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湿地恢复的香蒲幼苗选取与保育方法

文档序号:265934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湿地恢复的香蒲幼苗选取与保育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湿地恢复的香蒲幼苗选取与保育方法,涉及用于湿地恢复的幼苗选取与保育方法。本发明是要解决现有香蒲幼苗选取与保育方法存在的生长周期长,培育费用高,且选取的幼苗对新生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强,容易出现腐烂、死亡等现象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方法为:一、香蒲幼苗基地选取;二、幼苗采集:采取不连续、条块状的挖掘方式,将幼苗基地的香蒲根茎作为繁殖母体进行挖掘,得到已采集的蒲草幼苗;三、幼苗分根与保育:将已采集的蒲草幼苗以单株形式分开放置,每株幼苗需带有一段根茎或须根,栽植前将已采集的蒲草幼苗根部浸入在水中,即完成香蒲幼苗的选取与保育。本发明方法可使香蒲成活率达到85%以上。本发明应用于香蒲湿地恢复领域。
【专利说明】—种用于湿地恢复的香蒲幼苗选取与保育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用于湿地恢复的幼苗选取与保育方法。

【背景技术】
[0002]香蒲为一种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多分布在湖岸、沼泽地、池塘、沟渠等浅水中,一般呈丛簇状连片生长。香蒲别名又称为蒲黄、蒲草,因其穗状花序呈蜡烛状,故又叫水蜡烛。香蒲株高一般在1.4-2.5m之间,有的高达3m以上,其叶片呈狭长线形,二列式互生,长40-70cm,有的长达lm,宽2-3cm,色泽浓绿,质轻而软,叶肉组织为中空的长方形孔格,具有典型的湿生植物结构。香蒲的花成黄绿色,花穗细长,圆柱状,雌雄花序紧密连接,果穗似蜡烛状,赭褐色,种子细小,有毛,可随风散落。香蒲的地下根茎多呈乳白色,茎长且多横向匍匐生长,茎节部处生许多须根,常与其他根系缠绕一起共同生长。
[0003]香蒲是一种典型的湿地植物,由其地上部分的茎叶所构成的生境类型是鹭类和许多燕鸭类水鸟的重要繁殖和栖息地。香蒲的茎、叶、花皆入药,嫩芽称蒲菜,可食用。叶子被广泛用来加工和编织鞋、扇、垫、篮等实用工艺品;香蒲叶绿穗奇,常被用于点缀园林水池、湖畔,构筑水景,是进行湿地恢复的重要物种。
[0004]香蒲有种子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繁殖方式。香蒲种子需要在潮湿和适宜气温条件下才能萌发。自然状态下香蒲种子的萌发和成活率都很低,因此利用种子繁殖开展的湿地恢复也不多见。根茎移栽是一种重要的无性繁殖方式,目前已被广泛采用,但这种方法所采集的幼苗多以人工栽种培育的种苗为主。由于人工培育种苗需要一定生长周期,需要付出一定培育费用,且种苗数量有限,特别是在栽种初期,这类苗对新生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强,容易出现腐烂、死亡等现象,因此也就大大限制了其在野外条件下的大面积恢复。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是要解决现有香蒲幼苗选取与保育方法存在的生长周期长,培育费用高,且选取的幼苗对新生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强,容易出现腐烂、死亡等现象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了一种用于湿地恢复的香蒲幼苗选取与保育方法。
[0006]本发明的一种用于湿地恢复的香蒲幼苗选取与保育方法是按以下步骤进行的:
[0007]—、香蒲幼苗基地选取:选取自然环境条件下生长周期为3-4年的香蒲群落作为幼苗基地;
[0008]二、幼苗采集:采取不连续、条块状的挖掘方式,将幼苗基地的香蒲根茎作为繁殖母体进行挖掘,每个条块状的斑块宽度不超过2米,然后将蒲草幼苗连根挖出,用水将粘在根茎中的泥土洗掉,露出根茎,得到已采集的蒲草幼苗;
[0009]三、幼苗分根与保育:将步骤二得到的已采集的蒲草幼苗以单株形式分开放置,每株幼苗需带有一段根茎或须根,栽植前将已采集的蒲草幼苗根部浸入在水中,即完成香蒲幼苗的选取与保育。
[0010]本发明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11]1、本发明方法是针对于大面积退化湿地恢复过程中需要大量种苗而建立的一种幼苗采集和保育技术,采用本方法可使香蒲成活率达到85%以上。
[0012]2、具有3-4年生活史的野生香蒲群落,正处于生命周期中的壮年期,具有处粗壮的根茎,与人工繁殖的幼苗相比,具有更高的亲本性和更强的适应性,利用这种幼苗进行移栽,可以快速完成缓苗过程,快速实现恢复目标。
[0013]3、采集自然状况下生长的野生香蒲幼苗,可以避免付出前期的幼苗培育和管理费用,可以大大降低恢复成本,具有较高的经济性和推广性。
[0014]4、采用本发明采取不连续的条块状的挖掘方式采集幼苗,有利于原有群落老根的拓展,也为新生根系提供了生长空间,可以防止群落退化,同时原有被挖掘的裸露区域也可以在一年内得到有效恢复。
[0015]5、本发明将已采集的蒲草幼苗根部浸入在水中可防止幼苗脱水,提高成活率;已采集的蒲草幼苗若长距离运输,则将幼苗放入盛有少量水分的泡沫箱中,以利于幼苗的保水保湿,同时不要淹没整株,以便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的一种用于湿地恢复的香蒲幼苗选取与保育方法是按以下步骤进行的:
[0017]一、香蒲幼苗基地选取:选取自然环境条件下生长周期为3-4年的香蒲群落作为幼苗基地;
[0018]二、幼苗采集:采取不连续、条块状的挖掘方式,将幼苗基地的香蒲根茎作为繁殖母体进行挖掘,每个条块状的斑块宽度不超过2米,然后将蒲草幼苗连根挖出,用水将粘在根茎中的泥土洗掉,露出根茎,得到已采集的蒲草幼苗;
[0019]三、幼苗分根与保育:将步骤二得到的已采集的蒲草幼苗以单株形式分开放置,每株幼苗需带有一段根茎或须根,栽植前将已采集的蒲草幼苗根部浸入在水中,即完成香蒲幼苗的选取与保育。
[0020]本实施方式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21]1、本实施方式方法是针对于大面积退化湿地恢复过程中需要大量种苗而建立的一种幼苗采集和保育技术,采用本方法可使香蒲成活率达到85%以上。
[0022]2、具有3-4年生活史的野生香蒲群落,正处于生命周期中的壮年期,具有处粗壮的根茎,与人工繁殖的幼苗相比,具有更高的亲本性和更强的适应性,利用这种幼苗进行移栽,可以快速完成缓苗过程,快速实现恢复目标。
[0023]3、采集自然状况下生长的野生香蒲幼苗,可以避免付出前期的幼苗培育和管理费用,可以大大降低恢复成本,具有较高的经济性和推广性。
[0024]4、采用本实施方式采取不连续的条块状的挖掘方式采集幼苗,有利于原有群落老根的拓展,也为新生根系提供了生长空间,可以防止群落退化,同时原有被挖掘的裸露区域也可以在一年内得到有效恢复。
[0025]5、本实施方式将已采集的蒲草幼苗根部浸入在水中可防止幼苗脱水,提高成活率;已采集的蒲草幼苗若长距离运输,则将幼苗放入盛有少量水分的泡沫箱中,以利于幼苗的保水保湿,同时不要淹没整株,以便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0026]【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步骤一中选取自然环境条件下生长周期为5-6年的香蒲群落作为幼苗基地。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0027]【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不同的是:步骤一中选取自然环境条件下生长周期为6年以上的香蒲群落作为幼苗基地。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0028]【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二中每个条块状的斑块宽度为I米。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相同。
[0029]【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二中每个条块状的斑块宽度为1.5米。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之一相同。
[0030]【具体实施方式】六: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二中每个条块状的斑块宽度为1.8米。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之一相同。
[0031]通过以下试验验证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32]试验一:本试验的一种用于湿地恢复的香蒲幼苗选取与保育方法是按以下步骤完成:
[0033]一、香蒲幼苗基地选取:选取自然环境条件下生长周期为4年的香蒲群落作为幼苗基地;
[0034]二、幼苗采集:采取不连续、条块状的挖掘方式,将幼苗基地的香蒲根茎作为繁殖母体进行挖掘,每个条块状的斑块宽度为1.8米,然后将蒲草幼苗连根挖出,用水将粘在根茎中的泥土洗掉,露出根茎,得到已采集的蒲草幼苗;
[0035]三、幼苗分根与保育:将步骤二得到的已采集的蒲草幼苗以单株形式分开放置,每株幼苗需带有一段根茎或须根,栽植前将已采集的蒲草幼苗根部浸入在水中,即完成香蒲幼苗的选取与保育。
[0036]本试验方法是针对于大面积退化湿地恢复过程中需要大量种苗而建立的一种幼苗采集和保育技术,采用本方法可使香蒲成活率达到90 %。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湿地恢复的香蒲幼苗选取与保育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湿地恢复的香蒲幼苗选取与保育方法是按以下步骤进行的: 一、香蒲幼苗基地选取:选取自然环境条件下生长周期为3-4年的香蒲群落作为幼苗基地; 二、幼苗采集:采取不连续、条块状的挖掘方式,将幼苗基地的香蒲根茎作为繁殖母体进行挖掘,每个条块状的斑块宽度不超过2米,然后将蒲草幼苗连根挖出,用水将粘在根茎中的泥土洗掉,露出根茎,得到已采集的蒲草幼苗; 三、幼苗分根与保育:将步骤二得到的已采集的蒲草幼苗以单株形式分开放置,每株幼苗需带有一段根茎或须根,栽植前将已采集的蒲草幼苗根部浸入在水中,即完成香蒲幼苗的选取与保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湿地恢复的香蒲幼苗选取与保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选取自然环境条件下生长周期为5-6年的香蒲群落作为幼苗基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湿地恢复的香蒲幼苗选取与保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选取自然环境条件下生长周期为6年以上的香蒲群落作为幼苗基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湿地恢复的香蒲幼苗选取与保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每个条块状的斑块宽度为I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湿地恢复的香蒲幼苗选取与保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每个条块状的斑块宽度为1.5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湿地恢复的香蒲幼苗选取与保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每个条块状的斑块宽度为1.8米。
【文档编号】A01G1/00GK104365315SQ201410465578
【公开日】2015年2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2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12日
【发明者】佟守正, 姜明, 王雪宏, 孟焕, 郝明旭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