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山区潜在石漠化的防治方法

文档序号:249312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喀斯特山区潜在石漠化的防治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喀斯特山区潜在石漠化的防治方法,包括土地梯化与土壤改良;农作物品种改良;坡耕地复合经营;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优化调度;农业节水灌溉;参与式生态种植;沼气综合开发利用:建设沼气池,利用沼气做饭,沼渣施肥,建立建“猪—沼—经果林”庭院生态模式。通过该治理方法,喀斯特山区的潜在石漠化得到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减弱,岩石裸露趋势得到遏制,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
【专利说明】喀斯特山区潜在石漠化的防治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喀斯特山区潜在石漠化的防治方法。
【背景技术】
[0002]中国裸露、半裸露喀斯特地区分布面积达130万平方公里以上,占国土总面积的13.54%。以贵州高原为中心的中国南方喀斯特5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乃至世界热带、亚热带喀斯特分布面积最大、发育最强烈的地区,喀斯特环境与生态问题在全国和世界均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特殊的环境与生态对自然条件、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都产生了多方面的效应:一方面,以溶蚀、侵蚀和崩塌作用为动力的地质历史演变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热带、亚热带喀斯特景观,在世界喀斯特中占有突显的地位,是高品位的世界自然遗产,迫切需要保护。另一方面,以人口超载,毁林开荒,水土流失与石漠化为核心的人类历史演变加剧了脆弱生态环境的退化,社会经济发展滞后,在世界喀斯特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迫切需要治理。
[0003]喀斯特地区是一个庞大的人地关系系统,系统内脆弱的生态系统在强烈的人内活动干扰下,形成了具有喀斯特地区独有的生态环境退化现象,即石漠化。石漠化是在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下,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造成人地矛盾突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岩石逐渐裸露、土地生产力衰退丧失,地表在视觉上呈现类似于荒漠化景观的演变过程。石漠化的产生,是一个多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结果,不是单纯的自然过程,而是一个自然与社会经济紧相关,以人为活动为主导因素而引起的环境恶化、土地退化与石漠化的过程。
[0004]喀斯特山区石漠化强度根据岩石的裸露率及植被及土被覆盖率可以划分为六个等级,分别为无石漠化、潜在石漠化、轻度石漠化、中度石漠化、强度石漠化和极强石漠化,潜在石漠化指的是岩石裸露率在20-30%之间,植被或土被覆盖率在80-70%之间的喀斯特山区。该区域林灌草植被稀疏,成土条件好但水土流失明显;有岩石裸露的趋势。现有技术中还未有专门针对喀斯特山区潜在石漠化的综合治理方法,不同等级石漠化的生境条件,成因是不一样的,其恢复过程、机理、治理方式、工程配置也需有差异。但现在在石漠化治理工程中往往没有针对不同等级石漠化进行工程设计及措施配置,并且治理方式单一,例如仅仅是造林,导致治理效果不明显。本发明即是针对该种区域的石漠化治理方法。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提供一种喀斯特山区潜在石漠化区域的防治方法,该方法是专门针对喀斯特山区潜在石漠化区域的综合防治方法,通过该方法的防治,喀斯特山区的水土流失明显降低,岩石裸露被遏制,该区域的人类社会和经济得到协调发展。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喀斯特山区潜在石漠化的防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I)土地梯化与土壤改良:修建石埂坡改梯,配套田间生产便道,遏制水土流失进一步发展;利用核桃、辣椒、花生、黑麦草建设生物坡改梯,既减少水土流失,又增加经济收益;改进土地耕作方式,推广少耕、免耕,作物轮作,科学施肥,改变土壤理化性质,达到土壤改良目的;
2)农作物品种改良:改变坡耕地以种植玉米为主的格局,发展经果林业和畜牧业;
3)坡耕地复合经营:规范林粮间作模式,引导村民发展林草,林药,粮草间作,建立林草立体种植模式,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4)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优化调度:建立屋顶集雨系统,由屋顶集雨坪、输水管道、过滤池及水窖组成,即利用混凝土建设屋面集雨坪,并在屋下建水窖,再用管道将水窖内水输送入屋内,构建简易自来水供人畜饮用;
5)农业节水灌溉:利用机械打井,提取地下水,在控制区域高点修建高位水池,与坡面水池田间管道,形成灌溉网,采用喷灌技术;
6)参与式生态种殖:选择核桃、冬桃、黑麦草和白三叶,发展经果林+牧草的规范种植;
7)沼气综合开发利用:建设沼气池,利用沼气做饭,沼渣施肥,建立“猪一沼一经果林”庭院生态模式。
[0007]本发明的关出特点为:
1、现有技术中还未有专门针对喀斯特山区潜在石漠化的综合治理方法,不同等级石漠化的生境条件,成因是不一样的,其恢复过程、机理、治理方式、工程配置也需有差异。但现在在石漠化治理工程中往往没有针对不同等级石漠化进行工程设计及措施配置,并且治理方式单一,例如仅仅是造林,导致治理效果不明显。本发明单独针对潜在石漠化区域,采用综合的、特定的技术手段进行治理,治理效果明显。
[0008]2、本发明的治理方法是一个综合的治理过程,所有的单独措施必须联合起来,才能起到综合治理的作用。
[0009]3、从环境、人文,经济,社会发展综合采取措施,而不仅仅是从环境上去改变。
【具体实施方式】
[0010]实施例1
贵州毕节鸭池示范区属于喀斯特山区典型的潜在石漠化区域, 申请人:在此区域进行了石漠化治理的试点,采用了如下的治理方法:
1)土地梯化与土壤改良:修建石埂坡改梯,配套田间生产便道,遏制水土流失进一步发展;利用核桃、辣椒、花生、黑麦草建设生物坡改梯,既减少水土流失,又增加经济收益;改进土地耕作方式,推广少耕、免耕,作物轮作,科学施肥,改变土壤理化性质,达到土壤改良目的;
2)农作物品种改良:改变坡耕地以种植玉米为主的格局,发展经果林业和畜牧业;
3)坡耕地复合经营:规范林粮间作模式,引导村民发展林草,林药,粮草间作,建立林草立体种植模式,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4)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优化调度:建立屋顶集雨系统,由屋顶集雨坪、输水管道、过滤池及水窖组成,即利用混凝土建设屋面集雨坪,并在屋下建水窖,再用管道将水窖内水输送入屋内,构建简易自来水供人畜饮用;
5)农业节水灌溉:利用机械打井,提取地下水,在控制区域高点修建高位水池,与坡面水池田间管道,形成灌溉网,采用喷灌技术; 6)参与式生态种殖:选择核桃、冬桃、黑麦草和白三叶,发展经果林+牧草的规范种植;
7)沼气综合开发利用:建设沼气池,利用沼气做饭,沼渣施肥,建立建“猪一沼一经果林”庭院生态模式。
[0011]基于“3S”技术采用遥感判读与地面验证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示范区乡镇、村组和典型农户社会经济调查,对2005年和2010年的治理成效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发现在2005年的基础上,示范区植被覆盖率提高26.2%,土壤侵蚀模数降低52.58%,示范区石漠化面积比例降低14.89%,示范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提高了 63.02%。
【权利要求】
1.一种喀斯特山区潜在石漠化的防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土地梯化与土壤改良:修建石埂坡改梯,配套田间生产便道,遏制水土流失进一步发展;利用核桃、辣椒、花生、黑麦草建设生物坡改梯,既减少水土流失,又增加经济收益;改进土地耕作方式,推广少耕、免耕,作物轮作,科学施肥,改变土壤理化性质,达到土壤改良目的; 2)农作物品种改良:改变坡耕地以种植玉米为主的格局,发展经果林业和畜牧业; 3)坡耕地复合经营:规范林粮间作模式,引导村民发展林草,林药,粮草间作,建立林草立体种植模式,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4)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优化调度:建立屋顶集雨系统,由屋顶集雨坪、输水管道、过滤池及水窖组成,即利用混凝土建设屋面集雨坪,并在屋下建水窖,再用管道将水窖内水输送入屋内,构建简易自来水供人畜饮用; 5)农业节水灌溉:利用机械打井,提取地下水,在控制区域高点修建高位水池,与坡面水池田间管道,形成灌溉网,采用喷灌技术; 6)参与式生态种殖:选择核桃、冬桃、黑麦草和白三叶,发展经果林+牧草的规范种植; 7)沼气综合开发利用:建设沼气池,利用沼气做饭,沼渣施肥,建立建“猪一沼一经果林”庭院生态模式。
【文档编号】A01B79/00GK103911981SQ201410111616
【公开日】2014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25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25日
【发明者】熊康宁, 罗娅, 李晋, 龚进宏, 吴光梅 申请人:贵州师范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