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培植物定植过滤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590阅读:34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培植物定植过滤篮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培植物定植装置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水培植物定植过滤篮。包括外壳、内壳、导水管和活性炭。外壳的开口端的边缘有用于能够挂在鱼缸上的第一环状支撑部,外壳的开口端相对的一端上有第一通孔;内壳的开口端相对的一端上设置有若干第二通孔;部分内壳从第一通孔伸出外壳外;外壳的开口端至外壳的开口端相对的一端的距离大于内壳的开口端至外壳的开口端相对的一端的距离;外壳和置于外壳内的部分内壳之间具有环状间隙,活性炭置于环状间隙中;导水管固定在外壳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培植物定植过滤篮不但能使鱼缸中的水得到过滤,而且像鱼粪便这种天然有机肥料能经导水管流入内壳中,起到了给水培植物施肥的作用。
【专利说明】一种水培植物定植过滤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培植物定植装置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水培植物定植过滤
m
ITTti O
【背景技术】
[0002]水培是一种新型的植物无土栽培方式,通常将是将植物根茎固定在定植篮内,定期向植物施肥或浇营养液,使植物能够正常的生长,完成整个生命周期。相关技术中,定植篮均为设置有通孔的塑料筐,将定植篮挂在鱼缸的缸口上。这种定植篮,不能过滤鱼缸中的水,故要经常更换鱼缸中的水,以保证鱼和水培植物能正常生长。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培植物定植过滤篮,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0004]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水培植物定植过滤篮,包括,外壳、内壳、导水管和活性炭;所述外壳为中空腔体,其有一开口端,所述外壳的开口端的边缘设置有用于能够挂在鱼缸上的第一环状支撑部,所述外壳的开口端相对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内壳为中空腔体,其有一开口端,所述内壳的开口端相对的一端上设置有若干第二通孔;部分所述内壳从所述第一通孔伸出所述外壳外,其余部分所述内壳置于所述外壳内;若干所述第二通孔均置于所述外壳外,所述内壳的开口端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的开口端至所述外壳的开口端相对的一端的距离大于所述内壳的开口端至所述外壳的开口端相对的一端的距离;所述外壳和置于所述外壳内的部分所述内壳之间具有环状间隙,所述活性炭置于所述环状间隙中,所述活性炭的体积小于所述环状间隙的容积;所述导水管固定在所述外壳上,其一端置于所述活性炭内,另一端与外部抽水装置相连接。
[0005]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一种水培植物定植过滤篮,通过设置有外壳和内壳,在外壳和内壳之间的环状间隙中添加活性炭。鱼缸中的水进导水管吸入活性炭中,水经过活性炭过滤,去除杂质,流入内壳中,浇灌水培植物后,水从第二通孔中重新流入鱼缸。这样,不但能使鱼缸中的水得到过滤;而且,像鱼粪便这种天然有机肥料能经导水管流入内壳中,起到了给水培植物施肥的作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6]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水培植物定植过滤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07]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水培植物定植过滤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8]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09]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培植物定植过滤篮,包括,外壳1、内壳
2、导水管3和活性炭4;外壳I为中空腔体,其可以为任何的形状,譬如中空圆柱体、中空矩形体、中空圆台体等,根据不同的需要可以设计不同的形状,均适用于本实施例。其有一开口端,外壳I的开口端的边缘设置有用于能够挂在鱼缸上的第一环状支撑部5,通过设置有第一环状支撑部5,可以有效的将本实施例提供的定植过滤篮固定设置在外部的鱼缸中。外壳I的开口端相对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一通孔6,第一通孔6的形状根据内壳2的具体形状来设计。内壳2为中空腔体,其形状也可以为任何形状,譬如中空圆柱体、中空矩形体、中空圆台提等,根据生产需要可以设计不同的形状。其有一开口端,内壳2的开口端相对的一端上设置有若干第二通孔7 ;部分内壳2从第一通孔6伸出外壳I外,其余部分内壳2置于外壳I内;若干第二通孔7均置于外壳I外,内壳2的开口端置于外壳I内。水培植物的根莖能够从第二通孔7伸出内壳2外,使水培植物能够吸取更多的养分;另外,设置有第二通孔7,可以促进内壳2的水从第二通孔7流入鱼缸中。外壳I的开口端至外壳I的开口端相对的一端的距离大于内壳2的开口端至外壳I的开口端相对的一端的距离。外壳I和置于外壳I内的部分内壳2之间具有环状间隙8,活性炭4置于环状间隙8中,活性炭4的体积小于环状间隙8的容积;由于活性炭4的体积小于环状间隙8的容积,故活性炭4的堆积高度要小于内壳2的开口端至外壳I的开口端相对的一端的距离,防止活性炭4进入内壳2,阻碍水培植物在内壳2中的生长。导水管3固定在外壳I上,其一端置于活性炭4内,另一端与外部抽水装置相连接。导水管3将鱼缸中的水导入活性炭4中,经活性炭4过滤,水流入内壳2中,浇灌水培植物。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培植物定植过滤篮可以用活性炭4过滤鱼缸中的水,且经过过滤的水,可以循环流入鱼缸中,减少了换水的次数,节约成本,保护水资源。另外,鱼粪便这种有机肥料,经导水管3流入内壳2中,浇灌水培植物,起到了给水培植物施肥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从第一通孔6伸出外壳I的部分内壳2的侧周面上还可以设置有若干第三通孔9,通过设置有第三通孔9,水培植物的根茎可以从不同的方向延伸至内壳2外,对水培植物的生长起到了促进作用。
[0010]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培植物定植过滤篮,导水管3的一端盘旋设置在外壳I的底部,设置在外壳I底部的导水管3的一端上还设置有若干出水孔10。通过导水管3盘旋设置和在其上设置有若干出水孔10,水从不同的方向经过活性炭4,故可以使从鱼缸中导入的水更加均匀的过滤,进一步提高了过滤后水的质量。另外,导水管3上还可以设置有水流量调节阀11,其置于外壳I的外部。设置有水流量调节阀11,可以使鱼缸中的水以一定的流量流入外壳I中,避免了由于水流过大造成的水过滤不净或者水培植物根茎经常浸在水中的情况发生。值得一提的是,活性炭4可以为任何具有吸附性能的活性炭4,在本实施例中活性炭4可以为颗粒活性炭或者板块多层活性炭。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通孔7和第三通孔9的形状可以为任何形状,譬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通孔7的形状为方形,第三通孔9为圆形。另外,外壳I和内壳2可以是分体结构,也可以为一体结构,在本实施例中优选一体结构,这样可以提高整体定植过滤篮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0011]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水培植物定植过滤篮使用过程为:在内壳2中种植水培植物的根茎,水培植物从外壳I的开口端伸出。导水管3将鱼缸中的水导入外壳I的底部,水经活性炭4过滤;随着外壳I中水量的增加,超过内壳2的高度,经过滤的水流入到内壳2中,对内壳2中的水培植物进行浇灌。浇灌后的水,从第二通孔7和第三通孔9中回流至鱼缸中。[0012]本实施例提供的定植过滤篮,可以有效的防止水培植物的根茎长期浸泡在水中而导致腐烂或者长期不能按时浇水而导致水培植物枯萎。且其能够过滤鱼缸中的水,减少更换鱼缸中水的次数,不但降低成本,而且节约水资源。鱼缸中含有鱼粪便的水又可以用来浇灌水培植物,起到对水培植物施肥的作用。本实施例提供的定植过滤篮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制造成本低。
[001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水培植物定植过滤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内壳、导水管和活性炭;所述外壳为中空腔体,其有一开口端,所述外壳的开口端的边缘设置有用于能够挂在鱼缸上的第一环状支撑部,所述外壳的开口端相对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一通孔; 所述内壳为中空腔体,其有一开口端,所述内壳的开口端相对的一端上设置有若干第二通孔;部分所述内壳从所述第一通孔伸出所述外壳外,其余部分所述内壳置于所述外壳内;若干所述第二通孔均置于所述外壳外,所述内壳的开口端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的开口端至所述外壳的开口端相对的一端的距离大于所述内壳的开口端至所述外壳的开口端相对的一端的距离; 所述外壳和置于所述外壳内的部分所述内壳之间具有环状间隙,所述活性炭置于所述环状间隙中,所述活性炭的体积小于所述环状间隙的容积; 所述导水管固定在所述外壳上,其一端置于所述活性炭内,另一端与外部抽水装置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培植物定植过滤篮,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第一通孔伸出所述外壳的部分所述内壳的侧周面上还设置有若干第三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培植物定植过滤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管的一端盘旋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培植物定植过滤篮,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底部的所述导水管的一端上还设置有若干出水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培植物定植过滤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管上还设置有水流量调节阀,其置于所述外壳的外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水培植物定植过滤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为颗粒活性炭或板块多层活性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水培植物定植过滤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为方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水培植物定植过滤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通孔为圆形。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水培植物定植过滤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壳为一体件。
【文档编号】A01K63/04GK203399583SQ201320406424
【公开日】2014年1月22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9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9日
【发明者】刘锡岳 申请人:刘锡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