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杏核开口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85903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一种杏核开口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杏核开口装置,其技术方案是,它包括给料机构、杏核传送机构、夹紧机构、开口机构,所述给料机构由料仓、盘式电磁振动给料器和直线给料器组成,料仓的杏核经盘式电磁振动给料器和直线给料器送入杏核传送机构;所述杏核传送机构位于直线给料器和开口机构之间,杏核传送机构包括滑板和杏核传送气缸,杏核传送气缸驱动滑板在直线给料器和开口机构间水平往复运动;所述夹紧机构固定在滑板上,由夹紧机构设置的上模板、下模板将杏核夹紧;所述开口机构包括开口钳,开口钳开闭动作,将杏核开口。本实用新型可以大幅度提高杏核开口的生产效率,降低杏核开口加工成本,且具有工作状态稳定、脱壳率高的特点,可满足批量化杏核开口加工的需要。
【专利说明】—种杏核开口装置【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坚果加工设备,特别是杏核开口装置,属食品加工处理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杏核是一种营养素密集型坚果,杏核中的杏仁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和钙、铁等矿物质,中医认为,杏仁可以润肺除燥,尤其适合寒冷干燥的冬季食用。基于杏仁宝贵的营养价值,各种以杏仁为主料或辅料保健食品、饮料在市场上很受消费者的欢迎。随着市场需求量的不断攀升,杏树的种植得以蓬勃发展,但同时杏核的前期加工处理环节所存在的问题也在日益凸显。目前相当一部分加工企业仍采用落后的手工作业方式进行杏核开口取仁加工,导致生产率低下,劳动成本过高,且加工质量不能得到保证。现有的一些坚果脱壳机械存有脱壳率低、性能不稳定、适应性差、作业成本偏高等问题,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之弊端,提供一种生产效率高、整仁率高、适用于批量化生产的杏核开口装置。
[0004]本实用新型所述问题是以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一种杏核开口装置,特别之处是:它包括给料机构、杏核传送机构、夹紧机构、开口机构,所述给料机构由料仓、盘式电磁振动给料器和直线给料器组成,料仓的杏核经盘式电磁振动给料器和直线给料器送入杏核传送机构;所述杏核传送机构位于直线给料器和开口机构之间,杏核传送机构包括滑板和杏核传送气缸,杏核传送气缸驱动滑板在直线给料器和开口机构间水平往复运动;所述夹紧机构固定在滑板上,由夹紧机构设置的上模板、下模板将杏核夹紧;所述开口机构包括开口钳,开口钳开闭动作,将杏核开口。
[0006]上述杏核开口装置,所述夹紧机构设有模板架、夹紧气缸,模板架底部与滑板固定,夹紧气缸固定在模板架上部,夹紧气缸固接上模板,所述下模板固定在模板架下部。
[0007]上述杏核开口装置,所述上模板端部设有上凹槽,所述下模板上部设有接料槽和下凹槽,接料槽由水平段连接倾斜段构成,倾斜段尾端连接下凹槽,上凹槽、下凹槽位置上下对应。
[0008]上述杏核开口装置,所述开口机构设有伺服电机、曲柄滑块机构和开口钳支架,所述开口钳包括对称设置的两钳指和两连杆,两钳指间设有弹簧,所述曲柄滑块机构的主动件连接伺服电机输出端,曲柄滑块机构的从动件铰接两连杆一端,两连杆的另一端分别铰接各钳指,各钳指分别与开口钳支架铰接。
[0009]上述杏核开口装置,所述直线给料器出口处设有插板,插板由插板气缸控制开闭动作。
[0010]上述杏核开口装置,所述夹紧机构设有连接气源的吹管,吹管出口对应下凹槽。[0011]上述杏核开口装置,所述杏核传送机构还设有与滑板滑动配合的滑槽,滑槽固定在滑槽支撑架上。
[0012]本实用新型针对解决杏核高效开口问题而设计了一种杏核开口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给料机构、杏核传送机构、夹紧机构、开口机构,由给料机构将杏核排列输送到杏核传送夹紧机构,杏核传送夹紧机构将杏核夹紧固定后由开口机构将杏核加开,上述过程由相应的传感器采集信号,由控制机构控制各气缸和伺服电机的动作,自动化的完成杏核开口。采用本实用新型可以大幅度提高杏核开口的生产效率,降低杏核开口加工成本,且具有工作状态稳定、自动化程度高、脱壳率高的特点,可满足批量化杏核开口加工的需要。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图1的俯视图;
[0016]图3是夹紧机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是开口机构结构示意图;
[0018]图5是图1 A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0019]图中各标号清单为:1、料仓,2、盘式电磁振动给料器,3、直线给料器,3-1、给料槽,
4、杏核传送气缸,5、滑板,6、下模板,6-1、接料槽,6-2、下凹槽,7、模板架,8、夹紧气缸,9、上模板,9-1、上凹槽,10、吹管,11、滑槽,12、开口钳,12-1、连杆,12_2、钳指,12_3、弹簧,13、伺服电机,14、底座,15、滑槽支撑架,16、开口钳支架,17、曲柄滑块机构,18、插板气缸,19、插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参看图1、图2、图5,本实用新型所述装置包括依次设置在底座14上的给料机构、杏核传送机构、夹紧机构和开口机构。给料机构由料仓1、盘式电磁振动给料器2和直线给料器3组成,盘式电磁振动给料器2为市售产品。料仓I内装有待加工的杏核,杏核由料仓进入盘式电磁振动给料器,受电磁铁激振力的作用,散乱堆放的杏核排列前进进入直线给料器,再由直线给料器送入杏核传送机构。杏核传送机构设置在直线给料器和开口机构之间,杏核传送机构包括L形的滑板5和杏核传送气缸4,杏核传送气缸驱动滑板在直线给料器和开口机构间水平往复运动,将直线给料器送出的杏核传送到开口机构开口。杏核传送机构还设有与滑板5滑动配合的滑槽11,滑槽固定在滑槽支撑架15上。
[0021]参看图5,所述直线给料器对市售的普通产品进行了改进,在直线给料器3的出口处设置了插板19,插板由插板气缸18控制开闭动作,插板开启一次,给料槽3-1内的杏核输送出一个。
[0022]参看图1、图3,所述夹紧机构包括模板架7、夹紧气缸8,上模板9、下模板6。模板架底部与滑板固定,夹紧气缸固定在模板架上部,夹紧气缸固接上模板9。在上模板端部设有夹持杏核的上凹槽9-1 ;下模板上部设有接料槽6-1和夹持杏核的下凹槽6-2,接料槽由水平段连接倾斜段构成,倾斜段尾端连接下凹槽,上凹槽、下凹槽的位置上下对应。所述夹紧机构还设有连接气源的吹管10,吹管出口对应下凹槽。吹管用于吹气卸料,吹气卸料由一个行程开关和一只一位二通电磁阀配合吹管完成,当滑板移动至行程开关位置时,碰触行程开关,电磁阀动作,做瞬间吹气,将杏仁吹入料斗。
[0023]参看图1、图4,开口机构设有开口钳12、伺服电机13、曲柄滑块机构17和开口钳支架16。开口钳包括对称设置的两钳指12-2和两连杆12-1,两钳指间设有弹簧12-3。伺服电机13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曲柄滑块机构的主动件,曲柄滑块机构的从动件铰接两连杆一端,两连杆的另一端分别铰接各钳指,各钳指分别与开口钳支架铰接。
[0024]仍参看图1、图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给料机构将待加工杏核排列输送,当杏核传送机构的滑板5移动到直线给料器出口端时,插板气缸动作将插板提起输送一个杏核到下模板6,杏核经接料槽6-1进入下凹槽6-2 ;夹紧气缸8动作,将夹紧上模板9压下,上凹槽9-1、下凹槽9-2将杏核夹紧;杏核传送气缸驱动滑板5动作,将夹紧机构输送到开口机构的开口钳处;伺服电机13动作,经曲柄滑块机构驱动开口钳的钳指闭合将杏核开口,杏核开口后伺服电机立即反转,松开开口钳;上模板9上升,吹管10将杏核吹到料斗;滑板返回到送料初始位置,上述过程往复循环。在上述工作过程中,由各传感器检测到的各机构动作状态经电路输送到控制机构,由控制机构控制伺服电机、各气缸、电磁阀的动作顺序。
【权利要求】
1.一种杏核开口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给料机构、杏核传送机构、夹紧机构、开口机构,所述给料机构由料仓(I)、盘式电磁振动给料器(2 )和直线给料器(3 )组成,料仓的杏核经盘式电磁振动给料器和直线给料器送入杏核传送机构;所述杏核传送机构位于直线给料器和开口机构之间,杏核传送机构包括滑板(5)和杏核传送气缸(4),杏核传送气缸驱动滑板在直线给料器和开口机构间水平往复运动;所述夹紧机构固定在滑板上,由夹紧机构设置的上模板(9)、下模板(6)将杏核夹紧;所述开口机构包括开口钳(12),开口钳开闭动作,将杏核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杏核开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机构设有模板架(7)、夹紧气缸(8),模板架底部与滑板固定,夹紧气缸固定在模板架上部,夹紧气缸固接上模板(9),所述下模板(6)固定在模板架下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杏核开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端部设有上凹槽(9-1),所述下模板上部设有接料槽(6-1)和下凹槽(6-2),接料槽由水平段连接倾斜段构成,倾斜段尾端连接下凹槽,上凹槽、下凹槽位置上下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杏核开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机构设有伺服电机(13)、曲柄滑块机构(17)和开口钳支架(16),所述开口钳(12)包括对称设置的两钳指(12-2)和两连杆(12-1 ),两钳指间设有弹簧(12-3),所述曲柄滑块机构的主动件连接伺服电机输出端,曲柄滑块机构的从动件铰接两连杆一端,两连杆的另一端分别铰接各钳指,各钳指分别与开口钳支架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杏核开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给料器出口处设有插板(19),插板由插板气缸(18)控制开闭动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杏核开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机构设有连接气源的吹管(10),吹管出口对应下凹槽(6-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杏核开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杏核传送机构还设有与滑板(5 )滑动配合的滑槽(11 ),滑槽固定在滑槽支撑架(15 )上。
【文档编号】A23N5/00GK203789072SQ201420172950
【公开日】2014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11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11日
【发明者】张弛, 魏泽鼎, 曹雅欣 申请人:河北科技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