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稻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66827阅读:132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稻谷种植方法,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有机稻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有机稻的生产方法有多种,但均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因肥料不足而长势差、产量低、病虫草危害严重无法控制等问题。

为此,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适用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可有效解决有机肥料、无杂草生长、病害轻、虫害少、产量高、不增加种植用工和种植成本、有很好的抗旱作用、管理简便、适应能力强、安全可靠的有机稻种植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有机稻种植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种植紫云英:种植紫云英,每亩撒播紫云英种子3.0~3.5公斤;

步骤2、沤制绿肥:待紫云英进入初花期,翻压、干耙土地,使紫云英切碎并与土壤充分混合,晒1~2天后,灌水沤制绿肥,沤制时间为15~20天;

步骤3、整地作畦:整地,待田平泥融后,开畦沟作畦;

步骤4、覆膜打孔:平整畦面,在畦面上铺薄膜,铺薄膜1~3天后,在铺设有薄膜的畦面上打孔;

步骤5、插秧:将秧苗栽种在畦面的孔内;

步骤6、水分管理:保持稻田湿润状态,即保持畦沟内有水,水不淹过畦面;

步骤7、晒田、收获:收获前8~12天,排水,晒田,收获;

步骤8、回收薄膜:收获后,收净薄膜。

基于上述,在步骤1中,紫云英播种、出苗过程中,可淹水浸泡1~2天。

基于上述,在步骤3中,整地过程中,每亩施1~5方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

基于上述,在步骤3中,畦宽1.5m,畦沟宽0.2m。

基于上述,在步骤4中,采用滚动膜捆的方法铺薄膜,要求薄膜紧贴畦面泥

土,不留气泡。

基于上述,在步骤4中,按照行距0.35m、窝距0.35m打孔,每窝打3个孔,

3个孔呈边长为0.1m的等边三角形,且相邻两行错窝。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进步,具体地说,该有机稻种植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根据国内外研究,稻谷的生长正需要纯N,而紫云英沤制后可释放N肥,紫云英通常年亩产鲜草在2000~3000kg以下,沤制后产生的有机肥含纯N4.8~7.2kg,基本能适于有机稻种植的需要,利于有机稻的生长;实践证明,紫云英是一种重要的绿肥,是提升有机稻种植性价比的一种良好的前茬作物;

2、在该有机稻种植过程中,严格参照国家标准GB/T19630.1~4-2005,不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物质,以绿肥作物紫云英为主要肥源,运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并利用覆膜消除杂草危害,利用水稻健壮长势抵抗病害和降低害虫危害,虽然本技术在大田中使用了薄膜,但薄膜不能为水稻根系所吸收,不会进入作物体内,故不会对有机稻的品质产生影响;收获时只要留茬高度不超过0.1m,可一次性收净残膜,从铺膜到回收残膜约需120~140天,这期间农膜不会发生降解而进入土壤造成污染;

3、在薄膜覆盖的情况下,一般杂草是很难顶破薄膜生长出来的,即采用该方法,稻田几乎无杂草,可大大节省除草用工;对于本方法,主要在于防止把 苗床的杂草带入大田,沟内少量杂草一般用物理方法除去即可;

4、由于薄膜的增温和早期反射日光、降低了田间湿度,水稻早发健壮,生长势强,基部茎杆木质化程度高,病菌、害虫不易侵入为害,在不施农药情况下,田间害虫的天敌增多,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平衡系统,各种田间生物相互制衡,病虫对水稻几乎无危害;水稻覆膜后不仅有效的控制了杂草,还因水稻长势旺盛,创造出了不利于病虫草害滋生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生态环境,对病虫抵御能力增强,无需农药除草防治病虫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的说明本发明的特点,现给出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有机稻种植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种植紫云英:在前一年的9月中下旬,种植紫云英,每亩撒播紫云英种子3.0~3.5公斤;紫云英生长过程中,若土壤墒情不足时,可淹水浸泡1~2天;

步骤2、沤制绿肥:在每年4月上中旬,待紫云英进入初花期,翻压、干耙土地,使紫云英切碎并与土壤充分混合,晒1~2天后,灌水沤制绿肥,沤制时间为15~20天;

步骤3、整地作畦:带紫云英充分腐熟后,整地,待田平泥融后,开畦沟作畦,其中,畦宽1.5m,畦沟宽0.2m;整地过程中,每亩施1~5方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有利于增产;

步骤4、覆膜打孔:平整畦面,在畦面上采用滚动膜捆的方法铺薄膜,要求薄膜紧贴畦面泥土,不留气泡,薄膜采用1.7m宽的优质一级薄膜;铺薄膜1~3天后,在铺设有薄膜的畦面上打孔,按照行距0.35m、窝距0.35m打孔,每窝打3个孔,3个孔呈边长为0.1m的等边三角形,且相邻两行错窝打孔;

步骤5、插秧:将秧苗栽种在畦面的孔内;起秧时,用平底铲沿秧苗底部平铲,一般秧苗带2cm厚的土,剔除杂草,栽在铺好膜打好孔的畦面上,宜在阴雨天或睛天下午移栽;

步骤6、水分管理:保持稻田湿润状态,即保持畦沟内有半沟水,水不淹过畦面;除长势过旺外,一般不用晒田;

步骤7、晒田、收获:收获前8~12天,排水晒田,即可;成熟后及时收获,通常用人工收割;收割后及时清除田间残膜,立即种上紫云英,以待来年种植有机稻。

品种选择、育秧:以当地主栽品种为宜,不能用转基因品种,最好能对当地主要病害有较强的抗性,同时兼顾优质和高产,适早播;育秧方式有多种,经比较,以旱育秧方式育成的苗最壮,抗逆性最好;旱育秧苗床应选择避风向阳,清洁无污染,排灌、管理方便的地方,秋翻抗垡冻晒,精细整苗床,有条件的增施充分腐熟的经过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2~5方/亩苗床;通常,在每年4月上旬播种,播种前浇透底水,撒上经催芽露白的种子,100~150g/m2,轻拍入土,表面再覆0.5~1cm干土,扣好薄膜,在2叶1心后逐步通风炼苗。

经济成本分析:就本技术的投工和投入,与当前普通杂交水稻生产做了比较,

结果见表1和表2,其中,普通技术对应的数值为2009和2010年的平均值:

表1:本技术与普通技术的投工差异(单位:个/亩)

从表1中看,由于覆膜打孔后便于插秧,所以要比普通技术略省;在施肥 环节上,由于普通技术要增施2~3次追肥,需1.5个工,而本技术根据需要只施底肥,即有机肥,甚至不需要施肥,所以需0~1.5个工,并不增加工作量;除草环节上,普通技术利用除草剂,基本上一遍就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本技术由于插秧时带入稗草以及沟内杂草,通常需0.5个工才能完成;在水分管理上,普通技术要多次灌水,而本技术只有在特别干旱时才要补水。从整体上看,与普通水稻生产方法相比,采用本技术并不增加投工量,反而减少了投工量;

表2:本技术与普通技术的投入/收入比较(单位:元/亩)

从表2可以看到,本技术增加了薄膜费用,但节约了抽水费用,不用化肥和农药,根据情况改施有机肥,因翻压耙碎紫云英增加了耕地费用,所以总体上并不增加费用,虽然产量没有明显变化,但有机稻的市场价格要远高于普通稻谷,从性价比角度而言,本技术具有突出的优点;种植紫云英,每亩要增加0.5个工和30元的投入,但与普通技术相比,仍不增加用工和费用的投入。

经多年种植实践,本技术已走向成熟,它可有效解决肥料与除草的问题,对病虫害也有较好的控制作用,不增加用工与成本,在干旱年份有较好的抗旱作用,管理简便,适应能力强,安全可靠,具有产量高、品质优的特点。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