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风固沙绿化建植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693阅读:6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防风固沙绿化建植技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治沙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防风固沙绿化建植技术。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世界上受沙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现有沙漠化土地两百多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近三分之一,而且每年都有大量的土地被沙漠化,每年因土地沙漠化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百亿元,因此,如何有效防止土地被沙漠化一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目前,对于如何防止土地被沙漠化一般是采用建植防护林的方式,即在流动沙丘地带种灌木、乔木等,这些灌木、乔木经过长时间的生长之后逐渐形成防护林,从而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但是,现有的建植防护林的方式形成防护林的时间较长,主要原因:一是灌木、乔木幼苗期植株低矮,植株间隙大,短时间很难形成防护林固定地表流沙阻止流沙的流动;二是流动沙丘地带的沙土时刻处于流动状态,很容易将种植的灌木、乔木幼苗吹倒或掩埋,使得灌木、乔木的存活率较低,需要经过多次种植后才能形成防护林,一般要形成能够防风固沙的防护林通常需要十几年的时间,因此,现有的防风固沙绿化建植技术形成防护林的时间较长,不能有效的防止土地被沙漠化,治沙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治沙效果较好的防风固沙绿化建植技术。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防风固沙绿化建植技术,主要包括以下步骤:A、在流动沙丘地带 设置多道带状沙障;

B、在带状沙障之间的空地内混播草本植物种子,在带状沙障所在的位置栽种灌木幼苗;C、在带状沙障之间以及带状沙障内施肥。进一步的是,所述带状沙障的高度大于或等于18cm,所述带状沙障之间的距离为200cm 300cmo进一步的是,在步骤B中,在带状沙障之间的空地内混播的草本植物种子包括青牧I号老芒麦、同德小花碱茅、青海扁茎早熟禾、同德短芒披碱草、沙生冰草,混播的草本植物种子的播量为6kg/亩,各草种组成比例为:青牧I号老芒麦2kg/亩,同德小花碱茅
0.5kg/亩,青海扁莖早熟禾0,5kg/亩,同德短芒披碱草1.5kg/亩,沙生冰草1.5kg/亩。进一步的是,在步骤B中,在带状沙障所在位置栽种的灌木幼苗为沙棘。进一步的是,在带状沙障的两端种植乔木。进一步的是,所述乔木为青杨。进一步的是,在步骤C中,在带状沙障之间的空地内施加的肥料为颗粒有机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流动沙丘地带设置带状沙障,并在带状沙障之间的空地内混播草本植物种子,在带状沙障所在的位置栽种灌木幼苗,由于带状沙障的存在,因此,能够有效阻止流动沙丘的移动,从而避免了种在沙土中的草本植物种子被吹出来同时也避免了灌木幼苗被掩埋或吹倒,可以保证大部分的草本植物种子和灌木幼苗能够正常的发芽生长,不需要经过多次种植,而且草本植物生长周期较短、根系发达,能够短时间在地下20cm内形成根系网,起到固沙的效果,草丛进一步保证灌木幼苗的正常生长,这种沙障固沙与草灌植物的组合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草灌木林,起到防风固沙的效果,一般只需要2到3年的时间即可,能够有效的防止土地被沙漠化,治沙效果较好。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所述的防风固沙绿化建植技术,主要包括以下步骤:A、在流动沙丘地带设置多道带状沙障;B、在带状沙障之间的空地内混播草本植物种子,在带状沙障所在的位置栽种灌木幼苗;C、在带状沙障之间·以及带状沙障内施肥。通过在流动沙丘地带设置带状沙障,并在带状沙障之间的空地内混播草本植物种子,在带状沙障所在的位置栽种灌木幼苗,由于带状沙障的存在,因此,能够有效阻止流动沙丘的移动,从而避免了种在沙土中的草本植物种子被吹出来同时也避免了灌木幼苗被掩埋或吹倒,可以保证大部分的草本植物种子和灌木幼苗能够正常的发芽生长,不需要经过多次种植,而且草本植物生长周期较短、根系发达,能够短时间在地下20cm内形成根系网,起到固沙的效果,草丛进一步保证灌木幼苗的正常生长,这种沙障固沙与草灌植物的组合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草灌木林,起到防风固沙的效果,一般只需要2到3年的时间即可,能够有效的防止土地被沙漠化,治沙效果较好。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带状沙障的高度以及带状沙障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不同的沙漠情况而定,只要能够起到阻挡流动沙丘移动的作用即可,由于流动沙丘在流动时主要是沙丘表面20cn的沙子在流动,因此,为了能够有效阻挡流动沙丘的移动,作为优选的是:所述带状沙障的高度大于或等于18cm,同时为了兼顾成本,所述带状沙障之间的距离为 200cm 300cm。在步骤B中,在带状沙障之间的空地内混播的草本植物种子可以选取适合在沙地生长的植物种子即可,作为优选的方式是:在带状沙障之间的空地内混播的草本植物种子包括青牧I号老芒麦、同德小花碱茅、青海扁茎早熟禾、同德短芒披碱草、沙生冰草,混播的草本植物种子的播量为6kg/亩,各草种组成比例为:青牧I号老芒麦2kg/亩,同德小花碱茅0.5kg/亩,青海扁莖早熟禾0,5kg/亩,同德短芒披碱草1.5kg/亩,沙生冰草1.5kg/亩。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寒冷,植物生长季短,国内外许多优良草种在海拔3000m以上地区都很难越冬,选择上述的这些草种,是在高原地区培育的草种,除了抗寒耐旱性突出外,从种间特性讲,青牧I号老芒麦和同德短芒披碱草植株高大,须根系发达,叶量丰富;同德小花碱茅耐盐性强,青海扁茎早熟禾是根茎型禾草,形成草皮快;沙生冰草是超旱生、根茎型禾草;从空间看,青牧I号老芒麦、同德短芒披碱草和沙生冰草植株高度在50cm以上,是上繁草,青海扁茎早熟禾和同德小花碱茅植株高度在50cm以下,是下繁草,五种草的须根系和根茎型在地下盘根交错,形成根系网络,可以起到很好的固沙作用。进一步的是,在步骤B中,在带状沙障所在位置栽种的灌木幼苗可以是任意的适合沙漠生长的灌木,作为优选的是:在带状沙障所在位置栽种的灌木幼苗为沙棘,沙棘是适宜高原地区生长的灌木,具有很好的抗旱性,利用带状沙障挡风,种植沙棘在带状沙障带内,间距25cm,可以提高沙棘的成活率。为了进一步的提高防风固沙的效果,在沙障的两端种植有乔木,使其形成草灌乔结合的防风固沙带。所述乔木可以是适宜高原地区沙漠地带生长的乔木,作为优选的方式是:所述乔木为青杨,其具有很好的抗旱性,还可以利用青杨杨树枝深埋技术,提高成活率。另外,由于沙漠中含有的营养成分较少,为了保证草本植物、灌木的顺利快速的生长,在步骤C中, 在带状沙障之间的空地内施加的肥料为颗粒有机肥。
权利要求
1.一种防风固沙绿化建植技术,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A、在流动沙丘地带设置多道带状沙障; B、在带状沙障之间的空地内混播草本植物种子,在带状沙障所在的位置栽种灌木幼苗; C、在带状沙障之间以及带状沙障内施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风固沙绿化建植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状沙障的高度大于或等于18cm,所述带状沙障之间的距离为200cm 300cm。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风固沙绿化建植技术,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中,在带状沙障之间的空地内混播的草本植物种子包括青牧I号老芒麦、同德小花碱茅、青海扁茎早熟禾、同德短芒披碱草、沙生冰草,混播的草本植物种子的播量为6kg/亩,各草种组成比例为:青牧I号老芒麦2kg/亩,同德小花碱茅0.5kg/亩,青海扁莖早熟禾0,5kg/亩,同德短芒披碱草1.5kg/亩,沙生冰草1.5kg/亩。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风固沙绿化建植技术,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中,在带状沙障所在位置栽种的灌木幼苗为沙棘。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风固沙绿化建植技术,其特征在于:在带状沙障的两端种植乔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风固沙绿化建植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乔木为青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风固沙绿化建植技术,其特征在于:在步骤C中,在带状沙障之间的空地内施加的肥料为颗粒有机肥。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沙效果较好的防风固沙绿化建植技术。该防风固沙绿化建植技术,主要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在流动沙丘地带设置多道带状沙障;然后在带状沙障之间的空地内混播草本植物种子,在带状沙障所在的位置栽种灌木幼苗;最后在在带状沙障之间以及带状沙障内施肥。本发明可以保证大部分的草本植物种子和灌木幼苗能够正常的发芽生长,不需要经过多次种植,而且草本植物生长周期较短,能够在短时间内形成能够固沙的草丛,进一步保证灌木幼苗的正常生长,这种纱障固沙与草灌植物的组合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草灌木林,起到防风固沙的效果,一般只需要2到3年的时间即可,能够有效的防止土地被沙漠化。适合在治沙技术领域推广应用。
文档编号A01G1/00GK103141278SQ20131009476
公开日2013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22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22日
发明者周青平, 王宏生, 徐成体, 李建保, 陈永, 贾志峰, 刘文辉 申请人:西南民族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