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型复合网围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大型复合网围,涉及渔业装备,本发明由钢筋混凝土桩、槽钢、铜合金编织网、三股涤纶绳、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经编网、聚丙烯绳索、穿心浮子、不锈钢管、高密度聚乙烯片材、铅芯编织绳和废旧网衣组成,其特征是钢筋混凝土桩顶端浇制桩墩,相邻两根钢筋混凝土桩墩顶用槽钢连接;网衣是“圆柱形装纲耐久性网衣+圆柱形装纲纵向软连接+圆柱形装纲铜合金编织网+装纲防逃网”复合网衣结构;复合网衣中的装纲防逃网、高0.5m圆柱形装纲铜合金编织网放置在开挖的沟槽中,将复合网衣上的S捻三股涤纶绳与钢筋混凝土桩之间进行捆扎;网围周边沟槽中每米沟槽填充1kg废旧网衣,然后用沙土将沟槽填满夯实。
【专利说明】一种大型复合网围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渔业装备与工程【技术领域】的养殖用复合网围。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网围采用单一品种的普通合成纤维网衣,单根纲索,网围与海底之间仅用沉坠等简单防逃措施,网围网衣、网围纲索以及网围杆之间均直接扎缚连接。网围网衣用15股聚乙烯烃编网由2根成圈、9根衬纬的合成纤维网衣,网片基体纤维强度利用率低,网衣强度也较低,抗紫外老化能力差,整体耐久性能、防污性能、节能降耗性能和防逃措施等比较差,易磨损破裂,使用寿命短,网围网衣、网围纲索以及网围杆之间持续磨损,网破鱼逃事故较多,2年左右换网一次,换网费用高。网围网衣及其网围杆受海洋污损生物附着严重,造成网围内外水体交换不畅,污损生物与网衣之间的长期磨损,导致换网次数较多且换网劳动强度大。网围换网或换杆容易引起水产养殖对象应急反应,影响水产养殖对象的正常生长发育、影响网围养殖的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现有网围的抗风能力较差,极易引起网围的倒伏,只能适合较小的围养面积。在水产养殖网围发展过程中目前已经暴露的问题,如水产养殖网围抗风浪能力差、围养面积小、抗海洋生物污损性能差、网围内外水体交换不畅、网围底部逃鱼问题以及网围绳网原材料消耗大问题的潜在威胁大,严重影响了网围养殖效益,因此,迫切需要提闻网围抗风浪能力、提闻围养面积、提闻网围抗污损功能、提闻网围网衣内外水体交换率、减少网围养殖户的换网或换杆次数、降低网围绳网原材料消耗、提高网围综合效益,提升网围设施装备水平。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立体养殖用大型复合网围,以提高网围抗风浪能力、提闻网围抗污损功能、提闻网围内外水体交换率、减少网围养殖户的换网或换杆次数、提闻设施使用寿命、提升水广养殖网围设施装备水平、提闻网围养殖户的综合效益。
[000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由钢筋混凝土桩、槽钢、铜合金编织网、三股涤纶绳、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烃编网、聚丙烯绳索、穿心浮子、不锈钢管、高密度聚乙烯片材、铅芯编织绳和废旧网衣组成,其特征是钢筋混凝土桩为圆柱管形,外径40cm、壁厚9.5cm、长度20.Sm,桩外壁涂5层环保型船用防污漆后晾干,桩顶端浇制一个桩墩,桩墩的内径21cm、外径120cm、高度40cm,钢筋混凝土桩在陆上浇制而成;在地势平坦且落潮时的水深位于4m至IOm之间、最大潮差不大于5m、台风天气下最大浪高小于3m的沙泥底海域选择一个周长360m的养殖水域;将钢筋混凝土桩运至养殖水域,再用GPS卫星定位系统给养殖水域周边的每根钢筋混凝土桩准确定位,相邻两根钢筋混凝土桩的间距为4.5m,用打桩船将钢筋混凝土桩打入海底8.215m ;相邻两根钢筋混凝土桩墩顶之间用槽钢连接;以相邻两根钢筋混凝土桩为基准线,沿基准线开挖1.25m深的沟槽,沟槽用于在海底下安装复合网衣;复合网衣是“圆柱形装纲耐久性网衣+圆柱形装纲纵向软连接+圆柱形装纲铜合金编织网+装纲防逃网”复合网衣结构,按顺序先后将圆柱形装纲耐久性网衣下边缘纲与圆柱形装纲纵向软连接的上边缘纲、圆柱形装纲纵向软连接的下边缘纲与圆柱形装纲铜合金编织网的上边缘纲、装纲防逃网的上纲与圆柱形装纲铜合金编织网上的连接纲索均用直径
4.2mm的三股涤纶绳按5cm的间距分段捆扎后获得一幅长度360mX高度12.835m的复合网衣;将复合网衣中的装纲防逃网、0.5m高圆柱形装纲铜合金编织网顺次垂直放置在沿基准线开挖的沟槽中,并用绳索将复合网衣上的S捻三股涤纶绳与钢筋混凝土桩之间进行捆扎并分别装配在周边80根钢筋混凝土桩上,这就获得了大型复合网围;在大型复合网围周边长度360mX深度1.25m圆形沟槽中按每米长度沟槽填充Ikg废旧网衣,然后用沙土将大型复合网围底部的沟槽填满夯实。
[0005]本发明的突出特点是使用钢筋混凝土桩作为大型复合网围用网围杆,抗风浪流效果明显,8年-10年内养殖户不用换杆;铜合金丝的边缘使用弯曲包绳处理、高密度聚乙烯片材包边增强处理,“C”型开口环使得铜合金丝的弯曲包绳处理快速高效,与老虎钳等传统工具相比,“C”型开口环在铜合金编织网缘铜合金丝的弯曲包绳处理中加工成本大幅度降低,大大提高了大型复合网围的使用寿命和装备水平;装纲耐久性网衣用15股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烃编网采用3根成圈、6根衬纬的特殊编织结构,大大提高了装纲耐久性网衣强度和抗风浪性能;复合网衣采用反捻向绳平行安装结构,复合网衣上的S捻三股涤纶绳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烃编网或铜合金编织网之间不直接扎缚,避免了复合网衣上的Z捻三股涤纶绳与与钢筋混凝土桩之间直接连接磨损,有效实现了钢筋混凝土桩与复合网衣之间的桩网间隔式分离,大大提高了大型复合网围的使用寿命;“Z捻三股涤纶绳及S捻三股涤纶绳安装后的两个绳端穿过长方形双根涤纶绳框的绳股后与绳框打双死结并将剩余绳端插入长方形涤纶绳框用绳股中,增加了设施的抗风浪性能;复合网衣的上方使用超高强抗紫外老化、抗磨损的圆柱形装纲耐久性网衣,8年-10年内网围养殖户不用换网,大大提高了大型复合网围的使用寿命,减少养殖户的换网次数;本发明将抗污损功能的铜合金编织网用于大型复合网围,有效解决了现有养殖网围的抗污损问题、养殖网围内外水体交换率问题和养殖网围使用寿命问题,提高了大型复合网围的抗污损功能、减少了换网次数、提高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本发明大型复合网围的使用寿命范围为8年~10年,而现有普通合成纤维养殖用大型网围的使用寿命仅为2年左右; 大型复合网围使用后的铜合金编织网织网用铜丝之间固定,避免了使用可滑移式铜合金斜方网网衣种类时铜丝之间的持续磨损,大大提高了大型复合网围的使用寿命;大型复合网围使用后的铜合金编织网可回收,而现有立体养殖用大型复合网围使用后的合成纤维网衣一般被作为废弃网衣丢弃,造成环境污染;本发明采用“圆柱形装纲耐久性网衣+圆柱形装纲纵向软连接+圆柱形装纲铜合金编织网+装纲防逃网”复合网衣结构,综合利用了圆柱形装纲耐久性网衣的抗紫外老化磨损性能、铜合金编织网防污内外水体交换通畅性能、铜合金编织网织网用铜丝之间无滑移磨损性能和装纲防逃网深度防逃性能;因此,本发明较现有网围具有性价比优势和抗污降耗防逃优势;本发明在保持同等强力的前提下,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网衣规格较现有普通合成纤维网衣材料大大减小,既减少了网围网衣材料消耗、又有利于网围内外水体的交换;既有效解决了网围的降耗问题,又促进了养殖对象的生长发育,提高了网围养殖户的综合效益,提升网围设施装备水平;本发明在大型复合网围周边1.25m深的沟槽中既预埋装纲防逃网、0.5m高圆柱形装纲铜合金编织网,又填充废旧网衣,增加大型复合网围底部的稳固性,又能防止立体养殖用大型复合网围系统沉降、防止立体养殖的钻泥挖洞性鱼蟹的底部逃逸,确保立体养殖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消除了网围养殖品种单一以及网围逃鱼带来的网围养殖风险。试验结果及生产实践表明,本技术方案在提高现有水产养殖网围的抗污损功能、降低现有水产养殖网围原材料消耗、提闻现有水广养殖网围内外水体交换率、提闻网围水广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提高海水养殖发展空间以及提升网围设施装备水平等方面效果显著,促进了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6]图1表示的是一种大型复合网围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7]下面结合【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实施本发明的最好方式:
[0008]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由钢筋混凝土桩14、槽钢6、铜合金编织网、三股涤纶绳、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烃编网、聚丙烯绳索、穿心浮子7、不锈钢管、高密度聚乙烯片材、铅芯编织绳13和废旧网衣组成,钢筋混凝土桩为圆柱管形,外径40cm、壁厚
9.5cm、长度20.Sm,桩外壁涂5层环保型船用防污漆后晾干,桩顶端浇制一个桩墩I,桩墩的内径21cm、外径120cm、高度40cm,钢筋混凝土桩在陆上浇制而成;在地势平坦且落潮时的水深位于4m至IOm之间、最大潮差不大于5m、台风天气下最大浪高小于3m的沙泥底海域选择一个周长360m的养殖水域;将钢筋混凝土桩运至养殖水域,再用GPS卫星定位系统给养殖水域周边的每根钢筋混凝土桩准确定位,相邻两根钢筋混凝土桩的间距为4.5m,用打桩船将钢筋混凝土桩打入海底8.215m ;相邻两根钢筋混凝土桩墩顶之间用槽钢连接;以相邻两根钢筋混凝土桩为基准线,沿基准线开挖1.25m深的沟槽,沟槽用于在海底下安装复合网衣;复合网衣是“圆柱形装纲耐久性网衣+圆柱形装纲纵向软连接+圆柱形装纲铜合金编织网+装纲防逃网”复 合网衣结构;
[0009]所述圆柱形装纲耐久性网衣2通过以下方式获得:先分别将Z捻以及S捻的直径
8.5mm、长733m的三股漆纟仑绳绞接为732m的环形Z抢绳索、环形S抢绳索,再用直径3mm的涤纶编织线按50cm的间距逐段捆扎环形Z捻绳索和环形S捻绳索,获得一个长度360mX宽度6m的长方形双根涤纶绳框;装纲耐久性网衣网目尺寸为55mm,线密度为1600D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经整径、编织、热定型工序后获得15股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烃编网,15股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烃编网采用3根成圈、6根衬纬的特殊编织结构;然后剪裁一幅长度360.1lmX宽度6.1lm的长方形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烃编网,再将其安装在长度360mX宽度6m的长方形双根涤纶绳框上获得一幅长度360mX宽度6m的长方形装纲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烃编网;再在长方形装纲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烃编网横向每隔4.5m分别纵向平行安装Z捻三股涤纶绳和S捻三股涤纶绳4,Z捻三股涤纶绳和S捻三股涤纶绳绳端融化处理,Z捻三股涤纶绳、S捻三股涤纶绳的直径10.5mm、长6.4m, S捻三股涤纶绳与Z捻三股涤纶绳之间用网线直接扎缚,Z捻三股涤纶绳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烃编网之间直接扎缚;S捻三股涤纶绳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烃编网之间不直接扎缚,S捻三股涤纶绳与钢筋混凝土桩之间用直径6.5mm的8股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编织绳5直接捆绑连接;Z捻三股涤纶绳及S捻三股涤纶绳安装后,两个绳端穿过长方形双根涤纶绳框的绳股后与绳框打双死结,并将剩余绳端插入长方形双根涤纶绳框的绳股中;一幅长度360mX宽度6m的长方形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经编网上累计直接扎缚安装79根Z捻三股涤纶绳,作为长方形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烃编网的垂直力纲;接着在长方形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烃编网纵向隔3m横向平行安装直径9.5mm、长360.4m的Z捻三股涤纶绳、S捻三股涤纶绳,三股涤纶绳绳端融化处理,S捻三股涤纶绳与Z捻三股涤纶绳之间用网线直接扎缚,Z捻三股涤纶绳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烃编网之间直接扎缚;S捻三股涤纶绳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烃编网之间不直接扎缚,S捻三股涤纶绳15与钢筋混凝土桩之间用直径6.5mm的8股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编织绳直接捆绑连接;Z捻三股涤纶绳及S捻三股涤纶绳安装后的两个绳端穿过长方形双根涤纶绳框的绳股后与绳框打双死结,并将剩余绳端插入长方形双根涤纶绳框绳股中;一幅长度360mX宽度6m的长方形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烃编网上累计直接扎缚安装I根直径为9.5mm的Z捻三股涤纶绳,作为长方形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烃编网的水平力纲;再将长度360mX宽度6m的长方形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烃编网宽边用直径为6.5mm的聚酰胺绳索首尾相连成一块长度360m X高度6m圆柱形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烃编网,其中与聚乙烯绳索浮子纲3直接扎缚相连的长方形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烃编网长边为圆柱形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烃编网上底边,而另外一条与与聚乙烯绳索浮子纲3不直接扎缚相连的长方形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烃编网长边为圆柱形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烃编网下底边;最后用一根直径IOmm的聚乙烯绳索浮子纲3穿过规格为长度15cmX高度IOcmX孔径2.5cm的穿心浮子后再扎缚在圆柱形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烃编网上底边的双根涤纶绳框上,相邻两个穿心浮子在聚乙烯绳索浮子纲上间距为1.12m,这就获得了圆柱形装纲耐久性网衣,其中,长方形双根涤纶绳框中位于圆柱形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烃编网下底边部分的绳索为圆柱形装纲耐久性网衣下边缘纲;
[0010]所述圆柱形装纲纵向软连接8通过以下方式获得:用网衣网目尺寸为55mm,线密度为1600D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经整径、编织、热定型工序后获得15股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烃编网,15股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烃编网采用3根成圈、6根衬纬的特殊编织结构;先剪裁一幅长度360.1lmX宽度17cm的长方形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烃编网,将其在宽度方向对折后获得一幅长度360.1lmX宽度8.5cm的长方形双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烃编网?’然后在长方形双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烃编网的边缘安装边缘纲,边缘纲采用直径10mm、长度720.17m的三股涤纶绳;边 缘纲安装后将长方形双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烃编网宽边首尾相连就获得一块长度360m X高度8.5cm圆柱形双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烃编网,这就获得了圆柱形装纲纵向软连接,其中在钢筋混凝土桩上安装后位于圆柱形装纲纵向软连接上方360m的边缘纲为圆柱形装纲纵向软连接上边缘纲,而位于圆柱形装纲纵向软连接下方360m的边缘纲为圆柱形装纲纵向软连接下边缘纲;
[0011]所述圆柱形装纲铜合金编织网9通过以下方式获得:圆柱形装纲铜合金编织网的网目边长为5.5cm、织网用铜合金丝径为4.1mm ;用一个壁厚3mm、管内径10mm、长21.4cm的不锈钢管,将该不锈钢管弯曲成直径为IOcm的“C”型开口环,“C”型开口环的开口段弧长为IOcm ;先在一块长度18.1lmX宽度6.1lm的长方形铜合金编织网上安装一个长度18mX宽度6m的长方形涤纶绳框,绳框用直径为4mm涤纶绳,长方形涤纶绳框距离长方形铜合金编织网的边缘距离均为5.5cm ;再将长方形铜合金编织网边缘5.5cm长的铜合金丝分别套进上述“C”型开口环的不锈钢管内,进行弯曲包绳处理,铜合金丝弯曲包绳处理时需将上述长度ISmX宽度6m的长方形涤纶绳框用绳紧紧包裹在弯曲的铜丝中,从而获得一块长度ISmX宽度6m边缘经弯曲包绳处理的长方形铜合金编织网;为进一步增加铜合金编织网的抗风浪流性能,再在边缘弯曲包绳处理后的长方形铜合金编织网横向每隔4.5m分别在纵向平行安装直径10.5mm、长6.4m的Z捻三股涤纶绳、S捻三股涤纶绳,Z捻三股涤纶绳、S捻三股涤纶绳绳端融化处理,S捻三股涤纶绳与Z捻三股涤纶绳之间用网线直接扎缚,Z捻三股涤纶绳与铜合金编织网之间直接扎缚;S捻三股涤纶绳与铜合金编织网之间不直接扎缚,S捻三股涤纶绳16与钢筋混凝土桩之间用直径6.5mm的8股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编织绳直接捆绑连接;Z捻三股涤纶绳及S捻三股涤纶绳安装后的两个绳端穿过长方形涤纶绳框的绳股后与绳框打双死结,并将剩余绳端插入长方形涤纶绳框绳股中;一片长度18mX宽度6m边缘弯曲包绳处理后的长方形铜合金编织网上累计直接扎缚安装3根直径为10.5mm的Z捻三股涤纶绳,以Z捻三股涤纶绳作为边缘弯曲包绳处理后的长方形铜合金编织网的垂直力纲;然后在边缘弯曲包绳处理后的长方形铜合金编织网纵向每隔3m横向平行安装直径9.5mm、长360.4m的Z捻三股涤纶绳、S捻三股涤纶绳,Z捻三股涤纶绳、S捻三股涤纶绳的绳端融化处理,S捻三股涤纶绳与Z捻三股涤纶绳之间用网线直接扎缚,Z捻三股涤纶绳与铜合金编织网之间直接扎缚;S捻三股涤纶绳与铜合金编织网之间不直接扎缚,S捻三股涤纶绳与钢筋混凝土桩之间用直径6.5mm的8股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编织绳直接捆绑连接;Z捻三股涤纶绳及S捻三股涤纶绳安装后的两个绳端穿过长方形双根涤纶绳框的绳股后与绳框打双死结,并将剩余绳端插入长方形涤纶绳框用绳股中;一片长度18mX宽度6m边缘弯曲包绳处理后的长方形铜合金编织网上累计直接扎缚安装I根直径为9.5mm的Z捻三股涤纶绳,以Z捻三股涤纶绳作为边缘弯曲包绳处理后的长方形铜合金编织网的水平力纲;将两片宽度3cmX厚度IcmX长度48m的高密度聚乙烯片材对装纲后的长度18mX宽度6m边缘弯曲包绳处理后的长方形铜合金编织网边缘的内外两侧进行包边增强处理,高密度聚乙烯片材与长方形铜合金编织网之间用直径为4.3mm的聚酰胺编织绳按15cm的间距进行扎缚;边缘包边增强处理完毕后就获得I片组装用铜合金编织网;用同样的方法获得另外19片组装用铜合金编织网;然后将上述20片组装用铜合金编织网宽边用直径为6.5mm的聚酰胺绳索首尾相连成一块长度360mX高度6m边缘缠绕包边增强处理后的圆柱形铜合金编织网;在圆柱形铜合金编织网的边缘安装Z捻以及S捻的直径IOmm的三股涤纶绳,Z捻三股涤纶绳与铜合金编织网之间直接扎缚、S捻三股涤纶绳与铜合金编织网之间不直接扎缚、S捻三股涤纶绳与Z捻三股涤纶绳之间用网线直接扎缚;以Z捻的三股涤纶绳作为圆柱形铜合金编织网的边缘纲、以S捻的三股涤纶绳作为圆柱形铜合金编织网与钢筋混凝土桩之间直接连接用绳;最后在距离圆柱形铜合金编织网下边缘纲11的上方0.25m处安装一条360m长的连接纲索10 ;连接纲索采用直径9mm的聚丙烯绳索,连接纲索用于装纲防逃网上纲在铜合金编织网上的连接安装,这就获得了圆柱形装纲铜合金编织网,其中在钢筋混凝土桩上安装后,位于圆柱形装纲铜合金编织网上方边缘安装的长360m、直径IOmm的三股涤纶绳为圆柱形装纲铜合金编织网上边缘纲,而位于位于圆柱形装纲铜合金编织网下方长360m、直径10mm的三股涤纶绳为圆柱形装纲铜合金编织网下边缘纲;
[0012]所述装纲防逃网12通过以下方式获得:先剪裁一幅长度360.1lmX宽度Im的长方形聚乙烯有结网,然后在长方形聚乙烯有结网的边缘安装上、下纲;上纲采用直径10mm、长度360m的三股聚乙烯绳;下纲采用直径10mm、长度360m的铅芯编织绳,每米铅芯编织绳的重量为Ikg;最后将装纲后的长度360.1lmX宽度Im的长方形聚乙烯有结网宽边首尾相连就获得一块长度360mX高度Im圆柱形聚乙烯有结网,这就获得了装纲防逃网;[0013]按顺序先后将圆柱形装纲耐久性网衣下边缘纲与圆柱形装纲纵向软连接的上边缘纲、圆柱形装纲纵向软连接的下边缘纲与圆柱形装纲铜合金编织网的上边缘纲、装纲防逃网的上纲与圆柱形装纲铜合金编织网上的连接纲索均用直径4.2mm的三股涤纶绳按5cm的间距分段捆扎后获得一幅长度360mX高度12.835m的复合网衣;将复合网衣中的装纲防逃网、高0.5m圆柱形装纲铜合金编织网顺次垂直放置在沿基准线用高压水枪开挖的沟槽中,并用绳索将复合网衣上的S捻三股涤纶绳与钢筋混凝土桩之间进行捆扎并分别装配在周边80根钢筋混凝土桩上,这就获得了大型复合网围;在大型复合网围周边长度360mX深度1.25m圆形沟槽中按每米长度沟槽填充Ikg废旧网衣,然后用沙土将大型复合网围底部的沟槽填满 夯实。
【权利要求】
1.一种大型复合网围,由钢筋混凝土桩、槽钢、铜合金编织网、三股涤纶绳、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烃编网、聚丙烯绳索、穿心浮子、不锈钢管、高密度聚乙烯片材、铅芯编织绳和废旧网衣组成,其特征是钢筋混凝土桩为圆柱管形,外径40cm、壁厚:9.5cm、长度20.Sm,桩外壁涂5层环保型船用防污漆后晾干,桩顶端浇制一个桩墩,桩墩的内径21cm、外径120cm、高度40cm,钢筋混凝土桩在陆上浇制而成;在地势平坦且落潮时的水深位于4m至IOm之间、最大潮差不大于5m、台风天气下最大浪高小于3m的沙泥底海域选择一个周长360m的养殖水域;将钢筋混凝土桩运至养殖水域,再用GPS卫星定位系统给养殖水域周边的每根钢筋混凝土桩准确定位,相邻两根钢筋混凝土桩的间距为4.5m,用打桩船将钢筋混凝土桩打入海底8.215m ;相邻两根钢筋混凝土桩墩顶之间用槽钢连接;以相邻两根钢筋混凝土桩为基准线,沿基准线开挖1.25m深的沟槽,沟槽用于在海底下安装复合网衣;复合网衣是“圆柱形装纲耐久性网衣+圆柱形装纲纵向软连接+圆柱形装纲铜合金编织网+装纲防逃网”复合网衣结构;所述圆柱形装纲耐久性网衣通过以下方式获得:先分别将Z捻以及S捻的直径8.5mm、长733m的三股涤纶绳绞接为732m的环形Z捻绳索、环形S捻绳索,再用直径3mm的涤纶编织线按50cm的间距逐段捆扎环形Z捻绳索和环形S捻绳索,获得一个长度360mX宽度6m的长方形双根涤纶绳框;装纲耐久性网衣网目尺寸为55mm,线密度为1600D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经整径、编织、热定型工序后获得15股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烃编网,15股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烃编网采用3根成圈、6根衬纬的特殊编织结构;然后剪裁一幅长度360.1lmX宽度6.1lm的长方形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烃编网,再将其安装在长度360mX宽度6m的长方形双根涤纶绳框上获得一幅长度360mX宽度6m的长方形装纲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烃编网;再在长方形装纲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烃编网横向每隔4.5m分别纵向平行安装Z捻三股涤纶绳和S捻三股涤纶绳,Z捻三股涤纶绳和S捻三股涤纶绳绳端融化处理,Z捻三股涤纶绳、S捻三股涤纶绳的直径10.5mm、长6.4m, S捻三股涤纶绳与Z捻三股涤纶绳之间用网线直接扎缚,Z捻三股涤纶绳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烃编网之间直接扎缚;S捻三股涤纶绳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烃编网之间不直接扎缚,S捻三股涤纶绳与钢筋混凝土桩之间用直径6.5mm的8股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编织绳直接捆绑连接;Z捻三股涤纶绳及S捻三股涤纶绳安装后,两个绳端穿过长方形双根涤纶绳框的绳股后与绳框打双死结,并将剩余绳端插入长方形双根涤纶绳框的绳股中;一幅长度360mX宽度6m的长方形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烃编网上累计直接扎缚安装79根Z捻三股涤纶绳,作为长方形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烃编网的垂直力纲;接着在长方形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烃编网纵向隔3m横向平行安装直径9.5mm、长360.4m的Z捻三股涤纶绳、S捻三股涤纶绳,三股涤纶绳绳端融化处理,S捻三股涤纶绳与Z捻三股涤纶绳之间用网线直接扎缚,Z捻三股涤纶绳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烃编网之间直接扎缚;S捻三股涤纶绳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烃编网之间不直接扎缚,S捻三股涤纶绳与钢筋混凝土桩之间用直径6.5mm的8股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编织绳直接捆绑连接;Z捻三股涤纶绳及S捻三股涤纶绳安装后的两个绳端穿过长方形双根涤纶绳框的绳股后与绳框打双死结,并将剩余绳端插入长方形双根涤纶绳框绳股中;一幅长度360mX宽度6m的长方形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烃编网上累计直接扎缚安装I根直径为9.5mm的Z捻三股涤纶绳,作为长方形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烃编网的水平力纲;再将长度360mX宽度6m的长方形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烃编网宽边用直径为6.5mm的聚酰胺绳索首尾相连成一块长度360mX高度6m圆柱形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烃编网;最后用一根直径IOmm的聚乙烯绳索浮子纲穿过规格为长度15cmX高度IOcmX孔径2.5cm的穿心浮子后再扎缚在圆柱形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经编网上底边的双根涤纶绳框上,相邻两个穿心浮子在聚乙烯绳索浮子纲上间距为1.12m,这就获得了圆柱形装纲耐久性网衣;所述圆柱形装纲纵向软连接通过以下方式获得:用网衣网目尺寸为55mm,线密度为1600D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经整径、编织、热定型工序后获得15股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烃编网,15股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烃编网采用3根成圈、6根衬纬的特殊编织结构;先剪裁一幅长度360.1lmX宽度17cm的长方形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烃编网,将其在宽度方向对折后获得一幅长度360.1lmX宽度8.5cm的长方形双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烃编网;然后在长方形双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烃编网的边缘安装边缘纲,边缘纲采用直径10mm、长度720.17m的三股涤纶绳;边缘纲安装后将长方形双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经编网宽边首尾相连就获得一块长度360mX高度8.5cm圆柱形双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烃编网,这就获得了圆柱形装纲纵向软连接;所述圆柱形装纲铜合金编织网通过以下方式获得:圆柱形装纲铜合金编织网的网目边长为5.5cm、织网用铜合金丝径为4.1mm ;用一个壁厚3mm、管内径10mm、长21.4cm的不锈钢管,将该不锈钢管弯曲成直径为IOcm的“C”型开口环,“C”型开口环的开口段弧长为IOcm;先在一块长度18.1lmX宽度6.1lm的长方形铜合金编织网上安装一个长度ISmX宽度6m的长方形涤纶绳框,绳框用直径为4mm涤纶绳,长方形涤纶绳框距离长方形铜合金编织网的边缘距离均为5.5cm ;再将长方形铜合金编织网边缘5.5cm长的铜合金丝分别套进上述“C”型开口环的不锈钢管内,进行弯曲包绳处理,铜合金丝弯曲包绳处理时需将上述长度ISmX宽度6m的长方形涤纶绳框用绳紧紧包裹在弯曲的铜丝中,从而获得一块长度ISmX宽度6m边缘经弯曲包绳处理的长方形铜合金编织网;为进一步增加铜合金编织网的抗风浪流性能,再在边缘弯曲包绳处理后的长方形铜合金编织网横向每隔4.5m分别在纵向平行安装直径10.5mm、长6.4m的Z捻三股涤纶绳、S捻三股涤纶绳,Z捻三股涤纶绳、S捻三股涤纶绳绳端融化处理,S捻三股涤纶绳与Z捻三股涤纶绳之间用网线直接扎缚,Z捻三股涤纶绳与铜合金编织网之间直接扎缚;S捻三股涤纶绳与铜合金编织网之间不直接扎缚,S捻三股涤纶绳与钢筋混凝土桩之间用直径6.5_的8股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编织绳直接捆绑连接;Z捻三股涤纶绳及S捻三股涤纶绳安装后的两个绳端穿过长方形涤纶绳框的绳股后与绳框打双死结,并将剩余绳端插入长方形涤纶绳框绳股中;一片长度18mX宽度6m边缘弯曲包绳处理后的长方形铜合金编织网上累计直接扎缚安装3根直径为10.5mm的Z捻三股涤纶绳,以Z捻三股涤纶绳作为边缘弯曲包绳处理后的长方形铜合金编织网的垂直力纲;然后在边缘弯曲包绳处理后的长方形铜合金编织网纵向每隔3m横向平行安装直径9.5mm、长360.4m的Z捻三股涤纶绳、S捻三股涤纶绳,Z捻三股涤纶绳、S捻三股涤纶绳的绳端融化处理,S捻三股涤纶绳与Z捻三股涤纶绳之间用网线直接扎缚,Z捻三股涤纶绳与铜合金编织网之间直接扎缚;S捻三股涤纶绳与铜合金编织网之间不直接扎缚,S捻三股涤纶绳与钢筋混凝土桩之间用直径6.5mm的8股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编织绳直接捆绑连接;Z捻三股涤纶绳及S捻三股涤纶绳安装后的两个绳端穿过长方形双根涤纶绳框的绳股后与绳框打双死结,并将剩余绳端插入长方形涤纶绳框用绳股中;一片长度ISmX宽度6m边缘弯曲包绳处理后的长方形铜合金编织网上累计直接扎缚安装I根直径为9.5mm的Z捻三股涤纶绳,以Z捻三股涤纶绳作为边缘弯曲包绳处理后的长方形铜合金编织网的水平力纲;将两片宽度3cmX厚度IcmX长度48m的高密度聚乙烯片材对装纲后的长度18mX宽度6m边缘弯曲包绳处理后的长方形铜合金编织网边缘的内外两侧进行包边增强处理,高密度聚乙烯片材与长方形铜合金编织网之间用直径为4.3mm的聚酰胺编织绳按15cm的间距进行扎缚;边缘包边增强处理完毕后就获得I片组装用铜合金编织网;用同样的方法获得另外19片组装用铜合金编织网;然后将上述20片组装用铜合金编织网宽边用直径为6.5mm的聚酰胺绳索首尾相连成一块长度360mX高度6m边缘缠绕包边增强处理后的圆柱形铜合金编织网;在圆柱形铜合金编织网的边缘安装Z捻以及S捻的直径IOmm的三股涤纶绳,Z捻三股涤纶绳与铜合金编织网之间直接扎缚、S捻三股涤纶绳与铜合金编织网之间不直接扎缚、S捻三股涤纶绳与Z捻三股涤纶绳之间用网线直接扎缚;以Z捻的三股涤纶绳作为圆柱形铜合金编织网的边缘纲、以S捻的三股涤纶绳作为圆柱形铜合金编织网与钢筋混凝土桩之间直接连接用绳;最后在距离圆柱形铜合金编织网下边缘纲的上方0.25m处安装一条360m长的连接纲索;连接纲索采用直径9mm的聚丙烯绳索,连接纲索用于装纲防逃网上纲在铜合金编织网上的连接安装,这就获得了圆柱形装纲铜合金编织网;所述装纲防逃网通过以下方式获得:先剪裁一幅长度360.1lmX宽度Im的长方形聚乙烯有结网,然后在长方形聚乙烯有结网的边缘安装上、下纲;上纲采用直径10mm、长度360m的三股聚乙烯绳;下纲采用直径10mm、长度360m的铅芯编织绳,每米铅芯编织绳的重量为Ikg;最后将装纲后的长度360.1lmX宽度Im的长方形聚乙烯有结网宽边首尾相连就获得一块长度360mX高度Im圆柱形聚乙烯有结网,这就获得了装纲防逃网;按顺序先后将圆柱形装纲耐久性网衣下边缘纲与圆柱形装纲纵向软连接的上边缘纲、圆柱形装纲纵向软连接的下边缘纲与圆柱形装纲铜合金编织网的上边缘纲、装纲防逃网的上纲与圆柱形装纲铜合金编织网上的连接纲索均用直径4.2mm的三股涤纶绳按5cm的间距分段捆扎后获得一幅长度360mX高度12.835m的复合网衣;将复合网衣中的装纲防逃网、高0.5m圆柱形装纲铜合金编织网顺次垂直放置在沿基准线开挖的沟槽中,并用绳索将复合网衣上的S捻三股涤纶绳与钢筋混凝土桩之间进行捆扎并分别装配在周边80根钢筋混凝土桩上,这就获得了大型复合网围;在大型复合网围周边长度360mX深度1.25m圆形沟槽中按每米长度沟槽填充Ikg废旧网衣,然后用沙土将大型复 合网围底部的沟槽填满夯实。
【文档编号】A01K61/00GK103461228SQ201310338034
【公开日】2013年12月25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5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5日
【发明者】石建高, 陈雪忠, 姜泽明, 黄六一, 刘圣聪, 张千林, 王磊 申请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