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农药和杀真菌混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23229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以下通式的羧酰胺已知为具有杀真菌效果的活性化合物

其中

-R1表示氢原子或甲基,且

-R2表示甲基、二氟甲基或三氟甲基,(参见WO 1986/02641 A、WO 1992/12970 A、JP 2010-83869、WO 20111/62397 A)。

此外,已知可将所述化合物与不同的杀真菌和农药活性成分混合;所得的组合物例如已知于WO2011/135827A、WO2011/135828A、WO2011/135830A、WO2011/135831、WO2011/135832A、WO2011/135833A、WO2011/135834A、WO2011/135835A、WO2011/135836A、WO 2011/135837A、WO 2011/135838A、WO 2011/135839A和WO 2011/135840A。

由于对现代活性成分(例如杀真菌剂)的生态学和经济上的要求不断增加,例如关于活性谱、毒性、选择性、施用率、残留物的形成和有利的制造的要求,也会存在例如抗药性的问题,一直需要开发新的、至少在某些领域优于已知组合物的杀真菌组合物。

出人意料地,现已发现包含至少一种上文所示的式(I)化合物和至少一种其他杀虫剂的混合物与现有技术已知的那些混合物一样具有优异的效能。

本发明的混合物与已知于现有技术的组合相比在对抗有害微生物或害虫(特别是植物致病性真菌)方面显示出优异的效能。

特别地,本发明的混合物优选在其作为杀虫剂在对抗有害微生物或害虫(特别是植物致病性真菌)方面的应用中具有协同效应。

此外,本发明的混合物与现有技术抵抗有害微生物(特别是植物致病性真菌)或害虫的已知混合物相比具有优异的协同效应。

现将详述本发明的混合物:

本发明的组合物包含

(1)至少一种通式(I)的化合物

其中,

-R1代表氢原子或甲基,且

-R2表示甲基、二氟甲基或三氟甲基;

(2)至少一种选自以下的杀虫剂:氯虫酰胺(Chlorantraniliprole)(2.1;Cas号为500008-45-7)、氰虫酰胺(Cyantraniliprole)(2.2;Cas号为736994-63-1)、氟虫酰胺(Flubendiamide)(2.3;Cas号为272451-65-7)、

1-(3-氯吡啶-2-基)-N-[4-氰基-2-甲基-6-(甲基氨甲酰基)苯基]-3-{[5-(三氟甲基)-1H-四唑-1-基]甲基}-1H-吡唑-5-甲酰胺(2.4;已知于WO2010/069502)、

1-(3-氯吡啶-2-基)-N-[4-氰基-2-甲基-6-(甲基氨甲酰基)苯基]-3-{[5-(三氟甲基)-2H-四唑-2-基]甲基}-1H-吡唑-5-甲酰胺(2.5;已知于WO2010/069502)、

N-[2-(叔丁基氨甲酰基)-4-氰基-6-甲基苯基]-1-(3-氯吡啶-2-基)-3-{[5-(三氟甲基)-1H-四唑-1-基]甲基}-1H-吡唑-5-甲酰胺(2.6;已知于WO2010/069502)、

N-[2-(叔丁基氨甲酰基)-4-氰基-6-甲基苯基]-1-(3-氯吡啶-2-基)-3-{[5-(三氟甲基)-2H-四唑-2-基]甲基}-1H-吡唑-5-甲酰胺(2.7;已知于WO2010/069502)、

Flupyradifurone(2.8,Cas号为951659-40-8)、

3-溴-N-{2-溴-4-氯-6-[(1-环丙基乙基)氨甲酰基]苯基}-1-(3-氯吡啶-2-基)-1H-吡唑-5-甲酰胺(2.9,已知于WO2005/077934)、

1-{2-氟-4-甲基-5-[(2,2,2-三氟乙基)亚磺酰基]苯基}-3-(三氟甲基)-1H-1,2,4-三唑-5-胺(2.10;已知于WO2006/043635)、

1-{2-氟-4-甲基-5-[(R)-(2,2,2-三氟乙基)亚磺酰基]苯基}-3-(三氟甲基)-1H-1,2,4-三唑-5-胺(2.11;已知于WO2006/043635)、

1-{2-氟-4-甲基-5-[(S)-(2,2,2-三氟乙基)亚磺酰基]苯基}-3-(三氟甲基)-1H-1,2,4-三唑-5-胺(2.12;已知于WO2006/043635)。因此,本发明涉及式(I)化合物和杀虫剂的混合物。

式(I)的化合物已知于现有技术;其化合物的制备记载于例如文献中(参见WO 1986/02641 A、WO 1992/12970 A、JP 2010-83869、WO 2011162397)中。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通式(I)的化合物由化合物(I-1)至(I-5)中的一种表示:

通式(I)的化合物优选选自式(I-1)、(I-2)和(I-5)的化合物。更优选地,通式(I)的化合物为式(I-1)的化合物。

作为本发明混合物的必备部分(mandatory part)提及的式(I)的化合物包含上述方案中所示的立构中心:

因此,已知两种立体异构体构成式(I)的化合物,其均为本发明的一部分(WO 20111/62397A)。因此,式(I)的化合物由式(I-(R))或由式(I-(S))表示,

其中,在通式(I-(R)和(I-(S))的化合物中,特定残基具有以下含义:

-R1表示氢原子或甲基,且

-R2表示甲基、二氟甲基或三氟甲基。

式(I)的化合物可由通式(I-(R))和(I-(S))的化合物的混合物表示。然而,优选通式(I)化合物的R型/S型对映异构体比为80/20以上,更优选地,通式(I)化合物的R型/S型对映异构体比为90/10至10000/1,再更优选通式(I)化合物的R型/S型对映异构体比为95/5至10000/1,最优选通式(I)化合物的R型/S型对映异构体比为98/1至1000/1。

考虑到上述取代基R1和R2的优选定义,所述通式(I)的化合物选自以下化合物中的一种:

优选地,通式(I)的化合物选自化合物((I-1(S))、(I-1(R))、((I-2(S))、(I-2(R))和((I-5(S))、(I-5(R))。

更优选地,通式(I)的化合物选自化合物((I-1(S))或(I-1(R))。

二元农药和杀真菌混合物

本发明涉及新的混合物、制备这些混合物的方法、包含这些混合物的组合物,及其作为生物活性混合物的用途,特别是在作物保护和材料保护中用于防治有害微生物或害虫及增强植物健康的用途。

以下通式的羧酰胺已知为具有杀真菌效果的活性化合物

其中

-R1表示氢原子或甲基,且

-R2表示甲基、二氟甲基或三氟甲基,(参见WO 1986/02641 A、WO 1992/12970 A、JP 2010-83869、WO 20111/62397 A)。显然,其与前文所示的式(I)化合物相同。

此外,已知可将所述化合物与不同的杀真菌和农药活性成分混合;所得的组合物例如已知于:WO 2011/135827 A、WO 2011/135828 A、WO 2011/135830 A、WO 2011/135831、WO 2011/135832 A、WO 2011/135833 A、WO 2011/135834 A、WO 2011/135835 A、WO 2011/135836 A、WO 2011/135837 A、WO 2011/135838 A、WO 2011/135839 A和WO 2011/135840A。

由于对现代活性成分(例如杀真菌剂)的生态学和经济上的要求不断增加,例如关于活性谱、毒性、选择性、施用率、残留物的形成和有利的制造的要求,也会存在例如抗药性的问题,一直需要开发新的、至少在某些领域优于已知组合物的杀真菌组合物。

出人意料地,现已发现包含至少一种上文所示的式(I)化合物和至少一种其他杀虫剂的混合物与现有技术已知的那些混合物一样具有优异的效能。

本发明的混合物与已知于现有技术的组合相比在对抗有害微生物或害虫(特别是植物致病性真菌)方面显示出优异的效能。

特别地,本发明的混合物优选在其作为杀虫剂在对抗有害微生物或害虫(特别是植物致病性真菌)方面的应用中具有协同效应。

此外,本发明的混合物与现有技术的已知混合物相比在对抗有害微生物(特别是植物致病性真菌)或害虫方面具有优异的协同效应。

现将详述本发明的混合物:

本发明的组合物包含

(1)至少一种通式(I)的化合物

其中,

-R1表示氢原子或甲基,且

-R2表示甲基、二氟甲基或三氟甲基,

(2)至少一种选自以下的杀虫剂:氯虫酰胺(2.1;Cas号为500008-45-7)、氰虫酰胺(2.2;Cas号为736994-63-1)、氟虫酰胺(2.3;Cas为272451-65-7)、

1-(3-氯吡啶-2-基)-N-[4-氰基-2-甲基-6-(甲基氨甲酰基)苯基]-3-{[5-(三氟甲基)-1H-四唑-1-基]甲基}-1H-吡唑-5-甲酰胺(2.4;已知于WO2010/069502)、

1-(3-氯吡啶-2-基)-N-[4-氰基-2-甲基-6-(甲基氨甲酰基)苯基]-3-{[5-(三氟甲基)-2H-四唑-2-基]甲基}-1H-吡唑-5-甲酰胺(2.5;已知于WO2010/069502)、

N-[2-(叔丁基氨甲酰基)-4-氰基-6-甲基苯基]-1-(3-氯吡啶-2-基)-3-{[5-(三氟甲基)-1H-四唑-1-基]甲基}-1H-吡唑-5-甲酰胺(2.6;已知于WO2010/069502)、

N-[2-(叔丁基氨甲酰基)-4-氰基-6-甲基苯基]-1-(3-氯吡啶-2-基)-3-{[5-(三氟甲基)-2H-四唑-2-基]甲基}-1H-吡唑-5-甲酰胺(2.7;已知于WO2010/069502)、

Flupyradifurone(2.8,Cas号为951659-40-8)、

3-溴-N-{2-溴-4-氯-6-[(1-环丙基乙基)氨甲酰基]苯基}-1-(3-氯吡啶-2-基)-1H-吡唑-5-甲酰胺(2.9,已知于WO2005/077934)、

1-{2-氟-4-甲基-5-[(2,2,2-三氟乙基)亚磺酰基]苯基}-3-(三氟甲基)-1H-1,2,4-三唑-5-胺(2.10;已知于WO2006/043635)、

1-{2-氟-4-甲基-5-[(R)-(2,2,2-三氟乙基)亚磺酰基]苯基}-3-(三氟甲基)-1H-1,2,4-三唑-5-胺(2.11;已知于WO2006/043635)、

1-{2-氟-4-甲基-5-[(S)-(2,2,2-三氟乙基)亚磺酰基]苯基}-3-(三氟甲基)-1H-1,2,4-三唑-5-胺(2.12;已知于WO2006/043635)。

因此,本发明涉及式(I)化合物和杀虫剂的混合物。

式(I)的化合物已知于现有技术;其化合物的制备记载于例如文献(参见WO 1986/02641 A、WO 1992/12970 A、JP 2010-83869、WO 2011162397)中。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通式(I)的化合物由化合物(I-1)至(I-5)中的一种表示:

通式(I)的化合物优选选自式(I-1)、(I-2)和(I-5)的化合物。更优选地,通式(I)的化合物为式(I-1)的化合物。

作为本发明混合物的必备部分提及的式(I)的化合物包含上述方案中所示的立构中心:

因此,已知两种立体异构体构成式(I)的化合物,其均为本发明的一部分(WO 20111/62397A)。因此,式(I)的化合物由式(I-(R))或由式(I-(S))表示,

其中,在通式(I-(R))和(I-(S))的化合物中,特定残基具有以下含义:

-R1表示氢原子或甲基,且

-R2表示甲基、二氟甲基或三氟甲基。

式(I)的化合物可由通式(I-(R))和(I-(S))的化合物的混合物表示。然而,优选通式(I)化合物的R型/S型对映异构体比为80/20以上,更优选地,通式(I)化合物的R型/S型对映异构体比为90/10至10000/1,再更优选通式(I)化合物的R型/S型对映异构体比为95/5至10000/1,最优选通式(I)化合物的R型/S型对映异构体比为98/1至1000/1。

考虑到上述取代基R1和R2的优选定义,所述通式(I)的化合物选自以下化合物中的一种:

优选地,通式(I)的化合物选自化合物((I-1(S))、(I-1(R))、((I-2(S))、(I-2(R))和((I-5(S))、(I-5(R))。

更优选地,通式(I)的化合物选自化合物((I-1(S))或(I-1(R))。

将式(I)的化合物与(2)至少一种杀虫剂混合。

优选地,将式(I)的化合物与一种杀虫剂混合。

所述杀虫剂选自氯虫酰胺(2.1;Cas号为500008-45-7)、氰虫酰胺(2.2;Cas号为736994-63-1)、氟虫双酰胺(2.3;Cas号为272451-65-7)、

1-(3-氯吡啶-2-基)-N-[4-氰基-2-甲基-6-(甲基氨甲酰基)苯基]-3-{[5-(三氟甲基)-1H-四唑-1-基]甲基}-1H-吡唑-5-甲酰胺(2.4;已知于WO2010/069502)、

1-(3-氯吡啶-2-基)-N-[4-氰基-2-甲基-6-(甲基氨甲酰基)苯基]-3-{[5-(三氟甲基)-2H-四唑-2-基]甲基}-1H-吡唑-5-甲酰胺(2.5;已知于WO2010/069502)、

N-[2-(叔丁基氨甲酰基)-4-氰基-6-甲基苯基]-1-(3-氯吡啶-2-基)-3-{[5-(三氟甲基)-1H-四唑-1-基]甲基}-1H-吡唑-5-甲酰胺(2.6;已知于WO2010/069502)、

N-[2-(叔丁基氨甲酰基)-4-氰基-6-甲基苯基]-1-(3-氯吡啶-2-基)-3-{[5-(三氟甲基)-2H-四唑-2-基]甲基}-1H-吡唑-5-甲酰胺(2.7;已知于WO2010/069502)、

Flupyradifurone(2.8,Cas号为951659-40-8)、

3-溴-N-{2-溴-4-氯-6-[(1-环丙基乙基)氨甲酰基]苯基}-1-(3-氯吡啶-2-基)-1H-吡唑-5-甲酰胺(2.9,见WO2005/077934)、

1-{2-氟-4-甲基-5-[(2,2,2-三氟乙基)亚磺酰基]苯基}-3-(三氟甲基)-1H-1,2,4-三唑-5-胺(2.10;已知于WO2006/043635)、

1-{2-氟-4-甲基-5-[(R)-(2,2,2-三氟乙基)亚磺酰基]苯基}-3-(三氟甲基)-1H-1,2,4-三唑-5-胺(2.11;已知于WO2006/043635)、

1-{2-氟-4-甲基-5-[(S)-(2,2,2-三氟乙基)亚磺酰基]苯基}-3-(三氟甲基)-1H-1,2,4-三唑-5-胺(2.12;已知于WO2006/043635)。

本发明的混合物或组合物的式(I)化合物和化合物(II)可以两种必备组分之间的任意特定比组合。在本发明的混合物或组合物中,通式(I)化合物和化合物(II)以1000:1至1:1000的(I):(II)的协同有效重量比,优选以500:1至1:500的重量比,最优选以100:1至1:100的重量比存在。本发明可用的其他(I):(II)比按照优选性逐渐增加的顺序给出:800:1至1:800、700:1至1:700、750:1至1:750、600:1至1:600、400:1至1:400、300:1至1:300、250:1至1:250、200:1至1:200、95:1至1:95、90:1至1:90、85:1至1:85、80:1至1:80、75:1至1:75、70:1至1:70、65:1至1:65、60:1至1:60、55:1至1:55、45:1至1:45、40:1至1:40、35:1至1:35、30:1至1:30、25:1至1:25、20:1至1:20、15:1至1:15、10:1至1:10、5:1至1:5、4:1至1:4、3:1至1:3、2:1至1:2。

以下组合示例性说明了本发明的混合物的具体实施方案:

虽然本发明的混合物可为组合物本身,但最终使用的组合物通常通过将式(I)的化合物与至少一种杀虫剂和惰性载体混合,且如果必要,通过加入用于所述制剂的表面活性剂和/或其他助剂(例如填充剂),并通过将所述混合物配制成油制剂、可乳化浓缩剂、流动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性颗粒剂、粉剂、颗粒剂等来制备。所述单独使用的或加入其他惰性组分的制剂可用作农药。

最终组合物的具体其他组分稍后进行描述。

所述“组合物”可通过将式(I)的化合物和至少一种上述的杀虫剂进行配制,然后制成制剂或其稀释剂来制备。

为了清楚起见,混合物意指式(I)的化合物和至少一种杀虫剂的物理组合,而组合物意指所述混合物与其他添加剂(例如表面活性剂、溶剂、载体、颜料、消泡剂、增稠剂和填充剂)一起以适于农业化学应用的形式的组合。

因此,本发明还涉及用于防治有害微生物(特别是有害真菌和细菌)的组合物,其包括有效且非植物毒性量的本发明的混合物。优选所述杀真菌组合物包含农业用的合适的助剂、溶剂、载体、表面活性剂或填充剂。

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有害微生物的防治”意指与作为杀真菌效果测量的未经处理的植物的相比降低有害微生物的侵扰,优选与未经处理的植物(100%)相比降低25-50%,更优选与未经处理的植物(100%)相比降低40-79%,甚至更优选有害微生物的感染总体被抑制(降低70-100%)。所述防治可是治疗性的,即用于治疗已感染的植物,或为保护性的,用于保护尚未被感染的植物。

因此,本发明还涉及用于防治害虫,特别是有害的昆虫、螨虫、蛛形纲动物和线虫的组合物,包括有效且非植物毒性量的本发明混合物或组合物。优选农药组合物包含农业用的合适的助剂、溶剂、载体、表面活性剂或填充剂。

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害虫的防治”意指与作为农药效能测量的未经处理的植物的相比降低害虫的侵扰,优选与未经处理的植物(100%)相比降低25-50%,更优选与未经处理的植物(100%)相比降低40-79%,甚至更优选害虫的感染被完全抑制(降低70-100%)。所述防治可是治疗性的,即用于治疗已经感染的植物,或为保护性的,即用于保护尚未被感染的植物。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防治害虫的方法,其包括将所述害虫或其生境与上述组合物接触。

“有效但非植物毒性量”意指足以以令人满意的方式防治植物的真菌性病害或完全根除真菌性病害,且同时不会引起任何显著的植物毒性症状的本发明组合物的量。通常,所述施用率可在相对宽的范围内变化。其取决于多种因素,例如待防治的真菌、植物、气候条件和本发明组合物的成分。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处理种子的方法,其包括将所述种子与上述组合物接触。

最后,本发明还涉及用上述组合物处理的种子。

制剂

合适的有机溶剂包括所有常用于制剂目的的极性或非极性有机溶剂。优选溶剂选自:酮类,例如甲基-异丁基-酮和环己酮;酰胺类,例如二甲基甲酰胺和链烷羧酸酰胺(例如N,N-二甲基癸酰胺和N,N-二甲基辛酰胺);此外还选自环状溶剂,例如N-甲基-吡咯烷酮、N-辛基-吡咯烷酮、N-十二烷基-吡咯烷酮、N-辛基-己内酰胺、N-十二烷基-己内酰胺和丁内酯;此外还选自强极性溶剂(例如二甲亚砜)和芳族烃(例如二甲苯、SolvessoTM、矿物油(例如石油溶剂、石油、烷基苯和锭子油)),以及酯(例如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己二酸二丁酯、乙酸己酯、乙酸庚酯、柠檬酸三正丁酯和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以及烷醇(例如苯甲醇和1-甲氧基-2丙醇)。

根据本发明,载体是天然或合成的有机或无机物质,其与活性成分混合或组合以获得更好适应性,特别是在应用于植物或植物部位或种子方面。所述载体——可为固体或液体——通常是惰性的并且应适于用于农业中。

有用的固体或液体载体包括:例如铵盐和天然岩粉(rock dust),例如高岭土、粘土、滑石、白垩、石英、绿坡缕石、蒙脱石或硅藻土;和合成岩粉,例如细碎的二氧化硅、氧化铝及天然或合成的硅酸盐;树脂;蜡;固体肥料;水;醇,尤其是丁醇;有机溶剂;矿物油和植物油;及其衍生物。还可使用所述载体地混合物。

合适的固体填料或载体包括无机颗粒;例如碳酸盐、硅酸盐、硫酸盐和氧化物),其平均粒径为0.005和20μm,优选0.02和10μm,例如硫酸铵、磷酸铵、尿素、碳酸钙、硫酸钙、硫酸镁、氧化镁、氧化铝、二氧化硅、所谓的细颗粒氧化硅、硅胶、天然或合成硅酸盐,及硅酸铝,以及植物产物(例如谷物粉)、木粉/锯屑和纤维素粉。

用于颗粒剂的有用固体载体包括:例如粉碎并分级的天然岩石,例如方解石、大理石、浮石、海泡石、白云石;和无机或有机粉末的合成颗粒;以及有机材料例如锯屑、椰壳、玉米穗轴和烟草茎的颗粒。

有用的液化气填充剂或载体是在标准温度和标准压力下为气态的那些液体,例如气溶胶喷射剂,例如卤烃类、以及丁烷、丙烷、氮气和二氧化碳。

在所述制剂中,可使用增粘剂,例如羧甲基纤维素、及粉末、颗粒或胶乳形式的天然和合成聚合物,例如阿拉伯胶、聚乙烯醇和聚乙酸乙烯酯,或者天然磷脂(例如脑磷脂和卵磷脂),和合成磷脂。其他添加剂可为矿物或植物油。

如果所用的填充剂为水,也则还可使用例如有机溶剂作为助溶剂。有用的液体溶剂主要为:芳族化合物,例如二甲苯、甲苯或烷基萘;氯代芳族化合物和氯代脂族烃(例如氯苯、氯乙烯或二氯甲烷);脂族烃,例如环己烷或链烷烃,例如矿物油馏分、矿物油或植物油;醇,例如丁醇或乙二醇,及其醚和酯;酮,例如丙酮、甲基乙基酮、甲基异丁基酮或环己酮;强极性溶剂,例如二甲基甲酰胺和二甲亚砜;和水。

本发明的组合物可额外地包含其他组分,例如表面活性剂。有用的表面活性剂为具有离子的或非离子特性的乳化剂和/或发泡剂、分散剂或润湿剂,或这些表面活性剂的混合物。其实例为:聚丙烯酸盐、木素磺酸盐、苯酚磺酸盐或萘磺酸盐、环氧乙烷与脂肪醇或脂肪酸或脂肪胺、取代的苯酚(优选烷基苯酚或芳基苯酚)的缩聚物、磺基琥珀酸酯的盐、牛磺酸衍生物(优选烷基牛磺酸盐)、聚乙氧基化醇或苯酚的磷酸酯、多元醇的脂肪酸酯,以及含硫酸盐、磺酸盐和磷酸盐的化合物的衍生物,例如烷基芳基聚乙二醇醚、烷基磺酸盐、烷基硫酸盐、芳基磺酸盐、蛋白质水解产物、木质素亚硫酸盐废液和甲基纤维素。如果活性成分中的一种和/或惰性载体中一种不溶于水并且在水中进行施用时,则表面活性剂的存在是必要的。所述表面活性剂的比例为5重量%至40重量%的本发明组合物的。

合适的表面活性剂(佐剂、乳化剂、分散剂、保护胶体、润湿剂和粘合剂)包括所有常规离子或非离子物质,例如:乙氧基化壬基酚、直链或支链醇的聚亚烷基二醇醚(polyalkylene glycolether)、烷基酚与环氧乙烷和/或环氧丙烷的反应产物,脂肪酸胺和环氧乙烷和/或环氧丙烷的反应产物,此外还为脂肪酸酯、烷基磺酸盐、烷基硫酸盐、烷基醚硫酸盐、烷基醚磷酸盐、芳基硫酸盐、乙氧基化芳基烷基酚(例如三苯乙烯基-酚-乙氧基化物),此外还为乙氧基化芳基烷基酚和丙氧基化芳基烷基酚,如硫酸化或磷酸化的芳基烷基酚-乙氧基化物和-乙氧基-和-丙氧基化物。其他实例有天然和合成的、水溶性聚合物,例如木质素磺酸盐、白明胶、阿拉伯树胶、磷脂、淀粉、疏水性改性淀粉和纤维素衍生物,特别是纤维素酯或纤维素醚,还为聚乙烯醇、聚乙酸乙烯酯、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丙烯酸、聚甲基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酯的共聚物,且还为甲基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酯的共聚物(其用碱金属氢氧化物进行中和),和任选取代的萘磺酸盐与甲醛的缩合产物。

可使用染料例如无机颜料,例如氧化铁、氧化钛和普鲁士蓝,和有机染料,例如茜素染料、偶氮染料和金属酞菁染料,和微量营养素,例如铁盐、锰盐、硼盐、铜盐、钴盐、钼盐和锌盐)。

可存在于制剂中的消泡剂包括,例如硅酮乳液、长链醇、脂肪酸和其盐以及氟有机物及其混合物。

增稠剂的实例为多糖,例如黄原胶或硅酸铝镁(veegum)、硅酸盐,例如绿坡缕石、膨润土和细颗粒二氧化硅。

如果合适,还可存在其他额外的组分,例如保护胶体、粘结剂(binder)、胶粘剂(adhesive)、增稠剂、触变性物质、渗透剂、稳定剂、螯合剂、络合剂。通常,所述活性成分可与任何常用于制剂目的的固体或液体添加剂组合。

本发明的混合物或组合物可以其本身的形式使用,或根据其特殊的物理和/或化学性质,以其制剂的形式或由其制备的使用形式使用,例如气雾剂、胶囊悬浮剂、冷雾浓缩剂、暖雾浓缩剂、微囊颗粒剂、细颗粒剂、用于处理种子的流动浓缩剂、即用溶液剂、可撒粉粉剂、可乳化浓缩剂、水包油乳剂、油包水乳剂、大颗粒剂、微颗粒剂、油分散性粉剂、油混溶性流动浓缩剂、油混溶性液剂、气体剂(在压力下)、气体生成产物、泡沫剂、糊剂、农药种衣剂、悬浮浓缩剂、悬浮乳液浓缩剂、可溶性浓缩剂、悬浮剂、可湿性粉剂、可溶性粉剂、粉尘剂和颗粒剂、水溶性和水分散性颗粒剂或片剂、用于处理种子的水溶性和水分散性粉剂、可湿性粉剂、活性成分浸渍的天然产物和合成物质,以及在聚合物物质和种子包衣材料中的微胶囊剂以及ULV冷雾和暖雾制剂。

本发明的组合物不仅包括可即用的且可用合适的设备施用到植物或种子上的制剂,还包括使用前必须用水稀释的市售浓缩剂。常规施用为:例如在水中进行稀释且随后喷施所得的喷雾液剂,在油中稀释后施用,直接施用而无需稀释,处理种子或用颗粒进行土壤施用。

本发明的混合物、组合物和制剂通常包含0.05至99重量%,0.01至98重量%,优选0.1至95重量%,更优选0.5至90重量%的活性成分,最优选10至70重量%。对于具体应用而言,例如对于保护木材和所得的木材产品而言,本发明的混合物、组合物和制剂通常包含0.0001至95重量%,优选0.001至60重量%的活性成分。

由所述制剂制备的施用形式的活性成分的含量可在宽的范围内变化。施用形式的活性成分的浓度通常为0.000001至95重量%,优选0.0001至2重量%。

所述制剂可以本身已知的方式制备,例如通过将活性成分与至少一种常规填充剂、溶剂或稀释剂、佐剂、乳化剂、分散剂和/或粘结剂或固定剂、润湿剂、防水剂,任选的干燥剂和UV稳定剂,和任选的染料和颜料、消泡剂、防腐剂、无机和有机增稠剂、胶粘剂、赤霉素和其他加工助剂,以及水混合来制备。根据待制备的制剂类型,其他加工步骤是必要的,例如湿磨、干磨和制粒。

本发明的混合物或组合物以其本身或以其(市售标准)制剂的形式,及以由这些制剂制备的使用形式作为与其他(已知)活性成分的混合物存在,所述其他(已知)活性成分例如杀虫剂、引诱剂、消毒剂、杀细菌剂、杀螨剂、杀线虫剂、杀真菌剂、生长调节剂、除草剂、肥料、安全剂和/或化学信息素。

本发明用所述混合物或组合物对植物或植物部位的处理通过常规处理方法直接进行或作用于其环境、生境或贮藏空间来进行,所述方法例如通过浸渍、喷洒、雾化、灌溉、蒸发、喷粉、成雾、散布、起泡、涂布、撒布、浇水(浸湿)、滴灌,且对于繁殖材料、特别是种子,还通过干种处理、湿种处理、浆料处理、结壳、包裹一层或多层包衣等进行。还可通过超低体积法(ultra-low volume method)施用所述混合物或组合物,或者将所述混合物或组合物制剂或所述混合物或组合物本身注射到土壤中。

植物/作物保护

本发明的混合物或组合物具有强的杀微生物活性,并且可在作物保护和材料保护中用于防治有害微生物(例如植物致病性真菌和细菌)。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防治有害微生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本发明混合物或组合物施用于植物致病性真菌、植物致病性细菌和/或其生境。

杀真菌剂可在作物保护中用于防治植物致病性真菌。其特征在于,在对抗广谱的植物致病性真菌方面具有突出的效能,所述植物致病性真菌包括土壤传播的病原体,特别是根肿菌纲(Plasmodiophoromycetes)、卵菌纲(Peronosporomycetes(Syn.Oomycetes))、壶菌纲(Chytridiomycetes)、接合菌纲(Zygomycetes)、子囊菌纲(Ascomycetes)、担子菌纲(Basidiomycetes)和半知菌纲(Deuteromycetes)(Syn.Fungi imperfecti)的成员。一些杀真菌剂具有系统性活性,并可作为叶片、种子包衣或土壤杀真菌剂用于植物保护中。此外,它们适于防治特别是侵袭植物的木材和根部的真菌。

杀细菌剂可在作物保护中用于防治假单胞菌科(Pseudomonadaceae)、根瘤菌科(Rhizobiaceae)、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棒杆菌科(Corynebacteriaceae)和链霉菌科(Streptomycetaceae)。

可根据本发明处理的真菌性病害的病原体的非限制性实例包括:

由白粉病病原体引起的病害,所述病原体例如:布氏白粉菌属(Blumeria)属种,例如禾本科布氏白粉菌(Blumeria graminis);叉丝单囊壳属(Podosphaera)属种,例如白叉丝单囊壳(Podosphaera leucotricha);单囊壳属(Sphaerotheca)属种,例如凤仙花单囊壳(Sphaerothecafuliginea);钩丝壳属(Uncinula)属种,例如葡萄钩丝壳(Uncinula necator);

由锈病病原体引起的病害,所述病原体例如:胶锈菌属(Gymnosporangium)属种,例如褐色胶锈菌(Gymnosporangiumsabinae);驼孢锈属(Hemileia)属种,例如咖啡驼孢锈菌(Hemileia vastatrix);层锈菌属(Phakopsora)属种,例如豆薯层锈菌(Phakopsorapachyrhizi)和山马蝗层锈菌(Phakopsora meibomiae);柄锈菌属(Puccinia)属种,例如隐匿柄锈菌(Puccinia recondite)、小麦叶锈菌(P.triticina)、禾柄锈菌(P.graminis)或条形锈菌(P.striiformis);单胞锈菌属(Uromyces)属种,例如疣顶单胞锈菌(Uromyces appendiculatus);

由卵菌纲(Oomycetes)病原体引起的病害,所述病原体例如:白锈属(Albugo)属种,例如白锈菌(Algubo candida);盘霜霉属(Bremia)属种,例如莴苣盘霜霉(Bremialactucae);霜霉属(Peronospora)属种,例如豌豆霜霉(Peronospora pisi)或十字花科霜霉(P.brassicae);疫霉属(Phytophthora)属种,例如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轴霜霉属(Plasmopara)属种,例如葡萄生轴霜霉(Plasmopara viticola);假霜霉属(Pseudoperonospora)属种,例如草假霜霉(Pseudoperonospora humuli)或古巴假霜霉(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腐霉属(Pythium)属种,例如终极腐霉(Pythium ultimum);

由以下病原体引起的叶斑枯病和叶萎蔫病病害,所述病原体例如:链格孢属(Alternaria)属种,例如早疫病链格孢(Alternariasolani);尾孢属(Cercospora)属种,例如菾菜生尾孢(Cercospora beticola);枝孢属(Cladiosporium)属种,例如黄瓜枝孢(Cladiosporium cucumerinum);旋孢腔菌属(Cochliobolus)属种,例如禾旋孢腔菌(Cochliobolus sativus)(分生孢子形式:德氏霉属(Drechslera),Syn:长蠕孢属(Helminthosporium))、宫部旋孢腔菌(Cochliobolus miyabeanus);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属种,例如菜豆炭疽菌(Colletotrichum lindemuthanium);锈斑病菌属(Cycloconium)属种,例如油橄榄孔雀斑病菌(Cycloconium oleaginum);间座壳属(Diaporthe)属种,例如柑桔间座壳(Diaporthe citri);痂囊腔菌属(Elsinoe)属种,例如柑桔痂囊腔菌(Elsinoe fawcettii);盘长孢属(Gloeosporium)属种,例如悦色盘长孢(Gloeosporium laeticolor);小丛壳属(Glomerella)属种,例如围小丛壳(Glomerella cingulata);球座菌属(Guignardia)属种,例如葡萄球座菌(Guignardia bidwelli);小球腔菌属(Leptosphaeria)属种,例如斑污小球腔菌(Leptosphaeria maculans)、颖枯壳小球腔菌(Leptosphaeria nodorum);大毁壳属(Magnaporthe)属种,例如灰色大毁壳(Magnaporthe grisea);微座孢属(Microdochium)属种,例如雪霉微座孢(Microdochium nivale);球腔菌属(Mycosphaerella)属种,例如禾生球腔菌(Mycosphaerellagraminicola)、落花生球腔菌(M.arachidicola)和斐济球腔菌(M.fijiensis);暗球腔菌属(Phaeosphaeria)属种,例如小麦颖枯病菌(Phaeosphaeria nodorum);核腔菌属(Pyrenophora)属种,例如圆核腔菌(Pyrenophorateres)、偃麦草核腔菌(Pyrenophora tritici repentis);柱隔孢属(Ramularia)属种,例如辛加柱隔孢(Ramularia collo-cygni)、白斑柱隔孢(Ramularia areola);喙孢属(Rhynchosporium)属种,例如黑麦喙孢(Rhynchosporiumsecalis);针孢属(Septoria)属种,例如芹菜小壳针孢(Septoria apii)、番茄壳针孢(Septoria lycopersii);核瑚菌属(Typhula)属种,例如肉孢核瑚菌(Typhula incarnata);黑星菌属(Venturia)属种,例如苹果黑星病菌(Venturia inaequalis);

由以下病原体引起的根和茎病害,所述病原体例如:伏革菌属(Corticium)属种,例如Corticium graminearum;镰孢属(Fusarium)属种,例如尖镰孢(Fusarium oxysporum);顶囊壳菌属(Gaeumannomyces)属种,例如禾顶囊壳(Gaeumannomyces graminis);丝核菌属(Rhizoctonia)属种,例如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由例如稻帚枝杆孢(Sarocladiumoryzae)引起的帚枝杆孢属(Sarocladium)病害;由例如稻腐小核菌(Sclerotium oryzae)引起的小核菌属(Sclerotium)病害;Tapesia属种,例如Tapesia acuformis;根串珠霉属(Thielaviopsis)属种,例如根串珠霉(Thielaviopsis basicola);

由以下病原体引起的肉穗花序和圆锥花序病害(包括玉米穗轴),所述病原体例如:链格孢属(Alternaria)属种,例如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p.);曲霉属(Aspergillus)属种,例如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枝孢属(Cladosporium)属种,例如芽枝状枝孢(Cladosporiumcladosporioides);麦角菌属(Claviceps)属种,例如麦角菌(Claviceps purpurea);镰孢属(Fusarium)属种,例如黄色镰孢(Fusariumculmorum);赤霉属(Gibberella)属种,例如玉蜀黍赤霉(Gibberella zeae);小画线壳属(Monographella)属种,例如雪腐小画线壳(Monographellanivalis);壳针孢属(Septoria)属种,例如颖枯壳针孢(Septoria nodorum);

由黑粉菌引起的病害,所述病原体例如:轴黑粉菌属(Sphacelotheca)属种,例如丝孢堆黑粉菌(Sphacelotheca reiliana);腥黑粉菌属(Tilletia)属种,例如小麦网腥黑粉菌(Tilletia caries)、小麦矮腥黑粉菌(T.controversa);条黑粉菌属(Urocystis)属种,例如隐条黑粉菌(Urocystis occulta);黑粉菌属(Ustilago)属种,例如裸黑粉菌(Ustilago nuda)、小麦散黑粉菌(U.nuda tritici);

由以下病原体引起的果实腐烂病,所述病原体例如:曲霉属(Aspergillus)属种,例如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葡萄孢属(Botrytis)属种,例如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青霉属(Penicillium)属种,例如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和产紫青霉(P.purpurogenum);核盘菌属(Sclerotinia)属种,例如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轮枝孢属(Verticilium)属种,例如黑白轮枝孢(Verticilium alboatrum);

由以下病原体引起的种子和土壤传播的腐解(decay)、发霉、萎蔫、腐烂和猝倒(damping-off)病害,例如:由例如芸薹生链格孢(Alternaria brassicicola)引起的链格孢属病害;由例如根霉丝囊霉(Aphanomyces euteiches)引起的丝囊霉属(Aphanomyces)病害;由例如Ascochyta lentis引起的壳二孢属(Ascochyta)病害;由例如黄曲霉导致的曲霉属病害;由例如多主枝孢(Cladosporium herbarum)引起的枝孢属(Cladosporium)病害;由例如禾旋孢腔菌(Cochliobolus sativus)(分生孢子形式:德氏霉属(Drechslera),平脐蠕孢属(Bipolaris),syn:长蠕孢属(Helminthosporium))引起的旋孢腔菌属(Cochliobolus)病害;由例如毛核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occodes)引起的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病害;由例如黄色镰孢(Fusarium culmorum)引起的镰孢属(Fusarium)病害;由例如玉蜀黍赤霉(Gibberella zeae)引起的赤霉属(Gibberella)病害;由例如菜豆生壳球孢(Macrophominaphaseolina)引起的壳球孢属(Macrophomina)病害;由例如雪腐小画线壳(Monographella nivalis)引起的小画线壳属(Monographella)病害;由例如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引起的青霉属(Penicillium)病害;由例如黑胫茎点霉(Phoma lingam)引起的茎点霉属(Phoma)病害;由例如大豆拟茎点霉(Phomopsis sojae)引起的拟茎点霉属(Phomopsis)病害;由例如恶疫霉(Phytophthora cactorum)引起的疫霉属(Phytophthora)病害;由例如麦类核腔菌(Pyrenophora graminea)引起的核腔菌属(Pyrenophora)病害;由例如稻梨孢(Pyricularia oryzae)引起的梨孢属(Pyricularia)病害;由例如终极腐霉(Pythium ultimum)引起的腐霉属(Pythium)病害;由例如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引起的丝核菌属(Rhizoctonia)病害;由例如米根霉(Rhizopus oryzae)引起的根霉属(Rhizopus)病害;由例如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引起的小核菌属(Sclerotium)病害;由例如颖枯壳针孢(Septoria nodorum)引起的壳针孢属(Septoria)病害;由例如肉孢核瑚菌(Typhula incarnata)引起的核瑚菌属(Typhula)病害;由例如大丽花轮枝孢(Verticillium dahlia)引起的轮枝孢属(Verticillium)属种;

由以下病原体引起的癌性病害、菌瘿和扫帚病,例如:丛赤壳属(Nectria)属种,例如仁果干癌丛赤壳菌(Nectria galligena));

由下述病原体引起的萎蔫病害,例如:链核盘菌属(Monilinia)属种,例如核果链核盘菌(Monilinia laxa));

由下述病原体引起的叶气疱(leaf blister)或叶卷曲病害,例如:外担菌属(Exobasidium)属种,例如坏损外担菌(Exobasidium vexans);

外囊菌属(Taphrina)属种,例如畸形外囊菌(Taphrina deformans);

由以下病原体引起的木本植物衰退病,例如:由例如根霉格孢菌(Phaemoniella clamydospora)、鸡腿蘑丝孢菌(Phaeoacremonium aleophilum)和Fomitiporia mediterranea引起的依科病害(Esca disease);由例如葡萄顶枯菌(Eutypa lata)引起的葡萄顶枯病(Eutypa dyeback);由例如岛灵芝(Ganoderma boninense)引起的灵芝属病害(Ganoderma disease);由例如木硬孔菌(Rigidoporus lignosus)引起的硬孔菌属(Rigidoporus)病害;

由下述病原体引起的花和种子的病害,例如:葡萄孢属(Botrytis)属种,例如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由下述病原体引起的植物块茎病害,例如:丝核菌属(Rhizoctonia)属种,例如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长蠕孢菌属(Helminthosporium)属种,例如茄病长蠕孢(Helminthosporium solani);

由下述病原体引起的根肿病,例如:根肿菌属(Plasmodiophora)属种,例如芸苔根肿菌(Plamodiophora brassicae));

由下述细菌性病原体引起的病害,例如:黄单胞菌属(Xanthomonas)属种,例如稻黄单胞菌白叶枯变种(Xanthomonas campestrispv.oryzae);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属种,例如丁香假单胞菌黄瓜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lachrymans);欧文氏菌属(Erwinia)属种,例如噬淀粉欧文氏菌(Erwinia amylovora)。

可优选防治以下大豆病害:

由以下病原体引起的叶、茎、荚和种子的真菌性病害,例如:链格孢属叶斑病(alternaria leaf spot)(Alternariaspec.atrans tenuissima)、炭疽病(Anthracnose)(Colletotrichum gloeosporoides dematium var.truncatum)、褐斑病(大豆壳针孢(Septoria glycines))、桃叶穿孔病和叶枯病(cercospora leaf spot and blight)(菊池尾孢(Cercospora kikuchii)、笄霉叶枯病(choanephora leaf blight)(漏斗笄霉(Choanephora infundibulifera trispora(异名))、疏毛核菌霉属叶斑病(dactuliophora leaf spot)(Dactuliophora glycines)、大豆霜霉病(downy mildew)(东北霜霉(Peronospora manshurica))、内脐蠕孢枯萎病(drechslera blight)(Drechslera glycini)、蛙眼(大豆尾孢(Cercospora sojina))、小光壳属叶斑病(leptosphaerulina leaf spot)(三叶草小光壳(Leptosphaerulina trifolii)、叶点霉属叶斑病(phyllostica leaf spot)(大豆生叶点霉(Phyllosticta sojaecola))、荚和茎枯萎病(大豆拟茎点霉(Phomopsis sojae))、白粉病(Microsphaera diffusa)、棘壳孢属叶斑病(pyrenochaeta leaf spot)(Pyrenochaeta glycines)、气生丝核菌(rhizoctonia aerial)、树叶和网枯萎(web blight)(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锈病(豆薯层锈菌(Phakopsora pachyrhizi)、山蚂蝗层锈菌(Phakopsora meibomiae))、结痂病(scab)(大豆痂圆孢(Sphaceloma glycines))、匍柄霉属叶枯病(stemphylium leaf blight)(匍柄霉(Stemphylium botryosum))、靶斑病(target spot)(山扁豆生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

由以下病原体引起的根部和茎基部的真菌性病害,例如:黑根腐病(black root rot)(Calonectria crotalariae)、炭腐病(菜豆生壳球孢(Macrophomina phaseolina))、镰孢枯萎病或萎蔫病、根腐病、及荚腐病和根颈腐病(尖镰孢(Fusarium oxysporum)、直喙镰孢(Fusariumorthoceras)、半裸镰孢(Fusarium semitectum)、木贼镰孢(Fusariumequiseti))、mycoleptodiscus根腐病(Mycoleptodiscus terrestris)、新赤壳属(neocosmospora)(侵菅新赤壳(Neocosmopspora vasinfecta))、荚和茎枯萎病(菜豆间座壳(Diaporthe phaseolorum))、茎溃疡(大豆北方茎溃疡病菌(Diaporthe phaseolorum var.caulivora))、疫霉腐病(大雄疫霉(Phytophthora megasperma))、茎褐腐病(大豆茎褐腐病菌(Phialophora gregata))、腐霉病(瓜果腐霉(Pythium aphanidermatum)、畸雌腐霉(Pythium irregulare)、德巴利腐霉(Pythium debaryanum)、群结腐霉(Pythium myriotylum)、终极腐霉)、丝核菌属根腐病、茎腐病和猝倒病(damping-off)(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核盘菌属茎腐病(sclerotinia stem decay)(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核盘菌属白绢病(sclerotinia southern blight)(Sclerotinia rolfsii)、根串珠霉属根腐病(thielaviopsis root rot)(根串珠霉(Thielaviopsis basicola))。

本发明的杀真菌混合物或组合物可用于治疗性或保护性/预防性地防治植物致病性真菌。因此,本发明还涉及通过使用本发明的混合物或组合物,将其施用于种子、植物或植物部位、果实或植物生长地土壤,防治植物致病性真菌的治疗性和保护性方法。

所述组合物在防治植物病害所需的浓度下具有良好的植物耐受性,这一事实使得其能够处理植物的地上部位、繁殖材料和种子,以及土壤。

本发明的混合物或组合物,兼具良好的植物耐受性和对温血动物有利的毒性以及良好的环境耐受性,适于保护植物和植物器官,提高采收产量,改进采收材料的品质和防治在农业、园艺业、畜牧业、林业、花园以及休闲设施中、贮存产品及材料的保护,和卫生领域中遇到的害虫,特别是昆虫、蛛形纲动物、蠕虫、线虫和软体动物。它们可优选地用作植物保护剂。它们对通常为敏感的和具有抗性的物种具有活性病对所有或某些发育阶段具有活性。上述害虫包括:

节肢动物门(Anthropoda)的害虫,特别是来自蛛形纲(Arachnida),例如,粉螨属(Acarus spp.)、柑橘瘤瘿螨(Aceria sheldoni)、刺皮节蜱属(Aculops spp.)、刺瘿螨属(Aculus spp.)、花蜱属(Amblyomma spp.)、山楂叶螨(Amphitetranychus viennensis)、锐缘蜱属(Argas spp.)、牛蜱属(Boophilus spp.)、短须螨属(Brevipalpus spp.)、Bryobia graminum、苜蓿苔螨(Bryobia praetiosa)、刺尾蝎属(Centruroides spp.)、皮螨属(Chorioptes spp.)、鸡皮刺螨(Dermanyssus gallinae)、特嗜皮螨(Dermatophagoides pteronyssius)、法嗜皮螨(Dermatophagoides farinae)、革蜱属(Dermacentor spp.)、始叶螨属(Eotetranychus spp.)、梨上瘿螨(Epitrimerus pyri)、真叶螨属(Eutetranychus spp.)、瘿螨属(Eriophyes spp.)、家食甜螨(Glycyphagus domesticus)、红腿地螨(Halotydeus destructor)、半跗线螨属(Hemitarsonemus spp.)、璃眼蜱属(Hyalomma spp.)、硬蜱属(Ixodes spp.)、毒蛛属(Latrodectus spp.)、斜蛛属(Loxosceles spp.)、梅塔叶螨属(Metatetranychus spp.)、Neutrombicula autumnalis、Nuphersa属、小爪螨属(Oligonychus spp.)、钝缘蜱属(Ornithodoros spp.)、禽刺螨属(Ornithonyssus spp.)、全爪螨属(Panonychus spp.)、桔芸锈螨(Phyllocoptruta oleivora)、侧多食跗线螨(Polyphagotarsonemus latus)、痒螨属(Psoroptes spp.)、扇头蜱属(Rhipicephalus spp.)、根螨属(Rhizoglyphus spp.)、疥螨属(Sarcoptes spp.)、中东金蝎(Scorpio maurus)、狭跗线螨属(Steneotarsonemus spp.)、稻细螨(Steneotarsonemus spinki)、跗线螨属(Tarsonemus spp.)、叶螨属(Tetranychus spp.)、阿氏真恙螨(Trombicula alfreddugesi)、Vaejovis属、背瘤瘿螨(Vasates lycopersici);

唇足纲(Chilopoda),例如,地蜈蚣属(Geophilus spp.)、蚰蜒属(Scutigera spp.);

弹尾目或弹尾纲(Collembola),例如,武装棘跳虫(Onychiurus armatus);

倍足纲(Diplopoda),例如,千足虫(Blaniulus guttulatus);

昆虫纲(Insecta),例如,蜚蠊目(Blattodea),如亚洲蜚蠊(Blattella asahinai)、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东方蜚蠊(Blatta orientalis)、马德拉蜚蠊(Leucophaea maderae)、角腹蠊属(Panchlora spp.)、木蠊属(Parcoblatta spp.)、大蠊属(Periplaneta spp.)、褐带皮蠊(Supella longipalpa);

鞘翅目(Coleoptera),例如,条纹南瓜甲(Acalymma vittatum)、菜豆象(Acanthoscelides obtectus)、喙丽金龟属(Adoretus spp.)、杨树萤叶甲(Agelastica alni)、叩甲属(Agriotes spp.)、黑菌虫(Alphitobius diaperinus)、马铃薯鳃角金龟(Amphimallon solstitialis)、家具窃蠹(Anobium punctatum)、星天牛属(Anoplophora spp.)、花象属(Anthonomus spp.)、圆皮蠹属(Anthrenus spp.)、梨象属(Apion spp.)、阿鳃金龟属(Apogonia spp.)、隐翅甲属(Atomaria spp.)、毛皮蠹属(Attagenus spp.)、恶条豆象(Bruchidius obtectus)、豆象属(Bruchus spp.)、龟甲属(Cassida spp.)、菜豆萤叶甲(Cerotoma trifurcata)、龟象属(Ceuthorhynchus spp.)、跳甲属(Chaetocnema spp.)、方喙象属(Cleonus mendicus)、宽胸叩头虫属(Conoderus spp.)、根颈象属(Cosmopolites spp.)、褐新西兰肋翅鳃角金龟(Costelytra zealandica)、叩甲属(Ctenicera spp.)、象虫属(Curculio spp.)、锈赤扁谷盗(Cryptolestes ferrugineus)、杨干隐喙象(Cryptorhynchus lapathi)、细枝象属(Cylindrocopturus spp.)、皮蠹属(Dermestes spp.)、叶甲属(Diabrotica spp.)、蛀野螟属(Dichocrocis spp.)、水稻铁甲(Dicladispa armigera)、Diloboderus属、食植瓢虫属(Epilachna spp.)、毛跳甲属(Epitrix spp.)、Faustinus属、裸蛛甲(Gibbium psylloides)、阔角谷盗(Gnathocerus cornutus)、菜心螟(Hellula undalis)、黑异爪蔗金龟(Heteronychus arator)、寡节鳃金龟属(Heteronyx spp.)、Hylamorpha elegans、北美家天牛(Hylotrupes bajulus)、紫苜蓿叶象(Hypera postica)、蓝绿象(Hypomeces squamosus)、咪小蠹属(Hypothenemus spp.)、甘蔗大褐齿爪鳃金龟(Lachnosterna consanguinea)、烟草甲(Lasioderma serricorne)、长头谷盗(Latheticus oryzae)、波缘薪甲属(Lathridius spp.)、负泥虫属(Lema spp.)、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潜叶蛾属(Leucoptera spp.)、稻根象(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筒喙象属(Lixus spp.)、萤叶甲属(Luperodes spp.)、粉蠹属(Lyctus spp.)、美洲叶甲属(Megascelis spp.)、梳爪叩头虫属(Melanotus spp.)、油菜花露尾甲(Meligethes aeneus)、鳃角金龟属(Melolontha spp.)、Migdolus属、墨天牛属(Monochamus spp.)、Naupactus xanthographus、隐郭公虫属(Necrobia spp.)、黄蛛甲(Niptus hololeucus)、椰蛀犀金龟(Oryctes rhinoceros)、锯谷盗(Oryzaephilus surinamensis)、Oryzaphagus oryzae、耳喙象属(Otiorrhynchus spp.)、小青花金龟(Oxycetonia jucunda)、辣根猿叶虫(Phaedon cochleariae)、食叶鳃金龟属(Phyllophaga spp.)、Phyllophaga helleri、条跳甲属(Phyllotreta spp.)、日本弧丽金龟(Popillia japonica)、象甲属(Premnotrypes spp.)、大谷蠹(Prostephanus truncatus)、跳甲属(Psylliodes spp.)、蛛甲属(Ptinus spp.)、暗色瓢虫(Rhizobius ventralis)、谷蠹(Rhizopertha dominica)、谷象属(Sitophilus spp.)、米象(Sitophilus oryzae)、尖隐喙象属(Sphenophorus spp.)、药材甲(Stegobium paniceum)、茎干象属(Sternechus spp.)、宽幅天牛属(Symphyletes spp.)、纤毛象属(Tanymecus spp.)、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大谷盗(Tenebrioides mauretanicus)、拟谷盗属(Tribolium spp.)、斑皮蠹属(Trogoderma spp.)、籽象属(Tychius spp.)、脊虎天牛属(Xylotrechus spp.)、距步甲属(Zabrus spp.);

双翅目(Diptera),例如,伊蚊属(Aedes spp.)、潜萧属(Agromyza spp.)、按实萧属(Anastrepha spp.)、按蚊属(Anopheles spp.)、瘿蚊属(Asphondylia spp.)、果实萧属(Bactrocera spp.)、花园毛蚊(Bibio hortulanus)、天青丽萧(Calliphora erythrocephala)、红头丽萧(Calliphora vicina)、地中海实萧(Ceratitis capitata)、摇蚊属(Chironomus spp.)、金萧属(Chrysomyia spp.)、斑虻属(Chrysops spp.)、高额麻虻(Chrysozona pluvialis)、锥萧属(Cochliomyia spp.)、康瘿蚊属(Contarinia spp.)、人皮萧(Cordylobia anthropophaga)、稻环摇蚊(Cricotopus sylvestris)、库蚊属(Culex spp.)、库蠓属(Culicoides spp.)、脉毛蚊属(Culiseta spp.)、黄萧属(Cuterebra spp.)、橄榄大实萧(Dacus oleae)、叶瘿蚊属(Dasyneura spp.)、地种萧属(Delia spp.)、人肤萧(Dermatobia hominis)、果萧属(Drosophila spp.)、稻象属(Echinocnemus spp.)、厕萧属(Fannia spp.)、胃萧属(Gastrophilus spp.)、舌萧属(Glossina spp.)、麻虻属(Haematopota spp.)、毛眼水萧属(Hydrellia spp.)、大麦水萧(Hydrellia griseola)、黑萧属(Hylemya spp.)、虱萧属(Hippobosca spp.)、皮萧属(Hypoderma spp.)、斑潜萧属(Liriomyza spp.)、绿萧属(Lucilia spp.)、罗蛉属(Lutzomyia spp.)、曼蚊属(Mansonia spp.)、家萧属(Musca spp.)、狂萧属(Oestrus spp.)、瑞典麦秆萧(Oscinella frit)、拟长跑摇蚊属(Paratanytarsus spp.)、Paralauterborniella subcincta、泉萧属(Pegomyia spp.)、白蛉属(Phlebotomus spp.)、草种萧属(Phorbia spp.)、伏萧属(Phormia spp.)、酪萧(Piophila casei)、Prodiplosis属、胡萝卜茎萧(Psila rosae)、绕实萧属(Rhagoletis spp.)、麻萧属(Sarcophaga spp.)、蚋属(Simulium spp.)、螫萧属(Stomoxys spp.)、虻属(Tabanus spp.)、根斑萧属(Tetanops spp.)、大蚊属(Tipula spp.);

异翅目(Heteroptera),例如,南瓜缘蝽(Anasa tristis)、拟丽蝽属(Antestiopsis spp.)、Boisea属、土长蝽属(Blissus spp.)、俊盲蝽属(Calocoris spp.)、斑腿微刺盲蝽(Campylomma livida)、异背长蝽属(Cavelerius spp.)、臭虫属(Cimex spp.)、白辧麦寄萧属(Collaria spp.)、绿蝽鋳(Creontiades dilutus)、胡椒缘蝽(Dasynus piperis)、Dichelops furcatus、厚氏长棒网蝽(Diconocoris hewetti)、棉红蝽属(Dysdercus spp.)、美洲蝽属(Euschistus spp.)、扁盾蝽属(Eurygaster spp.)、刺盲蝽属(Heliopeltis spp.)、Horcias nobilellus、稻缘蝽属(Leptocorisa spp.)、异稻缘蝽(Leptocorisa varicornis)、叶喙缘蝽(Leptoglossus phyllopus)、草盲蝽属(Lygus spp.)、蔗黑长蝽(Macropes excavatus)、盲蝽科(Miridae)、金光绿盲蝽(Monalonion atratum)、绿蝽属(Nezara spp.)、稻蝽属(Oebalus spp.)、蝽科(Pentomidae)、方背皮蝽(Piesma quadrata)、壁蝽属(Piezodorus spp.)、杂盲蝽属(Psallus spp.)、Pseudacysta persea、红猎蝽属(Rhodnius spp.)、可可褐盲蝽(Sahlbergella singularis)、Scaptocoris castanea、黑蝽属(Scotinophora spp.)、梨冠网蝽(Stephanitis nashi)、Tibraca属、锥猎蝽属(Triatoma spp.);

同翅目(Homoptera),例如,Acizzia acaciaebaileyanae、Acizzia dodonaeae、木虱(Acizzia uncatoides)、长头蝗(Acrida turrita)、无网长管蚜属(Acyrthosipon spp.)、Acrogonia属、Aeneolamia属、隆脉木虱属(Agonoscena spp.)、欧洲甘蓝粉虱(Aleyrodes proletella.)、蔗粉虱属(Aleurolobus barodensis)、软毛粉虱(Aleurothrixus floccosus)、植莲木风(Allocaridara malayensis)、杧果叶蝉属(Amrasca spp.)、圆尾蚜属(Anuraphis cardui)、肾圆盾蚧属(Aonidiella spp.)、苏联黄粉蚜(Aphanostigma piri)、蚜属(Aphis spp.)、葡萄叶蝉(Arboridia apicalis)、Arytainilla属、小圆盾蚧属(Aspidiella spp.)、圆盾蚧属(Aspidiotus spp.)、Atanus属、茄沟无网蚜(Aulacorthum solani)、烟草粉虱(Bemisia tabaci)、Blastopsylla occidentalis、Boreioglycaspis melaleucae、李短尾蚜(Brachycaudus helichrysi)、微管姆属(Brachycolus spp.)、甘蓝蚜(Brevicoryne brassicae)、喀目虱属(Cacopsylla spp.)、小褐稻虱(Calligypona marginata)、丽黄头大叶蝉(Carneocephala fulgida)、甘蔗粉角蚜(Ceratovacuna lanigera)、沫蝉科(Cercopidae)、蜡蚧属(Ceroplastes spp.)、草莓钉蚜(Chaetosiphon fragaefolii)、蔗黄雪盾蚧(Chionaspis tegalensis)、茶绿叶蝉(Chlorita onukii)、棉蝗(Chondracris rosea)、核桃黑斑蚜(Chromaphis juglandicola)、黑褐圆盾蚧(Chrysomphalus ficus)、玉米叶蝉(Cicadulina mbila)、Coccomytilus halli、软蚧属(Coccus spp.)、茶藨隐瘤蚜(Cryptomyzus ribis)、Cryptoneossa属、梳木风属(Ctenarytaina spp.)、黄翅叶蝶属(Dalbulus spp.)、柑橘粉虱(Dialeurodes citri)、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白背盾蚧属(Diaspis spp.)、履绵蚧属(Drosicha spp.)、西圆尾蚜属(Dysaphis spp.)、灰粉蚧属(Dysmicoccus spp.)、小绿叶蝉属(Empoasca spp.)、绵蚜属(Eriosoma spp.)、斑叶蝉属(Erythroneura spp.)、Eucalyptolyma属、褐木虱属(Euphyllura spp.)、殃叶蝉(Euscelis bilobatus)、拂粉蚧属(Ferrisia spp.)、咖啡地粉蚧(Geococcus coffeae)、Glycaspis属、银合欢木虱(Heteropsylla cubana)、颊木虱(Heteropsylla spinulosa)、假桃病毒叶蝉(Homalodisca coagulata)、梅大尾蚜(Hyalopterus arundinis)、吹绵蚧属(Icerya spp.)、片角叶蝉属(Idiocerus spp.)、扁喙叶蝉属(Idioscopus spp.)、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蜡蚧属(Lecanium spp.)、蛎盾蚧属(Lepidosaphes spp.)、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长管蚜属(Macrosiphum spp.)、二点叶蜂(Macrosteles facifrons)、沫蝶属(Mahanarva spp.)、高粱蚜(Melanaphis sacchari)、Metcalfiella属、麦无网蚜(Metopolophium dirhodum)、黑缘平翅斑蚜(Monellia costalis)、Monelliopsis pecanis、瘤蚜属(Myzus spp.)、莴苣衲长管蚜(Nasonovia ribisnigri)、黑尾叶蝉属(Nephotettix spp.)、Nettigoniclla spectra、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Oncometopia属、Orthezia praelonga、中华稻蝗(Oxya chinensis)、Pachypsylla属、杨梅缘粉虱(Parabemisia myricae)、虱啮属(Paratrioza spp.)、片盾蚧属(Parlatoria spp.)、瘿绵蚜属(Pemphigus spp.)、玉米蜡蝉(Peregrinus maidis)、绵粉蚧属(Phenacoccus spp.)、杨平翅绵蚜(Phloeomyzus passerinii)、忽布疣蚜(Phorodon humuli)、葡萄根瘤蚜属(Phylloxera spp.)、苏铁褐点并盾蚧(Pinnaspis aspidistrae)、臀纹粉蚧属(Planococcus spp.)、Prosopidopsylla flava、梨形原绵蚧(Protopulvinaria pyriformis)、桑白盾蚧(Pseudaulacaspis pentagona)、粉蚧属(Pseudococcus spp.)、Psyllopsis属、木虱属(Psylla spp.)、金小蜂属(Pteromalus spp.)、Pyrilla属、笠圆盾蚧属(Quadraspidiotus spp.)、Quesada gigas、平刺粉蚧属(Rastrococcus spp.)、缢管蚜属(Rhopalosiphum spp.)、黑盔蚧属(Saissetia spp.)、葡萄带叶蝉(Scaphoideus titanus)、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苏铁刺圆盾蚧(Selenaspidus articulatus)、长唇基飞虱属(Sogata spp.)、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稻飞风属(Sogatodes spp.)、三角蝶(Stictocephala festina)、树粉虱(Siphoninus phillyreae)、Tenalaphara malayensis、Tetragonocephela属、美洲山核桃长斑蚜(Tinocallis caryaefoliae)、广胸沫蝉属(Tomaspis spp.)、声蚜属(Toxoptera spp.)、温室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个木虱属(Trioza spp.)、小叶蝉属(Typhlocyba spp.)、尖盾蚧属(Unaspis spp.)、葡萄根瘤虱(Viteus vitifolii)、么叶蝉属(Zygina spp.);

膜翅目(Hymenoptera),例如,切叶蚁属(Acromyrmex spp.)、菜叶蜂属(Athalia spp.)、叶蚁属(Atta spp.)、松叶蜂属(Diprion spp.)、实叶蜂属(Hoplocampa spp.)、毛蚁属(Lasius spp.)、小家蚁(Monomorium pharaonis)、树蜂属(Sirex spp.)、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蚁属(Tapinoma spp.)、树蜂属(Urocerus spp.)、胡蜂属(Vespa spp.)、黑树蜂属(Xeris spp.);

等足目(Isopoda),例如,鼠妇(Armadillidium vulgare)、栉水虱(Oniscus asellus)、球鼠妇(Porcellio scaber);

等翅目(Isoptera),例如,家白蚁属(Coptotermes spp.)、堆角白蚁(Cornitermes cumulans)、湿木白蚁属(Cryptotermes spp.)、楹白蚁属(Incisitermes spp.)、甘蔗白蚁(Microtermes obesi)、土白蚁属(Odontotermes spp.)、散白蚁属(Reticulitermes spp.);

鳞翅目(Lepidoptera),例如,小蜡螟(Achroia grisella)、桑剑纹夜蛾(Acronicta major)、卷叶蛾属(Adoxophyes spp.)、烦夜蛾(Aedia leucomelas)、地老虎属(Agrotis spp.)、波纹夜蛾属(Alabama spp.)、脐橙螟蛾(Amyelois transitella)、麦蛾属(Anarsia spp.)、干煞夜蛾属(Anticarsia spp.)、条小卷蛾属(Argyroploce spp.)、甘蓝夜蛾(Barathra brassicae)、籼弄蝶(Borbo cinnara)、棉潜蛾(Bucculatrix thurberiella)、松尺蠖(Bupalus piniarius)、蛀褐夜蛾属(Busseola spp.)、卷叶蛾属(Cacoecia spp.)、茶细蛾(Caloptilia theivora)、烟卷蛾(Capua reticulana)、苹果小卷蛾(Carpocapsa pomonella)、蛀果蛾(Carposina niponensis)、冬尺蛾(Cheimatobia brumata)、禾草螟属(Chilo spp.)、色卷蛾属(Choristoneura spp.)、葡萄果蠹蛾(Clysia ambiguella)、纵卷叶野螟属(Cnaphalocerus spp.)、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云卷蛾属(Cnephasia spp.)、茶枝尖细蛾属(Conopomorpha spp.)、球颈象属(Conotrachelus spp.)、Copitarsia属、小卷蛾属(Cydia spp.)、Dalaca noctuides、绢野螟属(Diaphania spp.)、蔗螟(Diatraea saccharalis)、埃及金刚钻属(Earias spp.)、Ecdytolopha aurantium、小玉米螟(Elasmopalpus lignosellus)、非洲蔗螟(Eldana saccharina)、粉斑螟属(Ephestia spp.)、叶小卷蛾属(Epinotia spp.)、苹果褐卷蛾(Epiphyas postvittana)、荚斑螟属(Etiella spp.)、金茅属(Eulia spp.)、女贞细卷蛾(Eupoecilia ambiguella)、黄毒蛾属(Euproctis spp.)、切根虫属(Euxoa spp.)、脏切夜蛾属(Feltia spp.)、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细蛾属(Gracillaria spp.)、小食心虫属(Grapholitha spp.)、蚀叶野螟属(Hedylepta spp.)、铃夜蛾属(Helicoverpa spp.)、实夜蛾属(Heliothis spp.)、褐织蛾(Hofmannophila pseudospretella)、同斑螟属(Homoeosoma spp.)、长卷蛾属(Homona spp.)、苹果巢蛾(Hyponomeuta padella)、柿蒂虫(Kakivoria flavofasciata)、贪夜蛾属(Laphygma spp.)、梨小食心虫(Laspeyresia molesta)、茄黄斑螟(Leucinodes orbonalis)、潜蛾属(Leucoptera spp.)、潜叶细蛾属(Lithocolletis spp.)、绿果冬夜蛾(Lithophane antennata)、花翅小蛾属(Lobesia spp.)、豆白隆切根虫(Loxagrotis albicosta)、毒蛾属(Lymantria spp.)、潜蛾属(Lyonetia spp.)、黄褐天幕毛虫(Malacosoma neustria)、豆荚野螟(Maruca testulalis)、甘蓝夜蛾(Mamestra brassicae)、暮眼蝶(Melanitis leda)、毛胫夜蛾属(Mocis spp.)、Monopis obviella、粘虫(Mythimma separata)、橡长角蛾(Nemapogon cloacellus)、水螟属(Nymphula spp.)、Oiketicus属、麦秆夜蛾属(Oria spp.)、瘤丛螟属(Orthaga spp.)、秆野螟属(Ostrinia spp.)、稻负泥虫(Oulema oryzae)、小眼夜蛾(Panolis flammea)、稻弄蝶属(Parnara spp.)、红铃虫属(Pectinophora spp.)、潜跳甲属(Perileucoptera spp.)、麦娥属(Phthorimaea spp.)、桔潜蛾(Phyllocnistis citrella)、小潜细蛾属(Phyllonorycter spp.)、菜粉蝶属(Pieris spp.)、荷兰石竹小卷蛾(Platynota stultana)、印度谷螟(Plodia interpunctella)、金翅夜蛾属(Plusia spp.)、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小白巢蛾属(Prays spp.)、斜纹夜蛾属(Prodenia spp.)、烟草天蛾属(Protoparce spp.)、粘虫属(Pseudaletia spp.)、一星粘虫(Pseudaletia unipuncta)、大豆夜蛾(Pseudoplusia includens)、玉米螟(Pyrausta nubilalis)、Rachiplusia nu、禾螟属(Schoenobius spp.)、白禾螟属(Scirpophaga spp.)、稻白螟属(Scirpophaga innotata)、黄地老虎(Scotia segetum)、蛀茎夜蛾属(Sesamia spp.)、稻蛀茎夜蛾(Sesamia inferens)、长须卷蛾属(Sparganothis spp.)、灰翅夜蛾属(Spodoptera spp.)、Spodoptera praefica、展足蛾属(Stathmopoda spp.)、花生麦蛾(Stomopteryx subsecivella)、透翅蛾属(Synanthedon spp.)、安第斯马铃薯块茎蛾(Tecia solanivora)、干煞夜蛾(Thermesia gemmatalis)、木塞谷蛾(Tinea cloacella)、袋谷蛾(Tinea pellionella)、幕谷蛾(Tineola bisselliella)、卷蛾属(Tortrix spp.)、毛毡衣蛾(Trichophaga tapetzella)、粉夜蛾属(Trichoplusia spp.)、三化螟(Tryporyza incertulas)、番茄斑潜萧(Tuta absoluta)、灰蝶属(Virachola spp.);

直翅目(Orthoptera)或跳跃目(Saltatoria),例如,家蟋(Acheta domesticus)、Dichroplus属、蝼蛄属(Gryllotalpa spp.)、蔗蝗属(Hieroglyphus spp.)、飞蝗属(Locusta spp.)、黑蝗属(Melanoplus spp.)、沙漠蝗(Schistocerca gregaria);

虱目(Phthiraptera),例如,畜虱属(Damalinia spp.)、血虱属(Haematopinus spp.)、毛虱属(Linognathus spp.)、虱属(Pediculus spp.)、阴虱(Ptirus pubis)、嚼虱属(Trichodectes spp.);

啮虫目(Psocoptera),例如,粉啮虫属(Lepinatus spp.)、书虱属(Liposcelis spp.);

蚤目(Siphonaptera),例如,角叶蚤属(Ceratophyllus spp.)、栉首蚤属(Ctenocephalides spp.)、致痒蚤(Pulex irritans)、穿皮潜蚤(Tunga penetrans)、印鼠客蚤(Xenopsylla cheopis);

缨翅目(Thysanoptera),例如,玉米黄呆蓟马(Anaphothrips obscurus)、稻蓟马(Baliothrips biformis)、葡萄链蓟马(Drepanothris reuteri)、Enneothrips flavens、花蓟马属(Frankliniella spp.)、网蓟马属(Heliothrips spp.)、温室条篱蓟马(Hercinothrips femoralis)、葡萄蓟马(Rhipiphorothrips cruentatus)、硬蓟马属(Scirtothrips spp.)、小豆蘧带蓟马(Taeniothrips cardamoni)、蓟马属(Thrips spp.);

衣鱼目(Zygentoma)(=缨尾目(Thysanura)),例如,栉衣鱼属(Ctenolepisma spp.)、衣鱼(Lepisma saccharina)、盗火虫(Lepismodes inquilinus)、小灶衣鱼(Thermobia domestica);

综合纲(Symphyla),例如,幺蚰属(Scutigerella spp.);

软体动物(Mollusca)门的害虫,特别是双壳纲(Bivalvia)的害虫,例如,拙氏蛤属(Dreissena spp.),以及腹足纲(Gastropoda)的害虫,例如,阿勇蛞蝓属(Arion spp.)、双脐螺属(Biomphalaria spp.)、小泡螺属(Bulinus spp.)、野蛞蝓属(Deroceras spp.)、土蜗属(Galba spp.)、椎实螺属(Lymnaea spp.)、钉螺属(Oncomelania spp.)、福寿螺属(Pomacea spp.)、琥珀螺属(Succinea spp.);

扁虫动物门(Plathelminthes)和线虫动物门(Nematoda)的动物害虫,例如,十二指肠钩口线虫(Ancylostoma duodenale)、斯里兰卡钩口线虫(Ancylostoma ceylanicum)、巴西钩口线虫(Acylostoma braziliensis)、钩口线虫属(Ancylostoma spp.)、蛔虫属(Ascaris spp.)、马来布鲁线虫(Brugia malayi)、帝汶布鲁线虫(Brugia timori)、仰口线虫属(Bunostomum spp.)、夏柏特线虫属(Chabertia spp.)、枝睾吸虫属(Clonorchis spp.)、古柏线虫属(Cooperia spp.)、双腔吸虫属(Dicrocoelium spp.)、丝状网尾线虫(Dictyocaulus filaria)、阔节裂头绦虫(Diphyllobothrium latum)、麦地那龙线虫(Dracunculus medinensis)、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granulosus)、多房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multilocularis)、蠕形住肠蛲虫(Enterobius vermicularis)、Faciola属、血毛线虫属(Haemonchus spp.)、异刺线虫属(Heterakis spp.)、矮小啮壳绦虫(Hymenolepis nana)、猪圆线虫属(Hyostrongulus spp.)、罗阿罗阿线虫(Loa Loa)、细颈线虫属(Nematodirus spp.)、结节线虫属(Oesophagostomum spp.)、后睾吸虫属(Opisthorchis spp.)、旋盘尾丝虫(Onchocerca volvulus)、奥斯脱线虫属(Ostertagia spp.)、并殖吸虫属(Paragonimus spp.)、裂体吸虫属(Schistosomen spp.)、富氏类圆线虫(Strongyloides fuelleborni)、粪类圆线虫(Strongyloides stercoralis)、粪圆线虫属(Stronyloides spp.)、牛带绦虫(Taenia saginata)、猪带绦虫(Taenia solium)、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本地毛形线虫(Trichinella nativa)、株布氏旋毛虫(Trichinella britovi)、南方旋毛虫(Trichinella nelsoni)、伪方宠毛线虫(Trichinella pseudopsiralis)、毛圆线虫属(Trichostrongulus spp.)、人鞭虫(Trichuris trichuria)、班氏吴策线虫(Wuchereria bancrofti);

线虫门的植物寄生害虫,例如滑刃线虫属(Aphelenchoides spp.)、伞滑刃线虫属(Bursaphelenchus spp.)、茎线虫属(Ditylenchus spp.)、球异皮线虫属(Globodera spp.)、异皮线虫属(Heterodera spp.)、长针线虫属(Longidorus spp.)、根结线虫属(Meloidogyne spp.)、短体线虫属(Pratylenchus spp.)、穿孔线虫属(Radopholus spp)、毛刺线虫属(Trichodorus spp.)、半穿刺线虫属(Tylenchulus spp.)、剑线虫属(Xiphinema spp.)、螺旋线虫属(Helicotylenchus spp.)、矮化线虫属(Tylenchorhynchus spp.)、盾状线虫属(Scutellonema spp.)、拟毛刺线虫属(Paratrichodorus spp.)、瓢线虫属(Meloinema spp.)、针线虫属(Paraphelenchus spp.)、野外垫刃属(Aglenchus spp.)、针刺线虫属(Belonolaimus spp.)、根瘤线虫属(Nacobbus spp.)、肾形线虫属(Rotylenchulus spp.)、盘旋线虫属(Rotylenchus spp.)、拟茎线虫属(Neotylenchus spp.)、拟滑刃属(Paraphelenchus spp.)、锥线虫属(Dolichodorus spp.)、纽带线虫属(Hoplolaimus spp.)、斑皮线虫属(Punctodera spp.)、环状线虫属(Criconemella spp.)、五沟线虫属(Quinisulcius spp.)、鞘线虫属(Hemicycliophora spp.)、瘿线虫属(Anguina spp.)、小麦根瘿线虫属(Subanguina spp.)、拟鞘线虫属(Hemicriconemoides spp.)、平滑垫刃属(Psilenchus spp.)、Pseudohalenchus属、移动型有拟环线虫属(Criconemoides spp.)、Cacopaurus属。

此外,还可防治原生动物(Protozoa)亚门的生物,特别是球虫目的生物,例如艾美虫属(Eimeria spp.)。

本发明的混合物或组合物特别适于防治感染大豆的害虫,例如拟绿蝽(Acrosternum hilare)、小地老虎(Agrotis ipsilon)、长角卵象(Calomycterus setarius)、菜豆叶甲(Ceratoma trifurcata)、葡萄肖叶甲(Colaspis brunnea)、Colaspis crinnicornis、Cyclocephala lurida、短梗卧毛天牛(Dectes texanus)、灰地种萧(Delia platura)、Epicauta funebris、美国豆芫菁(Epicauta pennsylvanica)、芫菁属(Epicauta spp.)、北美豆芫菁(Epicauta vittata)、美洲蝽属(Euschistus spp.)、Feltia ducens、庭园盲蝽(Halticus bractatus)、Hypena scabra、双带黑蝗(Melanoplus bivitatus)、异黑蝗(Melanoplus differentialis)、红腿蝗(Melanoplus femurrubrum)、Odontota horni、杂色夜蛾(Papaipema nebris)、疆夜蛾(Peridroma saucia)、Phyllophaga congrua、Phyllophaga implicita、皱食叶鳃金龟(Phyllophaga rugosa)、日本金龟子(Popillia japonica)、大豆尺夜蛾(Pseudoplusia includens)、鸟灰翅夜蛾(Spodoptera ornithogalli)、Strigoderma arboricola、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小红蛱蝶(Vanessa cardui)。

本发明的混合物或组合物也可用于病媒(vector)的防治中。就本发明而言,病媒为能够将贮主(reservoir)(例如植物、动物、人等)的病原体(例如病毒、蠕虫、单细胞生物和细菌)传播至宿主上的节肢动物,特别是昆虫或蛛形纲动物。所述病原体可机械地传播至宿主上(例如沙眼通过非叮咬的苍萧传播),或通过注入至宿主中来传播(例如疟疾寄生虫通过蚊子传播)。

病媒和其传播的病害或病原体的实例为:

1)蚊子

-疟蚊:疟疾、丝虫病;

-库蚊:日本脑炎、丝虫病、其他病毒性病害、蠕虫的传播;

-伊蚊:黄热病、登革热、丝虫病、其他病毒性病害;

-蚋科:蠕虫的传播,特别是旋尾丝虫(Onchocerca volvulus)的传播;

2)虱子:皮肤感染、流行性斑疹伤寒;

3)跳蚤:鼠疫、鼠型斑疹伤寒;

4)苍萧:睡眠病(锥虫病)、霍乱、其他细菌性病害;

5)螨虫:螨病(Acariose)、流行性斑疹伤寒、立克次痘疹、兔热病(Tularamia)、圣路易型脑炎、蜱媒脑炎(TBE)、Krim-Kongo haematologic fever、流行性斑疹伤寒、疏螺旋体病(borreliosis);

6)壁虱:Borelliosis,例如:达顿线螺旋体(Borrelia duttoni)、蜱媒脑炎、寇热(贝氏立克次体)、巴贝虫病(Babesia canis canis)。

就本发明而言,病媒的实例为昆虫,如蚜虫、苍萧、叶蝉或牧草虫,其能够将植物病毒传播至植物。此外,能传播植物病毒的病媒为六点黄蜘蛛、虱子、甲虫和线虫。

此外,就本发明而言,病媒的实例为昆虫和蛛形纲动物,例如蚊子,特别是伊蚊、疟蚊(例如冈比亚按蚊(A.gambiae)、阿拉伯按蚊(A.arabiensis)、催命按蚊(A.funestus)、大劣按蚊(A.dirus)(疟疾))和库蚊、虱子、跳蚤、苍萧、螨虫和壁虱,其能将病原体传播至动物和/或人类。

病媒的防治还可用抗性突破的化合物/组合物。

本发明的混合物或组合物适于预防由病媒传播的病害或病原体。因此,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本发明的化合物用于防治病媒,例如在农业、园艺、林业、花园和休闲设备以及在贮藏产品和材料的保护中中的病媒的用途。

植物

根据本发明可处理所有的植物和植物部位。植物意指所有的植物和植物种群,例如想要和不想要的野生植物、栽培种和植物变种(无论受或不受植物变种或植物育种者权利的保护)。栽培种和植物变种可为通过常规的繁殖和育种方法(其可通过一种或多种生物技术方法辅助或补充,例如通过使用双单倍体、原生质体融合、随机和定向诱变、分子或遗传标记物)或通过生物工程和遗传工程方法而获得的植物。植物部位意指植物的所有地上和地下部位及器官,例如芽、叶、花和根,从而列出例如叶、针叶、茎、干、花、子实体、果实和种子,以及根、块茎和根茎。作物以及无性和无性繁殖材料,例如插枝、块茎、根茎、长匐茎(runners)和种子也属于植物部位。

当本发明的混合物或组合物具有良好的植物耐受性、有利的温血动物毒性以及良好的环境相容性时,其适于保护植物和植物器官,提高采收产量,改进采收材料的品质。其可优选用作作物保护组合物。其具有对抗通常为敏感和抗性的物种以及对抗所有或一些发育阶段的活性。

可根据本发明处理的植物包括以下主要作物植物:玉米、大豆、紫花苜蓿(alfalfa)、棉花、向日葵、芸苔属油料种子例如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例如加拿大油菜、油菜籽)、芜菁(Brassica rapa)、芥菜(B.juncea)(例如(田野)芥菜)和埃塞俄比亚芥(Brassica carinata)、棕榈科属种(Arecaceaesp.)(例如油棕、椰子)、稻、小麦、甜菜、甘蔗、燕麦、黑麦、大麦、黍和高粱、黑小麦、亚麻、坚果、葡萄和藤本植物和来自各种植物分类群的各种果实和蔬菜,例如蔷薇科属种(Rosaceae sp.)(例如:梨果如苹果和梨、以及核果如杏、樱桃、扁桃、李和桃、以及浆果例如草莓、树莓、红茶藨子和黑茶藨子及醋栗))、Ribesioidae属种、胡桃科属种(Juglandaceae sp.)、桦木科属种(Betulaceae sp.)、漆树科属种(Anacardiaceae sp.)、壳斗科属种(Fagaceae sp.)、桑科属种(Moraceae sp.)、木犀科属种(Oleaceae sp.)(例如橄榄树)、猕猴桃科属种(Actinidaceae sp.)、樟科属种(Lauraceae sp.)(例如鳄梨、肉桂、樟脑)、芭蕉科属种(Musaceae sp.)(例如香蕉树和香蕉种植园)、茜草科属种(Rubiaceae sp.)(例如咖啡)、山茶科属种(Theaceae sp.)(例如茶)、梧桐科属种(Sterculiceae sp.)、芸香科属种(Rutaceae sp.)(例如柠檬、橙、柑橘和葡萄柚)、茄科属种(Solanaceae sp.)(例如番茄、土豆、胡椒、辣椒、茄子、烟草)、百合科属种(Liliaceae sp.)、菊科属种(Compositaesp.)(例如莴苣、洋蓟和菊苣(包括根菊苣、菊苣或普通菊苣))、伞形科属种(Umbelliferae sp.)(例如胡萝卜、西芹、芹菜和根芹菜)、葫芦科属种(Cucurbitaceae sp.)(例如黄瓜,其包括腌食用小黄瓜、南瓜、西瓜、葫芦和甜瓜)、葱科属种(Alliaceae sp.)(例如韭菜和洋葱)、十字花科属种(Cruciferae sp.)(例如白球甘蓝、红球甘蓝、花椰菜(broccoli)、菜花(cauliflower)、抱子甘蓝、小白菜、球茎甘蓝、小萝卜、山葵(horseradish)、水芹和大白菜)、豆科属种(Leguminosae sp.)(例如花生、豌豆、扁豆和菜豆–例如普通菜豆(common beans)和宽菜豆(broad beans))、藜科属种(Chenopodiaceae sp.)(例如瑞士甜菜、饲用甜菜、菠菜、甜菜根)、亚麻科属种(Linaceae sp.)(例如大麻)、Cannabeacea属种(例如大麻)、锦葵科属种(Malvaceaesp.)(例如黄秋葵、可可)、罂粟科(Papaveraceae)(例如罂粟)、天门冬科(Asparagaceae)(例如芦笋);园林和森林中的有用的植物和观赏植物,包括包括草皮(turf)、草地(lawn)、青草(grass)和甜叶菊(Stevia rebaudiana);以及在各种情况下,这些植物各种的基因修饰类型。

特别优选的植物为大豆。

特别地,本发明的混合物和组合物适于防治以下植物病害:

观赏植物、蔬菜作物(例如白锈菌(A.candida))和向日葵(例如婆罗门参白锈菌(A.tragopogonis))上的白锈菌属(Albugo spp.)(白锈病);蔬菜、油菜(例如芸苔生链格孢(A.brassicola)或芸苔链格孢(A.brassicae))、甜菜(例如细链格孢(A.tenuis))、果实、稻、大豆以及土豆(例如番茄早疫病菌(A.solani)或烟草赤星病菌(A.alternata))和番茄(例如番茄早疫病菌或烟草赤星病菌)上的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p.)(黑斑病(black spot disease)、黑点病(black blotch)),以及小麦上的链格孢属(黑斑病);甜菜和蔬菜上的丝囊霉属(Aphanomyces spp.);谷物和蔬菜上的壳二孢属(Ascochyta spp.),例如小麦上的小麦壳二孢(A.tritici)(壳二孢属叶枯病)和大麦上的大麦壳二孢(A.hordei);平脐蠕孢属(Bipolarisspp.)和内脐蠕孢属(Drechsleraspp.)(有性型:旋孢腔菌属(Cochliobolus spp.)),例如玉米上的叶斑病(玉米平脐蠕孢(D.maydis)和玉米生平脐蠕孢(B.zeicola)),例如谷物上的颖枯病(glume blotch)(麦根腐病平脐蠕孢(B.sorokiniana)),和例如稻谷和草坪上的稻平脐蠕孢(B.oryzae);谷物(例如小麦或大麦)上的小麦白粉菌(Blumeria(旧名:白粉菌属(Erysiphe))graminis)(白粉病);葡萄藤(例如B.obtusa)上的葡萄座腔菌属(Botryosphaeriaspp.)(黑枝枯病“Slack Dead Arm Disease”);浆果(soft fruit)和仁果(尤其是草莓)、蔬菜(尤其是莴苣、胡萝卜、块根芹和甘蓝)、油菜、花卉、葡萄藤、森林作物和小麦(耳霉菌(ear mold))上的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有性型:灰葡萄孢霉(Botryotinia fuckeliana):灰霉病、灰腐病(gray rot));莴苣上的莴苣盘梗霉(Bremia lactucae)(霜霉病);落叶树和针叶树上的长喙壳属(Ceratocystis(异名:线嘴壳属(Ophiostoma))spp.)(蓝变病(blue stain fungus)),例如榆树上的榆枯萎病菌(C.ulmi)(荷兰榆病);玉米(例如玉米灰斑病菌(C.zeae-maydis))、稻、甜菜(例如甜菜生尾孢(C.beticola))、甘蔗、蔬菜、咖啡、大豆(例如大豆灰斑病菌(C.sojina)或大豆紫斑病菌(C.kikuchil))和稻上的尾孢属(Cercospora spp.)(尾孢叶斑病);番茄(例如番茄叶霉菌(C.fulvum):番茄叶霉病)和谷物(小麦上的草芽枝孢(C.herbarum)(穗腐病))上的枝孢属(Cladosporiumspp.);谷物上的麦角菌(Claviceps purpurea)(麦角病);玉米(例如灰色长蠕孢(C.carbonum))、谷物(例如禾旋孢腔菌(C.sativus),无性型:麦根腐病平脐蠕孢:颖枯病)和稻(例如宫部旋孢腔菌(C.miyabeanus),无性型:水稻长蠕孢(H.oryzae))上的旋孢腔菌属(Cochliobolus spp.)(无性型:长蠕孢属(Helminthosporium)或平脐蠕孢属)(叶斑病);棉花(例如棉炭疽病菌(C.gossypii))、玉米(例如禾生炭疽菌(C.graminicola):茎腐病和炭疽病)、浆果、土豆(例如马铃薯炭疽病菌(C.coccodes):萎蔫病)、菜豆(例如菜豆炭疽病菌(C.lindemuthianum))和大豆(例如大豆炭疽病菌(C.truncatum))上的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 spp.)(有性型:小丛壳属(Glomerella))(炭疽病);伏革菌属(Corticiumspp.),例如稻谷上的笹木伏革菌属(C.sasakii)(纹枯病);大豆和观赏植物上的黄瓜褐斑病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叶斑病);锈斑病菌属(Cycloconiumspp.),例如橄榄树上的油橄榄孔雀斑病菌(C.oleaginum);果树、葡萄藤(例如C.liriodendn;有性型:Neonectria liriodendri,乌脚病)和许多观赏树木上的人参生柱隔孢属(Cylindrocarpon spp.)(例如果树癌性病或葡萄藤乌脚病,有性型:丛赤壳属(Nectria spp.)或杓兰菌根菌属(Neonectria spp.));大豆上的白纹羽菌(Dematophora(有性型:Rosellinia)necatrix))(根腐病/茎腐病);北茎溃疡菌属(Diaporthespp.),例如大豆上的大豆北茎溃疡病菌(D.phaseolorum)(茎溃疡);玉米、谷物例如大麦(例如大麦网斑内脐蠕孢(D.teres),网斑病)和小麦(例如D.tritici-repentis:DTR叶斑病)、稻和草坪上的内脐蠕孢属(Drechslera spp.)(异名:长蠕孢属(Helminthosporium),有性型:核腔菌属(Pyrenophora)),;,由斑褐孔菌(Formitiporia(异名:Phellinus)punctata)、F mediterranea、Phaeomoniellachlamydospora(旧名:Phaeoacremonium chlamydosporum)、Phaeoacremoniumaleophilum和/或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obtusa)引起的葡萄藤上的埃斯卡(Esca)病害(葡萄藤萎蔫病、干枯病(apoplexia));仁果(E.pyri)和浆果(覆盆子痂囊腔菌(E.veneta):炭疽病)以及葡萄藤(葡萄痂囊腔菌(E.Ampelina):炭疽病)上的痂囊腔菌属(Elsinoe spp.);稻上的稻叶黑粉菌(Entyloma oryzae)(叶黑粉病);小麦上的附球菌属(Epicoccum spp.)(黑头病(black head));甜菜(甜菜白粉菌(E.betae))、蔬菜(例如豌豆白粉菌(E.pisi)),例如黄瓜(cucumber)品种,例如二孢白粉菌(E.cichoracearum))和甘蓝品种,例如油菜(例如十字花科白粉菌(E.cruciferarum))上的白粉菌属(Erysiphe spp.)(白粉病);果树、葡萄藤和许多观赏树木上的侧弯孢菌(Eutypa fata)(Eutypa溃疡病或顶枯病,无性型:Cytosporina lata,异名:Libertella blepharis);玉米(例如玉米大斑病菌(E.turcicum))上的突脐蠕孢属(Exserohilum spp.)(异名:长蠕孢属(Helminthosporium));各种植物上的镰孢霉属(Fusariumspp.)(有性型:赤霉菌(Gibberella))(萎蔫病、根腐病和茎腐病),例如谷物(例如小麦或大麦)上的谷物镰孢(F.Graminearum)或大刀镰孢(F.culmorum)(根腐病和银尖病),番茄上的尖镰孢(F.Oxysporum),大豆上的茄镰孢(F.Solani)和玉米上的轮枝镰孢(F.Verticillioides);谷物(例如小麦或大麦)和玉米上的禾顶囊壳(Gaeumannomyces graminis)(全蚀病);谷物(例如玉米赤霉(G.zeae))和稻(例如藤仓赤霉(G.fujikuroi):恶苗病)上的赤霉属(Gibberella spp.);葡萄藤、仁果和其他植物上的苹果炭疽病菌(Glomerellacingulata)以及棉花上的棉炭疽病菌(G.Gossypii);稻上的革兰氏染色配合物(grainstaining complex);葡萄藤上的葡萄黑腐病菌(Guignardia bidwellii)(黑腐病);蔷薇科和刺柏上的锈菌属(Gymnosporangiumspp.),例如梨上的褐色胶锈菌(G.sabinae)(梨锈病);玉米、谷物和稻上的长蠕孢属(Helminthosporiumspp.)(异名:内脐蠕孢属(Drechslera),有性型:旋孢腔菌属(Cochliobolus));驼孢锈菌属(Hemileia spp.),例如咖啡上的咖啡驼孢锈菌(H.vastatrix)(咖啡叶锈病(coffee leaf rust));葡萄藤上的褐斑拟棒束孢(Isariopsis clavispora)(异名:Cladosporium vitis);大豆和棉花上的菜豆生壳球孢(Macrophominaphaseolina)(异名:phaseoli)(根腐病/茎腐病);谷物(例如小麦或大麦)上的雪霉叶枯菌(Microdochium(异名:雪腐镰孢(Fusariumnivale)nivale)(雪霉病(pink snow mold));大豆上的扩散叉丝壳(Microsphaera diffusa)(白粉病);丛梗孢属(Monilinia spp.),例如核果和其他蔷薇科上的核果链核盘菌(M.laxa.)、桃褐腐病(M.Fructicola)和M.fructigena(花腐病和枝腐病);谷物、香蕉、浆果和花生上的球腔菌属(Mycosphaerellaspp.),例如小麦上的禾生球腔菌(M.graminicola)(无性型:小麦壳针孢(Septoria tritici),壳针孢叶斑病)或香蕉上的斐济球腔菌(M.fijiensis)(香蕉叶斑病(Sigatoka disease));甘蓝(例如芸苔霜霉(P.brassicae))、油菜(例如寄生霜霉(P.parasitica))、葱类植物(例如大葱霜霉(P.destructor))、烟草(烟草霜霉(P.tabacina))和大豆(例如大豆霜霉病菌(P.manshurica))上的霜霉属(Peronospora spp.)(霜霉病);大豆上的豆薯层锈菌(Phakopsora pachyrhizi)和山蚂蝗层锈菌(P.meibomiae)(大豆锈病);例如葡萄藤(例如P.Tracheiphila和P.tetraspora)和大豆(例如大豆茎褐腐病菌(P.gregata):茎病害)上的瓶霉属(Phialophora spp.);油菜和甘蓝上的黑胚茎点霉(Phoma lingam)(根腐病和茎腐病)和甜菜的甜菜茎点霉(P.betae)(叶斑病);向日葵、葡萄(例如葡萄黑腐病菌(P.Viticola):枯枝病(dead-arm disease))和大豆(例如茎溃疡/茎枯病:P.Phaseoli,有性型:大豆北茎溃疡病菌(Diaporthe phaseolorum))上的拟茎点霉属(Phomopsis spp.);玉米上的玉米褐斑病菌(Physoderma maydis)(褐斑病);各种植物例如柿子椒和黄瓜品种(例如辣椒疫霉(P.capsici))、大豆(例如大豆疫霉(P.megasperma),异名:P.sojae)、土豆和番茄(例如致病疫霉(P.infestans)晚疫病和褐腐病)和落叶树(例如橡树猝死病菌(P.Ramorum)橡树猝死病)上的疫霉属(Phytophthora spp.)(萎蔫病、根腐病、叶腐病、茎腐病和果实腐烂病);甘蓝、油菜、萝卜和其他植物上的芸苔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根肿病);霜霉属(Plasmopara spp.),例如葡萄藤上的葡萄生单轴霉(P.viticola)(葡萄藤霜霉病、霜霉病)和向日葵上的霍尔斯单轴霉(P.Halstedii);蔷薇科、啤酒花、仁果和浆果上的叉丝单囊壳属(Podosphaera spp.)(白粉病),例如苹果上的苹果白粉病菌(P.leucotricha);例如谷物如大麦和小麦(禾谷多粘菌(P.graminis))和甜菜(甜菜多粘菌(P.betae))上的多粘菌属(Polymyxa spp.)及由此传播的病毒病害;谷物如大麦和小麦上的小麦基腐病菌(Pseudocercosporella herpotrichoides)(眼斑病(eyespot)/茎裂病,有性型:Tapesiayallundae);各种植物上的假霜霉属(Pseudoperonospora)(霜霉病),例如黄瓜品种上的古巴假霜霉(P.Cubensis)或啤酒花上的葎草假霜(P.Humili);葡萄藤上的Pseudopezicula tracheiphila(葡萄角斑叶焦病,无性型:瓶霉属(Phialophora));各种植物上的柄锈菌属(Puccinia spp.)(锈病),例如谷物如小麦、大麦或黑麦上的小麦柄锈菌(P.triticina)(小麦褐锈病)、条形柄锈病菌(P.striiformis)(黄锈病)、大麦柄锈菌(P.hordei)(黄矮叶锈病)、禾柄锈菌(P.graminis)(黑锈病)或小麦叶锈菌(P.recondita)(黑麦褐锈病),甘蔗以及例如芦笋的(例如天门冬属柄锈菌(P.asparagi))上的屈恩柄锈菌(P.Kuehnii);小麦上的小麦黄斑叶枯病菌(Pyrenophora(无性型:Drechslera)tritici-repentis)(小麦叶枯病),或大麦上的大麦网斑内脐蠕孢(P.teres)(网斑病);梨孢属(Pyricularia spp.),例如稻上的稻瘟病菌(P.oryzae)(有性型:Magnaporthe grisea,稻瘟病)和草坪和谷物上的稻梨孢菌(P.Grisea);草坪、稻、玉米、小麦、棉花、油菜、向日葵、甜菜、蔬菜和其他植物(例如终极腐霉菌(P.Ultimum)或瓜果腐霉(P.aphanidermatum))上的腐霉属(Pythium spp.)(立枯病);柱隔孢属(Ramularia spp.),例如大麦上的R.collo-cygni(柱隔孢叶和草斑病/生理叶斑病)和甜菜上的甜菜叶斑病菌(R.Beticola);棉花、稻、土豆、草坪、玉米、油菜、土豆、甜菜、蔬菜和各种其他植物上的丝核菌属(Rhizoctonia spp.),例如大豆上的立枯丝核菌(R.solani)(根腐病和茎腐病),稻上的立枯丝核菌(纹枯病)或小麦或大麦上的谷物丝核菌(R.cerealis)(重眼斑病(sharp eyespot));草莓、胡萝卜、甘蓝、葡萄藤和番茄上的匍枝根霉(Rhizopus stolonifer)(软腐病);大麦、黑麦和黑小麦上的黑麦喙孢(Rhynchosporium secalis)(叶斑病);稻上的稻帚枝霉(Sarocladium oryzae)和S.attenuatum(叶鞘腐败病);蔬菜和田间作物,例如油菜、向日葵(例如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和大豆(例如S.rolfsii)上的核盘菌属(Sclerotinia spp.)(茎腐病或白腐病);各种植物上的壳针孢属(Septoriaspp.),例如大豆上的大豆壳针孢(S.glycines)(叶斑病),小麦上的小麦壳针孢(S.tritici)(壳针孢叶斑病)和谷物上的颖枯壳针孢(S.(异名:Stagonospora)nodorum)(叶疱病和颖枯病);葡萄藤上的葡萄钩丝壳(Uncinula(异名:Erysiphe)necator)(白粉病,无性型:葡萄粉孢(Oidium tuckeri));玉米(例如玉米大斑病菌(S.turcicum,异名:大斑凸脐蠕孢(Helminthosporiumturcicum)))和草坪上的大斑病菌属(Setospaeria spp.)(叶斑病);玉米(例如丝轴黑粉菌(S.Reiliana):丝黑穗病)、粟和甘蔗上的轴黑粉菌属(Sphacelotheca spp.)(黑穗病);黄瓜品种上的单丝壳白粉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白粉病);土豆上的马粉痂菌(Spongospora subterranea)(粉痂病)及由此传播的病毒病害;谷物上的壳多孢属(Stagonosporaspp.),例如小麦上的颖枯壳针孢(S.Nodorum)(叶疱病和颖枯病,有性型:颖枯球腔菌(Leptosphaeria[异名:Phaeosphaeria]nodorum));土豆上的马铃薯癌肿病菌(Synchytrium endobioticum)(马铃薯癌肿病);外囊菌属(Taphrinaspp.),例如桃上的畸形外囊菌(T.deformans)(缩叶病),和李上的李外囊菌(T.pruni)(囊果李);番茄、仁果、蔬菜作物、大豆和棉花上的根串珠霉属(Thielaviopsis spp.)(黑根腐病),例如黑色根腐病菌(T.basicola)(异名:Chalaraelegans);谷物上的腥黑粉菌属(Tilletiaspp.)(腥黑穗病或光腥黑穗病),例如小麦是哪个的小麦腥黑粉菌(T.tritici)(异名:小麦网腥黑穗病菌(T.Caries),小麦腥黑穗病)和小麦矮腥黑穗病菌(T.controversa)(矮腥黑穗病);大麦或小麦上肉孢核瑚菌(Typhulaincarnata)(灰雪腐病);黑粉菌属(Urocystisspp.),例如黑麦上的隐条黑粉菌(U.occulta)(条黑粉病);蔬菜例如菜豆(例如疣顶单胞锈菌(U.Appendiculatus),异名:菜豆单胞锈菌(U.phaseolI))和甜菜(例如甜菜锈病菌(U.betae))上的单孢锈属(Uromyces spp.)(锈病);谷物(例如麦散黑粉菌(U.Nuda)和U.avaenae)、玉米(例如玉蜀黍黑粉菌(U.Maydis):玉米黑穗病)和甘蔗上的黑粉菌属(Ustilago spp.)(黑穗病);苹果(例如苹果黑星菌(V.inaequalis))和梨上的黑星菌属(Venturia spp.)(黑星病);和各种植物如果树和观赏树木、葡萄藤、浆果、蔬菜和田间作物上的轮生菌属(Verticillium spp.)(叶和芽枯萎病),例如草莓、油菜、土豆和番茄上的茄黄萎病菌(V.dahliae)。

本发明的混合物和组合物特别优选用于防治以下植物的病害:大豆病害:大豆紫斑病(Cercospora kikuchii)、大豆痂囊腔菌(Elsinoe glycines)、大豆黑点病(Diaporthe phaseolorumvar.Sojae)、Septaria glycines、大豆灰斑病(Cercospora sojina)、大豆锈病(Phakopsora pachyrhizi)、大豆疫霉病(Phytophthorasojae)、立枯丝核病菌(Rhizoctonia solani)、褐斑病(Corynespora casiicola)和菌核病(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植物健康

本发明的混合物和组合物适于增强植物健康。

增强植物健康应意指本发明的混合物和组合物可用作如下定义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用作如下定义的植物强化/抗性诱导化合物,用于影响如下定义的植物生理,并用于提高如下定义的作物中的产量。

植物生长调节

在某些情况下,本发明的混合物或组合物还可在特定浓度或施用率下,用作除草剂、安全剂、生长调节剂或改善植物特性的试剂,或用作杀微生物剂,例如用作杀真菌剂、抗霉菌剂、杀细菌剂、杀病毒剂(包括抵抗类病毒的组合物),或用作抵抗MLO(类菌原体生物)和RLO(类立克次体生物)的组合物。本发明的混合物或组合物的活性成分干预植物的新陈代谢,并因此也用作生长调节剂。

植物生长调节剂可对植物起到各种作用。该物质的作用基本上取决于与植物发育阶段相关的施用时间,以及施用到植物或其环境的活性成分的量和施用类型。在所有情况下,生长调节剂应对作物植物具有特别需要的效果。

植物生长调节化合物可用于,例如,抑制植物的营养性生长。所述生长的抑制具有经济利益,例如,在草地的情况下,因为其因此可降低在观赏性花园、公园和运动设施、路边、机场或果实作物中的割草频率。其他重要的是在路边和在管线或架空电缆附近,或不想要有力的植物生长的极通常的区域抑制草本和木本植物的生长。

还重要的是生长调节剂用于抑制谷物纵向生长的用途。这降低或完全消除了采收前植物的倒伏风险。此外,在谷物的情况下,生长调节剂可强化茎,其也阻碍倒伏。用于缩短和强化茎的生长调节剂的使用能够实现使用更高量的肥料以提高产量,而没有谷物倒伏的任何风险。

在许多作物植物中,抑制营养性生长能够实现更密的栽培,并因此可实现基于该土壤表面计的更高的产量。以这种方式获得的更小的植物的另一优点是作物更易于栽培和采收。

抑制营养性植物生长还可导致产量提高,因为营养物和吸收物与植物的营养性部位相比更益于花和果实形成。

通常,生长调节剂还可用于促进营养性生长。当采收营养性植物部位时这是非常有益的。然而,促进营养性生长也可促进生殖性生长,其中形成更多吸收物,产生更多或更大的果实。

在某些情况下,产量提高可通过调节植物的新陈代谢来实现,而在营养性生长中没有任何可检测的变化。此外,生长调节剂可用来改变植物的组成,其反过来可导致采收产品的品质改善。例如,可提高甜菜、甘蔗、菠萝和柑橘水果的糖含量,或提高大豆或谷物中的蛋白质含量。还可在采收之前或之后例如使用生长调节剂抑制所需成分,例如甜菜或甘蔗中的糖,的降解。还可明确地影响次要植物成分的产生或消除。一个实例是刺激橡胶树中的胶乳的流动。

在生长调节剂的影响下,可形成单性果实。此外,可影响花的性别。还可产生不育花粉,其在杂种种子的育种和生产中是非常重要的。

生长调节剂的使用可控制植物的分支。一方面,通过破坏顶端优势,可促进侧枝的发育,其可能是培养观赏植物以及抑制生长非常特别需要的。另一方面,然而,还可抑制侧枝的生长。该效果例如在烟草的栽培或番茄的栽培中是特别有利的。

在生长调节剂的影响下,可以控制植物的叶量,从而在想要的时间实现植物的落叶。所述落叶在棉花的机械采收中起主要作用,并且对于在其他作物中例如在葡萄栽培中促进采收也是有利的。植物的落叶还可确保在植物移植前降低植物的蒸腾。

生长调节剂同样可用于调节果实开裂。一方面,可防止早熟果实开裂。另一方面,还可促进果实开裂,或甚至花败育以实现想要的质量(“稀化(thinning)”),以消除互生(alternation)。互生理解为意指某些果实种类的特征,由于内生原因,以逐年提供非常不同的产量。最后,可在采收的时间使用生长调节剂以降低采摘果实所需的力,从而实现机械采收或促进手工采收。

生长调节剂还可用于在采收之前或之后实现采收材料更快或延迟成熟。这是特别有利的,因为其能够实现对市场需要的最佳调节。此外,在某些情况下,生长调节剂可改善水果颜色。另外,生长调节剂还可用于在某一段时间内集中成熟。这实现了在单次操作中完全机械或手工采收的先决条件,例如在烟草、番茄或咖啡的情况下。

通过使用生长调节剂,可额外地影响植物的种子或芽的休眠,从而植物例如菠萝或温床中的观赏性植物在通常没有如此趋势的时候例如发芽(germinate)、萌芽(sprout)或开花。在有霜冻危险的区域,可期望在生长调节剂的辅助下延迟种子的萌芽或发芽,以避免后期霜冻导致的损害。

最后,生长调节剂可诱导植物对霜冻、干旱或高盐度土壤的抗性。这能够实现在通常不适于此目的区域栽培植物。

抗性诱导/和其他效果

本发明的混合物或组合物还在植物中显示出有效的增强效果。因此,它们可用于调动植物对抗不期望的微生物的侵袭的防御。

在本文中,植物增强(抗性诱导)物质理解为意指,能够以这样一种方式刺激植物防御系统的那些物质,即当随后用不期望的微生物接种时,使所处理的植物发育成对这些微生物具有高度抗性。

本发明的活性化合物还适于提高作物的产量。此外,它们显示出降低的毒性和良好的植物耐受性。

此外,在本发明上下文中,植物生理学效果包括以下:

非生物胁迫耐受性,包括温度耐受性、干旱耐受性和干旱应激后的恢复性、水使用效率(涉及降低的水消耗)、水涝耐受性、臭氧应激和UV耐受性、对化学品(例如重金属、盐、农药(安全剂)等)的耐受性。

生物胁迫耐受性,包括提高的真菌抗性和对线虫、病毒和细菌提高的抗性。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生物胁迫耐受性优选包括提高的真菌抗性和对线虫提高的抗性。

提高的植物活力,包括植物品质和种子活力,降低的站立失败,改善的外观,提高的恢复性,改善的绿化效果和改善的光合效果。

对植物激素和/或功能性酶的效果

对生长调节剂(促进剂)的效果,包括更早发芽、更好出苗(better emergence)、更发育的根系和/或改善的根生长、提高的分蘖能力、更有效的分蘖、更早开花、提高的植物高度和/或生物量、茎缩短、枝生长改善、核/穗的数量、穗/m2的数量、匍匐枝数和/或花的数量、提高的采收系数、更大的叶、更少的死基生叶、改善的叶序、更早成熟/更早结果(fruit finish)、均匀性成熟、提高的灌浆(grain filling)时间、更好的结果、更大的果实/蔬菜尺寸、抗发芽性(sprouting resistance)和降低的倒伏。

提高的产量,是指每公顷的总生物量、每公顷产量、核/果实重量、种子大小和/或百公升重量,以及提高的产物品质,包括:

改善的加工性,涉及尺寸分布(核、果实等)、均匀成熟、谷粒水分、更好的研磨性、更好的酿制(vinification)、更好的酿造性(brewing)、提高的汁产量、采收性、消化性、沉降值、掉落数、荚稳定性、贮藏稳定性、改善的纤维长度/强度/均匀性、青贮饲养动物的合适的品质和/或乳的提高、烹调和煎炸的适应性;

还包括改善的可销售性,涉及改善的果实/谷粒品质、尺寸分布(核、果实等)、提高的储藏/货架期、硬度/软度、味道(芳香性、质地等)、等级(尺寸、形状、浆果数等)、每串浆果/果实数目、脆性、新鲜度、蜡覆盖范围、生理失调的频率、颜色等;

还包括提高的期望成分,例如蛋白含量、脂肪酸、油含量、油品质、氨基酸组成、糖含量、酸含量(pH)、糖/酸比例(Brix)、多酚、淀粉含量、营养品质、谷蛋白(gluten)含量/指数、能含量、味道等;

且还包括降低的非期望成分,例如更少的霉菌毒素、更少的黄曲霉素、土臭味素(geosmin)水平、酚芳香、漆酶(lacchase)、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硝酸盐含量等。

可持续的农业(Sustainable agriculture),包括营养素利用率,特别是氮(N)利用率、磷(P)利用率、水利用率,改善的蒸腾作用、呼吸作用和/或CO2同化率,更好的生节,改善的Ca-新陈代谢等。

延迟衰老,包括植物生理学改善,其在例如更长的灌浆阶段显示,导致更高的产量,植物绿叶着色并因此包括颜色(绿化)的更长的持续时间、水含量、干燥等。因此,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已发现,活性化合物组合物的本发明的具体应用可延长绿叶面积持续时间,其延迟植物的成熟(衰老)。对于农民而言主要优点是更长的灌浆阶段导致更高的产量。对于农民还存在基于采收时间更好的灵活性的优点。

本文中“沉降值”是蛋白品质的量度,并根据Zeleny(Zeleny值)描述了在标准时间间隔期间在乳酸溶液中悬浮的面粉的沉降度。这视为烘培质量的量度。面粉在乳酸溶液中的谷蛋白溶胀分数影响面粉悬浮的沉降率。更高的谷蛋白含量和更好的谷蛋白品质引起更慢的沉降和更高的Zeleny测试值。面粉的沉降值取决于小麦蛋白组成,并主要与蛋白含量、小麦硬度以及平底锅(pan)和灶台烘烤食物(hearth loaves)的体积相关。相比于SDS沉降体积相比的面包条(loaf)体积与Zeleny沉降体积之间更强的相关性可由于蛋白含量影响体积和Zeleny值两者(Czech J.Food Sci.Vol.21,No.3:91–96,2000)。

另外,本文所述的“掉落数”是谷物(特别是小麦)的烘焙品质的量度。掉落数测试表明可能已发生的萌芽损伤。其意指小麦籽粒的淀粉部分的物理性质的改变已发生。其中,掉落数仪器通过测量面粉和水糊对掉落活塞的抵抗性来分析粘度。发生此事的时间(以秒计)已知为掉落数。掉落数数结果记载为小麦或面粉样品中酶活性的指数,并结果以秒计的时间表达。高掉落数(例如高于300秒)表示最低的酶活性和良好品质的小麦或面粉。低掉落数(例如低于250秒)表示大的酶活性和发芽损害的小麦或面粉。

术语“更发育的根体系”/“改善的根生长”是指更长的根系、更深的根生长、更快的根生长、更高的根干重/鲜重、更高的根体积、更大的根表面积、更大的根直径、更高的根稳定性、更多的根分支、更大的根毛数和/或更多的根尖,并且可通过用合适的方法学和影图像分析程序(例如WinRhizo)分析根构型而测量。

术语“作物水利用率”在技术上是指每单位消耗水产生的农产品产量,且在经济上是指每单位消耗的水体积产生的产品值,并可例如以产量/ha、植物生物量、千粒质量(thousand-kernel mass)和每m2穗数的形式测量。

术语“氮利用率”在技术上是指每单位消耗的氮产生的农产品质量,且在经济上是指每单位消耗的氮产生的产品值,反应了摄取和使用效率。

绿化的改善/改善的颜色和改善的光合效率,以及衰老的延迟,可用熟知的技术例如HandyPea系统(Hansatech)测量。Fv/Fm是广泛用于表示光合特性II(PSII)的最大量子效率的参数。该参数被广泛认为是植物光合性能的选择性指示,用健康的样品通常获得最大Fv/Fm值约为0.85。如果样品已暴露于某些类型的生物或非生物胁迫因素下,其已降低了在PSII内的能量的光化学猝灭(photochemical quenching)的能力,则将观察到比这更低的值。Fv/Fm表示为可变萦光性(Fv)与最大萦光值(Fm)的比值。该性能指数主要是样品活力的标志(见例如Advanced Techniques in Soil Microbiology,2007,11,319-341;Applied Soil Ecology,2000,15,169-182.)。

绿化的改善/改善的着色和改善的光合效率,以及衰老的延迟还可通过测量净光合作用率(Pn),测量叶绿素含量(例如通过Ziegler和Ehle的颜料提取法),测量光化学效率(Fv/Fm比值),测定枝生长和最终根和/或株冠生物量,测定分蘖密度和根死亡率来评估。

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优选改善植物生理学效果,其选自:增强的根生长/更发育的根系、改善的绿化、改善的水利用率(与降低的水消耗相关)、改善的营养素利用率(特别包含改善氮(N)-利用率)、延迟的衰老和提高的产量。

在提高产量中,优选改善沉降值和掉落数,以及改善蛋白和糖含量——特别是对于选自谷物(优选小麦)的植物。

优选地,本发明杀真菌的混合物或组合物的新用途涉及组合用途:a)预防性和/或治疗性地防治致病真菌(具有或不具有抗性管理)和b)增强的根生长、改善的绿化、改善的水利用率、延迟的衰老和提高的产量中的至少一种。组b)的根系、水利用率和N利用率的增强是特别优选的。

种子处理

本发明还包括一种处理种子的方法。

本发明还涉及已通过一种上文所述的方法处理过的种子。本发明的种子用于保护种子免受有害微生物或害虫的侵袭的方法。在这些方法中,使用经至少一种本发明的混合物或组合物处理的种子。

本发明的混合物或组合物还适于处理种子。大部分由有害微生物或害虫引起的的对于作物的损害由贮藏期间或播种后以及植物发芽期间和发芽后种子受到感染而引起。该阶段特别关键,这是因为生长的植物的根和苗特别敏感,甚至很小的损害也可导致植物死亡。因此,通过使用适当的组合物保护种子和发芽的植物引起了很大关注。

通过处理植物的种子来防治植物致病性真菌或害虫是长期以来已知的并且是持续改进的主题。然而,种子的处理存在一系列一直无法以令人满意的方式解决的问题。例如,期望开发出用于保护种子和发芽植物的方法,其去除或至少显著减少播种后或植物出土后额外递送作物保护组合物的需要。还期望优化所用的活性成分的量,以便为种子及发芽植物提供最可能的保护,使其免受昆虫、螨虫、线虫和/或植物致病性真菌的侵袭,而所使用的活性成分不会对植物本身造成损害。特别地,处理种子的方法还应该考虑转基因植物固有的杀真菌性能,以便用最小用量的作物保护组合物实现种子和发芽植物的最佳保护。

因此,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通过用本发明的组合物处理种子来保护种子和发芽植物免受害虫侵袭的方法。本发明还涉及本发明的组合物用于处理种子以保护种子和发芽植物抵抗植物致病性真菌或害虫的用途。本发明还涉及已用本发明的组合物处理过从而抵抗植物致病性真菌的种子。

出苗后损害植物的植物致病性真菌或害虫的防治主要通过用作物保护组合物处理土壤和植物的地上部位而进行。由于担心作物保护组合物对环境以及人类和动物的健康的可能影响,所以正致力于减少所用的活性成分的量。

本发明的优势之一在于,本发明混合物或组合物的特别的系统性特性意指用所述活性成分和组合物处理种子不仅保护种子本身,还保护出苗后所得的植物免受植物致病性真菌或害虫的侵袭。如此以来,不必在播种时或其后不久直接处理作物。

同样被认为有利的是,本发明的混合物或组合物还可特别用于转基因种子,在这种情况下,由该种子生长出的植物能够表达对害虫起作用的蛋白质。通过用本发明的混合物或组合物处理所述种子,仅表达的蛋白,例如杀虫蛋白,可防治某些害虫。出人意料地是,在这种情况下可观察到另一协同效应,其额外地提高对抗害虫侵袭的保护的效力。

本发明的组合物适于保护用于农业、温室、林业或园艺中的任何植物变种的种子。具体而言,所述种子为谷物(例如小麦、大麦、黑麦、黑小麦、高粱/黍和燕麦)、玉米、棉花、大豆、稻、土豆、向日葵、菜豆、咖啡豆、甜菜(例如甜菜和饲用甜菜)、花生、油菜、罂粟、橄榄、椰子、可可树、甘蔗、烟草、蔬菜(例如番茄、黄瓜、洋葱和莴苣)、草坪和观赏植物(参见下文)的种子。谷物(例如小麦、大麦、黑麦、黑小麦和燕麦)、玉米和稻的处理特别重要。特别优选大豆的种子。

如下所述,用本发明的混合物或组合物处理转基因种子特别重要。这涉及包含至少一种能够表达具有杀虫特性的多肽或蛋白的异源基因的植物的种子。转基因种子中的异源基因可源自例如芽孢杆菌属(Bacillus)、根瘤菌属(Rhizobium)、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沙雷氏菌属(Serratia)、木霉属(Trichoderma)、棒形杆菌属(Clavibacter)、球囊霉属(Glomus)或粘帚霉属(Gliocladium)的微生物。所述异源基因优选源自芽胞杆菌属,在这种情况下基因产物有效对抗欧洲玉米螟虫和/或西方玉米根虫。所述异源基因更优选源自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在本发明上下文中,本发明的混合物或组合物单独或以合适的制剂施用于种子。优选地,在其足够稳定的状态下处理种子以使处理过程中不发生损伤。通常,可在采收和播种之间的任何时间处理种子。通常,所用的种子已与植物分离,且已去除穗轴、外壳、茎、荚、毛或果肉。例如,可使用已采收,净化,并干燥至水分含量低于15重量%的种子。或者,例如,还可使用干燥后已用水处理,然后再干燥的种子的。

当处理种子时,通常必须注意选择施用于种子的本发明组合物的量和/或其他添加剂的量,以便不损害种子的发芽,或不损伤所得的植物。这必须牢记在心,特别是在一定施用率下具有植物毒性作用的混合物或组合物的情况下。

本发明的混合物或组合物可直接施用,即不含有任何其他组分并且也不进行稀释。通常,优选将该组合物以合适的制剂形式施用于种子。合适制剂和用于种子处理的方法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并记载在例如以下文献中:US 4,272,417、US 4,245,432、US 4,808,430、US 5,876,739、US 2003/0176428 A1、WO 2002/080675、WO 2002/028186。

可根据本发明使用的混合物或组合物可转变成常规的拌种制剂(seed dressing formulations),例如溶液剂、乳剂、悬浮剂、粉剂、泡沫剂、浆剂或其他种子包衣组合物,以及ULV制剂。

这些制剂以已知的方式通过将活性成分与常规添加剂的混合来制备,常规添加剂例如常规填充剂以及溶剂或稀释剂、染料、润湿剂、分散剂、乳化剂、消泡剂、防腐剂、二次增稠剂、粘合剂、赤霉素和水。

可存在于可根据本发明使用的拌种制剂中的有用染料为常规用于此目的的所有染料。可使用微溶于水的颜料,或溶于水的染料。实例包括已知的命名为罗丹明B(Rhodamine B)、C.I.颜料红112和C.I.溶剂红1的染料。

可存在于可根据本发明使用的拌种制剂中的有用润湿剂为促进润湿和常用于活性农业化学成分的制剂的所有物质。优选使用烷基萘磺酸酯,例如二异丙基萘磺酸酯或二异丁基萘磺酸酯。

可存在于可根据本发明使用的拌种制剂中的有用分散剂和/或乳化剂为常用于活性农业化学成分制剂的所有非离子、阴离子和阳离子分散剂。可优选使用非离子或阴离子分散剂或非离子或阴离子分散剂的混合物。合适的非离子分散剂特别包括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嵌段共聚物、烷基酚聚乙二醇醚和三苯乙烯基酚聚乙二醇醚,以及其磷酸化或硫酸化衍生物。合适的阴离子分散剂特别为木质素磺酸盐、聚丙烯酸盐和芳基磺酸盐/甲醛缩合物。

可存在于可根据本发明使用的拌种制剂中的消泡剂为常用于活性农业化学成分制剂的所有泡沫抑制物质。可优选使用硅酮消泡剂和硬脂酸镁。

可存在于可根据本发明使用的拌种制剂中的防腐剂为可在农业化学组合物中用于此目的的所有的物质。实例包括双氯酚和苄醇半缩甲醛。

可存在于可根据本发明使用的拌种制剂中的二次增稠剂为可在农业化学组合物中用于此目的的所有的物质。优选的实例包括纤维素衍生物、丙烯酸衍生物、黄原胶、改性的粘土和细碎的二氧化硅。

可存在于可根据本发明使用的拌种制剂中的胶粘剂为可用于拌种产品中的所有常规粘合剂。优选的实例包括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酸乙烯酯、聚乙烯醇和甲基纤维素。

可存在于可根据本发明使用的拌种制剂中的赤霉素优选为赤霉素A1、A3(=赤霉酸)、A4和A7;特别优选使用赤霉酸。赤霉素是已知的(参见R.Wegler“Chemie der Pflanzenschutz-und”[Chemistry of the Crop Protection Compositions and Pesticides],vol.2,Springer Verlag,1970,p.401-412)。

可根据本发明使用的拌种制剂可直接使用或先用水稀释后用于处理宽范围的不同种子,包括转基因植物的种子。在这种情况下,在与通过表达形成的物质相互作用中可发生额外的协同效应。

对于用可根据本发明使用的拌种制剂处理种子,或用由其加水制得的制剂处理种子而言,可常用于拌种的所有混合单元都是有用的。具体而言,拌种的过程是将种子置于混合器中,加入特定所需量的拌种制剂(以其本身或预先用水稀释后),并进行混合直至所述制剂均匀地分布在种子上。如果适合,随后进行干燥操作。

霉菌毒素

此外,本发明的处理可降低采收材料和由其制备的食物和饲料中的霉菌毒素含量。霉菌毒素特别,但不排他性地,包括: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瓜萎镰菌醇、15-Ac-DON、3-Ac-DON、T2-和HT2-毒素、腐马毒素(fumonisins)、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念珠菌素(moniliformin)、镰刀菌素、蛇形菌素(DAS)、白僵菌素、恩镰孢菌素、层出镰孢菌素(fusaroproliferin)、fusarenol、赭曲霉毒素、棒曲霉素(patulin)、麦角类生物碱和黄曲霉毒素,其可由例如以下真菌产生:镰孢属种(Fusarium spec.),例如锐顶镰孢(F.acuminatum)、亚细亚镰孢(F.asiaticum)、燕麦镰孢(F.avenaceum)、克地镰刀菌(F.crookwellense)、黄色镰孢(F.culmorum)、禾谷镰刀菌(F.graminearum)(玉米赤霉(Gibberellazeae))、水贼镰孢(F.equiseti)、F.fujikoroi、香蕉镰刀菌(F.musarum)、尖镰孢(F.oxysporum)、再育镰孢(F.proliferatum)、梨孢镰刀菌(F.poae)、小麦冠腐病菌(F.pseudograminearum)、接骨木镰孢(F.sambucinum)、藨草镰孢(F.scirpi)、半裸镰孢(F.semitectum)、茄病镰孢(F.solani)、拟分枝孢镰孢(F.sporotrichoides)、F.langsethiae、胶孢镰孢(F.subglutinans)、三隔镰孢(F.tricinctum)、串珠镰孢(F.verticillioides)等;曲霉属属种(Aspergillus spec.),例如黄曲霉(A.flavus)、寄生曲霉(A.parasiticus)、A.nomius、赭曲霉(A.ochraceus)、棒曲霉(A.clavatus)、土曲霉(A.terreus)、杂色曲霉(A.versicolor);青霉属属种(Penicillium spec.),例如疣孢青霉(P.verrucosum)、鲜绿青霉(P.viridicatum)、桔青霉(P.citrinum)、扩展青霉(P.expansum)、棒形青霉(P.claviforme)、娄地青霉(P.roqueforti);麦角菌属(Claviceps spec.),例如黑麦麦角菌(C.purpurea)、梭形麦角菌(C.fusiformis)、雀稗麦角菌(C.paspali)、非洲麦角菌(C.africana);葡萄状穗霉属(Stachybotrys spec.)和其他。

材料保护

本发明的混合物或组合物还可用于材料的保护,用于保护工业材料免受有害微生物(例如真菌和昆虫)的侵袭和破坏。

此外,本发明的混合物或组合物可单独或与其他活性成分组合用作防污组合物。

在本文的上下文中,工业材料理解为意指工业使用而制备的非活体材料。例如,受本发明的混合物或组合物保护以免受微生物改变或破坏的工业材料可为胶粘剂、胶水、纸张、墙纸和纸板/纸板、纺织品、地毯、皮革、木材、纤维和织物、油漆和塑料制品、冷却润滑剂或其他可被微生物浸染或破环的材料。在待保护地材料范围内还可提及生产设备和建筑物的部件,例如冷却水回路、冷却和加热系统以及通风单元和空调单元,其可受微生物的繁殖损害。本发明范围内的工业材料优选包括:胶粘剂、浆糊(size)、纸张和纸板、皮革、木材、油漆、冷却润滑剂和热传流体,更优选木材。

本发明的混合物或组合物可防止不利影响,例如腐烂(rotting)、腐败(decay)、变色、褪色或发霉。

在处理木材的情况下,本发明的混合物或组合物也可用于对抗易于生长于木制品(timber)上或内部木制品的真菌病害。术语“木制品”意指所有类型的木材和所有工作类型的用于建筑物的木材,例如实木、高密度木板、叠层木材和胶合板。本发明处理木制品的方法主要包括接触本发明的混合物或组合物;其包括例如直接施用、喷施、浸渍、注射或任何其他合适的方式。

此外,本发明的混合物或组合物可用于保护与海水或咸水(brackish water)接触的物体,特别是船体、筛、网、建筑物、系泊用具和信号系统免受污染。

本发明用于防治有害真菌的方法还可用于保护存储物品。存储物品被理解为意指需要长期保护的植物源或动物源的天然物质或天然源物质的加工产品。植物来源的存储物品,例如植物或植物部位,如茎、叶、块茎、种子、果实、谷粒,可以刚采收的状态或经(预)干燥、润湿、粉碎、碾磨、压制或烘烤加工后进行保护。存储物品还包括木制品,包括未加工的木制品(例如建筑木制品、电线杆和栅栏)或成品的形式木制品(例如家具)。本发明的混合物或组合物可防止不利影响如腐烂、腐败、变色、褪色或发霉。

能够降解或改变工业材料的微生物包括,例如细菌、真菌、酵母菌、藻类和粘液生物。本发明的混合物或组合物优选对抗真菌,特别是霉菌、使木材变色的真菌和破坏木材的真菌(子囊菌纲(Ascomycetes)、担子菌纲(Basidiomycetes)、半知菌纲(Deuteromycetes)和接合菌纲(Zygomycetes)),并对抗粘液生物和藻类。实例包括以下属的微生物:链格孢属(Alternaria),例如细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曲霉菌(Aspergillu),例如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毛壳菌属(Chaetomium),例如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粉孢革菌属(Coniophora),例如单纯粉孢革菌(Coniophora puetana);香菇属(Lentinus),例如虎皮香菇(Lentinus tigrinus);青霉菌属(Penicillium),例如灰绿青霉(Penicillium glaucum);多孔菌属(Polyporus),例如变色多孔菌(Polyporus versicolor);短柄霉属(Aureobasidium),例如出芽短柄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核茎点属(Sclerophoma),例如Sclerophoma pityophila;木霉属(Trichoderma),例如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蛇口壳属(Ophiostoma spp.)、长喙壳属(Ceratocystisspp.)、腐质霉属(Humicola spp.)、彼得壳属(Petriella spp.)、毛束霉属(Trichurusspp.)、革盖菌属(Coriolus spp.)、粘褶菌属种(Gloeophyllum spp.)、侧耳属(Pleurotusspp.)、卧孔菌属(Poriaspp.)、龙介虫属(Serpula spp.)和干酪菌属(Tyromycesspp.)、孢属(Cladosporium spp.)、拟青霉属(Paecilomyces spp.)、毛霉菌属(Mucor spp.)、埃希氏杆菌属(Escherichia),例如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假单胞杆菌属(Pseudomonas),例如绿脓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念珠菌属(Candida spp.)和酵母属(Saccharomyces spp.),例如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ae)。

抗霉菌活性

此外,本发明的混合物或组合物还具有极好的抗霉菌活性。它们具有非常宽的抗霉菌活性谱,特别是对皮肤藓菌(dermatophyte)和芽生真菌(yeast)、霉菌和双相性真菌(例如对念珠菌属(Candida)属种,如白色念珠菌(C.albicans)、光滑念珠菌(C.glabrata))和絮状表皮癣菌(Epidermophyton floccosum)、曲霉属(Aspergillus)属种,例如黑曲霉(A.niger)和烟曲霉(A.fumigatus))、发癣菌属(Trichophyton)属种,例如须发癣菌(T.mentagrophytes))、小孢子菌属(Microsporon)属种,例如犬小孢子菌(M.canis)和奥杜盎小孢子苗(M.audouinii))所列举的这些真菌不以任何方式表示对可涵盖的霉菌谱的限制,且仅为示例性的。

因此,本发明的混合物或组合物可用于医学和非医学应用中。

遗传修饰生物

如上所述,可根据本发明处理所有的植物及其部位。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处理野生植物种和植物栽培种或通过常规生物育种方法(例如杂交或原生质体融合)获得的植物及其部位。在另一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处理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如果合适,与常规方法结合——获得的转基因植物和植物栽培种(遗传修饰)及其部位。术语“部位”或“植物的部位”或“植物部位”已在上文中进行了解释。更优选地,本发明处理市售可得或在使用中的植物栽培种的植物。植物栽培种理解为意指具有新性质(“特征”)并已通过常规育种法、诱变或重组DNA技术获得的植物。其可为栽培种、变种、生物型或基因型。

本发明的处理方法可用于处理遗传修饰生物(GMO),例如植物或种子。遗传修饰植物(或转基因植物)是已将异源基因稳定地整合至基因组中的植物。表达“异源基因”主要是指在植物体外提供或进行装配的基因并且当将该基因引入核基因组、叶绿体基因组或线粒体基因组时,通过表达感兴趣的蛋白质或多肽,或通过下调或沉默其他存在于植物体中的基因(使用例如反义技术、共抑制技术、RNA干扰–RNAi–技术或微RNA–miRNA–技术)而使转化的植物具有新的或改进的农学特性或其他特性。位于基因组中的异源基因也称为转基因。通过其在植物基因组中地具体位置定义的转基因称为转化株系或转基因株系(transformation or transgenic event)。

根据植物种类或植物栽培种、其位置和生长条件(土壤、气候、生长期、营养),本发明的处理还可产生超加和(“协同”)效应。因此,可取得以下超过超过实际预期的效果,例如:降低可根据本发明使用的活性化合物和组合物的施用率和/或拓宽其活性谱和/或提高其功效、更好的植物生长、提高高温或低温耐受性、提高对干旱或对水或土壤盐含量的耐受性、提高开花品质、使采收更容易、加速成熟、采收量更高、果实更大、植物高度更大、叶色更绿、开花更早、采收产品的品质和/或其营养价值更高、果实中的糖浓度提高、采收产品储存稳定性和/或加工性更好。

在一定的施用率下,本发明的混合物或组合物还可对植物具有强化作用。因此,其还适于调动植物抵抗有害微生物或害虫的侵袭的防御体系。如果合适,这可能是本发明的混合物或组合物对例如真菌的活性提高的原因之一。在本文的上下文中,植物强化(抵性诱导)物质理解为意指能够以这样一种方式刺激植物的防御体系的物质或物质的组合,即当随后用有害微生物或害虫接种时,经处理的植物对这些微生物显示出很大程度的抗性。在这种情况下,有害微生物或害虫理解为意指植物致病性真菌、细菌和病毒、昆虫、线虫、螨虫、蠕虫、蛛形纲动物。因此,本发明的混合物或组合物可用于保护植物在处理后的一定时期内免受上述病原体的侵袭。在用活性化合物处理植物后,进行保护的时间通常持续1至10天,优选1至7天。

优选根据本发明处理的植物和植物栽培种包括具有赋予这些植物(无论是否通过育种和/或生物技术方法获得)特别有利、有用特征的遗传材料的所有植物。

还优选根据本发明处理的植物和植物栽培种对一种或多种生物胁迫具有抗性,即所述植物对动物和微生物害虫,例如对线虫、昆虫、螨虫、植物致病性真菌、细菌、病毒和/或类病毒显示出更好的防御。

线虫或昆虫抗性植物的实例记载于例如美国专利申请11/765,491,11/765,494,10/926,819,10/782,020,12/032,479,10/783,417,10/782,096,11/657,964,12/192,904,11/396,808,12/166,253,12/166,239,12/166,124,12/166,209,11/762,886,12/364,335,11/763,947,12/252,453,12/209,354,12/491,396,12/497,221,12/644,632,12/646,004,12/701,058,12/718,059,12/721,595,12/638,591中。

还可根据本发明处理的植物和植物栽培种为对一种或多种非生物胁迫具有抗性的那些植物。非生物胁迫条件可包括,例如干旱、低温暴露、热暴露、渗透胁迫、水涝、增加的土壤盐度、增加的矿物暴露、臭氧暴露、强光暴露、有限的氮营养素利用度、有限的磷营养素利用度、避荫。

还可根据本发明处理的植物和植物栽培种为以提高的产量特性为特征的那些植物。所述植物中提高的产量可由以下原因导致:例如,改善的植物生理机能、生长和发育,如用水效率、持水效率、改进的氮利用、增强的碳同化作用、改进的光合作用、提高的发芽率和加速的成熟。此外,产量可受改善的植物结构(在胁迫或非胁迫条件下)的影响,其包括但不限于:提早开花、对杂种制种的开花控制、幼苗活力、植株大小、节间数和节间距、根系生长、种子大小、果实大小、荚果大小、荚果数或穗数、每个荚果或穗的种子数、种子品质、提高的种子饱满度、减少的种子散布、减少的荚裂和抗倒伏性。其他产量特征包括种子组成,例如碳水化合物含量、蛋白质含量、油含量和油组成、营养价值、抗营养化合物的减少、改善的加工性和更好的贮藏稳定性。

可根据本发明处理的植物为已表现出杂种优势或杂种活力的特性的杂种植物,所述特性通常导致更高的产量、更高的活力、更加健康以及对生物或非生物胁迫因素更好的抗性。所述植物通常通过一种自交雄性不育亲本系(母本)与另一种自交雄性能育亲本系(父本)杂交而获得。杂种种子通常采收自雄性不育植物并销售给种植者。雄性不育植物有时(例如玉米)可通过去雄即机械地去除雄性生殖器(或雄花)而制得,,但是,更通常地,雄性不育性是植物基因组中的遗传决定因子(genetic determinant)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特别当种子为采收自杂交植物的所需产物时,确保杂交植物中的雄性可育性完全恢复通常是有用的。这可通过确保父本具有适当的育性恢复基因而完成,所述育性恢复基因能恢复含有负责雄性不育性的遗传决定因子的杂交植物中的雄性能育性。雄性不育性的遗传决定因子可位于细胞质中。细胞质雄性不育(CMS)的实例例如记载在芸苔属种(WO 92/05251、WO 95/09910、WO 98/27806、WO 05/002324、WO 06/021972和US 6,229,072)中。然而,雄性不育性的遗传决定因子也可位于细胞核基因组中。雄性不育植物还可通过植物生物技术方法(例如基因工程)而获得。获得雄性不育植物的特别有用的方法记载在WO 89/10396中,其中,例如,核糖核酸酶(例如芽胞杆菌RNA酶)选择性地表达在绒毡层细胞中。然后,可通过在绒毡层细胞中表达核糖核酸酶抑制剂(例如芽胞杆菌RNA酶抑制剂)来恢复能育性(例如WO 91/02069)。

可根据本发明处理的植物和植物栽培种(通过植物生物技术方法,例如基因工程而获得)为除草剂耐受性植物,即对一种或多种给定的除草剂耐受的植物。所述植物可通过遗传转化或通过选择含有赋予除草剂耐受性的突变的植物而获得。

除草剂耐受植物为例如草甘膦耐受植物,即,对除草剂草甘膦或其盐耐受的植物。可通过不同的方法使植物耐受草甘膦。例如,草甘膦耐受植物可通过用编码酶5-烯醇丙酮莽草酸-3-磷酸合成酶(EPSPS)的基因转化植物而获得。所述EPSPS基因的实例为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的AroA基因(突变体CT7)(Science1983,221,370-371)),农杆菌属种(Agrobacterium sp.)的CP4基因(Curr.Topics Plant Physiol.1992,7,139-145),编码矮牵牛(Petunia)EPSPS的基因(Science1986,233,478-481)、编码番茄EPSPS的基因(J.Biol.Chem.1988,263,4280-4289)或编码蟋蟀草属(Eleusine)EPSPS的基因(WO 01/66704)。其还可为例如EP 0837944、WO 00/66746、WO 00/66747或WO 02/26995中记载的突变的EPSPS。草甘膦耐受植物也可通过表达编码草甘膦氧化还原酶的基因而获得,如US 5,776,760和US 5,463,175中所记载。草甘膦耐受植物还可通过表达编码草甘膦乙酰转移酶的基因而获得,如WO 02/036782、WO 03/092360、WO 2005/012515和WO 2007/024782中所记载。草甘膦耐受植物还可通过选择含有天然突变的上述基因的植物而获得,例如WO 01/024615或WO 03/013226中所记载。表达赋予草甘膦耐受性的EPSPS基因的植物记载于例如美国专利申请11/517,991、10/739,610、12/139,408、12/352,532、11/312,866、11/315,678、12/421,292、11/400,598、11/651,752、11/681,285、11/605,824、12/468,205、11/760,570、11/762,526、11/769,327、11/769,255、11/943801或12/362,774中。含有其赋予草甘膦耐受性的基因(例如脱羧酶基因)的植物记载于例如美国专利申请11/588,811、11/185,342、12/364,724、11/185,560或12/423,926中。

其他除草剂抗性植物为例如对抑制谷氨酰胺合成酶的除草剂(例如双丙氨膦、草丁膦或草铵膦)耐受的植物。所述植物可通过表达一种解除除草剂毒性的酶或抵抗抑制作用的突变的谷氨酰胺合成酶而获得,如美国专利申请11/760,602中所记载。一种这类有效的解毒酶为编码草丁膦乙酰转移酶的酶(例如链霉菌属(Streptomyces)种的bar或pat蛋白)。表达外源草丁膦乙酰转移酶的植物记载于例如美国专利5,561,236、5,648,477、5,646,024、5,273,894、5,637,489、5,276,268、5,739,082、5,908,810和7,112,665中。

其他除草剂耐受植物还为对抑制羟苯丙酮酸双加氧酶(HPPD)的除草剂耐受的植物。HPPD是催化对羟苯基丙酮酸盐(HPP)转化成尿黑酸的反应的酶。耐受HPPD抑制剂的植物可用编码天然存在的抗HPPD酶的基因或用编码突变或嵌合的HPPD酶的基因转化而获得,如WO 96/38567、WO 99/24585、WO 99/24586、WO 09/144079、WO 02/046387或US 6,768,044中所记载。对HPPD抑制剂的耐受性还可通过用编码某些尽管天然HPPD酶被HPPD抑制剂抑制却仍能够形成尿黑酸的酶的基因对植物进行转化而获得。所述植物和基因记载在WO 99/34008和WO 02/36787中。植物对HPPD抑制剂的耐受性,除用编码HPPD耐受酶的基因外,还可通过用编码具有预苯酸脱氢酶(PDH)活性的酶的基因而改进,如WO 04/024928中所记载。此外,植物可通过将编码能够代谢或降解HPPD抑制剂的酶的基因加入至其基因组中而而更耐受HPPD抑制剂除草剂,例如WO 2007/103567和WO 2008/150473中所示的CYP450酶。

其他对除草剂具有抗性的植物为耐受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抑制剂的植物。已知的ALS抑制剂包括,例如,磺酰脲、咪唑啉酮、三唑并嘧啶、嘧啶氧(硫)苯甲酸酯和/或磺酰基氨基羰基三唑啉酮除草剂。已知ALS酶(也称为乙酰羟酸合成酶,AHAS)中的不同突变赋予对不同除草剂和除草剂组的耐受性,不仅如Tranel and Wright(Weed Science2002,50,700-712)中所记载,还如美国专利5,605,011、5,378,824、5,141,870和5,013,659中所记载。磺酰脲耐受植物和咪唑啉酮耐受植物的生产记载于美国专利5,605,011、5,013,659、5,141,870、5,767,361、5,731,180、5,304,732、4,761,373、5,331,107、5,928,937和5,378,824和WO 96/33270中。其他咪唑啉酮耐受植物还记载于例如WO 2004/040012、WO 2004/106529、WO 2005/020673、WO 2005/093093、WO 2006/007373、WO 2006/015376、WO 2006/024351和WO 2006/060634中。其他磺酰脲耐受植物和咪唑啉酮耐受植物还记载于例如WO 2007/024782和美国专利申请61/288958中。

其他对咪唑啉酮和/或磺酰脲耐受的植物可通过诱变、在除草剂的存在下在细胞培养中选择或通过突变育种而获得,例如在US 5,084,082中对大豆、在WO 97/41218中对稻、在US 5,773,702和WO 99/057965中对甜菜、在US 5,198,599中对莴苣或在WO 2001/065922中对向日葵所描述的。

还可根据本发明处理的植物或植物栽培种(通过植物生物技术方法例如遗传工程而获得)为昆虫抗性的转基因植物,即对某些目标昆虫的侵袭具有抗性的植物。所述植物可通过遗传转化或通过选择含有赋予所述昆虫抗性的突变的植物而获得。

本文所用的“昆虫抗性转基因植物”包括含有至少一种含编码以下蛋白的编码序列的转基因的任何植物:

1)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的杀虫晶体蛋白或其杀虫部分,例如Crickmore等人(1998,,Microbiology and Molecular Biology Reviews(),62:807-813)所汇编的,由Crickmore等人在苏云金芽孢杆菌毒素命名法(2005)在Bacillus thuringiensis toxin nomenclature中,,于http://www.lifesci.sussex.ac.uk/Home/Neil_Crickmore/Bt/)中在线更新的杀虫晶体蛋白,或其杀虫部分,如Cry蛋白类中的蛋白Cry1Ab、Cry1Ac、Cry1B、Cry1C、Cry1D、Cry1F、Cry2Ab、Cry3Aa或Cry3Bb或其杀虫部分(例如EP-A 1 999 141和WO 2007/107302),或由合成基因编码的蛋白,例如美国专利申请12/249,016中所记载;或

2)在苏云金芽孢杆菌的另一种其他晶体蛋白或其一部分存在的情况下下具有杀虫活性的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晶体蛋白或其一部分,例如由Cry34和Cry35晶体蛋白组成的二元毒素(Nat.Biotechnol.2001,19,668-72;Applied Environm.Microbiol.2006,71,1765-1774)或由Cry1A或Cry1F蛋白和Cry2Aa或Cry2Ab或Cry2Ae蛋白组成的二元毒素(美国专利申请12/214,022和EP-A 2 300 618);或

3)包含苏云金芽孢杆菌的不同杀虫晶体蛋白部分的杂种杀虫蛋白,例如上述1)的蛋白的杂种或上述2)的蛋白的种,如由玉米株系MON98034(WO 2007/027777)产生的Cry1A.105蛋白;或

4)上述1)至3)中任一项的蛋白,其中一些、特别是1至10个氨基酸被另一氨基酸替代,以获得对目标昆虫种类更高的杀虫活性,和/或扩大受影响的目标昆虫种类的范围,和/或由于在克隆或转化过程中引入到编码DNA中的变化,例如玉米株系MON863或MON88017中的Cry3Bb1蛋白或玉米株系MIR 604中的Cry3A蛋白;或

5)苏云金芽孢杆菌或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的杀虫分泌性蛋白或其杀虫部分,例如在http://www.lifesci.sussex.ac.uk/Home/Neil_Crickmore/Bt/vip.html中所列的营养期杀虫蛋白(VIP),如VIP3Aa蛋白类的蛋白;或

6)在苏云金芽孢杆菌或蜡状芽胞杆菌的第二分泌性蛋白的存在下具有杀虫活性的苏云金芽孢杆菌或蜡状芽胞杆菌的分泌性蛋白,例如由VIP1A和VIP2A蛋白组成的二元毒素(WO 94/21795);或

7)包含苏云金芽孢杆菌或蜡状芽孢杆菌的不同分泌性蛋白部分的杂种杀虫蛋白,例如上述1)的蛋白的杂种或上述2)的蛋白的杂种;或

8)上述5)至7)中任一项的蛋白,其中一些,特别是1至10个氨基酸被另一氨基酸替代,以获得对目标昆虫种类更高的杀虫活性,和/或扩大受影响目标昆虫种类的范围,和/或由于在克隆或转化过程中引入到编码DNA中的变化(但仍编码杀虫蛋白),例如棉花株系COT102中的VIP3Aa蛋白;或

9)在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晶体蛋白的存在下具有杀虫活性的苏云金芽孢杆菌或蜡状芽胞杆菌的分泌性蛋白,例如由VIP3和Cry1A或Cry1F组成的二元毒素(美国专利申请61/126083和61/195019),或由VIP3蛋白和Cry2Aa或Cry2Ab或Cry2Ae蛋白组成的二元毒素(美国专利申请12/214,022和EP-A 2 300 618)。

10)上述9)的蛋白,其中一些,特别是1至10个氨基酸被另一氨基酸替代,以获得对目标昆虫种类更高的杀虫活性,和/或扩大受影响目标昆虫种类的范围,和/或由于在克隆或转化过程中引入到编码DNA中的变化(但仍编码杀虫蛋白)。

当然,本文使用的昆虫抗性转基因植物还包括含有编码上述1-10类中任一项的蛋白的基因的组合的任何植物。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昆虫抗性植物含有多于一种的编码上述1-10类中任一项的蛋白的转基因,以便在使用针对不同目标昆虫种类的不同蛋白时,扩大受影响的目标昆虫种类的范围,或通过使用对同一目标昆虫种类而言具有杀虫活性但作用模式不同(例如结合至昆虫中的不同受体结合位点)的不同蛋白来延迟昆虫对植物抗性的发展。

本文使用的“昆虫抗性转基因植物”还包括含有至少一种包含根据表达产生双链RNA的序列的转基因的任何植物,所述双链RNA根据植物害虫的吸收抑制该害虫的生长,例如在WO 2007/080126、WO 2006/129204、WO 2007/074405、WO 2007/080127和WO 2007/035650中所记载。

还可根据本发明处理的植物或植物栽培种(通过植物生物技术方法例如遗传工程而获得的)对非生物胁迫具有耐受性。所述植物可通过遗传转化或通过选择含有赋予所述胁迫耐受性的突变的植物而获得。特别有用的胁迫耐受性植物包括:

1)含有能够降低植物细胞或植物中的聚(二膦酸腺苷-核糖)聚合酶(PARP)基因的表达和/或活性的转基因的植物,如WO 00/04173、WO 2006/045633、EP-A 1 807 519或EP-A 2 018 431中所记载的。

2)含有能够降低植物或植物细胞中PARG编码基因的表达和/或活性的增强胁迫耐受性的转基因的植物,如WO 2004/090140中所记载的。

3)含有对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的补救合成途径的植物功能性酶进行编码的增强胁迫耐受性的转基因的植物,所述植物功能性酶包括烟酰胺酶、烟酸酯磷酸核糖基转移酶、烟酸单核苷酸腺苷酰转移酶、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合成酶或烟酰胺磷酸核糖基转移酶,如EP-A 1 794 306、WO 2006/133827、WO 2007/107326、EP-A 1 999 263或WO 2007/107326中所记载的。

还可根据本发明处理的植物或植物栽培种(通过植物生物技术方法例如遗传工程而获得)显示出采收产品的数量、品质和/或贮藏稳定性的改变,和/或采收产品的具体成分特性的改变,所述植物或植物栽培种例如:

1)合成改性淀粉的转基因植物,所述改性淀粉在物理化学特性,特别是直链淀粉含量或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比、支化程度、平均链长、侧链分布、粘度特性、凝胶强度、淀粉粒度和/或淀粉粒形态方面,与野生型植物细胞或植物中合成的淀粉相比发生了改变,从而使所述改性淀粉更好地适于特定的应用。所述合成改性淀粉的转基因植物公开于例如EP-A 0 571 427、WO 95/04826、EP-A 0 719 338、WO 96/15248、WO 96/19581、WO 96/27674、WO 97/11188、WO 97/26362、WO 97/32985、WO 97/42328、WO 97/44472、WO 97/45545、WO 98/27212、WO 98/40503、WO 99/58688、WO 99/58690、WO 99/58654、WO 00/08184、WO 00/08185、WO 00/08175、WO 00/28052、WO 00/77229、WO 01/12782、WO 01/12826、WO 02/101059、WO 03/071860、WO 04/056999、WO 05/030942、WO 2005/030941、WO 2005/095632、WO 2005/095617、WO 2005/095619、WO 2005/095618、WO 2005/123927、WO 2006/018319、WO 2006/103107、WO 2006/108702、WO 2007/009823、WO 00/22140、WO 2006/063862、WO 2006/072603、WO 02/034923、WO 2008/017518、WO 2008/080630、WO 2008/080631、EP 07090007.1、WO 2008/090008、WO 01/14569,WO 02/79410、WO 03/33540、WO 2004/078983、WO 01/19975、WO 95/26407、WO 96/34968、WO 98/20145、WO 99/12950、WO 99/66050、WO 99/53072、US 6,734,341、WO 00/11192、WO 98/22604、WO 98/32326、WO 01/98509、WO 01/98509、WO 2005/002359、US 5,824,790、US 6,013,861、WO 94/04693、WO 94/09144、WO 94/11520、WO 95/35026、WO 97/20936、WO 2010/012796、WO 2010/003701中;

2)合成非淀粉碳水化合物聚合物,或合成与未经遗传修饰的野生型植物相比具有改变的性质的非淀粉碳水化合物聚合物的转基因植物。实例是产生多聚果糖,尤其是菊粉型和果聚糖型多聚果糖的植物,如EP 0663956、WO 96/001904、WO 96/021023、WO 98/039460和WO 99/024593中所公开;产生α-1,4-葡聚糖的植物,如WO 95/031553、US 2002/031826、US 6,284,479、US 5,712,107、WO 97/047806、WO 97/047807、WO 97/047808和WO 2000/014249所公开;产生α-1,6支化α-1,4-葡聚糖的植物,如WO2000/73422所公开;产生交替糖(alternan)的植物,如WO 00/47727、WO 00/73422、EP 06077301.7、US 5,908,975和EP-A 0 728 213中所公开;

3)产生透明质酸的转基因植物,如WO 2006/032538、WO 2007/039314、WO 2007/039315、WO 2007/039316、JP-A 2006-304779和WO 2005/012529中所公开;

4)转基因植物或杂交植物,例如具有特性如“高溶性固体含量”、“低刺激性”(LP)和/或“长期贮存”(LS)的洋葱,如美国专利申请12/020,360和61/054,026中所述。

还可根据本发明处理的植物或植物培种(可通过植物生物技术方法例如遗传工程而获得)为具有改变的纤维特性的植物,例如棉花植物。所述植物可通过遗传转化或通过选择含有赋予所述改变的纤维特性的突变的植物而获得,且所述植物包括:

a)包含改变形式的纤维素合成酶基因的植物,例如棉花植物,如WO 98/000549中所述;

b)包含改变形式的rsw2或rsw3同源核酸的植物,例如棉花植物,如WO 2004/053219中所述;

c)具有提高的蔗糖磷酸酯合成酶的表达的植物,例如棉花植物,如WO 2001/017333中所述;

d)具有提高的蔗糖合成酶的表达的植物,例如棉花植物,如WO 02/45485中所述;

e)例如通过下调纤维选择性β-1,3-葡聚糖酶而改变在纤维细胞基部处的连丝门控的时机的植物,例如棉花植物,如WO 2005/017157中所述,或如WO 2009/143995中所述;

f)具有改变的反应性的纤维——例如,通过表达包含nodC的N-乙酰葡糖胺转移酶基因和几丁质合成酶基因——的植物,例如棉花植物,如WO 2006/136351中所述。

还可根据本发明处理的植物或植物栽培种(其可通过植物生物技术方法如遗传工程而获得)是具有改变的油分布特性的植物,例如油菜或相关的芸苔属(Brassica)植物。所述植物可通过遗传转化或通过选择含有赋予所述改变的油分布特性的突变的植物而获得,且所述植物包括:

a)产生具有高油酸含量的油的植物,例如油菜植物,如US 5,969,169、US 5,840,946或US 6,323,392或US 6,063,947中所述;

b)产生具有低亚麻酸含量的油的植物,例如油菜植物,如US 6,270,828、US 6,169,190或US 5,965,755中所述;

c)产生具有低水平的饱和脂肪酸的油的植物,例如油菜植物,如US 5,434,283或美国专利申请12/668303中所述。

还可根据本发明处理的植物或植物栽培种(其可通过植物生物技术方法如遗传工程而获得)为具有改变的种子落粒特性的植物,例如油菜或相关的芸苔属植物。所述植物可通过遗传转化或通过选择含有赋予所述改变的种子落粒特性的突变的植物而获得,并包括延迟或减少种子落粒的植物,例如油菜植物,如美国专利申请61/135,230、WO 2009/068313和WO 2010/006732中所述。

还可根据本发明处理的植物或植物栽培种(其可通过植物生物技术方法如遗传工程而获得)为具有改变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模式的植物,例如烟草植物,例如WO 2010/121818和WO 2010/145846中所述。

可根据本发明处理的特别有用的转基因植物为含有转化株系或转化株系的组合的植物,其是在美国规模种植许可(non-regulated status)下向美国农业部(USDA)的动植物健康卫生检验署(APHIS)申请是否这样的申请被授权或仍在审理中的申请主题。在任何时间所述信息都容易地获自APHIS(4700River Road,Riverdale,MD 20737,USA),例如在其网站上(URL http://www.aphis.usda.gov/brs/not_reg.html)。在本申请的申请日,在规模种植许可下由APHIS审理中的或已被APHIS授权的申请为包括以下信息的那些:

—申请:申请的标识号。转化株系的技术描述可通过参考申请号在可获自APHIS(例如在APHIS网站上)的各申请文件中找到。这些描述内容以引证的方式纳入本说明书。

—申请的延期:参考请求延期的在先申请。

—机构:提交申请的单位名称。

—限定物:所涉及的植物种类。

—转基因表型:通过转基因株系赋予植物的特征。

—转化株系或品系(lines):请求规模种植许可的株(event)或株系(events)(有时也称为品系)的名称。

—APHIS文件:由APHIS公开的关于所述申请的、可由APHIS提出要求的各种文件。

其他特别有用的含单一转化株系或转化株系的组合的植物,为列于例如许多国家或地区管理机构的数据库中(例如参见http://gmoinfo.jrc.it/gmp_browse.aspx和http://www.agbios.com/dbase.php)。

可根据本发明处理的特别有用的转基因植物为含有转化株系或转化株系的组合的植物,并且所述植物列于例如许多国家或地区管理机构的数据库中的植物,所述转化株系包括:株系1143-14A(棉花,昆虫防治,未保藏,记载于WO2006/128569);株系1143-51B(棉花,昆虫防治,未保藏,记载于WO2006/128570);株系1445(棉花,除草剂耐受,未保藏,记载于US-A 2002-120964或WO02/034946中);株系17053(稻,除草剂耐受,保藏为PTA-9843,记载于WO2010/117737);株系17314(稻,除草剂耐受,保藏为PTA-9844,记载于WO2010/117735);株系281-24-236(棉花,昆虫防治-除草剂耐受,保藏为PTA-6233,记载于WO2005/103266或US-A 2005-216969);株系3006-210-23(棉花,昆虫防治-除草剂耐受,保藏为PTA-6233,记载于US-A 2007-143876或WO2005/103266);株系3272(棉花,品质性状,保藏为PTA-9972,记载于WO2006/098952或US-A 2006-230473);株系40416(棉花,昆虫防治-除草剂耐受,保藏为ATCC PTA-11508,记载于WO2011/075593);株系43A47(棉花,昆虫防治-除草剂耐受,保藏为ATCC PTA-11509,记载于WO2011/075595);株系5307(棉花,昆虫防治,保藏为ATCC PTA-9561,记载于WO2010/077816);株系ASR-368(糠穗草(bent grass),除草剂耐受,保藏为ATCC PTA-4816,记载于US-A 2006-162007或WO2004/053062);株系B16(棉花,除草剂耐受,未保藏,记载于US-A 2003-126634);株系BPS-CV127-9(大豆,除草剂耐受,保藏为NCIMB编号41603,记载于WO2010/080829);株系CE43-67B(棉花,昆虫防治,保藏为DSM ACC2724,记载于US-A 2009-217423或WO2006/128573);株系CE44-69D(棉花,昆虫防治,未保藏,记载于US-A 2010-0024077);株系CE44-69D(棉花,昆虫防治,未保藏,记载于WO2006/128571);株系CE46-02A(棉花,昆虫防治,未保藏,记载于WO2006/128572);株系COT102(棉花,昆虫防治,未保藏,记载于US-A 2006-130175或WO2004/039986);株系COT202(棉花,昆虫防治,未保藏,记载于US-A 2007-067868或WO2005/054479);株系COT203(棉花,昆虫防治,未保藏,记载于WO2005/054480);株系DAS40278(棉花,除草剂耐受,保藏为ATCC PTA-10244,记载于WO2011/022469);株系DAS-59122-7(棉花,昆虫防治-除草剂耐受,保藏为ATCC PTA 11384,记载于US-A 2006-070139);株系DAS-59132(棉花,昆虫防治-除草剂耐受,未保藏,记载于WO2009/100188);株系DAS68416(大豆,除草剂耐受,保藏为ATCC PTA-10442,记载于WO2011/066384或WO2011/066360);株系DP-098140-6(棉花,除草剂耐受,保藏为ATCC PTA-8296,记载于US-A 2009-137395或WO2008/112019);株系DP-305423-1(大豆,品质性状,未保藏,记载于US-A 2008-312082或WO2008/054747);株系DP-32138-1(棉花,杂交体系,保藏为ATCC PTA-9158,记载于US-A 2009-0210970或WO2009/103049);株系DP-356043-5(大豆,除草剂耐受,保藏为ATCC PTA-8287,记载于US-A 2010-0184079或WO2008/002872);株系EE-1(茄子,昆虫防治,未保藏,记载于WO2007/091277);株系FI117(棉花,除草剂耐受,保藏为ATCC 209031,记载于US-A 2006-059581或WO 98/044140);株系GA21(棉花,除草剂耐受,保藏为ATCC 209033,记载于US-A 2005-086719或WO 98/044140);株系GG25(棉花,除草剂耐受,保藏为ATCC 209032,记载于US-A 2005-188434或WO 98/044140);株系GHB119(棉花,昆虫防治-除草剂耐受,保藏为ATCC PTA-8398,记载于WO 2008/151780);株系GHB614(棉花,除草剂耐受,保藏为ATCC PTA-6878,记载于US-A 2010-050282或WO 2007/017186);株系GJ11(棉花,除草剂耐受,保藏为ATCC 209030,记载于US-A 2005-188434或WO 98/044140);株系GM RZ13(甜菜,病毒抗性,保藏为NCIMB-41601,记载于WO 2010/076212);株系H7-1(甜菜,除草剂耐受,保藏为NCIMB 41158或NCIMB 41159,记载于US-A 2004-172669或WO 2004/074492);株系JOPLIN1(小麦,病害耐受,未保藏,记载于US-A 2008-064032);株系LL27(大豆,除草剂耐受,保藏为NCIMB41658,记载于WO 2006/108674或US-A 2008-320616);株系LL55(大豆,除草剂耐受,保藏为NCIMB 41660,记载于WO 2006/108675或US-A 2008-196127);株系LLcotton25(棉花,除草剂耐受,保藏为ATCC PTA-3343,记载于WO 03/013224或US-A 2003-097687);株系LLRICE06(稻,除草剂耐受,保藏为ATCC-23352,记载于US6,468,747或WO 00/026345);株系LLRICE601(稻,除草剂耐受,保藏为ATCC PTA-2600,记载于US-A 2008-2289060或WO 00/026356);株系LY038(棉花,品质性状,保藏为ATCC PTA-5623,记载于US-A 2007-028322或WO 2005/061720);株系MIR162(棉花,昆虫防治,保藏为PTA-8166,记载于US-A 2009-300784或WO 2007/142840);株系MIR604(棉花,昆虫防治,未保藏,记载于US-A 2008-167456或WO 2005/103301);株系MON15985(棉花,昆虫防治,保藏为ATCC PTA-2516,记载于US-A 2004-250317或WO 02/100163);株系MON810(棉花,昆虫防治,未保藏,记载于US-A 2002-102582);株系MON863(棉花,昆虫防治,保藏为ATCC PTA-2605,记载于WO 2004/011601或US-A 2006-095986);株系MON87427(棉花,授粉控制,保藏为ATCC PTA-7899,记载于WO 2011/062904);株系MON87460(棉花,胁迫耐受,保藏为ATCC PTA-8910,记载于WO 2009/111263或US-A 2011-0138504);株系MON87701(大豆,昆虫防治,保藏为ATCC PTA-8194,记载于US-A 2009-130071或WO 2009/064652);株系MON87705(大豆,品质性状-除草剂耐受,保藏为ATCC PTA-9241,记载于US-A 2010-0080887或WO 2010/037016);株系MON87708(大豆,除草剂耐受,保藏为ATCC PTA9670,记载于WO 2011/034704);株系MON87754(大豆,品质性状,保藏为ATCC PTA-9385,记载于WO 2010/024976);株系MON87769(大豆,品质性状,保藏为ATCC PTA-8911,记载于US-A 2011-0067141或WO 2009/102873);株系MON88017(棉花,昆虫防治-除草剂耐受,保藏为ATCC PTA-5582,记载于US-A 2008-028482或WO 2005/059103);株系MON88913(棉花,除草剂耐受,保藏为ATCC PTA-4854,记载于WO 2004/072235或US-A 2006-059590);株系MON89034(棉花,昆虫防治,保藏为ATCC PTA-7455,记载于WO 2007/140256或US-A 2008-260932);株系MON89788(大豆,除草剂耐受,保藏为ATCC PTA-6708,记载于US-A 2006-282915或WO 2006/130436);株系MS11(油菜,授粉控制-除草剂耐受,保藏为ATCC PTA-850或PTA-2485,记载于WO 01/031042);株系MS8(油菜,授粉控制-除草剂耐受,保藏为ATCC PTA-730,记载于WO 01/041558或US-A 2003-188347);株系NK603(棉花,除草剂耐受,保藏为ATCC PTA-2478,记载于US-A 2007-292854);株系PE-7(稻,昆虫防治,未保藏,记载于WO 2008/114282);株系RF3(油菜,授粉控制-除草剂耐受,保藏为ATCC PTA-730,记载于WO 01/041558或US-A 2003-188347);株系RT73(油菜,除草剂耐受,未保藏,记载于WO 02/036831或US-A 2008-070260);株系T227-1(甜菜,除草剂耐受,未保藏,记载于WO 02/44407或US-A 2009-265817);株系T25(棉花,除草剂耐受,未保藏,记载于US-A 2001-029014或WO 01/051654);株系T304-40(棉花,昆虫防治-除草剂耐受,保藏为ATCC PTA-8171,记载于US-A 2010-077501或WO 2008/122406);株系T342-142(棉花,昆虫防治,未保藏,记载于WO 2006/128568);株系TC1507(棉花,昆虫防治-除草剂耐受,未保藏,记载于US-A 2005-039226或WO 2004/099447);株系VIP1034(棉花,昆虫防治-除草剂耐受,保藏为ATCC PTA-3925.,记载于WO 03/052073);株系32316(棉花,昆虫防治-除草剂耐受,保藏为PTA-11507,记载于WO 2011/084632);株系4114(棉花,昆虫防治-除草剂耐受,保藏为PTA-11506,记载于WO 2011/084621)。

可根据本发明处理的极特别有用的转基因植物为含有转化株系或转化株系的组合的植物,并且所述植物列于例如许多国家或地区管理机构的数据库中,所述转化株系包括株系BPS-CV127-9(大豆,除草剂耐受,保藏为NCIMB编号41603,记载于WO 2010/080829);株系DAS68416(大豆,除草剂耐受,保藏为ATCC PTA-10442,记载于WO 2011/066384或WO 2011/066360);株系DP-356043-5(大豆,除草剂耐受,保藏为ATCC PTA-8287,记载于US-A 2010-0184079或WO 2008/002872);株系EE-1(茄子,昆虫防治,未保藏,记载于WO 2007/091277);株系FI117(棉花,除草剂耐受,保藏为ATCC 209031,记载于US-A 2006-059581或WO 98/044140);株系GA21(棉花,除草剂耐受,保藏为ATCC 209033,记载于US-A 2005-086719或WO 98/044140);株系LL27(大豆,除草剂耐受,保藏为NCIMB41658,记载于WO 2006/108674或US-A 2008-320616);株系LL55(大豆,除草剂耐受,保藏为NCIMB 41660,记载于WO 2006/108675或US-A 2008-196127);株系MON87701(大豆,昆虫防治,保藏为ATCC PTA-8194,记载于US-A 2009-130071或WO 2009/064652);株系MON87705(大豆,品质性状-除草剂耐受,保藏为ATCC PTA-9241,记载于US-A 2010-0080887或WO 2010/037016);株系MON87708(大豆,除草剂耐受,保藏为ATCC PTA9670,记载于WO 2011/034704);株系MON87754(大豆,品质性状,保藏为ATCC PTA-9385,记载于WO 2010/024976);株系MON87769(大豆,品质性状,保藏为ATCC PTA-8911,记载于US-A 2011-0067141或WO 2009/102873);株系MON89788(大豆,除草剂耐受,保藏为ATCC PTA-6708,记载于US-A 2006-282915或WO 2006/130436)。

特别优选转基因大豆。

施用率和时机

当使用本发明的混合物或组合物作为杀真菌剂时,所述施用率根据施用的类型在相对宽的范围内变化。所述混合物或组合物的施用率为:

·在处理植物部位,例如叶的情况下:0.1至10 000g/ha,优选10至1000g/ha,更优选10至800g/ha,甚至更优选50至300g/ha(在通过浇水或滴注施用的情况下,甚至可降低施用率,尤其是在使用惰性培养基(例如岩棉或珍珠岩)时);

·在处理种子的情况下:2至200g/100kg种子,优选3至150g/100kg种子,更优选2.5至25g/100kg种子,甚至更优选2.5至12.5g/100kg种子;

·在处理土壤的情况下:0.1至10 000g/ha,优选1至5000g/ha。

所述施用率仅为示例性的,并不限制本发明的目的。

因此,本发明的混合物或组合物可用于在处理后的一定时间内保护植物免受所述病原体的侵袭。提供保护的持续时间通常为延续至用所述混合物或组合物处理植物后的1至28天、优选1至14天、更优选1至10天、甚至更优选1至7天,或在种子处理之后的最高达200天。

本发明的处理方法还提供以同时、单独、或连续的方式使用或施用式(I)化合物和选自甲酰胺类或非甲酰胺类的杀真菌剂。若单一活性成分以连续的方式(即在不同时间)施用,则其在合理的短时间内(例如几小时或几天)相继地施用。优选地,施用式(I)的化合物和选自甲酰胺类或非甲酰胺类的杀真菌剂的顺序对本发明的实施而言并不是关键的。

可根据本发明特别有利地用本发明的混合物或组合物处理所列的植物。上述混合物或组合物的优选范围还用于处理所述植物。特别强调的是,用本文中具体提及的混合物或组合物处理植物。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在本发明的组合或组合物中,可有利地选择化合物A/B比,以便产生协同效应。术语协同效理解为特别意指Colby在名为"Calculation of the synergistic and antagonistic responses of herbicide combinations"(Weeds,(1967),15,第20-22页)的文章中的定义。

下文提到了公式

其中,E代表两种化合物的组合在定义剂量下(例如分别等于x和y)抑制害虫的期望百分比,X为化合物(A)在定义剂量下(等于x)所观察到的针对害虫的抑制百分比,Y为化合物(B)在定义剂量下(等于y)所观察到的针对害虫的抑制百分比。当对于所述组合而言所观察到的抑制百分比大于E时,就存在协同效应。

术语“协同效应”还意指通过施用Tammes法“Isoboles,a graphic representation of synergism in pesticides”,Netherlands Journal of Plant Pathology,70(1964),第73-80页所定义的效果。

当所述活性化合物组合的杀真菌作用超过活性化合物的预期作用时,则总是存在杀真菌剂的协同效应。

两种或三种活性化合物的给定组合的预期杀真菌作用按照S.R.Colby(“Calculating Synergistic and Antagonistic Responses of Herbicide Combinations”,Weeds15,20-22)计算如下:

如果,

X为在m g/ha)的施用率下施用活性化合物A时的效力,

Y为在n g/ha)的施用率下施用活性化合物B时的效力,

E为在mn g/ha)的施用率下施用活性化合物A和B时的效力,

则E=X+Y–(X*Y)/100

在本文中,所述效力以%表示。0%意指相当于对照组的效力,而100%的效力意指没有观察到感染。

如果实际的杀真菌作用超过所计算的值,则所述组合的作用为超加性的,即存在协同效应。在这种情况下,实际观察到的效力必定超过由上述公式计算出的预期效力(E)的值。

通过以下实施例阐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所述实施例:

实施例

层锈菌属测试(Phakopsora test)(大豆)/种子处理

该测试在温室条件下进行。

将所述活性化合物或化合物组合溶于N-甲基-2-吡咯烷酮中并用水稀释至所需的剂量,用其处理大豆种子,然后将所述大豆种子播种于6*6cm的含有4cm的1:1混合的蒸过的田间土壤和沙子的盆中。

使植物在22℃和90%相对湿度下于温室房中生长。将21天大的植物用大豆锈病的的致病病原(豆薯层锈菌(Phakopsora pachyrhizi))的水性孢子悬浮液接种,并在约24℃且相对大气湿度为95%的培养箱中避光放置24小时。将植物在约24℃且相对大气湿度约为80%且昼/夜间隔为12h下保持在培养箱中。

评估由每棵植物所感染的叶面积的计算组成。0%意指相当于对照组的效力,而100%的效力意指没有观察到病害。

下表清晰显示了所观察到的本发明活性化合物组合的活性大于计算的活性,即存在协同效应。

层锈菌属测试(大豆)/种子处理

*实测值=所观察到的活性

**计算值=使用Colby公式计算出的活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