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昆虫激流捕捉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382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水生昆虫激流捕捉网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水生昆虫激流捕捉网,属于捕捉器【技术领域】,由网柄、支架撑环、网口铁圈、网体、网底连接环、网底收集袋、网底吐石口、支撑架、斜撑杆、固定杆、水平支架、弹性撑杆、架撑杆、束口带、收集袋口网孔、固圈楔、撑环卡片、可动连接组成,其特征在于:网底收集袋是个圆筒形的袋子,包括内外两层壁,外层壁由市售的棉纤维布制成;内层壁网状,中间被束口带分开,束口带前面的部分网孔孔径为1-2厘米,称为收集袋口网孔,束口带后面的部分网孔孔径为0.1-0.2厘米;网口铁圈、支撑架、固定杆、水平支架、弹性撑杆、架撑杆共同形成一个三角体形的引导支架。水生昆虫激流捕捉网制作简单,功能多样,可操作性强,成本低廉,效果明显。
【专利说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生昆虫激流捕捉网,属于捕捉器【技术领域】。 水生昆虫激流捕捉网

【背景技术】
[0002] 用来捕捉飞行迅速、善于跳跃和在水中游动昆虫的网,通称捕虫网。因不同昆虫的 习性和生活环境的差异,实际捕作应按需要使用不同的捕虫网。捕虫网一般可区分为捕网、 打网和水网3种类型。水网是为捕捉水生昆虫设计的。制作水网的材料要求坚固耐用,透 水性良好,通常用细纱或亚麻布制作。水网网圈规格与捕虫网相同,特征是网袋较短呈盆底 状,网柄较长,方便使用者站在塘边或小溪岸边,采集水面或水中的昆虫。公知的水网捕捉 水生昆虫效果较好,但是主要针对的是静水或水流缓慢的小溪,适合在水体中上部使用。而 激流中特别是激流水底,由于水底流动性较大,溶氧量较高,活跃着很多的水生昆虫,公知 的水网非常容易受到水底石块的干扰,加上网孔较大,则不适合捕捉激流中特别是激流水 底的水生昆虫。通过输入"捕虫网"检索,显示发明专利1条,实用新型专利6条,没有发现 与本发明相关的专利。如何设计一种可以自动避让或阻挡水流中夹裹的石块对捕捉网的破 坏并且能够高效地捕捉到生活在激流水底的水生昆虫成为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所以发明 一种既可以阻挡较大石块,吐出较小石块,又可以收集生活于激流水底水生昆虫的水生昆 虫激流捕捉网是必要的。


【发明内容】

[0003] 为了克服当前使用的公知的水网不能自动避让或阻挡水流中夹裹的石块和高效 捕捉生活在激流水底的水生昆虫的难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生昆虫激流捕捉网,该水生 昆虫激流捕捉网利用网口铁圈、支撑架、固定杆、水平支架、弹性撑杆、架撑杆共同形成的三 角体形的引导支架,引导较大石块向两侧移动,避免较大石块进入网体;借助水流的冲力, 将束口带前面的小石块陷入束口带围成的网底吐石口,自动排出网体,避免小石块堆积破 坏网体。同时,网底收集袋可收集生活在激流水底的水生昆虫,从而达到有效采集生活于激 流中的水生昆虫的目的。
[0004]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 本发明的水生昆虫激流捕捉网由网柄1、支架撑环2、网口铁圈3、网体4、网底连接 环5、网底收集袋6、网底叶石口 7、支撑架8、斜撑杆9、固定杆10、水平支架11、弹性撑杆12、 架撑杆13、束口带14、收集袋口网孔15、固圈楔16、撑环卡片17、可动连接18、架端连接片 19、架端连接基20、架端连接轴21组成,其特征在于:网底收集袋6是个圆筒形的袋子,包 括内外两层壁,外层壁由市售的棉纤维布制成;内层壁网状,中间被束口带14分开,束口带 14前面的部分网孔孔径为1-2厘米,称为收集袋口网孔15,束口带14后面的部分网孔孔径 为0. 1-0. 2厘米;网口铁圈3、支撑架8、固定杆10、水平支架11、弹性撑杆12、架撑杆13共 同形成一个三角体形的引导支架。
[0006] 所述的网柄1是直径为2-4厘米,长度为1-2米的圆筒状杆形物,铝合金或不锈钢 质地;网柄1上部有1个长方形的孔,孔长2-3厘米,宽0. 3-0. 5厘米,孔内设置有撑环卡片 17;撑环卡片17不锈钢质地,在支架撑环2的压挤下能缩进孔内,失去压挤动力后可以自动 弹出孔口,卡在支架撑环2的下面,防止支架撑环2后滑,使支架撑环2将网口外的支架撑 开;支架撑环2是内径为2-4厘米,长度为3-5厘米,厚度为0. 5-1厘米的圆筒,塑料质、不 锈钢质、铝合金质,优选不锈钢质,下端口缘平,可供撑环卡片17卡住,上部外缘有1个可动 连接18,与斜撑杆9可动连接在一起。
[0007] 所述的可动连接18包括架端连接片19、架端连接基20和架端连接轴21三部分, 是两个部件可动的连接结构;架端连接基20是可动连接18的固定端,由两个平行的相距 1-5毫米的片形体组成,片形体为薄片形的长方体结构,长度为3-5毫米,高度为3-7毫米, 厚度为1-3毫米,一个厚度的边焊接在上一部件上,其余边游离,架端连接片19即插于两个 片形体之间;架端连接片19是下一部件端部的长方体形结构,长度为3-5毫米,高度为3-7 毫米,厚度为1-3毫米;每一个片形体中央和架端连接片19中央都有一个直径为1-3毫米 的孔,用于穿插直径为1-3毫米的架端连接轴21,从而构成完整的可动连接18。
[0008] 所述的网口铁圈3是直径为3-5毫米的铁丝制成的铁圈,铁丝两端弯向外面,平行 从铁圈一处伸出,以便插入网柄1上端的内腔,两端插入网柄1上端的内腔后,用固圈楔16 插入铁丝弯向外面的平行两端之间,即可将网固定在网柄1上端;网口铁圈3通过针线缝制 或者特制的网体口缘铁圈袋内后,即可将网体4固定在网口铁圈3上,并形成敞开的网口。
[0009] 所述的网体4同公知的水网网体,尼龙质或亚麻纤维质,网孔大小为0. 1-1厘米, 长度为30-50厘米,网体4底部设置有网底连接环5。
[0010] 所述的网底连接环5为直径为2-3毫米的塑料质或弹性钢质圆环,具有弹性和韧 性,可将网底收集袋6前端口部撑开。
[0011] 所述的束口带14是一条具有弹性的带子,通常情况下,可以将网底收集袋6前半 部分封住,使进入网体4的水流进入网底收集袋6内,再通过网底收集袋6内层后半部分的 孔流出,同时,将水流中的水生昆虫收集在网底收集袋6内;但是,在激流中,水底常常有很 多小石块随水流移动,一旦网孔外的支架没有把小石块挡在网口外而进入网口,小石块进 入不到网底收集袋6中,而只能停留在束口带14前面,借助水流的冲力,小石块会陷入束口 带14围成的网底吐石口 7,最后被自动排出网体4,从而避免了小石块在网底的过度堆积造 成的对网的破坏。
[0012] 所述的斜撑杆9是支架撑环2与支撑架8之间的长圆条形支架,直径为1-3毫米, 不锈钢质地;支撑架8为斜撑杆9和固定杆10之间的长圆条形支架,直径为1-3毫米,不锈 钢质地,位于整个支架的最前端;固定杆10长度为3-5厘米,不锈钢质地,一端与支撑架8 下端相连,直径为1-3毫米,另一端游离,直径为1毫米,形成一个尖端;水平支架11是支撑 架8下端和网口铁圈3顶端相连的长圆条形支架,直径为1-3毫米,不锈钢质地;弹性撑杆 12是支撑架8中部和网口铁圈3顶端相连的长圆条形支架,直径为1-3毫米,弹性钢质地; 架撑杆13是支撑架8上部和网口铁圈3上部两侧相连的2根长圆条形支架,直径为1-3毫 米,不锈钢钢质地,形成V字形支架。
[001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水生昆虫激流捕捉网既可以利用网口铁圈、支撑架、固定 杆、水平支架、弹性撑杆、架撑杆共同形成的三角体形的引导支架,引导较大石块向两侧移 动,避免较大石块进入网体。又可以借助水流的冲力,将束口带前面的小石块会陷入束口带 围成的网底吐石口,最后被自动排出网体,从而避免了小石块在网底的过度堆积造成的对 网的破坏。还可以使用网底收集袋收集生活在激流水底的水生昆虫,从而达到有效采集捕 捉生活于激流中的水生昆虫的目的。水生昆虫激流捕捉网制作简单,功能多样,可操作性 强,成本低廉,效果明显。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0015] 图1为本发明水生昆虫激流捕捉网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为本发明水生昆虫激流捕捉网的过中轴的纵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7] 图3为本发明水生昆虫激流捕捉网的可动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中1.网柄,2.支架撑环,3.网口铁圈,4.网体,5.网底连接环,6.网底收集袋, 7.网底吐石口,8.支撑架,9.斜撑杆,10.固定杆,11.水平支架,12.弹性撑杆,13.架撑杆, 14.束口带,15.收集袋口网孔,16.固圈楔,17.撑环卡片,18.可动连接,19.架端连接片, 20.架端连接基,21架端连接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实施例一:
[0020] 如图所示,本发明的水生昆虫激流捕捉网具体为:由网柄1、支架撑环2、网口铁圈 3、网体4、网底连接环5、网底收集袋6、网底叶石口 7、支撑架8、斜撑杆9、固定杆10、水平 支架11、弹性撑杆12、架撑杆13、束口带14、收集袋口网孔15、固圈楔16、撑环卡片17、可 动连接18、架端连接片19、架端连接基20、架端连接轴21组成。网柄1是直径为2-4厘 米,长度为1-2米的圆筒状杆形物,铝合金或不锈钢质地,用于支撑水生昆虫激流捕捉网的 其他部分结构要件,可使操作人员站在岸边将网伸进水里进行水生昆虫的捕捉。网柄1上 部有个长方形的孔,孔长2-3厘米,宽0. 3-0. 5厘米,孔内设置有撑环卡片17。撑环卡片17 不锈钢质地,结构与功能同公知的雨伞的支撑卡片,在支架撑环2的压挤下能缩进孔内,失 去压挤动力后可以自动弹出孔口,卡在支架撑环2的下面,防止支架撑环2后滑,使支架撑 环2将网口外的支架撑开。支架撑环2是内径为2-4厘米,长度为3-5厘米,厚度为0. 5-1 厘米的圆筒,塑料质、不锈钢质、铝合金质,优选不锈钢质,下端口缘平,可供撑环卡片17卡 住,上部外缘有1个可动连接18,与斜撑杆9可动连接在一起。可动连接18包括架端连接 片19、架端连接基20和架端连接轴21三部分,是两个部件可动的连接结构。架端连接基20 是可动连接18的固定端,由两个平行的相距1-5毫米的片形体组成,片形体为薄片形的长 方体结构,长度为3-5毫米,高度为3-7毫米,厚度为1-3毫米,一个厚度的边焊接在上一部 件上,其余边游离,架端连接片19即插于两个片形体之间。架端连接片19是下一部件端部 的长方体形结构,长度为3-5毫米,高度为3-7毫米,厚度为1-3毫米。每一个片形体中央和 架端连接片19中央都有一个直径为1-3毫米的孔,用于穿插直径为1-3毫米的架端连接轴 21,从而构成完整的可动连接18。网口铁圈3是直径为3-5毫米的铁丝制成的铁圈,铁丝两 端弯向外面,平行从铁圈处伸出,以便插入网柄1上端的内腔,两端插入网柄1上端的内 腔后,用固圈楔16插入铁丝弯向外面的平行两端之间,即可将网固定在网柄1上端。网口 铁圈3通过针线缝制或者特制的网体口缘铁圈袋内后,即可将网体4固定在网口铁圈3上, 并形成敞开的网口。网体4同公知的水网网体,尼龙质或亚麻纤维质,网孔大小为0. 1-1厘 米,长度为30-50厘米,网体4底部设置有网底连接环5。网底连接环5为直径为2-3毫米 的塑料质或弹性钢质圆环,具有弹性和韧性,可将网底收集袋6前端口部撑开。网底收集袋 6是个圆筒形的袋子,包括内外两层壁,外层壁由市售的棉纤维布制成,透水性较差,用于防 止进入网底收集袋6内的水生昆虫外逃;内层壁网状,中间被束口带14分开,束口带14前 面的部分网孔孔径较大,孔径为1-2厘米,称为收集袋口网孔15,束口带14后面的部分网 孔孔径较小,孔径为〇. 1-0. 2厘米,用于进入网底收集袋6内的水流出面进入网底收集袋6 内的水生昆虫不能逃出束口带14是一条具有弹性的带子,通常情况下,可以将网底收集 袋6前半部分封住,使进入网体4的水流进入网底收集袋6内,再通过网底收集袋6内层后 半部分的孔流出,同时,将水流中的水生昆虫收集在网底收集袋6内。但是,在激流中,水底 常常有很多小石块随水流移动,口网孔外的支架没有把小石块挡在网口外而进入网口,小 石块进入不到网底收集袋6中,而只能停留在束口带14前面,借助水流的冲力,小石块会陷 入束口带14围成的网底叶石口 7,最后被自动排出网体4,从而避免了小石块在网底的过度 堆积造成的对网的破坏。斜撑杆9是支架撑环2与支撑架8之间的长圆条形支架,直径为 1-3毫米,不锈钢质地。支撑架8为斜撑杆9和固定杆10之间的长圆条形支架,直径为1-3 毫米,不锈钢质地,位于整个支架的最前端,当水生昆虫激流捕捉网伸进激流中时,支撑架8 可以将水流里夹裹的石块分向两侧。固定杆10长度为3-5厘米,不锈钢质地,一端与支撑 架8下端相连,直径为1-3毫米,另一端游离,直径为1毫米,形成一个尖端,用于插入水底, 发挥固定作用。水平支架11是支撑架8下端和网口铁圈3顶端相连的长圆条形支架,直径 为1-3毫米,不锈钢质地,用于将支撑架8和固定杆10撑离网口铁圈3。弹性撑杆12是支 撑架8中部和网口铁圈3顶端相连的长圆条形支架,直径为1-3毫米,弹性钢质地,一方面 可以加固支撑架8的支撑和分离石块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形成一道屏障,避免较大石块 进入网体4。架撑杆13是支撑架8上部和网口铁圈3上部两侧相连的长圆条形支架,直径 为1-3毫米,不锈钢钢质地,一方面可以形成V字形支架,加固支撑架8的支撑和分离石块 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形成一道屏障,引导石块向两侧移动,避免较大石块进入网体4。网口 铁圈3、支撑架8、固定杆10、水平支架11、弹性撑杆12、架撑杆13共同形成一个三角体形的 引导支架,引导较大石块向两侧移动,避免较大石块进入网体4。
[0021] 水生昆虫激流捕捉网的操作过程为:将网口铁圈3插入网柄1,然后用固圈楔16 固定,在网柄1上推动支架撑环2使之破撑环卡片17卡住,进而打开引导支架。斜向水流 上游方向,将水生昆虫激流捕捉网插入水底,用固定杆10将水生昆虫激流捕捉网固定,一 段时间后,拔出水生昆虫激流捕捉网,即可收集水底水生昆虫。
[0022]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 人员应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 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 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其等效 物界定。
【权利要求】
1. 水生昆虫激流捕捉网由网柄(1)、支架撑环(2)、网口铁圈(3)、网体(4)、网底连接 环(5)、网底收集袋(6)、网底吐石口(7)、支撑架(8)、斜撑杆(9)、固定杆(10)、水平支架 (11)、弹性撑杆(12)、架撑杆(13)、束口带(14)、收集袋口网孔(15)、固圈楔(16)、撑环卡片 (17) 、可动连接(18)、架端连接片(19)、架端连接基(20)、架端连接轴(21)组成,其特征在 于:网底收集袋(6)是个圆筒形的袋子,包括内外两层壁,外层壁由市售的棉纤维布制成; 内层壁网状,中间被束口带(14)分开,束口带(14)前面的部分网孔孔径为1-2厘米,称为 收集袋口网孔(15),束口带(14)后面的部分网孔孔径为0. 1-0. 2厘米;网口铁圈(3)、支撑 架(8)、固定杆(10)、水平支架(11)、弹性撑杆(12)、架撑杆(13)共同形成一个三角体形的 引导支架。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生昆虫激流捕捉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网柄(1)是直径 为2-4厘米,长度为1-2米的圆筒状杆形物,铝合金或不锈钢质地;网柄(1)上部有1个长 方形的孔,孔长2-3厘米,宽0.3-0. 5厘米,孔内设置有撑环卡片(17);撑环卡片(17)不锈 钢质地,在支架撑环(2)的压挤下能缩进孔内,失去压挤动力后可以自动弹出孔口,卡在支 架撑环⑵的下面,防止支架撑环⑵后滑,使支架撑环⑵将网口外的支架撑开;支架撑 环(2)是内径为2-4厘米,长度为3-5厘米,厚度为0. 5-1厘米的圆筒,塑料质、不锈钢质、 铝合金质,优选不锈钢质,下端口缘平,可供撑环卡片(17)卡住,上部外缘有1个可动连接 (18) ,与斜撑杆(9)可动连接在一起。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生昆虫激流捕捉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动连接(18)包 括架端连接片(19)、架端连接基(20)和架端连接轴(21)三部分,是两个部件可动的连接 结构;架端连接基(20)是可动连接(18)的固定端,由两个平行的相距1-5毫米的片形体组 成,片形体为薄片形的长方体结构,长度为3-5毫米,高度为3-7毫米,厚度为1-3毫米,一 个厚度的边焊接在上一部件上,其余边游离,架端连接片(19)即插于两个片形体之间;架 端连接片(19)是下一部件端部的长方体形结构,长度为3-5毫米,高度为3-7毫水,厚度为 1-3毫米;每一个片形体中央和架端连接片(19)中央都有一个直径为1-3毫米的孔,用于 穿插直径为1-3毫米的架端连接轴(21),从而构成完整的可动连接(18)。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生昆虫激流捕捉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网口铁圈(3)是 直径为3-5毫米的铁丝制成的铁圈,铁丝两端弯向外面,平行从铁圈一处伸出,以便插入网 柄(1)上端的内腔,两端插入网柄(1)上端的内腔后,用固圈楔(16)插入铁丝弯向外面的 平行两端之间,即可将网固定在网柄(1)上端;网口铁圈(3)通过针线缝制或者特制的网体 口缘铁圈袋内后,即可将网体⑷固定在网口铁圈(3)上,并形成敞开的网口。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生昆虫激流捕捉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网体(4)同公知 的水网网体,尼龙质或亚麻纤维质,网孔大小为0. 1-1厘米,长度为30-50厘米,网体(4)底 部设置有网底连接环(5)。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生昆虫激流捕捉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网底连接环(5) 为直径为2-3毫米的塑料质或弹性钢质圆环,具有弹性和韧性,可将网底收集袋(6)前端口 部撑开。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生昆虫激流捕捉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束口带(14)是一 条具有弹性的带子,通常情况下,可以将网底收集袋(6)前半部分封住,使进入网体(4)的 水流进入网底收集袋(6)内,再通过网底收集袋(6)内层后半部分的孔流出,同时,将水流 中的水生昆虫收集在网底收集袋¢)内;但是,在激流中,水底常常有很多小石块随水流移 动,一旦网孔外的支架没有把小石块挡在网口外而进入网口,小石块进入不到网底收集袋 (6)中,而只能停留在束口带(14)前面,借助水流的冲力,小石块会陷入束口带(14)围成的 网底吐石口(7),最后被自动排出网体(4),从而避免了小石块在网底的过度堆积造成的对 网的破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生昆虫激流捕捉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斜撑杆(9)是支 架撑环(2)与支撑架(8)之间的长圆条形支架,直径为1-3毫米,不锈钢质地;支撑架(8) 为斜撑杆(9)和固定杆(10)之间的长圆条形支架,直径为1-3毫米,不锈钢质地,位于整个 支架的最前端;固定杆(10)长度为3-5厘米,不锈钢质地,一端与支撑架(8)下端相连,直 径为1-3毫米,另一端游离,直径为1毫米,形成一个尖端;水平支架(11)是支撑架(8)下 端和网口铁圈(3)顶端相连的长圆条形支架,直径为1-3毫米,不锈钢质地;弹性撑杆(12) 是支撑架(8)中部和网口铁圈(3)顶端相连的长圆条形支架,直径为1-3毫米,弹性钢质 地;架撑杆(13)是支撑架(8)上部和网口铁圈(3)上部两侧相连的2根长圆条形支架,直 径为1-3毫米,不锈钢钢质地,形成V字形支架。
【文档编号】A01M1/00GK104054676SQ201310085147
【公开日】2014年9月24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18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18日
【发明者】谢桐音, 刘国卿, 李秀荣, 赫福霞 申请人:南开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