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灭虫器杀灭虫害的方法

文档序号:248177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高灭虫器杀灭虫害的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灭虫器杀灭虫害的方法,是在每4.0hm2的烟田中按梅花式排列6盏灭虫器,即在中间1盏灭虫器的外围再安置5盏灭虫器,以提高灭虫效果,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发展。本发明可有效减少烟草害虫及其诱发或传播的烟草根茎病、烟草花叶病等,显著提高烟叶的产质量和经济效益。同时,本发明方法简单、操作性强、生产成本低,对环境无污染,并对作物和人畜均安全无害,因此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专利说明】—种提高灭虫器杀灭虫害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病虫害防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灭虫器杀灭虫害的方法。
【背景技术】[0002]烟草害虫,特别是地下类害虫,在烟株基部造成伤口,传播或诱发根茎病害;而刺吸式害虫会传播烟草花叶病,两者严重影响着烟叶的产质量,甚至会造成绝收。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灭虫器杀灭虫害的方法,即在烟田利用灭虫器的排布有效控制烟草地下类害虫和刺吸式害虫,减少烟草根茎病及烟草花叶病,显著提高烟叶的产质量和经济效益。本发明方法简单、操作性强、生产成本低,对烟草病虫害的控制效果好,且绿色、生态、环保、无环境污染,并对作物和人畜均安全无害。因此,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灭虫器杀灭虫害的方法,通过与传统方法不同的灭虫器排列方式而对烟草病虫害进行有效控制,可显著提高烟叶的产质量和经济效益,且方法简单、安全无污染。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提高灭虫器杀灭虫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每4.0 hm2的烟田中按梅花式排列6盏灭虫器,即在中间I盏灭虫器的外围再安置5盏灭虫器,以提高灭虫效果,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发展。
[0005]所述灭虫器包括太阳能灭虫器、电子灭虫器和灭虫灯。
[0006]灭虫器底距离地面1.(Tl.4 m。
[0007]在病虫害高发时期灭虫器每晚运行10-12小时。
[0008]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灭虫器杀灭虫害的方法,即在烟田利用灭虫器的排布有效控制烟草害虫及其诱发或传播的烟草根茎病、烟草花叶病等,不仅可显著提高烟叶的产质量和经济效益,且方法简单、操作性强、生产成本低;同时本发明方法绿色、生态、环保、无环境污染,并对作物和人畜均安全无害,因此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灭虫器在烟田的排列方法。
[0010]注:Α为棋盘式排列;Β为梅花式排列;每个实线方格代表1 hm2。
[0011]图2为不同处理对害虫总量的影响。
[0012]图3为不同处理对烟草根茎病的影响。
[0013]图4为不同处理对烟草花叶病的影响。
[0014]图5为不同处理对烟叶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0015]实施例1
一种提高灭虫器杀灭虫害的方法,是在10 hm2的烟田中将电子灭虫器按梅花式排列,每4.0 hm2安置6盏电子灭虫器,即在中间I盏灭虫器的外围再安置5盏灭虫器,共设置15台,灭虫器底距离地面1.2 m,在病虫害高发时期电子灭虫器每晚运行10小时,以提高灭虫效果,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发展。
[0016]实施例2
一种提高灭虫器杀灭虫害的方法,是在40 hm2的烟田中将灭虫灯按梅花式排列,每4.0hm2安置6盏灭虫灯,即在中间I盏灭虫器的外围再安置5盏灭虫器,共设置60台,灭虫灯底距离地面1.0 m,在病虫害高发时期灭虫灯每晚运行11小时,以提高灭虫效果,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发展。
[0017]实施例3
一种提高灭虫器杀灭虫害的方法,是在50 hm2的烟田中将太阳能灭虫器按梅花式排列,每4.0 hm2安置6盏太阳能灭虫器,即在中间I盏灭虫器的外围再安置5盏灭虫器,共设置75台,灭虫器底距离地面1.4 m,在病虫害高发时期太阳能灭虫器每晚运行12小时,以提高灭虫效果,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发展。
[0018]实施例4本发明的方法与传统方法进行比较:
1试验方法
1.1试验设计
50 hm2。分别以常规棋盘式排列灭虫器和无灭虫器作为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以梅花式排列灭虫器为实验组,设置三个处理组:
A处理:以棋盘式排列方式安装灭虫器;
B处理:以梅花式排列方式安装灭虫器;
C处理:无灭虫器的常规烟田。
[0019]如图1,各处理组均以4.0 hm2安装6台太阳能灭虫器(ET-001型号,福建省惠邦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共设置75台,灯底距地面高1.4 m。
[0020]每台灭虫器均设置晚上6:00开灯,早上6:00点关灯,诱杀害虫时间12 h。烟田管理等同当地常规优质烟叶生产技术措施。
[0021]控制效果调查
在太阳能灭虫器设置后第2 d起至烟叶采收结束止,按照以下方法进行调查:
1.2.1灭虫器害虫调查:每一处理组选择并固定3台灭虫器(即3次重复),每天上午8:00收集所选定灭虫器下盆内所诱杀到的所有节肢动物,对其进行种类及数量统计。每次调查完后更换清水。
[0022]1.2.2烟草病害调查:每一处理组选择并固定3块烟田(即3次重复),每隔7 d对每一烟田采用5点取样法,每点10株,一块田共50株。调查各处理烟田内烟草花叶病、烟草青枯病等病害的发病情况,计算发病率。
[0023]1.2.3经济效果评价:于烟叶采收前,对每一处理组烟田挂牌。烘烤后,测定各处理区各等级烟叶重量、上等烟比例、产值、均价等(按当年国家局烟叶收购价格进行经济效益计算),计算其烟叶产量及经济效益。
[0024]2试验结果2.1不同处理对烟草害虫的控制作用
经调查和分类统计分析,共发现37250.1头节肢动物群个体,属41种节肢动物群落物种,其中,诱杀到9472.7头害虫,属于35种。诱杀较多的植食类害虫是白蚁、蛾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菜粉蝶、夜蛾科;诱杀较多的烟草相关的害虫是铜绿丽金龟、腮金龟、蟋蟀、稻绿蝽、斜纹夜蛾、蝼蛄、黄曲条跳甲等。如图2,从数量上看,B处理诱杀的害虫比A处理的稍多(总量多12.0头/台),且差异显著Gd=0.04)。
[0025]2.2不同处理对烟草病害的控制作用
如图3,不同处理能显著降低烟草根茎病的发病率(/X0.05),特别是B处理组的烟草根茎病发病率较低。同时,如图4,不同处理对降低烟草花叶病也有明显的影响(/X0.05),C处理的烟草花叶病发病率较高,B处理的发病率较低,A处理的发病率居中。
[0026]2.3不同处理对烟叶产量和经济效益影响
如图5,不同处理能显著提高烟叶产量及经济效益,且差异显著(/X0.05)。其中,B处理组烟田的产量及经济效益较高,C处理的最低,A处理的居中。
[0027]试验结果表明,在烟田采用梅花式排列灭虫器所诱杀的害虫比棋盘式排列的多且差异显著,梅花式排列灭虫器的烟田其主要病害花叶病和根茎病发病率也较低,其烟叶产量及经济效益较高。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在烟田中采用梅花式排列有利于害虫的正趋向,使其诱杀效果较好,而棋盘式排列的各灯可能影响害虫的正趋向或趋向较弱,因此其效果较差,存在干扰。特别是烟草害虫主要属地下类害虫,易对烟株造成伤口,影响烟株生长发育,因而减少害虫有助于减少传播或诱发根茎病害发生。同时,减少稻绿蝽等刺吸式害虫,能有效减少其传播的各类病毒病或花叶病危害。因此,在烟田采用梅花式排列灭虫器不仅能有效控制烟草害虫,减少烟草根茎病及烟草花叶病,同时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及农药残留,减少环境污染和提高烟叶安全性,值得在生产中被采用或推广。
[0028]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提高灭虫器杀灭虫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每4.0 hm2的烟田中按梅花式排列6盏灭虫器,即在中间I盏灭虫器的外围再安置5盏灭虫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灭虫器杀灭虫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灭虫器包括太阳能灭虫器、电子灭虫器和灭虫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灭虫器杀灭虫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灭虫器底距离地面 1.0-l.4 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灭虫器杀灭虫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病虫害高发时期灭虫器每晚运行10-12小时。
【文档编号】A01M1/22GK103783015SQ201410082196
【公开日】2014年5月14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7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7日
【发明者】赖荣泉, 尤民生, 朱朝枝, 杨广, 钟秀金 申请人:赖荣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