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易大棚的建造方法

文档序号:223682阅读:1406来源:国知局
一种简易大棚的建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简易大棚的建造方法。该大棚是由支柱,地锚,撑、压线,棚头边架组成。通过实施本发明,构建的大棚是由一系列钢管、钢丝及配件组装而成,具有投资小、见效快、效益好、省工省力、便于移动等特点。而且建棚成本低,使用寿命长。建一亩简易大棚,比全钢管钢架结构简易大棚降低成本一半以上,与竹木结构简易大棚基本持平,是目前生产上造价较低的简易大棚。除棚膜需每年更换外,撑线、压线等材料使用年限3~5年,钢管、地锚等使用10年以上,建棚成本低,便于农民接受和大面积推广。
【专利说明】一种简易大棚的建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简易大棚的建造方法。【背景技术】
[0002]随着高分子聚合物一聚氯乙烯、聚乙烯的产生,塑料薄膜广泛应用于农业。日本及欧美国家于50年代初期应用薄膜覆盖温床获得成功,随后又覆盖小棚及温室也获得良好效果。我国于1955年秋引进聚氯乙烯农用薄膜,首先在北京用于小棚覆盖蔬菜,获得了早熟增产的效果。大棚原是蔬菜生产的专用设备,随着生产的发展大棚的应用越加广泛。当前大棚已用于盆花及切花栽培;果树生产用于栽培葡萄、草莓、西瓜、甜瓜、桃及柑桔等;林业生产用于林木育苗、观赏树木的培养等;养殖业用于养蚕、养鸡、养牛、养猪、鱼及鱼苗等。
[0003]目前,大棚可分为蔬菜大棚、塑料大棚、透光塑料大棚、温室大棚、阳光板大棚、智能大棚、单栋温室、连栋温室等。
[0004]普通大棚成本低,构造简单。但是可添加设备少。温室大棚成本高于普通大棚,构造复杂,可以安装一定的设备。智能大棚成本高,构造复杂,比较设备齐全。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全新的一种简易大棚的建造方法。具体包括:该大棚是由支柱,地锚,撑、压线,棚头边架组成。通过实施本发明,构建的大棚是由一系列钢管、钢丝及配件组装而成,具有投资小、见效快、效益好、省工省力、便于移动等特点。而且建棚成本低,使用寿命长。建一亩简易大棚,比全钢管钢架结构简易大棚降低成本一半以上,与竹木结构简易大棚基本持平,是目前生产上造价较低的简易大棚。除棚膜需每年更换外,撑线、压线等材料使用年限3~5年,钢管、地锚等使用10年以上,建棚成本低,便于农民接受和大面积推广。
[0006]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7]—种简易大棚的建造方法,技术方案中该大棚是由支柱,地锚,撑、压线,棚头边架组成。
[0008]所述的支柱其制作方法是:支柱是用6分钢管和4分钢管两种粗细不同两根钢管相套做成可升降式支柱;其中,6分钢管作底杆,长1.5米,距一端40厘米处用10厘米长角铁焊成“十”字型,插入地面时用以固定和防止下陷;4分钢管作顶杆,按照中脊柱、腰柱、边柱高度不同,分别用1.5米、1.2米、0.6米三种,顶杆插入底杆部分用紧固件固定;紧固件在6分钢管上钻孔焊一螺帽,拧上螺丝做成,中脊柱、腰柱顶端锯一“凹”型小槽,用以固定撑线钢丝;边柱上端套边角顶,边角顶用一根20厘米长方管,中间焊10厘米长6分管,将方管朝向6分管一侧,弯成弧型,两端锯一“凹”型小槽固定撑线钢丝。
[0009]所述的地锚其制作方法是:地锚用8#铅丝一端系一块长砖埋入地下,另一端弯成环形露出地面;地锚拧成后 ,砖底至环顶85厘米。
[0010]所述的撑、压线其制作方法是:按照大棚拱长,分别用12#、10#钢丝两端各系铁钩做成撑、压线,一般12米跨度大棚撑、压线长约14.5~15.5米。
[0011]所述的大棚两端边架制作方法是:用4分钢管按照棚高、棚跨要求弯成拱型,棚内一侧用支柱支撑,外侧用铅丝拉紧固定,其中一端边架留门,以便出入和通风。
[0012]建造方法及步骤如下:
[0013]1、规划方位:根据地块面积大小、走向,规划大棚方位及棚长、棚宽。
[0014]2、埋地锚:在规划好的地块上,沿东西两侧边沿打两排压线地锚坑,坑深80厘米,坑口直径40厘米,两排地锚坑东西距离13.5米,对称排列,每排25个,坑与坑南北间距2米,其中靠近地块南北边沿的第一行和最后一行地锚坑深100厘米;地锚坑打好后埋压线地锚,埋地锚时将环形一端露出地面5~10厘米,以便卸棚后土壤耕作时作为可视标志,另一端系长砖埋入坑内,踩实压紧;压线地锚埋好后,在两排压线地锚内侧挖两排撑线地锚坑,两排撑线地锚坑东西距离12米,平行排列,每排24个,坑与坑之间南北间距2米,正好位于两条压线之间,坑深、坑口直径同压线地锚坑,挖好后埋入撑线地锚,方法与压线地锚相同。
[0015]3、插支柱:在东西横向两撑线地锚坑之间,从中向两侧顺次对称插入中脊柱、腰柱、边柱,腰柱与中脊柱距离2.5米,边柱与腰柱2.1米,边柱与撑线地锚1.4米,边柱与地面夹角约60°,插好后中脊柱、腰柱、边柱、撑线地锚呈一直线。
[0016]4、固定撑线:在撑线地锚、边柱、腰柱、中脊柱上拉撑线,两端固定好,保持撑线崩紧状态。
[0017]5、安装边架:在规划好地块的南端和北端分别安装两个边架,边架要与撑线对齐,内侧选用长短合适的支柱支撑,外侧用铁丝拉紧。
[0018]6、扣棚膜:上述工作做好后`扣棚膜,扣棚膜要选择在早晨无风天气进行;棚膜拉好后,要将南北两端边架外侧棚膜埋入土中,并保持棚面东西不留皱褶,南北呈崩紧状态。
[0019](7)固定压线:扣好棚膜后,每两根撑线之间在棚膜上用压线拉紧,将棚膜压紧,做成内撑外压型。
[0020]本发明既有如下优点:
[0021 ] 1、本发明所提出大棚建造方法措施独特,实施时工艺简单。
[0022]2、通过实施本发明,构建的大棚是由一系列钢管、钢丝及配件组装而成,具有投资小、见效快、效益好、省工省力、便于移动等特点。
[0023]3、通过实施本发明,建棚成本低,使用寿命长。建一亩简易大棚,约需材料工时费3200元,比全钢管钢架结构简易大棚降低成本一半以上,与竹木结构简易大棚基本持平,是目前生产上造价较低的简易大棚。除棚膜需每年更换外,撑线、压线等材料使用年限3~5年,钢管、地锚等使用10年以上,建棚成本低,便于农民接受和大面积推广。
[0024]4、通过实施本发明,大棚建造灵活,可以移动。该棚跨度一般7~15米,用粗细不同两种钢管相套做成支柱,可因作物调节高低。大棚长度不限,方向不限,可因地势而建。采用钢丝、钢管结构,安装拆卸方便,建一亩大棚只需2~3个工时即可完成,省工省力。一个生产周期结束后,可移走大棚择地另建,有效解决了同一地块因常年种植棚室蔬菜造成的土壤养分亏缺、作物连茬、病虫害加剧等技术难题。
[0025]5、通过实施本发明,场地充分利用,方便作业。占地I亩的大棚(13.5X50米),棚内净面积0.9亩,除去靠近边膜30厘米不能种植外,有效种植面积为0.85亩。同时用钢丝替代传统的竹竿、木架、钢梁等材料,支柱采用钢管,占地面积小,棚内有支柱无遮阴,透光性能好,有利于立体种植和集约化经营。
[0026]6、通过实施本发明,大棚安全可靠,效益明显。所建成的大棚防风抗雪能力显著增强,能经受住北方大风、大雪的考验。棚内既适宜种植青椒,又适合其它各种蔬菜种植,早春和晚秋能够提早或延后一个半月以上,此时正值大田蔬菜与冬季日光温室生产空档,市场需求大、价格好、效益明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方法进一步说明。
[0028]一种简易大棚的建造方法,技术方案中该大棚是由支柱,地锚,撑、压线,棚头边架组成。
[0029]1、支柱的制作方法:支柱是用6分钢管和4分钢管两种粗细不同两根钢管相套做成可升降式支柱;其中,6分钢管作底杆,长1.5米,距一端40厘米处用10厘米长角铁焊成“十”字型,插入地面时用以 固定和防止下陷;4分钢管作顶杆,按照中脊柱、腰柱、边柱高度不同,分别用1.5米、1.2米、0.6米三种,顶杆插入底杆部分用紧固件固定;紧固件在6分钢管上钻孔焊一螺帽,拧上螺丝做成,中脊柱、腰柱顶端锯一“凹”型小槽,用以固定撑线钢丝;边柱上端套边角顶,边角顶用一根20厘米长方管,中间焊10厘米长6分管,将方管朝向6分管一侧,弯成弧型,两端锯一“凹”型小槽固定撑线钢丝。
[0030]2、地锚的制作方法:地锚用8#铅丝一端系一块长砖埋入地下,另一端弯成环形露出地面;地锚拧成后,砖底至环顶85厘米。
[0031]3、撑、压线的制作方法:按照大棚拱长,分别用12#、10#钢丝两端各系铁钩做成撑、压线,一般12米跨度大棚撑、压线长约14.5~15.5米。
[0032]4、大棚两端边架的制作方法:用4分钢管按照棚高、棚跨要求弯成拱型,棚内一侧用支柱支撑,外侧用铅丝拉紧固定,其中一端边架留门,以便出入和通风。
[0033]大棚的具体建造方法是:
[0034]1、规划方位:根据地块面积大小、走向,规划大棚方位及棚长、棚宽。
[0035]2、埋地锚:在规划好的地块上,沿东西两侧边沿打两排压线地锚坑,坑深80厘米,坑口直径40厘米,两排地锚坑东西距离13.5米,对称排列,每排25个,坑与坑南北间距2米,其中靠近地块南北边沿的第一行和最后一行地锚坑深100厘米;地锚坑打好后埋压线地锚,埋地锚时将环形一端露出地面5~10厘米,以便卸棚后土壤耕作时作为可视标志,另一端系长砖埋入坑内,踩实压紧;压线地锚埋好后,在两排压线地锚内侧挖两排撑线地锚坑,两排撑线地锚坑东西距离12米,平行排列,每排24个,坑与坑之间南北间距2米,正好位于两条压线之间,坑深、坑口直径同压线地锚坑,挖好后埋入撑线地锚,方法与压线地锚相同。
[0036]3、插支柱:在东西横向两撑线地锚坑之间,从中向两侧顺次对称插入中脊柱、腰柱、边柱,腰柱与中脊柱距离2.5米,边柱与腰柱2.1米,边柱与撑线地锚1.4米,边柱与地面夹角约60°,插好后中脊柱、腰柱、边柱、撑线地锚呈一直线。
[0037]4、固定撑线:在撑线地锚、边柱、腰柱、中脊柱上拉撑线,两端固定好,保持撑线崩紧状态。[0038] 5、安装边架:在规划好地块的南端和北端分别安装两个边架,边架要与撑线对齐,内侧选用长短合适的支柱支撑,外侧用铁丝拉紧。
[0039]6、扣棚膜:上述工作做好后扣棚膜,扣棚膜要选择在早晨无风天气进行;棚膜拉好后,要将南北两端边架外侧棚膜埋入土中,并保持棚面东西不留皱褶,南北呈崩紧状态。
[0040](7)固定压线:扣好棚膜后,每两根撑线之间在棚膜上用压线拉紧,将棚膜压紧,做成内撑外压型。
【权利要求】
1.一种简易大棚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大棚是由支柱,地锚,撑、压线,棚头边架组成; 所述的支柱其制作方法是:支柱是用6分钢管和4分钢管两种粗细不同两根钢管相套做成可升降式支柱;其中,6分钢管作底杆,长1.5米,距一端40厘米处用10厘米长角铁焊成“十”字型,插入地面时用以固定和防止下陷;4分钢管作顶杆,按照中脊柱、腰柱、边柱高度不同,分别用1.5米、1.2米、0.6米三种,顶杆插入底杆部分用紧固件固定;紧固件在6分钢管上钻孔焊一螺帽,拧上螺丝做成,中脊柱、腰柱顶端锯一 “凹”型小槽,用以固定撑线钢丝;边柱上端套边角顶,边角顶用一根20厘米长方管,中间焊10厘米长6分管,将方管朝向6分管一侧,弯成弧型,两端锯一 “凹”型小槽固定撑线钢丝; 所述的地锚其制作方法是:地锚用8#铅丝一端系一块长砖埋入地下,另一端弯成环形露出地面;地锚拧成后,砖底至环顶85厘米; 所述的撑、压线其制作方法是:按照大棚拱长,分别用12#、10#钢丝两端各系铁钩做成撑、压线,一般12米跨度大棚撑、压线长约14.5~15.5米; 所述的大棚两端边架制作方法是:用4分钢管按照棚高、棚跨要求弯成拱型,棚内一侧用支柱支撑,外侧用铅丝拉紧固定,其中一端边架留门,以便出入和通风; 建造方法及步骤如下: (1)规划方位:根据地块面积大小、走向,规划大棚方位及棚长、棚宽; (2)埋地锚:在 规划好的地块上,沿东西两侧边沿打两排压线地锚坑,坑深80厘米,坑口直径40厘米,两排地锚坑东西距离13.5米,对称排列,每排25个,坑与坑南北间距2米,其中靠近地块南北边沿的第一行和最后一行地锚坑深100厘米;地锚坑打好后埋压线地锚,埋地锚时将环形一端露出地面5~10厘米,以便卸棚后土壤耕作时作为可视标志,另一端系长砖埋入坑内,踩实压紧;压线地锚埋好后,在两排压线地锚内侧挖两排撑线地锚坑,两排撑线地锚坑东西距离12米,平行排列,每排24个,坑与坑之间南北间距2米,正好位于两条压线之间,坑深、坑口直径同压线地锚坑,挖好后埋入撑线地锚,方法与压线地锚相同; (3)插支柱:在东西横向两撑线地锚坑之间,从中向两侧顺次对称插入中脊柱、腰柱、边柱,腰柱与中脊柱距离2.5米,边柱与腰柱2.1米,边柱与撑线地锚1.4米,边柱与地面夹角约60°,插好后中脊柱、腰柱、边柱、撑线地锚呈一直线; (4)固定撑线:在撑线地锚、边柱、腰柱、中脊柱上拉撑线,两端固定好,保持撑线崩紧状态; (5)安装边架:在规划好地块的南端和北端分别安装两个边架,边架要与撑线对齐,内侧选用长短合适的支柱支撑,外侧用铁丝拉紧; (6)扣棚膜:上述工作做好后扣棚膜,扣棚膜要选择在早晨无风天气进行;棚膜拉好后,要将南北两端边架外侧棚膜埋入土中,并保持棚面东西不留皱褶,南北呈崩紧状态; (7)固定压线:扣好棚膜后,每两根撑线之间在棚膜上用压线拉紧,将棚膜压紧,做成内撑外压型。
【文档编号】A01G9/16GK103583269SQ201310573902
【公开日】2014年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6日
【发明者】覃秀花 申请人:覃秀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