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远海梭子蟹幼蟹的培育方法

文档序号:226144阅读:406来源:国知局
一种远海梭子蟹幼蟹的培育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远海梭子蟹幼蟹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向培养池内投放大眼幼体,大眼幼体的投放密度为30~50万/亩;(2)在大眼幼体向幼蟹的生长过程中,向培养池内投放饵料,所述饵料为桡足类、卤虫成体、缢蛏、碎虾肉或者碎贝类中的一种或者几种,所述饵料为1~2毫米的颗粒状,每天向培养池内投放饵料两次,第一次投放在上午,第一次投放量占总投放量为30~40%,第二次投放在下午,第二次投放量占总投放量的60~70%,总投放量为大眼幼体的体重的5~10%。本发明所述的远海梭子蟹幼蟹的培育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根据大眼幼体的生长特性设计饵料的用量和饵料的投放方式,提高大眼幼体向幼蟹生长的成活率。
【专利说明】一种远海梭子蟹幼蟹的培育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远海梭子蟹的养殖方法,尤其涉及一种远海梭子蟹幼蟹的培育方法。【背景技术】
[0002]远海梭子蟹是重要的经济甲壳动物,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可供出口创汇。以往的商品蟹绝大多数依靠自然海区捕捞,人工养殖的极少。近几年来,我国对虾养殖由于病害严重而出现滑坡局面。有关科研和生产部门更加注意开展新的养殖对象。远海梭子蟹具有生长快、病害少等特点,且可在围垦池塘内进行单养或混养,是一种颇具发展前途的海水养殖新种类。因此,开展远海梭子接种苗试验研究,为养殖上提供所需种苗,对于发展我国海水养殖具有重要意义。
[0003]目前,锯缘青蟹育苗、养殖技术已相当成熟,在广西、海南已开展大面积养殖。但从已有的报道中和我们的育苗生产实践发现,远海梭子蟹人工育苗远比锯缘青蟹容易。远海梭子蟹对环境的要求不太苛刻,适应性相当强,只要属于暖水性海区,进行人工养殖是可行的.即使是中国的较北海域,进行远海梭子蟹的育肥也是有可能的.随着这种蟹的产量减少,价格上扬,渔民养殖这种蟹也是有一定的经济效益的。在未解决这种蟹的人工育苗之前,渔民进行野外捞苗养殖及育肥养殖均是可行并有一定的经济效益的。
[0004]远海梭子蟹幼体生长为大眼幼体后,继续生长为幼蟹,需要研究一种提高大眼幼体向幼蟹的成活率的培育方法。

【发明内容】

[0005]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大眼幼体向幼蟹的成活率的培育方
法。·
[0006]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0007]—种远海梭子蟹幼蟹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I)向培养池内投放大眼幼体,大眼幼体的投放密度为30~50万/亩;
[0009](2)在大眼幼体向幼蟹的生长过程中,向培养池内投放饵料,所述饵料为桡足类、卤虫成体、缢蛏、碎虾肉或者碎贝类中的一种或者几种,所述饵料的直径为I~2毫米的颗粒状,每天向培养池内投放饵料两次,第一次投放在早晨6点,第一次投放量占总投放量为30~40%,第二次投放在傍晚5点,第二次投放量占总投放量的60~70%,总投放量为大眼幼体的体重的5~10%。
[0010]优选的是,所述的远海梭子蟹幼蟹的培育方法中,步骤(2)中,培养池内的水温在28~30°〇。
[0011]优选的是,所述的远海梭子蟹幼蟹的培育方法中,步骤(2)中,每天更换培养池内的水,每次更换培养池的水体体积的1/2~1/3。
[0012]优选的是,所述的远海梭子蟹幼蟹的培育方法中,步骤(2)中,每隔20~30天使用10~15微克的生石灰或者0.6微克的漂白粉对培养池内的水体消毒。[0013]优选的是,所述的远海梭子蟹幼蟹的培育方法中,步骤(1)中,向培养池内投放大眼幼体之前7~10天,向培养池内蓄水至30~40厘米,之后向培养池内施氮肥和磷肥,之后,加水至80厘米,水的透明度控制在30~40厘米。
[0014]优选的是,所述的远海梭子蟹幼蟹的培育方法中,步骤(1)中,向培养池内放置一竖直设置的遮拦网,所述遮拦网将所述培养池分隔成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遮拦网包括上部和下部,所述上部的网目为0.1~0.5厘米,所述下部的网目为3~5厘米,在所述第一部分内的水面上放置塑料网和海藻,在所述培养池的外部还设置有一连通管道,所述连通管道连通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一水泵设置在所述连通管道上,以将所述第二部分内的水经由所述连通管道抽吸至所述第一部分内,从而在所述培养池内形成一由所述第一部分向所述第二部分流动的水流。
[0015]优选的是,所述的远海梭子蟹幼蟹的培育方法中,步骤(1)中,所述第二部分设置有突出于水面之上的平台以及由池底向平台延伸的斜坡,所述平台上放置幼蟹饵料。
[0016]优选的是,所述的远海梭子蟹幼蟹的培育方法中,所述连通管道与所述第一部分以及所述第二部分的连接部位均设置有聚乙烯网布,所述网布的网目为2~3毫米。
[0017]优选的是,所述的远海梭子蟹幼蟹的培育方法中,所述上部的由下向上的网目逐渐增大。
[0018]优选的是,所述的远海梭子蟹幼蟹的培育方法中,所述连通管道与所述第一部分的连接部位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的1/2高度处,所述连通管道与所述第二部分的连接部位设置在所述第二部分的1/2高度处。
[0019]本发明所述的远海梭子蟹幼蟹的培育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根据大眼幼体的生长特性设计饵料的用量和饵料的投放方式,提高大眼幼体向幼蟹生长的成活率。大眼幼体长成幼蟹后,幼蟹经常会以大眼幼体为食,这将降低大眼幼体的成活率,本发明在培养池中设置了一个遮拦网,遮拦网将培养池分隔成两部分,利用水泵和连通管道制造出一由所述第一部分向第二部分流动的水流,由于大眼幼体对水流比较敏感,倾向于逆流而上,大眼幼体更多的集中在第一部分,幼`蟹则通过遮拦网的下部回到第二部分,从而减少了大眼幼体被幼蟹食用的情况,提高了幼蟹的成活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培养池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遮拦网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0023]本发明提供一种远海梭子蟹幼蟹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I)向培养池内投放大眼幼体,大眼幼体的投放密度为30~50万/亩;(2)在大眼幼体向幼蟹的生长过程中,向培养池内投放饵料,所述饵料为桡足类、卤虫成体、缢蛏、碎虾肉或者碎贝类中的一种或者几种,所述饵料的直径为I~2毫米的颗粒状,每天向培养池内投放饵料两次,第一次投放在早晨6点,第一次投放量占总投放量为30~40%,第二次投放在傍晚5点,第二次投放量占总投放量的60~70%,总投放量为大眼幼体的体重的5~10%。
[0024]幼蟹培育是指将人工一级培育的早期蟹苗(大眼幼体),移至培育池,进行强化培育成可供养殖户直接养殖生产所需规格的幼蟹种苗的过程。大眼幼体分池最好M期进行,当M期转齐后的第2日夜间将大眼幼体移出原池放入幼蟹培育池。
[0025]优选的是,所述的远海梭子蟹幼蟹的培育方法中,步骤(2)中,培养池内的水温在28~30°〇。
[0026]优选的是,所述的远海梭子蟹幼蟹的培育方法中,步骤(2)中,每天更换培养池内的水,每次更换培养池的水体体积的1/2~1/3。
[0027]优选的是,所述的远海梭子蟹幼蟹的培育方法中,步骤(2)中,每隔20~30天使用10~15微克的生石灰或者0.6微克的漂白粉对培养池内的水体消毒。
[0028]优选的是,所述的远海梭子蟹幼蟹的培育方法中,步骤(1)中,向培养池内投放大眼幼体之前7~10天,向培养池内蓄水至30~40厘米,之后向培养池内施氮肥和磷肥,之后,加水至80厘米,水的透明度控制在30~40厘米。
[0029]具体的说,有以 下几点:
[0030](I)幼蟹培育池的条件
[0031]池塘面积3-5亩左右较适宜,池深为1.0~1.5米。四周具备防逃装置,以防幼蟹外逃。水温22~26°C,盐度20~25,pH7.8~8.5,氨氮小于0.4mg/L。
[0032](2)清池处理
[0033]将池底老化的泥土挖起运走,回填新沙泥8~10厘米。应将清除的各种有机物运出池外,重点清理残饵粪便较多的地方及池塘的死角处。池塘整理后,用生石灰消毒,先排干池水后,曝晒塘底,再施以生石灰100~150公斤/亩,两天后进水,冲洗池子2~3次。
[0034](3)培育基础饵料
[0035]在投放大眼幼体前7~10天,用200目的筛絹网过滤进水。蓄水30-40厘米,向虾塘施肥,每次施肥量:氮肥lppm,磷肥0.lppm。每隔2~3天施肥一次,使池水保持黄绿色或黄褐色。并逐步加水到80厘米,水的透明度控制在30-40厘米。
[0036](4)放养密度30~50万/亩,日投饵2次,4~5天换水一次,前期换水率20~30%。培养到II1-V幼蟹就可以出售了。
[0037](5)投饵。蟹苗(幼蟹)喜食动物性饵料,在刚放养的大眼幼体期内.一般可投喂桡足类、卤虫成体或缢蛏、碎虾肉、碎贝类等,浆液洗掉,一般1-2毫米。幼蟹的饵料基本上
与蟹苗一样。
[0038]—般一天投喂饲料两次,早晨6点投喂,投喂量点日总投饲量的30%~40%,傍晚5点投喂,投喂量占总投饲量的60%~70%,投饲量为蟹体重的5%~10%,可通过放置増来观察摄食情况,视幼体胃肠饱满度及残饵多寡而决定饵料的增减。高温、大雨、盐度太低等情况应适当少投。
[0039](6)培育的时间。蟹苗培育的水温以28~30°C时生长速度最快,大眼幼体一般2~4日便可变态为幼蟹,饲养10~12天经过3~4次蜕壳。可达到甲壳宽0.8~1.2厘米小规格幼蟹苗种.便可用于成蟹养殖。如继续饲养15天左右,便可成为壳宽2~3厘米的大规格幼蟹苗。
[0040](7)水质监测[0041]由于大眼幼体比幼蟹活动力弱,抗病力差,蜕壳频繁,因此大眼幼体对养殖水体环境要求相对较高。每日应定时分两次测定水温水面及水底。根据水温情况决定投喂量,进排水或设置遮蔽物等。有条件的可不定期监测盐度,PH值、透明度。同时,水体深度一般为I米,有条件的可每日换水,每次不超过1/2~1/3,幼蟹大量蜕壳时不能换水。无条件换水的池塘,只要监测好水体,或适当泼洒益生菌调节水质,也可以少换水。养殖期间,应定期对水体进行消毒,每20~30天可使用10~15微克的生石灰进行全池泼洒,或用0.6微克的漂白粉全池泼洒。
[0042](8)日常管理
[0043]①每天要对水色、天气、投饲、用药、蟹苗的摄食、生长、病害等情况进行列表登记,以便于及时总结和提闻养殖技术;
[0044]②北海雨季时间长,连续暴雨会使水体盐度急剧下降,除及时排出上层水外,还可洒些粗盐,通过升高局部水体盐度来缓解;
[0045]③检查堤坝是否有蟹洞,如有应及时堵塞,同时,检测水质是否恶化或蟹是否生病;
[0046]④注意观察塘边是否有死鱼、死虾或死蟹,注意死亡的状态和地点,同时及时捞出检查、分析;
[0047]⑤刮风时水面如果出现泡沫,表明有机质过多,应尽快换水;
[0048]⑥注意水的气味,水体中的有机物夜间大量耗氧,或有毒物质大量溢出,引起蟹缺氧或中毒死亡;
[0049]⑦发现蟹大量爬边·,甚至不肯下水,这是由于环境不适而引起不安,或水体严重缺氧,或池内有有毒物质,或感染纤毛虫等病害,应检查原因;
[0050]⑧底泥中有大量摇蚊幼虫红虫或小头虫,而水体生物并不多见,说明池塘已受到
严重污染;
[0051]⑨定期用石灰、过氧化钙,沸石物和光合细菌等进行消毒。
[0052]另外,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步骤⑴中,如图1和图2所示,向培养池I内放置一竖直设置的遮拦网4,所述遮拦网4将所述培养池分隔成第一部分2和第二部分3,所述遮拦网包括上部5和下部6,所述上部的网目为0.1~0.5厘米,所述下部的网目为3~5厘米,在所述第一部分内的水面上放置塑料网和海藻,在所述培养池的外部还设置有一连通管道7,所述连通管道连通所述第一部分2和所述第二部分3,一水泵8设置在所述连通管道上,以将所述第二部分内的水经由所述连通管道抽吸至所述第一部分内,从而在所述培养池内形成一由所述第一部分向所述第二部分流动的水流。
[0053]遮拦网将培养池分隔成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在水泵和连通管道的作用下,培养池内形成由第一部分向第二部分流动的水流,由于大眼幼体对水流敏感,倾向于停留在逆流的水流中,大眼幼体就更多的集中在第一部分。遮拦网的下部的网目较大,幼蟹可以通过下部回到第二部分,从而减少大眼幼体和幼蟹接触的机会,减少幼蟹对大眼幼体的食用。第一部分的水面上放置塑料网和海藻,有助有吸引大眼幼体更多的集中在第一部分。
[0054]优选的是,所述的远海梭子蟹幼蟹的培育方法中,步骤(1)中,所述第二部分设置有突出于水面之上的平台以及由池底向平台延伸的斜坡,所述平台上放置幼蟹饵料。为了有效的吸引幼蟹回到第二部分,在第二部分内设置平台,平台上放置幼蟹喜食的饵料,并且幼蟹需要有一定时间在平台停留歇息;斜坡是为了方便幼蟹爬上平台。
[0055]优选的是,所述的远海梭子蟹幼蟹的培育方法中,所述连通管道与所述第一部分以及所述第二部分的连接部位均设置有聚乙烯网布,所述网布的网目为2~3毫米。连通管道与第一部分的连接部位、连通管道与第二部分的连接部位均设置有聚乙烯网布,是为了防止大眼幼体以及幼蟹进入连通管道,不过即使有少量的大眼幼体进入连通管道,仍然可以回到培养池内。
[0056]优选的是,所述的远海梭子蟹幼蟹的培育方法中,所述上部的由下向上的网目逐渐增大。
[0057]优选的是,所述的远海 梭子蟹幼蟹的培育方法中,所述连通管道与所述第一部分的连接部位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的1/2高度处,所述连通管道与所述第二部分的连接部位设置在所述第二部分的1/2高度处。这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培养池内水体的流动,从而更有利于吸引大眼幼体逆流游动。
[0058]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权利要求】
1.一种远海梭子蟹幼蟹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向培养池内投放大眼幼体,大眼幼体的投放密度为30~50万/亩; (2)在大眼幼体向幼蟹的生长过程中,向培养池内投放饵料,所述饵料为桡足类、卤虫成体、缢蛏、碎虾肉或者碎贝类中的一种或者几种,所述饵料为I~2毫米的颗粒状,每天向培养池内投放饵料两次,第一次投放在上午,第一次投放量占总投放量为30~40%,第二次投放在下午,第二次投放量占总投放量的60~70%,总投放量为大眼幼体的体重的5~1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海梭子蟹幼蟹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培养池内的水温在28~30°C。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海梭子蟹幼蟹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每天更换培养池内的水,每次更换培养池的水体体积的1/2~1/3。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海梭子蟹幼蟹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每隔20~30天使用10~15微克的生石灰或者0.6微克的漂白粉对培养池内的水体消毒。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海梭子蟹幼蟹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向培养池内投放大眼幼体之前7~10天,向培养池内蓄水至30~40厘米,之后向培养池内施氮肥和磷肥,之后,加水至80厘米,水的透明度控制在30~40厘米。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海梭子蟹幼蟹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向培养池内放置一竖直设置的遮拦网,所述遮拦网将所述培养池分隔成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遮拦网包括上部和下部,所述上部的网目为0.1~0.5厘米,所述下部的网目为3~5厘米,在所述第一部分内的水面上放置塑料网和海藻,在所述培养池的外部还设置有一连通管道,所述连通管道连通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一水泵设置在所述连通管道上,以将所述第二部分内的水经由所述连通管道抽吸至所述第一部分内,从而在所述培养池内形成一由所述第一部分向所述第二部分流动的水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远海梭子蟹幼蟹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第二部分设置有突出于水面之上的平台以及由池底向平台延伸的斜坡,所述平台上放置幼蟹饵料。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远海梭子蟹幼蟹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管道与所述第一部分以及所述第二部分的连接部位均设置有聚乙烯网布,所述网布的网目为2~3毫米。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远海梭子蟹幼蟹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的由下向上的网目逐渐增大。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远海梭子蟹幼蟹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管道与所述第一部分的连接部位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的1/2高度处,所述连通管道与所述第二部分的连接部位设置在所述第二部分的1/2高度处。
【文档编号】A01K61/00GK103704159SQ201310646502
【公开日】2014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4日
【发明者】谭雄亮 申请人:北海市振发海洋产业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