牦牛牛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333阅读:5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牦牛牛舍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畜养殖领域,尤其是一种牦牛牛舍。
背景技术
目前,在牦牛养殖过程中,所使用的牦牛暖棚一般包括底面、墙体、屋顶,在朝向南、北的墙体下端靠近地面的位置开有进风口,上端开有出风口。这种简易牛棚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首先,牛棚虽然解决了通风的问题,但是,由于在高海拔牧区,温度较低,尤其是在冬季,温度更是达到零下30 V度左右,外界寒风从墙体下端进风口进入牛舍后,一方面会极大的降低牛棚内的温度,使牛棚无法起到防寒的作用,另一方面,寒风直接吹在牦牛躯体上,会使得牦牛经常出现感冒或被冻伤,甚至冻死的情况,如果将进风口封闭,虽然解决了防寒的问题,但是牛棚内不通风,空气不流通,温湿度较大,容易滋生细菌,且有毒有害气体浓度会升高,因而使牦牛容易感染各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其次,现有的简易牛棚较为封闭,过多的牦牛挤在一起,会使得牛棚内的温度逐渐升高,而现有的牛棚内没有设置任何可以调整温度的装置,有时,会出现牛棚内、外温差较大,在此情况下,牦牛出牧时,从温度较高的环境突然进入到温度较低的环境中,导致牦牛患病的几率大大增加;再者,一般牛棚内都装有照明装置,而且,牛棚内的一些设备都需要市电来驱动,但是,牧区地广人稀,电力设施较为落后,电力供给没有保障;另外,现有的牛棚内没有专门的粪便清理通道,更没有粪污处理系统,牦牛在牛棚内排泄后,不但造成内部环境很差,影响牦牛健康,尿液直接渗透至地下,造成土壤和地下水严重污染。另外,简易牦牛棚内的牛粪难以清理,而且,直接倾倒在草原上,会对牧区环境造成很大破坏。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同时解决通风、防寒问题的牦牛
牛舍。·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该牦牛牛舍,包括底面、墙体、屋顶,所述屋顶设置有排风孔,所述底面下方埋设有地热换热管路,地热换热管路的一端延伸至墙体外侧并与外界连通,另一端延伸至底面并与牛舍内连通。进一步的是,所述地热换热管路包括进风管、舍内出风管以及埋设在进风管与舍内出风管之间的多根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直径小于进风管、舍内出风管的直径。进一步的是,所述进风管的进风口为喇叭状。进一步的是,所述排风孔处设置有排风管,在排风管上端头设置有风帽。进一步的是,所述墙体上设置有通风百叶窗。进一步的是,所述牛舍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以及用于控制通风百叶窗开闭的控制系统,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控制系统电连接。进一步的是,所述屋顶上设置有太阳能发电装置。进一步的是,所述屋顶上设置有阳光板。[0012]进一步的是,所述底面上设置有排尿沟,所述排尿沟末端设置有厌氧发酵池。进一步的是,所述厌氧发酵池上方设置有晒粪场,晒粪场上方设置有遮雨蓬。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屋顶设置排风孔,在底面下方埋设地热换热管路,地热换热管路的一端延伸至墙体外侧并与外界连通,另一端延伸至底面并与牛舍内连通,上述通风系统的原理是采用自然风压通气和热压通气两种混合通气方式实现牛舍内的空气流通,其中风压通气是利用自然风压驱动外界的空气沿地热换热管路进入到牛舍内,再从屋顶的排风孔排出,形成舍内通气;而热压通气的原理是:牛舍内的空气受热后密度下降,逐渐上升,从屋顶的排风孔排出,舍内形成负压,使外界的空气沿地热换热管路被吸入到牛舍内,从而形成牛舍内的空气流通,而外界的冷空气经过地热换热管路换热后,使得进入牛舍内的空气温度相对较高,防止舍内温度大幅下降,从而避免了牦牛冻伤甚至冻死,因而,本实用新型巧妙而有效的解决了高寒地区畜舍通风与防寒之间的矛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牦牛牛舍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向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的A向截面示意图;图中标记说明:底面1、墙体2、屋顶3、排风孔4、排风管41、风帽42、地热换热管路
5、进风管51、舍内出风管52、换热管53、通风百叶窗6、温度传感器7、控制系统8、太阳能发电装置9、阳光板10、排尿沟11、厌氧发酵池12、晒粪场13、遮雨蓬14。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 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该牦牛牛舍,包括底面1、墙体2、屋顶3,所述屋顶3设置有排风孔4,所述底面I下方埋设有地热换热管路5,地热换热管路5的一端延伸至墙体2外侧与并外界连通,另一端延伸至底面I并与牛舍内连通。通过在屋顶3设置排风孔4,在底面下方埋设地热换热管路5,地热换热管路5的一端延伸至墙体2外侧并与外界连通,另一端延伸至底面I并与牛舍内连通,上述通风系统的原理是采用自然风压通气和热压通气两种混合通气方式实现牛舍内的空气流通,其中风压通气是利用自然风压驱动外界的空气沿地热换热管路5进入到牛舍内,再从屋顶排风孔4排出,形成舍内通气;而热压通气的原理是:牛舍内的空气受热后密度下降,逐渐上升,从屋顶上设置的排风孔4排出,舍内形成负压,使外界的空气沿换热管路5被吸入牛舍内,从而形成牛舍内的空气流通,避免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升高,而外界的冷风经过地热换热管路5换热后,使得进入牛舍内的空气温度相对较高,防止舍内温度大幅下降,从而避免了牦牛冻伤甚至冻死,因而,本实用新型巧妙而有效的解决了高寒地区畜舍通风与防寒之间的矛盾。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地热换热管路5可以采用多种实施方式,只要能够将外界的冷空气经过地热换热后使其温度升高即可,作为优选的方式是:所述地热换热管路5包括进风管51、舍内出风管52以及埋设在进风管51与舍内出风管52之间的多根换热管53,所述换热管53的直径小于进风管51、舍内出风管52的直径,这种结构的地热换热管路5可以有效的增加地热换热效率,大大提高换热管53内空气的温度。为了使更多的冷风进入到地热换热管路5内进行换热后进入到牛舍内,提高其通风效果,将所述进风管51的进风口设置为喇叭状,可以增加进风量。为了避免外界的冷空气沿排风孔4倒灌入牛舍内,所述排风孔4处设置有排风管41,在排风管41上端头设置有风帽42。由于牛舍内牦牛较多,会使得气温逐渐升高,而在夏季,牛舍内会出现温度过高的情况。为了避免牛舍内温度过高,所述墙体2上设置了通风百叶窗6,如图2所示,通过调整百叶窗的开闭使外界的冷风进入到牛舍内对舍内温度进行调控。进一步的,为了实现牛舍内温度的自动调控,所述牛舍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7以及用于控制通风百叶窗6开闭的控制系统8,所述温度传感器7与控制系统8电连接,温度传感器7可以实时监测牛舍内的温度变化,一旦牛舍内的温度变化超出预订的值,控制系统8则控制通风百叶窗6的开闭来控制外界冷风的进入量,从而实现牛舍内温度的自动控制。为了解决牛舍的用电问题,在屋顶3上设置了太阳能发电装置9,如图2所示,由于牛舍一般修建在牧区的空旷地带,在白天光照充足,利用太阳能发电装置9可以为牛舍内电气设备提供充足的电能,而且,太阳能发电装置9利用的是太阳能,能够大大降低其发电成本,而且,在发电过程中没有噪音,也有利于牦牛的休息。再者,为了使牛舍得到充足的阳光照射,提高基础温度,所述屋顶3上设置有阳光板10,如图2所示,太阳光透过阳光板10照射在牛舍内,不但能够提高牛舍内的温度,同时,还可以使牛舍内更加干爽,此外,太阳光通过阳光板10照射在牛床,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能够抑制有害细菌的滋生。另外,为了避免牦牛在牛舍内排泄后使得牛舍内污浊不堪,在牛舍的底面I上设置有排尿沟11,所 述排尿沟11末端设置有厌氧发酵池12,如图1、3所示。牛舍内的牛床是倾斜设置的,因此牦牛排泄的尿液会沿着倾斜的牛床流到排尿沟11,然后再沿排尿沟11流入厌氧发酵池12内进行厌氧发酵处理,而牦牛排泄出的粪便采用人工的方式从牛床装入推车,可以通过牛舍内设置的排污通道倒入厌氧发酵池12内进行厌氧发酵处理,不但保持了牛舍的干净卫生,同时,也减少了牛舍的清理次数,降低了养殖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经过厌氧发酵处理后的粪便也是一种优质肥料,变废为宝,能够避免环境污染,并为牧草种植提供优质有机肥,更加经济环保。牦牛的粪便经过晒干处理后,也是一种燃料,因此,在所述厌氧发酵池12上方设置了晒粪场13,晒粪场13上方设置有遮雨蓬14,如图3所示,利用晒粪场13可以将牦牛的粪便晒干收集起来进而利用。
权利要求1.牦牛牛舍,包括底面(I)、墙体(2)、屋顶(3),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顶(3)设置有排风孔(4),所述底面(I)下方埋设有地热换热管路(5),地热换热管路(5)的一端延伸至墙体(2)外侧并与外界连通,另一端延伸至底面(I)并与牛舍内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牦牛牛舍,其特征在于:所述地热换热管路(5)包括进风管(51)、舍内排风管(52)以及埋设在进风管(51)与舍内排风管(52)之间的多根换热管(53),所述换热管(53)的直径小于进风管(51)、舍内排风管(52)的直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牦牛牛舍,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51)的进风口为喇叭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牦牛牛舍,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孔(4)处设置有排风管(41),在排风管(41)上端头设置有风帽(42)。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牦牛牛舍,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2)上设置有通风百叶窗(6)。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牦牛牛舍,其特征在于:所述牛舍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7)以及用于控制通风百叶窗(6)开闭的控制系统(8),所述温度传感器(7)与控制系统(8)电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牦牛牛舍,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顶(3)上设置有太阳能发电装置(9)。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牦牛牛舍,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顶(3)上设置有阳光板(10)。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牦牛牛舍,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I)上设置有排尿沟(11),所述排尿沟(11)末端设置有厌氧发酵池(12)。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牦牛牛舍,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发酵池(12)上方设置有晒粪场(13 ),晒粪场(13 )上方设置有遮雨蓬(14 )。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能够同时解决通风与防寒问题的牦牛牛舍。该牦牛牛舍,包括底面、墙体、屋顶,所述屋顶设置有排风孔,所述底面下方埋设有地热换热管路,地热换热管路的一端延伸至墙体外侧并与外界连通,另一端延伸至底面并与牛舍内连通。上述通风系统的原理是采用自然风压通气和热压通气两种混合通气方式实现牦牛舍内的空气流通。该通风系统能够使进入牛舍内的空气温度相对较高,不会大幅度造成牛舍内的温度下降,从而避免了牦牛被冻伤甚至冻死的情况发生,达到通风防寒的目的。同时,还能够有效避免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升高和细菌的滋生,维护牦牛的健康,适合在寒冷地区家畜养殖领域推广应用。
文档编号A01K1/00GK203136735SQ201320056140

公开日2013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31日
发明者文勇立, 泽让东科, 王永, 艾鹥 申请人:西南民族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