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泥鳅养殖方法

文档序号:222815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稻田泥鳅养殖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稻田泥鳅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保水能力强,生态环境良好,周围无污染源,土壤肥沃,底质自然结构的稻田,沿稻田田埂内侧四周开挖环形养泥鳅沟,沟宽2米深1米,环形养泥鳅沟离田埂2米远,拐角呈弧形,在田中间开挖“十”字形或“一”字形田间沟,田间沟宽0.5~1米,深0.5米,田埂上种植作物,同时沟内投放养殖泥鳅,将植物饲料用于饲喂泥鳅。本发明能够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能够增强泥鳅的自身免疫力,提高了泥鳅的成活率,可提高黄鳝的成活率和产量,经济效益显著。
【专利说明】稻田泥鳅养殖方法
【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的方法,尤其是一种稻田泥鳅的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0002]立体农业,又称层状农业,就是利用光、热、水、肥、气等资源,同时利用各种农作物在生育过程中的时间差和空间差,在地面地下、水面水下、空中以及前方后方同时或交互进行生产,通过合理组装,粗细配套,组成各种类型的多功能、多层次、多途径的高产优质生产系统,来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如种植业中葡萄地里种草莓、草莓收后种菜、种药材,林、粮,林、饲间作,粮豆间套作等立体生态农业模式;在种养结合方式上,如葡萄园养鸡,稻田养鱼,稻蟹共养,稻田养鸭以及稻田养鱼等立体结构的复合生产体系模式。以上这些模式与技术,在推进农业科技术进步以及提高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等诸多方面都起到积极的作用。[0003]泥鳅养殖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养殖局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效益,但均表现为投资高,回报率低,技术难度大,管理要求高,养殖风险性大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探索一种新型的农田种养结合的泥鳅养殖模式,利用作物生长中的空间资源和土壤生态环境实现种植业与养殖业多赢,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建立了一种稻田与泥鳅养殖创新模式与技术,改变了传统泥鳅养殖方法与农田单纯种植作物收益低等问题,又能充分利用农田耕地资源,改善农田生态环境。该技术可实现一次性投入,多年受益等特点。[0005]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0006]一种稻田泥鳅养殖方法,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保水能力强,生态环境良好,周围无污染源,土壤肥沃,底质自然结构的稻田,沿稻田田埂内侧四周开挖环形养泥鳅沟,沟宽2米深I米,环形养泥鳅沟离田埂2米远,拐角呈弧形,在田中间开挖“十”字形或“一”字形田间沟,田间沟宽0.5~I米,深0.5米,田埂上种植作物,同时沟内投放养殖泥鳅,将植物饲料用于饲喂泥鳅。[0007]上述所述的稻田泥鳅养殖方法,其中,所述的泥鳅的养殖密度为每平方米55~85尾。[0008]上述所述的稻田泥鳅养殖方法,其中,所述的泥鳅的养殖密度为每平方米60~75尾。[0009]上述所述的稻田泥鳅养殖方法,其中,按重量计,所述植物饲料包括蚕蛹肉粉30份,玉米粉15份,掌叶蜂斗菜茎5份,麦麸20份,苜蓿草5份,菖蒲5份,甘蔗叶3份,猴菇菌2份。[0010]上述所述的稻田泥鳅养殖方法,其中,定期向稻田泼洒少量生石灰,用于改善水体。[0011]上述所述的稻田泥鳅养殖方法,其中,温度高于25摄氏度时每亩池塘保证2~3台增氧机运行。
[0012]上述所述的稻田泥鳅养殖方法,其中,泥鳅养殖后,采用竹蔑编制的竹篓进行收集,竹篓内放置饵料。
[0013]本发明的稻田泥鳅的养殖方法,建立了一种稻田与泥鳅养殖创新模式与技术,布置合理,能够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能够增强泥鳅的自身免疫力,提高了泥鳅的成活率,可提高黄鳝的成活率和产量,经济效益显著,这种养殖方法能够保证稳产丰收,而且也为消费者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具体实施方式】
[0014]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稻田泥鳅养殖方法,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以及优点更清楚、明确,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15]实施例一:
[0016]一种稻田泥鳅养殖方法,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保水能力强,生态环境良好,周围无污染源,土壤肥沃,底质自然结构的稻田,沿稻田田埂内侧四周开挖环形养泥鳅沟,沟宽2米深I米,环形养泥鳅沟离田埂2米远,拐角呈弧形,在田中间开挖“十”字形或“一”字形田间沟,田间沟宽0.5~I米,深0.5米,田埂上种植作物,同时沟内投放养殖泥鳅,将植物饲料用于饲喂泥鳅;所述的泥鳅的养殖密度为每平方米55尾;按重量计,所述植物饲料包括蚕蛹肉粉30份,玉米粉15份,掌叶蜂斗菜茎5份,麦麸20份,苜蓿草5份,菖蒲5份,甘蔗叶3份,猴菇菌2份;定期向稻田泼洒少量生石灰,用于改善水体;温度高于25摄氏度时每亩池塘保证2台增氧机运行;泥鳅养殖后,采用竹蔑编制的竹篓进行收集,竹篓内放置饵料。
[0017]实施例二:
[0018]一种稻田泥鳅养殖方法,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保水能力强,生态环境良好,周围无污染源,土壤肥沃,底质自然结构的稻田,沿稻田田埂内侧四周开挖环形养泥鳅沟,沟宽2米深I米,环形养泥鳅沟离田埂2米远,拐角呈弧形,在田中间开挖“十”字形或“一”字形田间沟,田间沟宽0.5~I米,深0.5米,田埂上种植作物,同时沟内投放养殖泥鳅,将植物饲料用于饲喂泥鳅;所述的泥鳅的养殖密度为每平方米85尾;按重量计,所述植物饲料包括蚕蛹肉粉30份,玉米粉15份,掌叶蜂斗菜茎5份,麦麸20份,苜蓿草5份,菖蒲5份,甘蔗叶3份,猴菇菌2份;定期向稻田泼洒少量生石灰,用于改善水体;温度高于25摄氏度时每亩池塘保证3台增氧机运行;泥鳅养殖后,采用竹蔑编制的竹篓进行收集,竹篓内放置饵料。
[0019]实施例三:
[0020]一种稻田泥鳅养殖方法,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保水能力强,生态环境良好,周围无污染源,土壤肥沃,底质自然结构的稻田,沿稻田田埂内侧四周开挖环形养泥鳅沟,沟宽2米深I米,环形养泥鳅沟离田埂2米远,拐角呈弧形,在田中间开挖“十”字形或“一”字形田间沟,田间沟宽0.5~I米,深0.5米,田埂上种植作物,同时沟内投放养殖泥鳅,将植物饲料用于饲喂泥鳅;所述的泥鳅的养殖密度为每平方米60尾;按重量计,所述植物饲料包括蚕蛹肉粉30份,玉米粉15份,掌叶蜂斗菜茎5份,麦麸20份,苜蓿草5份,菖蒲5份,甘蔗叶3份,猴菇菌2份;定期向稻田泼洒少量生石灰,用于改善水体;温度高于25摄氏度时每亩池塘保证3台增氧机运行;泥鳅养殖后,采用竹蔑编制的竹篓进行收集,竹篓内放置饵料。
[0021]实施例四:
[0022]一种稻田泥鳅养殖方法,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保水能力强,生态环境良好,周围无污染源,土壤肥沃,底质自然结构的稻田,沿稻田田埂内侧四周开挖环形养泥鳅沟,沟宽2米深I米,环形养泥鳅沟离田埂2米远,拐角呈弧形,在田中间开挖“十”字形或“一”字形田间沟,田间沟宽0.5~I米,深0.5米,田埂上种植作物,同时沟内投放养殖泥鳅,将植物饲料用于饲喂泥鳅;所述的泥鳅的养殖密度为每平方米75尾;按重量计,所述植物饲料包括蚕蛹肉粉30份,玉米粉15份,掌叶蜂斗菜茎5份,麦麸20份,苜蓿草5份,菖蒲5份,甘蔗叶3份,猴菇菌2份;定期向稻田泼洒少量生石灰,用于改善水体;温度高于25摄氏度时每亩池塘保证2台增氧机运行;泥鳅养殖后,采用竹蔑编制的竹篓进行收集,竹篓内放置饵料。[0023]本发明的稻田泥鳅的养殖方法,建立了一种稻田与泥鳅养殖创新模式与技术,布置合理,能够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能够增强泥鳅的自身免疫力,提高了泥鳅的成活率,可提高黄鳝的成活率和产量,经济效益显著,这种养殖方法能够保证稳产丰收,而且也为消费者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0024]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修改和完善,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稻田泥鳅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保水能力强,生态环境良好,周围无污染源,土壤肥沃,底质自然结构的稻田,沿稻田田埂内侧四周开挖环形养泥鳅沟,沟宽2米深I米,环形养泥鳅沟离田埂2米远,拐角呈弧形,在田中间开挖“十”字形或“一”字形田间沟,田间沟宽0.5~I米,深0.5米,田埂上种植作物,同时沟内投放养殖泥鳅,将植物饲料用于饲喂泥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稻田泥鳅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泥鳅的养殖密度为每平方米55~85尾。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稻田泥鳅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泥鳅的养殖密度为每平方米60~75尾。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稻田泥鳅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按重量计,所述植物饲料包括蚕蛹肉粉30份,玉米粉15份,掌叶蜂斗菜茎5份,麦麸20份,苜蓿草5份,菖蒲5份,甘蔗叶3份,猴菇菌2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稻田泥鳅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定期向稻田泼洒少量生石灰,用于改善水体。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稻田泥鳅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温度高于25摄氏度时每亩池塘保证2~3台增氧机运行。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稻田泥鳅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泥鳅养殖后,采用竹蔑编制的竹篓进行收集,竹篓内放置 饵料。
【文档编号】A23K1/14GK103583430SQ201310554762
【公开日】2014年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1日
【发明者】贾雪晴 申请人:丹阳市清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