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构建蓄水型园林植物群落的方法

文档序号:258981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一种构建蓄水型园林植物群落的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构建蓄水型园林植物群落的方法,具体步骤包括:根据单位面积的蓄水能力将园林植物分为强功能性、中等功能性和弱功能性三个等级;将各等级的园林植物在种植区域复合种植,形成复层混交植物群落,该复层混交植物群落包括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水平结构为将种植区域沿平行道路、水岸边界方向按3:2:3的面积比分成的远离边界的雨水蓄留带、位于中间部分的缓冲下渗带、靠近边界的径流延滞带三个带状区域,垂直结构分为上层、中层、下层。本发明的方法构建的蓄水型园林植物群落,不仅能起到蓄留雨水和削减地表径流的作用,还能发挥生态效益和环境功能,也具备优良的景观美学功能。
【专利说明】一种构建蓄水型园林植物群落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园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构建园林植物群落的方法,尤其涉及一 种构建蓄水型园林植物群落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和覆盖方式的改变导致了城市中 道路、广场、建筑等不透水土地覆盖方式的面积持续增加,使原有的自然水文循环被迫中 断,进而造成了城市地表径流加速、灰色基础设施负荷过大、地下水得不到补给、水资源流 失,甚至是城市内涝等环境问题,同时也增加了城市园林绿地养护的成本。城市园林绿地是 维持城市生态平衡和创造适宜人居环境的重要部分,具有改善小气候、维持生态安全、调节 雨洪等生态服务功能。然而,目前城市园林植物群落的构建往往重注其观赏功能,其作为绿 色基础设施的生态服务功能却没有充分地发挥。通过对常用园林植物雨水蓄留能力的测量 和排序,可以有效地筛选并构建具有较高雨水蓄留能力的园林植物群落,从而充分发挥城 市绿地植物群落的雨水吸纳和调控功能,对维持城市生态系统平衡、水文循环稳定及水资 源保护均具有重要意义。
[0003] 针对城市绿地植物群落的现存问题,通过对常见园林植物叶片单位的蓄水量进行 测定,结合叶面积指数,筛选出雨水截留能力较强的植物种类,以提升城市绿地植物群落的 雨水蓄积功能,是构建高雨水蓄留能力型园林植物群落的重要手段,可达到减少城市雨洪、 节约用水、降低园林绿地养护管理成本、提升城市绿地环境功能的多重效果。
[0004] 经过对现有技术检索发现,车伍、刘红和孟光辉在《雨水利用与城市环境》(北京节 能,3 :13),李俊奇、车伍和孟光辉在《城市雨水利用方案设计与技术经济分析》(陕西人民 教育出版社,2001)中都提到了在城市中对雨水进行截留的方法,包括屋面的雨水截留、路 面雨水控制和住宅区雨水的综合利用等方面。北京市城市节约用水办公室在《节水新技术 与示范工程实例》中介绍了"设计暴雨条件下下凹式绿地雨水蓄渗效果分析",即利用下凹 式绿地进行雨水收集。张炜、车伍、李俊奇等在《植被浅沟在城市雨水利用系统中的应用》 (中国给水排水,2006),汪艳宁、张杏娟等在《植被渗透浅沟对城市暴雨径流的调蓄效应研 究》(中国给水排水,2012)中研究了植被浅沟对雨水渗透和城市面源污染控制方面的功能 和效用。罗红梅、车伍、李俊奇等在《雨水花园在雨洪控制与利用中得应用》(中国给水排 水,2008),李强在《以怡馨花园绿地雨水收集再利用工程的研究论城市节约型园林绿地建 设》中介绍了雨水花园的设计和施工在城市雨水蓄留和径流污染控制方面的效用。此外,目 前对植物冠层降雨截留能力的研究对象以自然植被为主。刘世荣、孙鹏森、刘兴良在《川西 亚高山针叶林群落类型的冠层降水截留特征》(应用生态学报,2007),谭俊磊、马明国、车涛 在《基于不同郁闭度的青海云杉冠层截留特征研究》(地球科学进展,2009),高雁、宋丹丹、 程银才等在《雪松对降雨截留容量的试验研究》(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3)均对城市森林、 针叶林群落冠层、农作物植物冠层的截留容量的研究和预测方法进行了介绍。然而,上述研 究内容均没有提出一种系统的、完整的、具有较高雨水蓄留能力的城市园林植物景观体系 的构建方法。
[0005]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系统的、完整的、具有较高雨水蓄留能力 的城市园林植物景观体系的构建方法。


【发明内容】

[0006]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目前的城市园林 系统,多数以之然植被为主,并且蓄水能力,综合完整性不足的问题,提供一种构建高雨水 蓄留能力型园林植物群落的方法。
[0007]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构建蓄水型园林植物群落的方法,包括以下 步骤:
[0008] 第一步,通过测定叶片单位面积蓄水量、叶面积指数得到园林植物的单位面积的 蓄水能力,根据所述单位面积的蓄水能力将所述园林植物分为强功能性、中等功能性和弱 功能性三个等级;
[0009] 第二步,将所述园林植物在种植区域复合种植,形成复层混交植物群落;
[0010] 其中,所述强功能性是指强蓄水能力,所述中等功能性是指中等蓄水能力,所述弱 功能性是指弱蓄水能力或景观性;
[0011] 所述复层混交植物群落包括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所述水平结构为将所述种植区 域沿平行道路、水岸边界方向按3:2:3的面积比分成的远离边界的雨水蓄留带、位于中间 部分的缓冲下渗带、靠近边界的径流延滞带三个带状区域,所述垂直结构分为上层、中层、 下层;所述上层、中层和下层均具有所述雨水蓄留带、所述缓冲下渗带和所述径流延滞带。
[0012] 进一步地,所述单位面积的蓄水能力正比于所述叶片单位面积蓄水量与所述叶面 积指数的乘积。
[0013] 进一步地,所述上层为乔木层;其中,所述上层的所述雨水蓄留带间隔种植具有所 述强功能性和所述景观性的乔木,高度>6m,胸径为12?15cm,郁闭度为65%?75% ;具 有所述强功能性的所述乔木:具有所述景观性的所述乔木数量比=8:2 ;所述乔木包括常 绿乔木和落叶乔木,所述常绿乔木:所述落叶乔木的数量比=6:4 ;所述上层的所述缓冲下 渗带间隔种植具有所述中等功能性和所述景观性的乔木,高度>5m,胸径为8?10cm,郁闭 度为50%?60%;具有所述中等功能性的所述乔木:具有所述景观性的所述乔木数量比= 6:4,所述乔木包括常绿乔木和落叶乔木,所述常绿乔木:所述落叶乔木数量比=6:4 ;以及
[0014] 所述上层的所述径流延滞带间隔种植具有所述中等或弱功能性和所述景观性的 乔木,高度>5m,胸径为8?10cm,郁闭度为10%?20% ;具有所述中等或弱功能性的所述 乔木:具有所述景观性的所述乔木数量比=5:5,所述乔木包括常绿乔木和落叶乔木,所述 常绿乔木:所述落叶乔木数量比=6:4。
[0015] 进一步地,所述上层的具有功能性的乔木与具有所述景观性乔木的距离为5-6m, 所述功能性为所述强功能性、所述中等功能性或所述弱功能性。
[0016] 进一步地,所述中层为小乔木和灌木层;其中,所述中层的所述雨水蓄留带间隔 种植具有所述强功能性和所述景观性的小乔木,高度为1. 5?3m,胸径为4?6cm,郁闭度 25%?35% ;具有所述强功能性的所述小乔木:具有所述景观性的所述小乔木数量比= 6:4 ;所述小乔木包括常绿小乔木和落叶小乔木,所述常绿小乔木:所述落叶小乔木数量比 =8:2 ;以及
[0017] 所述中层的所述缓冲下渗带种植间隔具有所述中等功能性和所述景观性的大灌 木,高度为60?120cm,郁闭度为20 %?30% ;具有所述中等功能性的所述大灌木:具有 所述景观性的所述大灌木数量比=7:3 ;所述大灌木包括常绿大灌木和落叶大灌木,所述 常绿大灌木:所述落叶大灌木数量比=8:2 ;所述中层的所述径流延滞带种植小灌木和草 本地被植物。
[0018] 进一步地,所述中层的具有功能性的所述小乔木或所述大灌木与具有所述景观性 的所述小乔木或所述大灌木的种植间距为3-4m,所述功能性为所述强功能性、所述中等功 能性或所述弱功能性。
[0019] 进一步地,所述下层为小灌木和草本地被层;其中,所述下层的所述雨水蓄留带种 植草本地被植物,所述草本地被植物的郁闭度为100% ;所述下层的所述径流延滞带种植 具有所述强功能性或中等功能性的小灌木、具有所述景观性的小灌木以及所述草本地被植 物,所述小灌木的高度〈1. 5m,郁闭度为60 %?70 %,所述草本地被植物的郁闭度为100 %, 具有所述强功能性或所述中等功能性的所述小灌木:具有所述景观性的所述小灌木面积 比=5:5,所述小灌木:所述草本地被植物面积比=3:7 ;所述下层的所述缓冲下渗带地表 覆盖有机混合物;
[0020] 进一步地,所述有机混合物中松柏皮:松针:木菌霉重量比为60 %? 70% :25%?30% :5%?10%。
[0021] 进一步地,所述下层中的所述小灌木的栽植密度为9?16株/m2,所述草本地被植 物的栽植密度为满铺。
[0022] 进一步地,具有所述强功能性的所述园林植物包括落羽杉、雪松、龙柏、枇杷、水 杉、广玉兰、青桐、山楂、苹果、龙柏球、杜醇、火棘、小叶黄杨、红花檣木、慈孝竹、海桐、木芙 蓉、细叶麦冬和大花马齿苋;
[0023] 具有所述中等功能性的所述园林植物包括石榴、榉树、香樟、罗汉松、悬铃木、蚊 母、龙爪槐、棕榈、蒲葵、乌桕、桂花、栾树、女贞、樱花、山茶、荚迷、忍冬、八角金盘、日本珊瑚 树、龟甲冬青、稷木石楠、洒金金桃叶珊瑚、苏铁、小叶女贞、南天竹、水桅子、结香、金丝桃、 云南黄馨、阔叶麦冬、络石、芭蕉和花叶蔓长春;
[0024] 具有所述弱功能性或所述景观性的所述园林植物包括加纳利海枣、白玉兰、鸡爪 槭、桃树、杜英、合欢、紫叶李、银杏、紫薇、腊梅、垂丝海棠、木槿、无患子、苦楝、朴树、垂柳、 夹竹桃、紫荆、狭叶十大功劳、全缘构骨、溲疏、金边大叶黄杨、紫叶小檗、鸢尾、美人蕉、棣 棠、葱兰和狗牙根。
[0025]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中,将所述园林植物在种植区复合种植,形成复层混交 植物群落,所述复层混交植物群落包括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所述水平结构为将所述方形 种植区沿平行路面、水岸方向按3:2:3分为雨水蓄留带、缓冲下渗带和径流延滞带三条带 状区域,垂直结构分为上层、中层和下层三个层次,所述上层、所述中层和所述下层均具有 所述雨水蓄留带、所述缓冲下渗带和所述径流延滞带;
[0026] 所述上层中的所述雨水蓄留带间隔种植具有所述强功能性和所述景观性的乔木, 所述乔木包括常绿乔木和落叶乔木,具有所述强功能性的所述常绿乔木包括落羽杉、雪松、 龙柏、广玉兰和/或青桐;具有所述强功能性的所述落叶乔木包括水杉;具有所述景观性的 乔木包括:银杏、垂柳、杜英、合欢和/或白玉兰;
[0027] 所述上层中的所述缓冲下渗带间隔种植具有所述中等功能性和所述景观性的乔 木,具有所述中等功能性的乔木包括榉树、香樟、悬铃木、乌桕、罗汉松和/或蚊母;具有所 述景观性的乔木包括无患子、苦楝、朴树、日本晚樱和/或垂柳;
[0028] 所述上层中的所述径流延滞带间隔种植具有所述中等或弱功能性和所述景观性 的乔木,具有所述中等或弱功能性的乔木包括无患子、栾树、苦楝和/或朴树;具有所述景 观性的乔木包括鸡爪槭、桃树和/或加纳利海枣;
[0029] 所述中层中的所述雨水蓄留带间隔种植具有所述强功能性和所述景观性的常绿 小乔木和落叶小乔木,具有所述强功能性的所述小乔木包括龙柏球、枇杷、山楂和/或苹 果,具有所述景观性的小乔木包括碧桃、紫叶李、紫荆、紫薇和/或垂丝海棠;在所述落叶小 乔木所在区域的下方种植耐阴灌木,所述耐阴灌木包括海桐、八角金盘、杜鹃、海桐、木芙蓉 和/或洒金桃叶珊瑚;
[0030] 所述中层中的所述缓冲下渗带种植具有所述中等功能性和所述景观性的小乔木 和大灌木,具有所述中等功能性的小乔木包括石榴、桂花、山茶和/或日本晚樱;具有所述 中等功能性的所述大灌木包括八角金盘、日本珊瑚树、龟甲冬青、椤木石楠、苏铁、荚莲、忍 冬和/或结香;具有所述景观性的大灌木包括夹竹桃、全缘构骨和/或溲疏;
[0031] 所述中层中的所述径流延滞带种植耐阴灌木,所述耐阴灌木包括杜鹃、火棘、小叶 黄杨、红花檣木、慈孝竹、龟甲冬青、洒金桃叶珊瑚、小叶女贞、南天竹、水桅子、金丝桃和/ 或云南黄馨;
[0032] 所述下层中的所述径流延滞带种植具有所述强功能性或中等功能性的小灌木、具 有所述景观性的小灌木以及耐阴草本地被植物,具有强功能性或中等功能性的所述小灌木 包括杜醇、火棘、小叶黄杨、红花檣木、慈孝竹、小叶女贞、南天竹、水桅子、金丝桃、云南黄 馨、细叶麦冬、大花马齿苋、络石、阔叶麦冬、芭蕉和/或花叶蔓长春;具有所述景观性的所 述小灌木包括狭叶十大功劳、金边大叶黄杨、紫叶小檗、鸢尾、美人蕉、棣棠、葱兰和/或狗 牙根;所述下层中的雨水蓄留带种植所述耐阴草本地被植物;以及
[0033] 所述下层中的所述缓冲下渗带地表还覆盖有机混合物,所述有机混合物中松柏 皮:松针:木菌霉重量比为60%?70% :25%?30% :5%?10%,从而进一步改良土壤, 缓冲雨水径流冲刷,促进雨水的下渗。
[0034] 在本发明的又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在所述下层中的所述径流延滞带靠近水体的部 分等比例混植落新妇、菖蒲、千屈菜、水葱、慈姑、泽泻等湿生和水生植物,以增加植物群落 的景观效果。
[0035] 在本发明的又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复层混交植物群落呈方形。
[0036] 在本发明的又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复层混交植物群落的所述上层、所述中层 和所述下层中均选择两种或多种具有相同类型的功能性植物的等比例种植,所述功能性为 所述强功能性、所述中等功能性或所述弱功能性
[0037] 本发明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当大气降水进入植被系统,所述复层混交植物群落中 的植物冠层将雨水截留在植物群落内部,并对降水的下移进行再分配,从而尽可能多地蓄 留雨水和削减地表径流。
[0038] 本发明中将所述园林植物分为三个等级的具体过程为:
[0039] (1)在城市园林绿地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人工植物群落,通过群落学调查筛选出 现频率大于10%的70种植物;
[0040] ⑵测定上述70种植物的叶片单位面积蓄水量、叶面积指数,从而获得每种植物 的单位面积的潜在蓄水能力,所述单位面积的蓄水能力正比于所述叶片单位面积蓄水量与 所述叶面积指数的乘积;
[0041] (3)根据所述单位面积的潜在蓄水能力将所述园林植物分为强功能性、中等功能 性和弱功能性或景观性三个等级。
[0042] 本发明还根据植物的生活型,比如常绿阔叶、常绿阔叶、常绿针叶、落叶阔叶、落叶 针叶,选择适应能力和抗性较强的乡土植物,通过合理的植物构成比例,进行兼具雨水蓄留 功能和景观功能的、生态系统稳定的植物群落构建。
[0043] 本发明的方法构建的蓄水型园林植物群落由雨水蓄留带、缓冲下渗带和径流延滞 带三个水平结构和乔木、灌木、草本地表植物三层垂直结构构成,由于其合理的分布格局及 植物搭配方式,使得该植物群落在不同地表径流情况下和不同季节都能起到蓄留雨水和削 减地表径流的作用,并能有效发挥生态效益和环境功能,同时也具备优良的景观美学功能, 构建的植物群落是一种系统的、完整的、具有较高雨水蓄留能力的城市园林植物。
[0044] 通过测定叶片单位面积蓄水量、叶面积指数,获得植物单位面积的潜在蓄水能力, 筛选出常见园林植物中雨水蓄留能力较强的植物种类。
[0045] 本发明筛选的植物种类为华东地区常见的园林植物,构建方法简单易行、成本较 低,适合在华东地区推行,尤其适合上海地区。
[0046]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 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47] 图1是本发明的蓄水型园林植物群落的工作原理图;
[0048]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构建的蓄水型园林植物群落中乔木的平面示意图;
[0049]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2构建的蓄水型园林植物群落中灌木及草本地被的平面示意 图;
[0050] 图4本发明实施例2构建的蓄水型园林植物群落的断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1] 实施例1园林植物的等级划分
[0052] 本实施例1中将园林植物分为了三个等级,具体过程为:
[0053] (1)在城市园林绿地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人工植物群落,通过群落学调查筛选出 现频率大于10%的70种植物;
[0054] ⑵测定上述70种植物的叶片单位面积蓄水量、叶面积指数,从而获得每种植物 的单位面积的潜在蓄水能力,所述单位面积的蓄水能力正比于所述叶片单位面积蓄水量与 所述叶面积指数的乘积;
[0055] (3)根据所述单位面积的潜在蓄水能力将所述园林植物分为强功能性、中等功能 性和弱功能性或景观性三个等级,如表1所示。构建具有较高雨水蓄留能力的园林植物群 落应以具有强功能性的植物为主,以具有中等功能性的植物作为辅助,并且配合种植具有 弱功能性或景观性的植物,以达到城市园林绿地的雨水截流和蓄留的环境功能和景观美化 功能的协调和统一。
[0056] 表1常用园林植物雨水蓄留能力分级
[0057]

【权利要求】
1. 一种构建蓄水型园林植物群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通过测定叶片单位面积蓄水量、叶面积指数得到园林植物的单位面积的蓄水 能力,根据所述单位面积的蓄水能力将所述园林植物分为强功能性、中等功能性和弱功能 性三个等级; 第二步,将所述园林植物在种植区域复合种植,形成复层混交植物群落; 其中,所述强功能性是指强蓄水能力,所述中等功能性是指中等蓄水能力,所述弱功能 性是指弱蓄水能力或景观性; 所述复层混交植物群落包括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所述水平结构为将所述种植区域沿 平行道路、水岸边界方向按3:2:3的面积比分成的远离边界的雨水蓄留带、位于中间部分 的缓冲下渗带、靠近边界的径流延滞带三个带状区域,所述垂直结构分为上层、中层、下层; 所述上层、中层和下层均具有所述雨水蓄留带、所述缓冲下渗带和所述径流延滞带。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蓄水型园林植物群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位面 积的蓄水能力正比于所述叶片单位面积蓄水量与所述叶面积指数的乘积。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蓄水型园林植物群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为 乔木层; 其中,所述上层的所述雨水蓄留带间隔种植具有所述强功能性和所述景观性的乔木, 高度>6m,胸径为12?15cm,郁闭度为65%?75% ;具有所述强功能性的所述乔木:具有 所述景观性的所述乔木数量比=8:2 ;所述乔木包括常绿乔木和落叶乔木,所述常绿乔木: 所述落叶乔木的数量比=6:4 ; 所述上层的所述缓冲下渗带间隔种植具有所述中等功能性和所述景观性的乔木,高度 >5m,胸径为8?10cm,郁闭度为50%?60% ;具有所述中等功能性的所述乔木:具有所述 景观性的所述乔木数量比=6:4,所述乔木包括常绿乔木和落叶乔木,所述常绿乔木:所述 落叶乔木数量比=6:4 ;以及 所述上层的所述径流延滞带间隔种植具有所述中等或弱功能性和所述景观性的乔木, 高度>5m,胸径为8?10cm,郁闭度为10%?20% ;具有所述中等或弱功能性的所述乔木: 具有所述景观性的所述乔木数量比=5:5,所述乔木包括常绿乔木和落叶乔木,所述常绿乔 木:所述落叶乔木数量比=6:4。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构建蓄水型园林植物群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的 具有功能性的乔木与具有所述景观性乔木的距离为5-6m,所述功能性为所述强功能性、所 述中等功能性或所述弱功能性。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蓄水型园林植物群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层为 小乔木和灌木层; 其中,所述中层的所述雨水蓄留带间隔种植具有所述强功能性和所述景观性的小乔 木,高度为1. 5?3m,胸径为4?6cm,郁闭度25%?35% ;具有所述强功能性的所述小乔 木:具有所述景观性的所述小乔木数量比=6:4 ;所述小乔木包括常绿小乔木和落叶小乔 木,所述常绿小乔木:所述落叶小乔木数量比=8:2 ; 所述中层的所述缓冲下渗带种植间隔具有所述中等功能性和所述景观性的大灌木,高 度为60?120cm,郁闭度为20%?30% ;具有所述中等功能性的所述大灌木:具有所述景 观性的所述大灌木数量比=7:3 ;所述大灌木包括常绿大灌木和落叶大灌木,所述常绿大 灌木:所述落叶大灌木数量比=8:2 ; 所述中层的所述径流延滞带种植小灌木和草本地被植物。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构建蓄水型园林植物群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层的 具有功能性的所述小乔木或所述大灌木与具有所述景观性的所述小乔木或所述大灌木的 种植间距为3-4m,所述功能性为所述强功能性、所述中等功能性或所述弱功能性。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蓄水型园林植物群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为 小灌木和草本地被层; 其中,所述下层的所述雨水蓄留带种植草本地被植物,所述草本地被植物的郁闭度为 100% ; 所述下层的所述径流延滞带种植具有所述强功能性或中等功能性的小灌木、具有所述 景观性的小灌木以及所述草本地被植物,所述小灌木的高度〈1. 5m,郁闭度为60%?70%, 所述草本地被植物的郁闭度为100%,具有所述强功能性或所述中等功能性的所述小灌 木:具有所述景观性的所述小灌木面积比=5:5,所述小灌木:所述草本地被植物面积比= 3:7 ; 所述下层的所述缓冲下渗带地表覆盖有机混合物;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构建蓄水型园林植物群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混 合物中松柏皮:松针:木菌霉重量比为60%?70% :25%?30% :5%?10%。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构建蓄水型园林植物群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中 的所述小灌木的栽植密度为9?16株/m2,所述草本地被植物的栽植密度为满铺。
10. 根据权利要求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构建蓄水型园林植物群落的方 法,其特征在于,具有所述强功能性的所述园林植物包括落羽杉、雪松、龙柏、枇杷、水杉、广 玉兰、青桐、山楂、苹果、龙柏球、杜醇、火棘、小叶黄杨、红花檣木、慈孝竹、海桐、木芙蓉、细 叶麦冬和大花马齿苋; 具有所述中等功能性的所述园林植物包括石榴、榉树、香樟、罗汉松、悬铃木、蚊母、龙 爪槐、棕榈、蒲葵、乌桕、桂花、栾树、女贞、樱花、山茶、荚迷、忍冬、八角金盘、日本珊瑚树、龟 甲冬青、稷木石楠、洒金金桃叶珊瑚、苏铁、小叶女贞、南天竹、水桅子、结香、金丝桃、云南黄 馨、阔叶麦冬、络石、芭蕉和花叶蔓长春; 具有所述弱功能性或所述景观性的所述园林植物包括加纳利海枣、白玉兰、鸡爪槭、 桃树、杜英、合欢、紫叶李、银杏、紫薇、腊梅、垂丝海棠、木槿、无患子、苦楝、朴树、垂柳、夹竹 桃、紫荆、狭叶十大功劳、全缘构骨、溲疏、金边大叶黄杨、紫叶小檗、鸢尾、美人蕉、棣棠、葱 兰和狗牙根。
【文档编号】A01G1/00GK104081993SQ201410324166
【公开日】2014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9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9日
【发明者】于冰沁, 车生泉, 郭健康, 张园, 阚丽艳, 陈舒 申请人:上海交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