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扩繁烟蚜茧蜂的方法

文档序号:281114阅读:8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扩繁烟蚜茧蜂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扩繁烟蚜茧蜂的方法,特别涉及一种以烟蚜为寄主扩繁烟蚜茧蜂的方法。
背景技术
蚜虫是地球上最具破坏性的害虫之一。目前已经发现的蚜虫总共有10个科约4400种,其中大约有250种是对于农林业和园艺业危害严重的害虫。常群集于叶片、嫩茎、花蕾、顶芽等部位,通过刺吸吮食植物汁液,使叶片皱缩、卷曲、畸形,造成植物营养损失和器官的机械损伤,此外,蚜虫可以传播植物病毒病害,其分泌的蜜露可滋生多种植物真菌和细菌等病原生物,造成植物病害的发生与流行。蚜虫还具有极强的繁殖本能,一些种类的蚜虫具有独特而复杂的繁殖方式,即孤雌生殖,这样的生殖循环一直持续到整个夏季,环境条件合适每5天就能繁殖I代,大约20-40天能够繁殖多代。因此一只雌虫在春季孵化后可以产生数以亿计的姆虫。例如,甘蓝姆(Brevicoryne brassicae)能够繁殖41代雌性,如果全部成活的话,可以达到1.5X 1027个后代。由于蚜虫对于植物特别是经济作物的危害,人们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试图控制蚜虫的为害。其中有效的措施很多,例如使用内吸式的化学杀虫剂,就能快速杀灭蚜虫。此外,自然界中有大量的昆虫天敌捕食或寄生于蚜虫,也有一些细菌、真菌以及病毒侵染蚜虫。蚜虫的天敌昆虫种类很多,有瓢虫、食蚜蝇、蚜茧蜂、食蚜瘿蚊、蚜狮、草蛉和蜘蛛等。其中蚜茧蜂是一类专门寄生蚜虫的寄生性天敌昆虫,对蚜虫的自然控制效果极为显著,其在农林业生产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利用蚜茧蜂防治蚜虫有利于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烟姆苗蜂Aphidius gifuensis以其生殖力强,自然寄生率高,世代周期短,适应性强并易于人工繁殖等优良性状成为蚜茧蜂科中利用价值很高的天敌昆虫之一。该蜂主要分布在中国大陆、台湾,韩国,日本等亚洲东部地区,对寄主蚜虫的自然控制力较强,其寄主范围广泛,可寄生烟蚜、萝卜蚜、小麦长管蚜、大豆蚜、棉蚜、及茄无网蚜等,对烟蚜的防治效果尤其显著。在烟田,烟蚜茧蜂对烟蚜的寄生率通常为20% 60%,高者可达89.16%。近年来,烟蚜茧蜂受到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其扩繁与应用得到了广泛的开展,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极好的防控效果。鉴于烟蚜茧蜂的优良生防能力,总结筛选高效扩繁技术,大量生产天敌昆虫产品,对于防控我国蔬菜、园艺、农业、林业上的蚜类害虫具有重大的意义。近年来,我们结合烟蚜茧蜂发育学、营养学、生理学及其对害虫控害能力评价,开展了烟蚜茧蜂的大规模扩繁技术发明研究,围绕繁蜂寄主筛选、最佳接蜂比例、接蜂关键时机、成蜂收集贮存等技术环节,经过反复探索与改进,形成了高效、经济、简便的寄生蜂扩繁技术,提高了寄生蜂产量,促进了蚜虫的生物防治能力提升。近年来,见到云南省烟草农业科学研究院、云南省烟草公司玉溪市公司、云南省烟草公司曲靖市公司、云南省烟草公司大理州公司、云南省烟草公司红河州公司、云南省烟草科学研究所等单位关于烟蚜茧蜂扩繁相关的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上述单位主要采用在小型温棚内,先种植烟草、再接入烟蚜、再接入烟蚜茧蜂,并回收烟蚜茧蜂成虫的扩繁技术路线。该类发明主要适用于在我国南方(特别是云南省)利用烟草为载体植物在温棚内扩繁寄生蜂。在扩繁烟蚜茧蜂的实践中,我们发现上述技术不适于我国北方地区,主要表现为:第一、烟草生长周期长,从播种到接蚜虫往往需要90d以上时间,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第二,烟草生长需要较大空间,单株烟草可长至2米高,需要1*1米的间距来安排烟草栽培,需要较大面积的扩繁场所;第三,烟草叶片具有粘性,不利于寄生蜂收集;第四,收集成蜂,不利于产品储存及运输。综上所述,目前急需一种可克服以上缺点,适宜在我国北方地区扩繁烟蚜茧蜂的技术,从而满足我们北方农业生产上烟蚜生物防治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扩繁烟蚜茧蜂的方法。本发明所提供的扩繁烟蚜茧蜂的方法,具体可包括如下步骤:向带有烟蚜的油菜幼苗接种待产卵的烟蚜茧蜂雌蜂,进行出蜂培养,收集烟蚜茧蜂,实现扩繁。在所述方法中,所述待产卵的烟蚜茧蜂雌蜂的接种数量与所述烟蚜数量的比例为
1:130 至 1:190,如 1:130 至 1:160,或 1:160 至 1:190。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待产卵的烟蚜茧蜂雌蜂的接种数量与所述烟蚜数量的比例具体为1:130,1:160或1:190ο在上述方法中,所述进行出蜂培养的培养条件为:白天(6:00到20:00)温度25± I °C,夜间(20:00到次日6:00)温度20± I °C,相对湿度RH65% 70%,光周期L: D=14h: 10h。在上述方法中,时间为4-14天,如4-8天或10-14天。具体的,在所述方法中,当所述收集烟蚜茧蜂为收集所述烟蚜茧蜂僵蚜时,所述进行出蜂培养的培养时间可为4-8天(如5天);当所述收集烟蚜茧蜂为收集所述烟蚜茧蜂成蜂时,所述进行出蜂培养的培养时间可为10-14天(如11天)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烟蚜茧蜂随着温度的升高发育周期缩短,因此,繁殖周期也会相应地缩短。在上述方法中,所述带有烟蚜的油菜幼苗满足如下条件:每株所述油菜幼苗上带有3700-4200头(具体如3704头或4120头)所述烟蚜。在本发明中,所述带有烟蚜的植物幼苗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向所述油菜幼苗接种待产卵的雌性烟蚜成蚜,接种密度为每株所述油菜幼苗接种50-70头(如50头)所述待产卵的雌性烟蚜成蚜,培养(如培养7d)至每株所述油菜幼苗上带有3700-4200头烟蚜(在培养期间新生长出的叶片上的烟蚜数量不计),得到所述带有烟蚜的油菜幼苗。所述方法中,接种所述待产卵的雌性烟蚜成蚜时,所述油菜幼苗为7-8片真叶(如7片真叶)的油菜幼苗。此时,所述油菜幼苗具体为生长27-30,如生长27天的油菜幼苗;所述生长27-30天的油菜幼苗为油菜种子播种后培育27-30天得到的油菜幼苗,种子播种之日记作第I天。 上述方法中,所述生长27天的油菜幼苗按照包括如下a和b步骤的方法制备:
a、将油菜的种子播种,培育至苗高为IOcm ;所述培育的时间具体为14天,将播种日记作第I天;b、将步骤a所得油菜幼苗移栽到含有培养基质的营养钵中,继续培育至得到带有7-8片真叶的油菜幼苗;上述将步骤a所得油菜幼苗移栽到含有培养基质的营养钵(12cmX 12cm)中具体为按照每钵2棵所述油菜幼苗移栽,上述培养基质具体为草炭和蛭石以体积比2: I混合的混合物;所述继续培育的时间具体为13天各种所述培育的条件均具体为白天温度28°C ±1°C、夜间22±1°C、相对湿度65%-70%、光周期 L: D=14h: IOh。在所述方法中,所述收集烟蚜茧蜂具体可为收集所述烟蚜茧蜂僵蚜,也可为收集所述烟蚜茧蜂成蜂。当收集所述烟蚜茧蜂僵蚜时,按照如下A的操作进行;当收集所述烟蚜茧蜂成蜂时,按照如下B的操作进行:A将经所述出蜂培养后的带有僵蚜的油菜幼苗叶片在水中浸泡10-15分钟,且同时震荡以脱落所述僵蚜,收集所述僵蚜;B将所述经出蜂培养后的带有僵蚜的油菜幼苗叶片置于开口端封闭的容器中,并将所述容器置于集蜂箱中,在所述集蜂箱的上方提供亮光,待所述烟蚜茧蜂僵蚜羽化后,打开所述容器的开口,利用所述烟蚜茧蜂成蜂的趋光性,所述烟蚜茧蜂成蜂自动进入集蜂箱完成收集。在上述方法中,所述油菜具体为油菜品种绿锦一号。本发明所提供的扩繁烟蚜茧蜂的方法,便捷、经济、易于标准化操作,可快速大量扩繁烟蚜茧蜂,达到对害虫生物防止的目的。本发明的优势在于:(I)成本低廉:技术采用的种苗扩繁环节,油菜为常用品种,扩繁的基质(蛭石)可多次使用,只需经日光曝晒即可。各环节采用的营养钵、纱网等均是低值品,易购得并能自行加工。(2)空间利用率高:本技术不限扩繁空间,大至扩繁天敌的生产线、小至简易的温室和塑料棚,均可用来扩繁烟蚜茧蜂天敌产品。(3)便于工厂化操作:本技术涉及扩繁烟蚜茧蜂的各个环节,均可集约化操作,便于工厂化生产。(4)僵蚜及成蜂可自动收集,并能分别针对防控对象的不同而收集僵蚜、成蜂,快速释放,节省大量的人工物力。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下述实施例中,光周期Lx:Dy表示每天光照时长X小时,黑暗时长y小时,x+y=24。烟蚜(Myzus persicae):记载于“曾钰.我国烟蚜防治研究概述.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26-827.”一文中,公众可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获得。环境事宜3d即可繁殖I代。烟姆苗蜂(Aphidius gifuensis):记载于“毕章宝,季正瑞.烟姆苗蜂Aphidiusgifuensis Ashmead生物学研究`.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3, 16(2): 1-8.”一文中,公众可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获得。为满足扩繁的需求,需建立烟蚜和烟蚜茧蜂的保种种群,此二种群适宜的保种环境条件为:白天温度25± I °C,夜间温度20± I °C,相对湿度RH65% 70%,光周期L: D=14h: IOh0定期从野外采集土著种群进行复壮。油菜品种绿锦一号:可从北京中农百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购买。实施例1、利用烟蚜扩繁烟蚜茧蜂的方法一、种苗的培育1、种苗品种选择经筛选,确定以油菜扩繁最宜。品种为绿锦一号。选择颜色正、颗粒大、饱满、形状规则、质地均匀的种子。2、种苗的快繁快繁培育条件:白天(6:00到20:00)温度28±1°C、夜间(20:00到次日6:00)温度22 ± I °C、相对湿度65% 70%、光周期L: D=14h: 10h。I)催芽播种:在封闭隔离的种苗培育室内,于72孔育苗穴盘内放入混合土 (草炭和蛭石以体积比2: I混匀),约为每孔容积的3/4,然后向育苗穴盘内撒入油菜种子(每孔约4 5粒种子)并在种子上覆盖一层营养土(以刚没过油菜种子为宜),将育苗穴盘放入托盘内并浇入适量水将营养土润湿均匀(切忌水不可过多,防止种子腐烂)。2)及时分钵:种子萌发且苗高为IOcm左右(约14d,将播种日记作第I天)后,将油菜苗移到直径为9cm的营养钵中,以混合土(草炭和蛭石以体积比2: I混匀)栽培,每钵2棵。3)快繁保障:油菜苗可在分钵后13d内长至7 8片真叶。4)多叶载体接虫:当油菜苗长到7 8片真叶时,即可用于下一环节。二、寄主的扩繁1、寄主遴选:选择烟蚜茧蜂优势寄生的寄主一烟蚜。2、保种维持:即保种种群的建立与维持。为满足扩繁的需求,需建立烟蚜的保种种群,保种环境条件为:白天(6:00到20:00)温度25±1°C,夜间(20:00到次日6:00)温度20± 1°C,相对湿度RH65% 70%,光周期L: D=14h: IOh0定期从野外采集土著种群进行复壮。3、接种I)接种时间的选择试验材料:油菜(绿锦一号品种)、烟蚜;试验方法:在人工气候箱(宁波江南,RXZ-500C型)内白天(6:00到20:00)温度25 ± I °C,夜间(20:00到次日6:00)温度20 ± I °C,相对湿度RH65% 70%,光周期L: D=14h: IOh条件下,培养油菜及后期接入的烟蚜。在油菜真叶充分展开后,选择真叶片数为2-10的不同阶段的油菜幼苗进行试验,每株油菜接入蚜虫50头,再经7天连续培养,用计数器随机测量I片真叶上的蚜虫量,估算蚜虫总量,并计算单叶载蚜量。在此期间新生长出的叶片上蚜虫数量不计。重复20次。试验结果:如表I所示, 随着油菜幼苗真叶片数增多,全株油菜载蚜总量呈上升趋势,先期蚜量升高趋势显著,后期则保持稳定。在平均单叶载蚜量方面,波动幅度较小,在410-530头/叶之间波动。考虑到生产成本、提高效率,生产上可以采纳在第7-8片真叶充分展开时,接入蚜虫,经7d连续培养,蚜虫总量可达3700-4200头,即维持在4000头/株油菜水平、单叶载蚜量维持在500头左右,比较理想。表I接蚜虫时间测试结果
权利要求
1.一种扩繁烟蚜茧蜂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向带有烟蚜的油菜幼苗接种待产卵的烟蚜茧蜂雌蜂,进行出蜂培养,收集烟蚜茧蜂,实现扩繁。
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中,所述待产卵的烟蚜茧蜂雌蜂的接种数量与所述烟蚜数量的比例为1:130至1:19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中,所述进行出蜂培养的培养时间为4-14天。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有烟蚜的油菜幼苗满足如下条件:每株所述油菜幼苗上带有3700-4200头所述烟蚜。
5.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中,所述带有烟蚜的油菜幼苗是按照包括如下步骤的方法获得的:向所述油菜幼苗接种待产卵的雌性烟蚜成蚜,接种密度为每株所述油菜幼苗接种50-70头所述待产卵的雌性烟蚜成蚜,培养至每株所述油菜幼苗上带有3700-4200头烟蚜,得到所述带有烟蚜的油菜幼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中,接种所述待产卵的雌性烟蚜成蚜时,所述油菜幼苗为7-8片真叶的油菜幼苗。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中,接种所述待产卵的雌性烟蚜成蚜时,所述油菜幼苗为生长27-30天的油菜幼苗;所述生长27-30天的油菜幼苗为油菜种子播种后培育27-30天得到的油菜幼苗,种子播种之日记作第I天。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中,所述收集烟蚜茧蜂为收集所述烟蚜茧蜂僵蚜,或收集所述烟蚜茧蜂成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所述烟蚜茧蜂僵蚜为如下A;所述收集所述烟蚜茧蜂成蜂为如下B: A将经所述出蜂培养后的带有僵蚜的油菜幼苗叶片在水中浸泡10-15分钟,且同时震荡以脱落所述僵蚜,收集所述僵蚜; B将所述经出蜂培养后的带有僵蚜的油菜幼苗叶片置于开口端封闭的容器中,并将所述容器置于集蜂箱中,在所述集蜂箱的上方提供亮光,待所述烟蚜茧蜂僵蚜羽化后,打开所述容器的开口,利用所述烟蚜茧蜂成蜂的趋光性,所述烟蚜茧蜂成蜂自动进入集蜂箱完成收集。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菜为油菜品种绿锦一号。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扩繁烟蚜茧蜂的方法。本发明所提供的扩繁烟蚜茧蜂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向带有烟蚜的油菜幼苗接种待产卵的烟蚜茧蜂雌蜂,进行出蜂培养,收集烟蚜茧蜂,实现扩繁。本发明以烟蚜作为繁蜂寄主,围绕最佳接蜂比例、接种时机、烟蚜茧蜂收集等技术环节,经过反复探索与改进,形成了高效、经济、简便的寄生蜂扩繁技术,可快速大量扩繁烟蚜茧蜂,达到对害虫生物防止的目的。
文档编号A01K67/033GK103168751SQ201310117138
公开日2013年6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7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7日
发明者张礼生, 陈红印, 徐林波, 李玉艳, 张洁 申请人: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