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针菇栽培方法

文档序号:246714阅读:5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金针菇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金针菇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金针菇是一种营养丰富、美味可口的食用菌,蛋白质、维生素、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等含量丰富,其中含有的人体大部分必需氨基酸,尤其是赖氨酸和精氨酸的含量很高,有益于人体脑细胞的发育,因此被称为“增智菇”,另外其还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经常使用可以预防肝脏系统疾病及胃肠道溃疡、降低胆固醇以及防癌、抗癌的功效,深受人们喜爱。目前金针菇一般采用直生法栽培方法,这种栽培方法存在出菇量不高,产品色泽 不一致,菌柄粗细不均匀,长度参差不齐等缺陷,导致金针菇的商品价值低。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金针菇栽培方法,该栽培方法相比普通栽培方法具有高产、优质的特点,产品色泽一致,菌柄粗细均匀,长度基本一致,商品价值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金针菇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制袋;B、灭菌接种,灭菌采用高压灭菌或常压灭菌,接种为人工接种箱接种或无菌室内流水接种;C、菌丝培养及催蕾;D、开袋;E、再生菇培养;F、采收。所述步骤A中,使用的培养基配方中各组分及质量百分含量为棉籽壳70%,麸皮28%,碳酸氢钙1%,生石灰1% ;或者棉籽壳35%,玉米芯35%,麸皮28%,碳酸氢钙1%,生石灰I %,制袋方法为将配方料与水以质量比1:(1. 3-1. 5)混合,使培养基含水量在60-70%,使用玉米芯时将玉米芯用石灰水中浸泡12-14h ;步骤C中,菌丝培养室温度控制在18_21°C,相对湿度在65% -70%,暗光培养,菌丝生长后期每天通风l_3h,培养室温度在菌丝基本长满菌袋后,间隔3-4天降温I次,每次降低2-3°C,降至13-15°C进行袋内催蕾,每天光照12-18h,诱导针尖菇形成;步骤D中开袋条件为,当针尖姑布丨两囷袋80%以上,长度3-4cm时开袋;开袋时拔去套环和棉花塞,割掉离料面约2cm以上的塑料袋膜;步骤E中再生菇培养方法是将开袋后的菌袋移入出菇室,出菇室温度控制在5-8°C,相对湿度在75% -80%,待针尖菇倒伏后增加湿度至85% -90 %,待再生菇蕾长至3-5cm时,进行套袋,然后每天通风0. 2-0. 5h,光照6_10h。
步骤F中采收的条件为金针菇子实体长至长15cm左右,菌盖直径0. 5-1. Ocm时采收。本发明提供的金针菇栽培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利用金针菇在菌柄基部上能产生二次分枝的再生特性,利用工厂化栽培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等灵活可控的特性,设法抑制头茬菇蕾的生长,促进菌柄基部的二次分化,产生大量的再生菇蕾,从而提高金针菇产量和质量。与直生法等常规栽培方法相比,在生产制袋及发菌管理方法全部一致的条件下,具有明显的高产、优质的特点,产品色泽一致,菌柄粗细均匀,长度基本一致,产品的商品性大大提高,产量较直生法提高约26%,商品价值提高约35%。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 :一种金针菇栽培方法,包括一下步骤
A、制袋培养基配方中各组分及质量百分含量为棉籽壳70%,麸皮28%,碳酸氢钙I %,生石灰I % ;配方料水比为1:1. 3,最终培养基含水量65 %。棉籽壳在混合前拌水预湿,料搅拌好后进行装袋,采用17.5cm*38cm厚0.05mm聚丙烯塑料袋装料。采用冲压式装袋机装袋,装料高14. 5cm,人工用直径2. 5cm圆形木棒在袋内料中央打眼,深IOcm,沿棒四周将袋内料压紧,旋出木棒,以套环和棉花塞封口,竖置于周转筐内,移入灭菌器;B、灭菌接种,灭菌选用高压灭菌,常规操作减压放气后约2h温度升至121°C,保持3h后停火,自然冷却至常压后出炉,将菌袋移送至无菌冷却室冷却,接种前做好菌种检查及消毒工作,选择适龄、健壮、无杂菌感染菌种,接种在无菌室内流水作业;C、菌丝培养及催蕾;菌丝培养室温度控制在18-21°C相对湿度在65% _70%,暗光培养,菌丝生长后期每天通风1. 5h。菌丝在培养室内27-29天基本长满菌袋后,间隔3-4天降温I次,每次降低2-3°C,降至13-15°C进行袋内催蕾,每天光照13h,诱导针尖菇形成;D、开袋,开袋时间的正确把握直接关系到再生菇的形成,也是再生法出菇的的重点和难点,通常要求在低温、光照刺激下,金针菇在没有开袋的情况下进行袋内出菇,但由于袋内出菇CO2浓度过高,金针菇长势细弱如针尖(或须状),没有菌盖,俗称“针尖菇”,当针尖菇布满菌袋80%以上,长度3-4cm左右时即可开袋,过早、过迟对再生菇的形成和品质都有较大影响,过早开袋针尖菇没有长齐,再生效果差;过迟开袋消耗培养基内的大量养分,且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容易形成烂菇,不利于再生菇形成。经14-18天的低温、光照刺激后,针尖菇可布满菌袋80 %以上,长度3-4cm进行开袋,拔去套环和棉花塞,割掉离料面约2cm以上的塑料袋膜,移至出菇房的中间3层栽培架上。E、再生菇培养,出菇室温度控制在5-8°C,相对湿度在75% -80 %,再生菇是第I批针尖菇倒伏后生长的,针尖菇在制冷机组运转风力作用及相对较低的湿度下,开袋3天后倒伏,不具有继续生长的能力,但尚未完全枯萎,其根部在适宜条件下可分化出大量的原基,这时停止强制通风,增加湿度至85%-90%,创造有利于再生菇形成和生长的环境,促进再生菇蕾形成;如果针状菇在袋内因透气性好已长出菌盖,则不容易倒伏生出再生菇,可人工剪去菌盖加强通风促进枯萎,再生菇蕾长至3-5cm时,及时进行套袋,过早不利于培育壮苗,或抑制再生菇营形成,过迟容易导致菌盖开伞,降低商品性;套袋规格20CnT40Cm,套袋高度高出菇蕾顶部3-4cm,并将菌袋移至栽培架的顶上1-2层;每天通风0. 2h,光照7 h,使再生菇蕾长平并整齐,后再进行1-2次拉袋,以达到菌柄伸长及壮菇的目的;经5飞天后将栽培袋从栽培架上调下来,放在栽培架的底层,6-7天后采收;F、采收,当子实体长至长15cm左右,菌盖直径0. 5-1. Ocm时进行釆收。本实施例栽培方法金针菇生物转化率为135%。实施例2 一种金针菇栽培方法,包括一下步骤A、制袋培养基配方中各组分及质量百分含量为棉籽壳35%,玉米芯35%,麸皮28%,碳酸氢钙I %,生石灰I 玉米芯用石灰水浸泡12_14h,配方料水比为1:1. 5,最终 培养基含水量68 %。棉籽壳在混合前拌水预湿,料搅拌好后进行装袋,采用17.5cm*38cm厚0. 05mm聚丙烯塑料袋装料,采用冲压式装袋机装袋,装料高14. 5cm,人工用直径2. 5cm圆形木棒在袋内料中央打眼,深10cm,沿棒四周将袋内料压紧,旋出木棒,以套环和棉花塞封口,竖置于周转筐内,移入灭菌器;B、灭菌接种,灭菌选用常压灭菌,袋温100°C保持12h以上,焖锅6h后出炉,待料温降至25°C左右可接种,接种前做好菌种检查及消毒工作,选择适龄、健壮、无杂菌感染菌种,接种采用人工接种箱接种;C、菌丝培养及催蕾;菌丝培养室温度控制在18-21°C相对湿度在65% _70%,暗光培养,菌丝生长后期每天通风2. 5h。培养室温度在菌丝27-29天基本长满菌袋后,间隔3-4天降温I次,每次降低2-3°C,降至13-15°C进行袋内催蕾,每天光照17 h,诱导针尖菇形成。D、开袋,当针尖菇布满菌袋80%以上,长度3-4cm左右时即可开袋,经14_18天的低温、光照刺激后,针尖菇可布满菌袋80%以上,长度3-4cm进行开袋,拔去套环和棉花塞,割掉离料面约2cm以上的塑料袋膜,移至出菇房的中间3层栽培架上。E、再生菇培养,出菇室温度控制在5_8°C,相对湿度在75% -80%,再生菇倒伏后,停止强制通风,增加湿度至85% -90%,再生菇蕾长至3-5cm时,及时进行套袋,套袋规格20cm^40cm,套袋高度高出菇蕾顶部3-4cm,并将菌袋移至栽培架的顶上1_2层;每天通风0. 5h,光照10h,使再生菇蕾长平并整齐,后再进行1-2次拉袋,以达到菌柄伸长及壮菇的目的;经5飞天后将栽培袋从栽培架上调下来,放在栽培架的底层,6-7天后采收;F、采收,当子实体长至长15cm左右,菌盖直径0. 5-1. Ocm时进行釆收。本实施例栽培方法金针菇生物转化率为127%。
权利要求
1.一种金针菇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制袋; B、灭菌接种,灭菌采用高压灭菌或常压灭菌,接种为人工接种箱接种或无菌室内流水接种; C、菌丝培养及催蕾; D、开袋; E、再生燕培养; F、米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使用的培养基配方中各组分及质量百分含量为棉籽壳70%,麸皮28%,碳酸氢韩1%,生石灰1% ;或者棉籽壳35 %,玉米芯35 %,麸皮28 %,碳酸氢钙I %,生石灰I %,制袋方法为将配方料与水以质量比1: (1. 3-1. 5)混合,使培养基含水量在60-70%,使用玉米芯时将玉米芯用石灰水中浸泡12-14h。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菌丝培养室温度控制在18-21°C,相对湿度在65% -70%,暗光培养,菌丝生长后期每天通风l_3h,培养室温度在菌丝基本长满菌袋后,间隔3-4天降温I次,每次降低2-3°C,降至13-15°C进行袋内催蕾,每天光照12-18h,诱导针尖菇形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中开袋条件为,当针尖菇布 两囷袋80%以上,长度3-4cm时开袋;开袋时拔去套环和棉花塞,IllJ掉尚料面约2cm以上的塑料袋膜。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E中再生菇培养方法是将开袋后的菌袋移入出菇室,出菇室温度控制在5-8°C,相对湿度在75% -80%,待针尖菇倒伏后增加湿度至85%-90%,待再生菇蕾长至3-5cm时,进行套袋,然后每天通风O. 2-0. 5h,光照 6-1Oh。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F中采收的条件为金针菇子实体长至长15cm左右,菌盖直径O. 5-1. Ocm时采收。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针菇栽培方法,步骤包括制袋、灭菌接种、菌丝培养及催蕾、开袋、再生菇培养、采收,该栽培方法相比普通栽培方法具有高产、优质的特点,产品色泽一致,菌柄粗细均匀,长度基本一致,商品价值高。
文档编号C05G3/00GK103004466SQ201210505310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30日
发明者许腾龙, 许忠 申请人:芜湖野树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