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松树采穗母株培育方法

文档序号:246723阅读:693来源:国知局
一种松树采穗母株培育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松树采穗母株培育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1)圃地选择与整地、(2)苗期管理与苗木定植、(3)高强度修剪和有规律修剪、(4)矮桩平台式株型培育、(5)肥水管理。本发明的松树采穗母株培育方法可在不增加采穗圃面积和采穗母株数量的情况下,显著提高扦插苗产量,且穗条均匀,粗细适中,母株保持幼化,使用寿命长达6~8年或更长,扦插成活率高,苗木质量高,可在更大程度上满足社会的需求,并提高苗木生产单位的经济效益。
【专利说明】一种松树采穗母株培育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植株的培育方法,具体是一种松树采穗母株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社会物质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木材需求量日益增加,木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速生丰产林的发展日新月异,对松树种苗需求量越来越大。种子园产量受气候影响严重,种子产量不稳定,不足以提供造林用苗木的需要。用无性繁殖来保持杂交后代的优良性状要比用种子繁殖可靠得多,固定天然的、人工杂交的以及突变后经人工选择的优良基因型,避免良种在实生繁殖过程中发生分化,是林木遗传改良的重要目标,实现此目标的一个重要手段是无性系造林。目前国内外正在尝试用大规模无性繁殖最好的杂交种和推行无性系造林来增加可靠的遗传增益。为了保障种苗供应,能进行扦插繁殖的要进行扦插育苗,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为了保证育苗的速度和纯度,建立采穗圃是一捷径。
[0003]杂交松,如湿加松、火加松等以双亲互补的杂种优势,成为南亚热带地区最有发展前景的商品林树种之一。目前以杂交松F1代扦插苗造林,但由于F1代种子数量有限,扦插苗生产受到制约,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供求矛盾十分突出。创新采穗母株培育方法,提高插穗产量和质量,可以极大地提高扦插效率,增加扦插苗供给,满足社会对杂交松良种苗木的需求。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采穗母株培育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采穗母株培育方法,达到增加单位采穗母株的插穗产量以及延长母株的使用寿命,为大面积利用杂交松Fl代扦插苗造 林提供充足插穗的目的。
[0005]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松树采穗母株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圃地选择与整地:选择地势平缓、开阔、土层厚度60cm以上和疏松的、水利排灌方便的坡地或旱田作为圃地,整地备用;
(2)苗期管理与苗木定植:于10月下旬在选定的圃地播种育苗,苗木的密度不超过100株/m2,苗木移植上杯后每半个月用1%复合肥水溶液根际淋施,次年入冬前一周挑选地径大于1cm,无病虫害的健壮苗木定植,植后在苗床表面覆盖稻草或泥炭残渣;
(3)高强度修剪和有规律修剪:苗木定植后,对苗木采用包括早剪和低剪在内的高强度修剪,并在苗木枝条生长达到半木质化时,不论采收插穗与否,都进行修剪整形;
(4)矮桩平台式株型培育:在苗木的培育过程中,结合步骤(3)的修剪方法,对母株进行修剪,培育成矮桩平台式株型;
(5)肥水管理:于每次采穗修剪前3飞天和采穗修剪后施肥,两次修剪中间每隔6-9天施肥I次,均淋施兑水的有机肥或水溶处理的复合肥;两次修剪之间相隔45天以上,则需要埋施有机肥或复合肥。
[0006]步骤(2)所述整地是指按坡地的水平方向起宽1.2^1.4米、高25~30厘米的苗床,以初植密度60厘米X 60厘米的株行距打明穴,每苗床两行,施足经过充分怄制的农家肥拌磷肥作基肥后,回土 ;旱田整地须在圃地四周开挖40cm宽,60cm深的排水沟,按南北方向平行起宽1.2^1.4米、高25~30厘米的苗床,以初植密度60厘米X60厘米的株行距打明穴,每苗床两行,施足经过充分怄制的农家肥拌磷肥作基肥后,回土。
[0007]步骤(3 )所述早剪是指初次修剪要早,于苗木定植后2-2个半月,母株具备以下修剪特征时进行修剪:母株地径明显增粗,根系生长稳定;所述的低剪是指剪口要低,初次修剪高度不高于10厘米。
[0008]步骤(3)所述有规律修剪是指苗木枝条生长出最适宜扦插的穗条时,不论采收插穗与否,即进行修剪整形,所述最适宜扦插的穗条为次生针叶未萌发,顶端初生针叶簇未张开的萌芽条。
[0009]步骤(3)所述高强度修剪和有规律修剪在进行修剪操作时,采用水平修剪法和平均角度分枝法,具体方法如下:
(1)水平修剪法:是指每次修剪时,将整个植株修成平面,且剪口基本保持在初次修剪的高度,每次采收插穗后都必须把植株表面修平;
(2)平均角度分枝法:在初次修剪且第1次采收插穗后第I年,修剪时尽量使各分枝间保持平均角度,控制第一级分枝的数量不超过6个。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传统技术形成的“高桩无平台”或“高桩有平台”株型,第I年插穗产量少于20条/株,2年生母株插穗产量少于50条/ (株.次),3年以后产量增长慢,穗条纤弱且不均匀,母株早衰,使用寿命短(不超过4年),扦插成活率低,苗木质量下降;而采用本发明培养方法培育出来的“矮桩平台式”株型,第I年插穗产量50-70条/株,2年 生母株产量可达100-150条/ (株.次),3年以后平台不断扩大,产量不断增加,最高可达250-300 / (株?次),穗条均匀,粗细适中,母株保持幼化,使用寿命长达61年或更长,扦插成活率高,苗木质量有保证。本发明的“矮平台式”松树采穗母株培育方法,可在不增加采穗圃面积和采穗母株数量的情况下,显著提高扦插苗产量,在更大程度上满足社会的需求,并提高苗木生产单位的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以下结合实施例来进一步解释本发明,但实施例并不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的限定。
[0012]实施例1采用以下具体步骤,在粤北韶关地区进行松树采穗母株培育。
[0013]1、圃地选择与整地:选择地势平缓、开阔、土层厚度60cm以上和疏松的、水利排灌方便的坡地作为圃地,按坡地水平方向起宽1.2米,高0.25米的跬床,以初植密度60厘米X60厘米的株行距打明穴,每苗床两行,施足经过充分怄制的农家肥拌磷肥作基肥后,回土。
[0014]2、苗期管理与苗木定植:于10月下旬,在该地区下透雨后的阴雨天气在选定的圃地播种育苗,苗木的密度不超过100株/m2,苗木移植上杯后每半个月用1%复合肥水溶液根际淋施;第二年入冬前一周挑选地径大于Icm,无病虫害的健壮苗木定植,种植方法与造林相同,扶正苗木后踏实周围培土,并在苗床表面覆盖稻草或泥炭残渣用以保温、保湿。
[0015]3、结合高强度修剪和有规律修剪进行矮桩平台式株型培育:苗木定植后,对苗木采用包括早剪和低剪在内的高强度修剪,并在苗木枝条生长达到半木质化时,不论采收插穗与否,都进行修剪整形,如下:
(1)高强度修剪,采用早剪和低剪的方式对定植后的苗木进行修剪:于苗木定植后2个半月,确定植株生根稳定,母株的地径明显增粗时,在距离根基高(表土以上高)10cm处进行第一次修剪截干;修剪截干后,母株在5月上旬开始生产第一批穗条,平均每株8条以上,可以直接扦插使用;
(2)有规律修剪:在进行母株培育的时节,进行合理的水肥管理,让母株正常生长,不论采收插穗与否,当母株长出次生针叶未萌发,顶端初生针叶簇未张开的萌芽条,进行修剪;在粤北,经过2次采收和修剪,到当年的10月小阳春前,可以生产穗条55条/株,并可以直接用于扦插苗木的生产;
(3)修剪方法:采用水平修剪法和平均角度分枝法:在每次修剪时,保留母株萌芽分枝的均匀分布而去掉多余的分枝,将整个植株修成平面,且剪口基本保持在初次修剪的高度,每次采收插穗后都必须把植株表面修平;在初次修剪且第1次采收插穗后第I年,修剪时尽量使各分枝间保持平均角度,控制第一级分枝的数量不多于6个,以后的每次修剪在同一水平面上进行。
[0016]4、肥水管理:
(1)于第一次穗条收采完毕,在晴天,先淡后浓的淋施经过怄制的农家肥,既是浇灌也可以及时给采穗母株补充养分;
(2)每次采穗修剪前3天和采穗修剪后施肥,两次修剪中间每隔7天施肥I次,均淋施水溶处理的复合肥;两次修剪之间相隔45天以上,则需要埋施有机肥或复合肥。
[0017]实施例2采用以下具体步骤,在江门地区进行松树采穗母株培育。
[0018]1、圃地选择与整地:选择地势`平缓、开阔、土层厚度60cm以上和疏松的、水利排灌方便的旱田作为圃地,四周开挖宽40cm,深60cm的排水沟,按南北方向方向起宽1.4米,高
0.30米的跬床,以初植密度60厘米X60厘米的株行距打明穴,每苗床两行,施足经过充分怄制的农家肥拌磷肥作基肥后,回土。
[0019]2、苗期管理与苗木定植:于10月下旬,在该地区下透雨后的阴雨天气在选定的圃地播种育苗,苗木的密度不超过100株/m2,苗木移植上杯后每半个月用1%复合肥水溶液根际淋施;第二年入冬前一周挑选地径大于Icm,无病虫害的健壮苗木定植,种植方法与造林相同,扶正苗木后踏实周围培土,并在苗床表面覆盖稻草或泥炭残渣用以保温、保湿。
[0020]3、结合高强度修剪和有规律修剪进行矮桩平台式株型培育:苗木定植后,对苗木采用包括早剪和低剪在内的高强度修剪,并在苗木枝条生长达到半木质化时,不论采收插穗与否,都进行修剪整形,如下:
(1)高强度修剪,采用早剪和低剪的方式对定植后的苗木进行修剪:于苗木定植后2个半月,确定植株生根稳定,母株的地径明显增粗时,在距离根基高(表土以上高)8cm处进行第一次修剪截干;修剪截干后,母株在4月下旬开始生产第一批穗条,平均每株10条以上,可以直接扦插使用;
(2)有规律修剪:在进行母株培育的时节,进行合理的水肥管理,让母株正常旺盛生长,不论采收插穗与否,当母株生长出次生针叶未萌发,顶端初生针叶簇未张开的萌芽条,进行修剪;经过3次采收和修剪,到当年的10月小阳春前,生产穗条70条/株,并可以直接用于扦插苗木的生产;
(3)修剪方法:采用水平修剪法和平均角度分枝法:在每次修剪时,保留母株萌芽分枝的均匀分布而去掉多余的分枝,将整个植株修成平面,且剪口基本保持在初次修剪的高度,每次采收插穗后都必须把植株表面修平;在初次修剪且第1次采收插穗后第I年,修剪时尽量使各分枝间保持平均角度,控制第一级分枝的数量不多于6个,以后的每次修剪在同一水平面上进行。
[0021]4、肥水管理:
(1)于第一次穗条收采完毕,在晴天,先淡后浓的淋施经过怄制的农家肥,既是浇灌也可以及时给采穗母株补充养分;
(2)每次采穗修剪前3天和采穗修剪后施肥,两次修剪中间每隔6天施肥I次,均淋施兑水的有机肥;两次修剪之间相隔45天以上,埋施复合肥。
【权利要求】
1.一种松树采穗母株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圃地选择与整地:选择地势平缓、开阔、土层厚度60cm以上和疏松的、水利排灌方便的坡地或旱田作为圃地,整地备用; (2)苗期管理与苗木定植:于10月下旬在选定的圃地播种育苗,苗木的密度不超过100株/m2,苗木移植上杯后每半个月用1%复合肥水溶液根际淋施,次年入冬前一周挑选地径大于1cm,无病虫害的健壮苗木定植,植后在苗床表面覆盖稻草或泥炭残渣; (3)高强度修剪和有规律修剪:苗木定植后,对苗木采用包括早剪和低剪在内的高强度修剪,并在苗木枝条生长达到半木质化时,不论采收插穗与否,都进行修剪整形; (4)矮桩平台式株型培育:在苗木的培育过程中,结合步骤(3)的修剪方法,对母株进行修剪,培育成矮桩平台式株型; (5)肥水管理:于每次采穗修剪前3飞天和采穗修剪后施肥,两次修剪中间每隔6-9天施肥I次,均淋施兑水的有机肥或水溶处理的复合肥;两次修剪之间相隔45天以上,则需要埋施有机肥或复合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松树采穗母株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整地是指按坡地的水平方向起宽1.2^1.4米、高25~30厘米的苗床,以初植密度60厘米X 60厘米的株行距打明穴,每苗床两行,施足经过充分怄制的农家肥拌磷肥作基肥后,回土 ;旱田整地须在圃地四周开挖40cm宽,60cm深的排水沟,按南北方向平行起宽1.2~1.4米、高25~30厘米的苗床,以初植密度60厘米X60厘米的株行距打明穴,每苗床两行,施足经过充分怄制的农家肥拌磷肥作基肥后,回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松树采穗母株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早剪是指初次修剪要早,于苗木定植后2-2个半月,母株具备以下修剪特征时进行修剪:母株地径明显增粗,根系生长稳定;所述的低剪是指剪口要低,初次修剪高度不高于10厘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松树采穗母株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有规律修剪是指苗木枝条生长出最适宜扦插的穗条时,不论采收插穗与否,即进行修剪整形,所述最适宜扦插的穗条为次生针叶未萌发,顶端初生针叶簇未张开的萌芽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松树采穗母株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高强度修剪和有规律修剪在进行修剪操作时,采用水平修剪法和平均角度分枝法,具体方法如下: (1)水平修剪法:是指每次修剪时,将整个植株修成平面,且剪口基本保持在初次修剪的高度,每次采收插穗后都必须把植株表面修平; (2)平均角度分枝法:在初次修剪且第1次采收插穗后第I年,修剪时尽量使各分枝间保持平均角度,控制第一级分枝的数量不超过6个。
【文档编号】A01G1/00GK103814717SQ201410041800
【公开日】2014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28日
【发明者】黄少伟, 刘天颐, 刘纯鑫, 张**, 杨小红 申请人:华南农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