喷洒在第三混合物上,再轻柔的搅拌均匀,而形成肥料块。步骤S108:将肥料块进行加热,并将肥料块挤压成条状肥料。于本实施例中,将肥料块导入挤压机进行混炼加工,该挤压机具有四段加热功能,以对该肥料块进行分段加热,首先是对该肥料块加热到摄氏140-145度之间的温度为第一段加热。然后对该肥料块加热到摄氏145-150度之间的温度为第二段加热。然后对该肥料块加热到摄氏165-170度之间的温度为第三段加热。最后对该肥料块加热到摄氏13 5-140度之间的温度为第四段加热。最后挤压机利用挤压的方式将肥料块挤压成条状肥料。肥料块在挤压机内的时间约为2-3分钟。
步骤SllO:切割条状肥料,使条状肥料形成颗粒状肥料。于本实施例中,利用切粒机对形成条状肥料进行裁切,使条状肥料形成多个颗粒状肥料。步骤SI 12:将颗粒状肥料烘干。于本实施例中,将该颗粒状肥料加热到摄氏40度进行烘干,并持续一段时间,持续时间可为24-48小时之间。最后将烘干完后的颗粒状肥料置入密封罐中,并加入干燥剂,就可将该颗粒状肥料置于室温下保存。因此,依据上述的制造方法所形成的颗粒状肥料,其包括下列成份:生物可分解材料,至少包括淀粉;水溶性高分子材料;多元醇;营养盐;以及益生菌的内孢子。该生物可分解材料、该水溶性高分子材料、该多元醇、该营养盐及该益生菌的内孢子为相互混合的状态。该淀粉可为改质淀粉或天然淀粉。该水溶性高分子材料选自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三仙胶、虫胶、关华豆胶、纳豆胶、果胶、合成水胶及聚乳酸-甘醇酸所构成的群组中的至少一者。该营养盐选自氯化铵、麦芽糊精、碳酸钙、硫酸镁、氯化铁、甘胺酸、氯化钠、磷酸二氢钾、麸胺酸及腐植酸所构成的群组中的至少一者。在本实施例,该淀粉为改质淀粉,该多元醇为丙三醇。该水溶性高分子材料包括聚乙烯醇及羧甲基纤维素。

该颗粒状肥料可用于种子及种苗,若用于种子时:先将该颗粒状肥料与水以1:5-1:10的比例,使颗粒状肥料完全溶解于水中形成肥料水胶溶液,再将种子于播种前浸泡于肥料水胶溶液中再取出,使肥料水胶溶液完全包覆种子表层,就可进行播种动作。若用于种苗时:同样地,将颗粒状肥料与水以1:8-1:20的比例,使颗粒状肥料完全溶解于水中形成肥料水胶溶液,再将种苗根部尖端及主根部位(不包含根颈),于种植前浸泡于肥料水胶溶液中再取出,使肥料水胶溶液完全沾覆种苗根部表面,最后在进行定植动作。因此,本发明具有下列特点:
1.本发明的颗粒状肥料因为含有益生菌的内孢子及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盐,因此在潮湿的环境之下有利于益生菌生长,并且藉由益生菌的大量繁殖及颗粒状肥料中的腐植酸成分,来保护植物根部减少病害,并促进种苗生长。2.本发明的颗粒状肥料可保护种苗提高萌发的种苗的存活率,减少种苗罹病率,亦有助于种子萌芽。3.本发明的颗粒状肥料的制造方法,能够有效且长时间保存益生菌的内孢子的活性。4.由于颗粒状肥料本身是属于生物可分解材料,因此使用后可直接掩埋于土耕地作为堆肥使用,并藉由土壤中的微生物将颗粒状的肥料分解,以增加地力。5.本发明的颗粒状肥料方便保存,以及使用时,只需要将颗粒状肥料依所需比例完全溶解于水中形成肥料水胶溶液,因此具有方便使用的优点。综上所述,乃仅记载本发明为呈现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手段的实施方式或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专利实施的范围。即凡与本发明专利申请范围文义相符,或依本发明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为本发明专利范围所涵盖。
权利要求
1.一种颗粒状肥料的制造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混合一生物可分解材料与一水溶性高分子材料,形成一第一混合物; 混合一多元醇、一水及一营养盐,形成一第二混合物; 混合该第一混合物及该第二混合物,以形成一第三混合物,并将团块聚集的该第三混合物进行搅拌,使成为小团块状的该第三混合物; 喷洒一益生菌的内孢子在小团块状的该第三混合物上,而形成多个肥料块; 将该些肥料块进行加热,并将该些肥料块挤压成一条状肥料;以及 切割该条状肥料,使该条状肥料形成多个颗粒状肥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生物可分解材料为淀粉,该淀粉在该第一混合物的含量为重量百分比10-3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淀粉在该第一混合物的含量为重量百分比20-2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水溶性高分子材料选自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三仙胶、虫胶、关华豆胶、纳豆胶、果胶、合成水胶及聚乳酸-甘醇酸所构成的群组中的至少一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水溶性高分子材料包括聚乙烯醇及羧甲基纤维素,该羧甲基纤维 素在该第一混合物的含量为重量百分比10-30%,该聚乙烯醇在该第一混合物的含量为重量百分比25-45%。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羧甲基纤维素在该第一混合物的含量为重量百分比20-25%。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聚乙烯醇在该第一混合物的含量为重量百分比35-40%。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营养盐选自氯化铵、麦芽糊精、碳酸钙、硫酸镁、氯化铁、甘胺酸、氯化钠、磷酸二氢钾、麸胺酸及腐植酸所构成的群组中的至少一者O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多元醇为丙三醇,该丙三醇在该第二混合物的含量为重量百分比10-16%。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混合物及该第二混合物的重量比例为2:1。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对该些肥料块进行加热动作包括下列步骤: 对该些肥料块加热到摄氏140-145度之间,然后对该些肥料块加热到摄氏145-150度之间,然后对该些肥料块加热到摄氏165-170度之间,然后对该些肥料块加热到摄氏135-140度之间。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列步骤:将该些颗粒状肥料加热到摄氏40度进行烘干,持续时间为24-48小时之间。
13.一种颗粒状肥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成份: 一生物可分解材料,至少包括一淀粉; 一水溶性高分子材料,选自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三仙胶、虫胶、关华豆胶、纳豆胶、果胶、合成水胶及聚乳酸-甘醇酸所构成的群组中的至少一者; 一多元醇; 一营养盐;以及 一益生菌的内孢子; 其中该生物可分解材料、该水溶性高分子材料、该多元醇、该营养盐及该益生菌的内孢子为相互混合的状态。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颗粒状肥料,其特征在于,该淀粉为改质淀粉或天然淀粉。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颗粒状肥料,其特征在于,该水溶性高分子材料包括聚乙烯醇及羧甲基纤维素。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颗粒状肥料,其特征在于,该多元醇为丙三醇。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颗粒状肥料,其特征在于,该营养盐选自氯化铵、麦芽糊精、碳酸钙、硫酸镁、氯化铁、甘胺酸、氯化钠、磷酸二氢钾、麸胺酸及腐植酸所构成的群组中的至少 一者。
全文摘要
一种颗粒状肥料及其制造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混合一生物可分解材料与一水溶性高分子材料,形成一第一混合物;混合一多元醇、水及一营养盐,形成一第二混合物;混合该第一混合物及该第二混合物,以形成一第三混合物,并将团块聚集的该第三混合物进行搅拌,使成为小团块状的该第三混合物;喷洒一益生菌的内孢子在小团块状的该第三混合物上,而形成多个肥料块;将该些肥料块进行加热,并将该些肥料块挤压成一条状肥料;以及切割该条状肥料,使该条状肥料形成多个颗粒状肥料。
文档编号C05G3/00GK103172443SQ20131007619
公开日2013年6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11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11日
发明者郭洲奖, 张哲维 申请人:华映视讯(吴江)有限公司, 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