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青檀彩叶品种的诱变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603701发布日期:2018-10-09 17:07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植物彩叶品种的育种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青檀彩叶品种的诱变方法。



背景技术:

青檀(Pteroceltis tatarinowii Maxim.)为榆科(Ulmaceae),青檀属落叶乔木,为中国特有的单种属,稀有种,已列入《中国稀有濒危植物名录》稀有类三级保护植物,是石灰岩山区荒山绿化的先锋树种,也能在花岗岩、砂岩地区生长,是中国特有的纤维树种和钙质土壤的重要指示植物,在研究榆科系统发育方面具有不可代替的科学作用。该树种常生于山谷溪边石灰岩山地疏林中,萌蘖性强、寿命长,根系常在岩石隙缝间盘旋伸展,具有超强的耐干旱瘠薄能力,我国至今未曾对青檀树种资源开展系统研究,青檀育种仍处于初级阶段,人工诱导彩叶品种是获得植物新类型或新种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青檀彩叶品种的诱变方法,操作容易,诱变得到的青檀彩叶品种株率高,诱变效果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青檀彩叶品种的诱变方法,通过如下步骤实现:

1)将10月底至11月初收集的青檀种子,经沙藏出芽;

2)在种子有70-80%露白时,使用质量浓度1.2%-1.5%(w/v)的甲基磺酸乙酯溶液进行浸泡处理,浸泡时间40min-60min,浸泡过程中注意密封和遮光,诱变完成后用温水清洗,解除药液作用,播种在穴盘内,出苗后按常规管理;

3)幼苗经过诱变处理一个月后,青檀叶色逐渐出现变异,到9月份变异稳定,叶色变异明显。

本发明提供的诱导青檀彩叶品种的方法简便易行,采用质量浓度1.2%-1.5%(w/v)的甲基磺酸乙酯溶液对青檀萌发种子进行浸泡处理,并进行相应的保湿和遮光设置,形成的叶色变异植株表现为叶色变黄,或者叶色上有黄色斑块,植株矮小,变异株率高,达到1.67-3.00%,为获得青檀树彩叶品种奠定了基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青檀彩叶品种的诱变方法,通过如下步骤实现:

1)将10月底至11月初收集的饱满的青檀种子,经沙藏出芽;

2)在种子有75%左右露白时,使用对照及0.6%-2.1%甲基磺酸乙酯溶液进行浸泡处理,浸泡时间40-60min,浸泡过程中注意密封和遮光,实现保湿和防止甲基磺酸乙酯挥发,诱变完成后用温水清洗,解除药液作用,播种在穴盘内,出苗后按常规管理;

3)幼苗经过诱变处理后,生长受到抑制,叶色出现变异,表现为叶色变黄,或叶片上有黄色斑块,植株矮小。到9月份对变异植株的形状表现进行调查统计,以处理株叶叶色表现异常的植株为重点观察对象。浓度为0.9%-1.8%的甲基磺酸乙酯溶液处理过的植株,能够产生变异,变异率0.33-3.00%,浓度为1.2-1.5%的甲基磺酸乙酯溶液处理过的植株,产生变异效果尤为突出,变异株率为1.67-3.00%。

从表中可以看出,从诱变效果看,0.9%、1.2%、1.3%、1.5%、1.8%的甲基磺酸乙酯对青檀萌发种子的诱导均有效。从死亡率上表现出,随着甲基磺酸乙酯浓度升高,植株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甲基磺酸乙酯浓度为2.1%时,处理时间1h的株苗死亡率最高,达到96.37%;浸泡时间对死亡率的影响较小。从植株变异率上显示,在13个浓度处理组合中,尤以1.3%甲基磺酸乙酯浓度处理60min的变异株率最高,达到3.00%,为最佳处理组合;其次是以1.5%甲基磺酸乙酯浓度处理50min和1.3%甲基磺酸乙酯处理50min,变异株率为2.33%;再次为1.2%甲基磺酸乙酯浓度处理60min、以1.3%甲基磺酸乙酯浓度处理40min和1.5%甲基磺酸乙酯浓度处理60min,变异株率为2.00%;再次以1.2%甲基磺酸乙酯浓度处理40min或50min、以1.5%甲基磺酸乙酯浓度处理40min变异率为1.67%。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