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龙胆石斑鱼和斑石鲷工厂化循环水混合养殖方法

文档序号:279599阅读:563来源:国知局
珍珠龙胆石斑鱼和斑石鲷工厂化循环水混合养殖方法
【专利摘要】珍珠龙胆石斑鱼和斑石鲷工厂化循环水混合养殖方法,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选取珍珠龙胆石斑鱼体重为30-40g,斑石鲷体重为珍珠龙胆石斑鱼1.5-2.0倍,调整珍珠龙胆石斑鱼养殖密度为80-120尾/m3,斑石鲷放养密度为珍珠龙胆石斑鱼1/5-1/6。本发明将珍珠龙胆石斑鱼和斑石鲷幼鱼混合放养于循环水养殖系统,通过调整两种海水鱼放养规格、放养顺序、养殖密度比、管理策略和水质条件,降低或避免种间竞争,实现珍珠龙胆石斑鱼和斑石鲷混合养殖,提高单位水体养殖效率。
【专利说明】珍珠龙胆石斑鱼和斑石鲷工厂化循环水混合养殖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条件下珍珠龙胆石斑鱼和斑石鲷混合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珍珠龙胆石斑鱼,俗称龙虎斑或珍珠斑,是雌性棕点石斑鱼与雄性鞍带石斑鱼杂交培育的杂交种石斑鱼,生长快速,抗病力强,是一种营养价值及经济价值均很高的鱼类,已成为我国现阶段石斑鱼的主要养殖品种之一,产业前景广阔,然而,目前该鱼类主要养殖方式是沿海池塘和近海网箱,养殖方式较粗放,亟待提升;斑石鲷(Oplegnathuspunctatus)隶属于鲈形目,石鲷科,石鲷属,主要分布于朝鲜、日本、以及中国台湾岛、南海、东海、黄海等海域,肉质细嫩、外形美观,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其摄食凶猛,生长快速,但对养殖密度胁迫尤为敏感,常规养殖条件下,体重50-100g的斑石鲷放养密度超过5kg/m3时,其体表易发生溃烂,且种内竞争加剧,生长速度和饵料利用率明显降低,因此目前尚未建立高密度养殖技术,斑石鲷作为新兴的名贵海水养殖鱼类,其相关养殖技术研究较少,近乎空白。
[0003]相对于池塘、近海网箱、工厂化流水等传统养殖模式,循环水养殖具有养殖设施设备先进、管理高效、养殖环境可控、养殖生产不受地域空间限制、养殖产量高、可保障产品质量安全和均衡上市等特点,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良好,被国际上公认为是现代海水养殖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然而,在我国由于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研究起步较晚,科技支撑不足,企业缺乏技术标准,生产模式不统一,诸多难点和问题不断涌现,营运水平参差不齐,严重制约了循环水养殖技术的健康快速发展。珍珠龙胆石斑鱼和斑石鲷属高附加值鱼类,且对养殖环境要求较高,适宜开展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目前我国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珍珠龙胆石斑鱼和斑石鲷技术仍处于探索和提升阶段,养殖技术和管理标准亟待建立和完善。
[0004]混合养殖是指根据不同物种生长空间和营养层次的差异在同一水体空间内实施的养殖行为。池塘内鱼虾、鱼贝、鱼鳖等混养方式仍属粗放型管理,技术门栏相对较低,应用较为普遍。然而针对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的鱼类混合养殖技术研究开展甚少,珍珠龙胆石斑鱼和斑石鲷工厂化混合养殖技术更是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珍珠龙胆石斑鱼和斑石鲷工厂化循环水混合养殖方法。本发明将珍珠龙胆石斑鱼和斑石鲷幼鱼混合放养于循环水养殖系统,通过调整两种海水鱼放养规格、放养顺序、养殖密度比、管理策略和水质条件,降低或避免种间竞争,实现珍珠龙胆石斑鱼和斑石鲷混合养殖,提高单位水体养殖效率。
[0006]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7]一种珍珠龙胆石斑鱼和斑石鲷工厂化循环水混合养殖方法,选取珍珠龙胆石斑鱼健康苗种体重为30-40g,斑石鲷体重为珍珠龙胆石斑鱼体重的1.5-2.0倍,调整珍珠龙胆石斑鱼养殖密度为80-120尾/m3,斑石鲷放养密度为珍珠龙胆石斑鱼1/5-1/6。
[0008]进一步,所述的珍珠龙胆石斑鱼应先于斑石鲷放养,待珍珠龙胆石斑鱼稳定摄食后2-3天后,随即放养斑石鲷,两种鱼放养时间间隔彡3天。
[0009]进一步,所述的混合养殖期间,投喂石斑鱼商业配合饲料,投喂3-4次,投喂量约占鱼体重1.5-3%。
[0010]进一步,所述的混合养殖期间,采取光照周期14L:10D,光强度200-400勒克斯;维持养殖池内水温24-29 °C,溶氧7-9mg/L,氨氮< 0.8mg/L,亚硝酸氮< 0.4mg/L,COD ( 2.0mg/L,盐度27-33%。,养殖池内水深80_150cm,水流速度15_20cm/秒。
[0011]进一步,所述混合养殖方法属阶段性混合养殖,持续周期3.5-4.5个月,斑石鲷达到上市规格要求,珍珠龙胆石斑鱼进行分级继续养殖生产。
[0012]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
[0013]珍珠龙胆石斑鱼属底栖岩礁性鱼类,喜集群,对养殖池中上层水域利用率低;斑石鲷虽属岩礁性鱼类,但喜集群游动,能够高效利用养殖池中上层水域,逆流游动。因此,本发明根据珍珠龙胆石斑鱼和斑石鲷的生长空间、生理生态学差异性以及共性需求,利用循环水养殖系统技术优势,通过优化调整两种海水鱼养殖技术和管理方法,有效避免两种鱼类种间竞争、高效利用养殖水体空间,显著提高单位水体养殖效率;本发明中斑石鲷养殖密度相对较低,种内竞争较弱,生长速度显著快于斑石鲷常规工厂化养殖,而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不受影响;利用斑石鲷具有游泳型鱼类行为特征,相对单一珍珠龙胆石斑鱼养殖,混合养殖能明显增加养殖池内水流速度,提高养殖池内粪便等颗粒物排除效率,降低循环水养殖系统水处理压力,显著提高养殖系统养殖生物承载量。本发明丰富了工厂化循化水养殖的技术内涵,为保障鱼类福利,实现健康养殖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和新方法。
[0014]通过研究发现若选取相同或偏小规格斑石鲷同珍珠龙胆石斑鱼混养,易导致斑石鲷摄食活力明显降低,且难以形成集群行为,若斑石鲷规格过大,亦产生对珍珠龙胆石斑鱼进行驱逐行为,种间竞争加剧,影响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为实现两种鱼类处于正常生长状态,降低种间竞争,依据实验结论,选取斑石鲷体重为珍珠龙胆石斑鱼1.5-2.0倍,调整珍珠龙胆石斑鱼养殖密度为80-120尾/m3,同理,既能保障斑石鲷出现规则性集群游动等正常群体行为,又能避免斑石鲷种群数量过大影响珍珠龙胆石斑鱼摄食和自身生长,本发明确定两种鱼混养的最佳比例,即斑石鲷放养密度为珍珠龙胆石斑鱼1/5-1/6。
[0015]由于混养方案中珍珠龙胆石斑鱼放养数量显著高于斑石鲷,若先行放养斑石鲷,待放入珍珠龙胆石斑鱼后,斑石鲷长期不摄食;若同时放入两种鱼,则两种鱼群恢复稳定的较高水平摄食率则需要6-7天时间,影响混养效果,故所述的珍珠龙胆石斑鱼应先于斑石鲷放养,待珍珠龙胆石斑鱼稳定摄食后2-3天后,随即放养斑石鲷,两种鱼放养时间间隔彡3天。
[0016]本发明通过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和斑石鲷的放养规格、放养顺序、养殖密度比、管理策略和水质条件,降低或避免种间竞争,成功实现珍珠龙胆石斑鱼和斑石鲷混合养殖,提高单位水体养殖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的实施例中将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0018]实施例1
[0019]一种珍珠龙胆石斑鱼和斑石鲷工厂化循环水混合养殖方法,具体操作如下:
[0020]东方海洋莱州分公司石斑鱼养殖车间每套循环水养殖系统由微滤机、蛋白泡沫分离器、紫外灯、臭氧、氧气锥以及生物滤池组成的水处理单元和10个养殖池构成,每个养殖池调节至水深95cm,有效养殖水体约30m3。
[0021]放养数量及规格:选用一套系统,每池放养均重为32.5克珍珠龙胆石斑鱼3500尾,共计35000尾;均重为50.2克斑石鲷700尾,共计7000尾,实施混合养殖。
[0022]放养顺序:系统中首先放养珍珠龙胆石斑鱼,约摄食稳定3天后,再放入斑石鲷,混养I天后两种鱼均可正常摄食。
[0023]养殖管理:混养期间,两种斑鱼同时投喂一种七好“赛鲜鱼”牌石斑鱼专用配合饲料,日投喂4次,平均投喂量约占鱼体重1.62% ;采取光照周期14L:10D,光强度约300勒克斯;养殖池内平均水温26.74°C,溶氧8.4mg/L,氨氮< 0.8mg/L,亚硝酸氮< 0.4mg/L,COD ( 2.0mg/L,盐度27-33%。,养殖池内水深约100cm,水流速度约为18cm/秒
[0024]混养周期:本次混合养殖实施周期自2014年7月5日至2014年11月29日,共计146 天。
[0025]养殖效果:经过146天混合养殖,珍珠龙胆均重从32.5克增长至304.16克,增重率为835.88%,特定生长率为1.54%,成活率达97.49% ;斑石鲷均重从50.21克增长至518.33克,增重率为932.32%,特定生长率为1.60 %,成活率达98.71% ;两种鱼整体饵料系数为1.40,珍珠龙胆石斑鱼最终养殖密度为35.16kg/m3,斑石鲷最终养殖密度为
11.90kg/m3,最终两种鱼混合养殖密度达47.10kg/m3。由于经146天混合养殖后,斑石鲷已达到上市规格,此次混合养殖结束。
[0026]养殖效果对比:以其它生产组的同批次珍珠龙胆石斑鱼和斑石鲷为对照,其中珍珠龙胆石斑鱼养殖系统每池放养3500尾,初始均重为33克,斑石鲷养殖系统每池放养2000尾,均重为50.05克,经过146天养殖,对照组(单一品种养殖)珍珠龙胆石斑鱼增长至315.24克,增重率为852.24%,特定生长率为1.54%,成活率达97.57%,最终养殖密度为35.88kg/m3 ;对照组(单一品种养殖)斑石鲷均重从50.05克增长至403.56克,增重率为706.31%,特定生长率为1.43%,成活率达95.85%,最终养殖密度为25.79kg/m3,通过数据分析得知混合养殖组珍珠龙胆石斑鱼与对照组在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成活率方面无显著差异,而混合养殖组斑石鲷在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成活率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单一品种养殖)。此外,两种鱼混合养殖最终密度达47.1O kg/m3,显著高于单一养殖密度,由此可见,该混合养殖技术方案可行性高,能够显著提高单位水体养殖效率。
[0027]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珍珠龙胆石斑鱼和斑石鲷工厂化循环水混合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选取珍珠龙胆石斑鱼体重为30-40g,斑石鲷体重为珍珠龙胆石斑鱼1.5-2.0倍,调整珍珠龙胆石斑鱼养殖密度为80-120尾/m3,斑石鲷放养密度为珍珠龙胆石斑鱼的1/5-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珍珠龙胆石斑鱼和斑石鲷工厂化循环水混合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珍珠龙胆石斑鱼应先于斑石鲷放养,待珍珠龙胆石斑鱼稳定摄食后2-3天后,随即放养斑石鲷,两种鱼放养时间间隔> 3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珍珠龙胆石斑鱼和斑石鲷工厂化循环水混合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合养殖期间,投喂石斑鱼商业配合饲料,投喂3-4次,投喂量约占鱼体重 1.5-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珍珠龙胆石斑鱼和斑石鲷工厂化循环水混合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合养殖期间,采取光照周期14L:10D,光强度200-400勒克斯;维持养殖池内水温 24-29°C,溶氧 7-9mg/L,氨氮< 0.8mg/L,亚硝酸氮< 0.4mg/L, COD ( 2.0mg/L,盐度27-33%。,养殖池内水深80-150cm,水流速度15_20cm/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珍珠龙胆石斑鱼和斑石鲷工厂化循环水混合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养殖方法属阶段性混合养殖,持续周期3.5-4.5个月,斑石鲷达到上市规格要求,珍珠龙胆石斑鱼进行分级继续养殖生产。
【文档编号】A01K61/00GK104396841SQ201410804607
【公开日】2015年3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2月20日 优先权日:2014年12月20日
【发明者】刘宝良, 赵奎峰, 王国文, 雷霁霖, 高淳仁, 贾瑞, 韩岑 申请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