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作逆时针不归圆运动的取秧机构的插秧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3024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作逆时针不归圆运动的取秧机构的插秧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水稻种植机械领域,涉及一种应用水稻插秧机,特别是一种带作逆时针不归圆运动的取秧机构的插秧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插秧机的机械臂夹秧爪定位不稳定,有时夹秧爪在夹取秧苗时会把相邻的秧苗同时夹起,不能一一拿取,这样会影响插秧作业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带作逆时针不归圆运动的取秧机构的插秧机,该带作逆时针不归圆运动的取秧机构的插秧机在夹取秧苗时更加稳定,能够将相邻的秧苗分开拿取,提高插秧作业的质量。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是一种带作逆时针不归圆运动的取秧机构的插秧机,包括插秧机本体、设在插秧机本体上的放秧盘及秧苗栽植臂,其特点在于:所述的放秧盘倾斜设置,还包括设在插秧机本体上的取秧机构、秧苗待插斗和带动取秧机构作逆时针不归圆运动的偏心传动机构,所述的取秧机构靠近所述的放秧盘的低端,所述的取秧机构用于将放秧盘内秧苗夹送到秧苗待插斗内,所述的秧苗待插斗位于所述的取秧机构和放秧盘之间,所述的秧苗待插斗底部敞开,所述的秧苗栽植臂位于所述的秧苗待插斗的下方,所述的取秧机构包括位于秧苗待插斗上方的机械臂,所述的机械臂的前端设置有夹秧爪,所述的夹秧爪与开合控制单元连接,所述的机械臂的后端通过销轴与杠杆转接,所述的机械臂的上面与带动其绕销轴上下转动以拿起或放下秧苗的起降控制拉线连接,所述的杠杆的上端与所述的机械臂连接,所述的杠杆的下端与所述的偏心传动机构转接,所述的杠杆的中部与插秧机本体转接。

本发明一种带作逆时针不归圆运动的取秧机构的插秧机技术方案中,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特征是:所述的夹秧爪包括相对的左、右夹持部,所述的左、右夹持部相对的面上分别设有左、右距中开合定位齿,左、右距中开合定位齿分别通过第一定位销和第二定位销与机械臂转接,所述的左距中开合定位齿与、右距中开合定位齿啮合,所述的左、右夹持部的尾端之间设有拉簧,所述的拉簧通过定位锁片与机械臂连接。

本发明一种带作逆时针不归圆运动的取秧机构的插秧机技术方案中,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特征是:所述的开合控制单元为右端穿过左夹持部并与右夹持部固定连接的拉索,所述的拉索的左端与拉线控制单元连接,所述的拉索与左夹持部之间设有回复弹簧。

本发明一种带作逆时针不归圆运动的取秧机构的插秧机技术方案中,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特征是:所述的拉线控制单元为由转轴带动的摆臂,所述的拉索的左端与摆臂的上端连接。

本发明一种带作逆时针不归圆运动的取秧机构的插秧机技术方案中,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特征是:所述的偏心传动机构包括连杆和偏心轴,所述的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的杠杆连接,所述的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的偏心轴连接。

本发明一种带作逆时针不归圆运动的取秧机构的插秧机技术方案中,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特征是:所述的插秧机本体上还设有机械臂平衡支杆,所述的机械臂平衡支杆的下端与插秧机本体连接,所述的机械臂平衡支杆的上端与平衡连杆连接,所述的平衡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的机械臂平衡支杆转接,所述的平衡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的机械臂的中部转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本发明通过将插秧机本体、放秧盘、秧苗栽植臂、取秧机构、秧苗待插斗和偏心传动机构有机地连接在一起构成了一种带作逆时针不归圆运动的取秧机构的插秧机,通过偏心传动机构带动杠杆作逆时针不归圆运动,杠杆来回摆动带动机械臂运动地更加平稳,可防止夹秧爪在取秧的过程中左右晃动而将相邻的秧苗同时夹起,提高插秧作业的质量,而从可以提高稻谷的产量;

通过将夹秧爪设置成相对的左、右夹持部及左、右距中开合定位齿,夹秧爪在取秧的过程中,左距中开合定位齿和右距中开合定位齿相互啮合,由于左距中开合定位齿和右距中开合定位齿通过定位销与机械臂转接,并且左、右夹持部的尾端通过定位锁片与机械臂连接,整个夹秧爪形成三点定位,在夹取秧苗时更加平稳,可以更准确地夹取秧苗;通过设置拉簧,夹秧爪在夹取秧苗后可以自动地复位,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夹秧爪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以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地理解本发明,而不构成其权力的限制。

实施例1,参照图1和图2,一种带作逆时针不归圆运动的取秧机构的插秧机,包括插秧机本体1、设在插秧机本体1上的放秧盘15及秧苗栽植臂9,所述的放秧盘15倾斜设置,放秧盘15的高端朝向插秧机本体1的前外侧,放秧盘15的低端位于插秧机本体1的内侧,插秧机本体1上还设置取秧机构、秧苗待插斗4和带动取秧机构作逆时针不归圆运动的偏心传动机构,取秧机构靠近放秧盘15的低端,取秧机构用于将放秧盘15内秧苗夹送到秧苗待插斗4内,所述的秧苗待插斗4位于所述的取秧机构和放秧盘15之间,所述的秧苗待插斗4底部敞开,所述的秧苗栽植臂9位于所述的秧苗待插斗4的下方,所述的取秧机构包括位于秧苗待插斗4上方的机械臂5,所述的机械臂5的前端设置有夹秧爪2,所述的夹秧爪2与开合控制单元连接,所述的机械臂5的后端通过销轴与杠杆8转接,所述的机械臂5的上面与带动其绕销轴上下转动以拿起或放下秧苗的起降控制拉线6,所述的杠杆8的上端与所述的机械臂5连接,所述的杠杆8的下端与所述的偏心传动机构转接,所述的杠杆8的中部与插秧机本体1转接。秧苗栽植臂9是现有的栽植臂。

实施例2,作为实施例1所述的带作逆时针不归圆运动的取秧机构的插秧机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夹秧爪2设置为相对的左夹持部22和右夹持部23,所述的左夹持部22和右夹持部23相对的面上分别设有左距中开合定位齿25和右距中开合定位齿24,左、右距中开合定位齿分别通过定位销21与机械臂5转接,所述的左距中开合定位齿与、右距中开合定位齿啮合,所述的左、右夹持部23的尾端之间设有拉簧26,所述的拉簧通过定位锁片27与机械臂5连接。由于左距中开合定位齿和右距中开合定位齿通过定位销与机械臂转接,并且左、右夹持部的尾端通过定位锁片与机械臂连接,整个夹秧爪形成三点定位,在夹取秧苗时更加平稳,可以更准确地夹取秧苗;通过设置拉簧,夹秧爪在夹取秧苗后可以自动地复位,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作业效率。夹秧爪2处于平常状态时,左夹持部22和右夹持部23是分开的,在作业时,通过开合控制单元拉动右夹持部23向左夹持部22转动,左夹持部22与右夹持部23配合夹取秧苗,待夹秧爪将秧苗放入秧苗待插斗后,开合控制单元松开右夹持部23,拉簧将右夹持部23回复到初始位置。

实施例3,实施例1或2所述的带作逆时针不归圆运动的取秧机构的插秧机中:所述的开合控制单元设置为右端穿过左夹持部22并与右夹持部23固定连接的拉索3,所述的拉索的左端与拉线控制单元连接,所述的拉索与左夹持部22之间设有回复弹簧31。该拉线控制单元与授权号为:201967333u的实用新型专利中的控制单元的使用原理类似,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参阅该授权专利技术方案时,可以得出本发明中拉线控制单元的用法。此外,该拉线控制单元也可以设置成由电机带动的偏心轴,偏心轴向大径侧运动时,拉索拉动右夹持部23使夹秧爪闭合夹取秧苗,偏心轴向小径侧运动时,拉索松开右夹持部23使右夹持部23复位。

实施例4,实施例3所述的带作逆时针不归圆运动的取秧机构的插秧机中:所述的拉线控制单元也可以设置为由转轴带动的摆臂,所述的拉索的左端与摆臂的上端连接。

实施例5,实施例1-4所述的带作逆时针不归圆运动的取秧机构的插秧机中:所述的偏心传动机构包括连杆10和偏心轴11,所述的连10杆的一端与所述的杠杆8连接,所述的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的偏心轴11连接。

实施例6,实施例1-5所述的带作逆时针不归圆运动的取秧机构的插秧机中:所述的插秧机本体1上还设有机械臂平衡支杆13,所述的机械臂平衡支杆13的下端与插秧机本体1连接,所述的机械臂平衡支杆13的上端与平衡连杆51连接,所述的平衡连杆51的一端与所述的机械臂平衡支杆转接,所述的平衡连杆51的另一端与所述的机械臂5的中部转接。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在插秧作业时,偏心轴11带动连杆10运动,连杆10带动杠杆8做前后摆动,在偏心轴的带动下,杠杆带动机械臂向前运动至放秧盘15的斜面上秧苗的根部,拉线控制单元拉动右夹持部23使夹秧爪闭合夹取秧苗,起降控制拉线6使机械臂向上抬起拔苗,同时,杠杆向后摆动带动机械臂运动到秧苗待插斗的上方,起降控制拉线6松开机械臂,使机械臂朝下转动,同时,拉线控制单元松开夹秧爪,使夹秧爪上的秧苗垂直落入秧苗待插斗内,秧苗待插斗上口大下口小,秧苗落入秧苗待插斗后,秧苗的根部穿过秧苗待插斗的下口,秧苗栽植臂从秧苗待插斗内采苗将秧苗,捏住秧苗的根部将秧苗插入田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