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木薯和黄豆的套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83978阅读:122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木薯和黄豆的套种方法。



背景技术:

木薯是高杆作物,有肉质长圆柱形块根,块根肉质富含淀粉,供食用或作糊料,可磨木薯粉、做面包、提供木薯淀粉和浆洗用淀粉乃至酒精饮料。木薯干物质中绝大部分是淀粉,在鲜薯中淀粉约含25%~30%,在薯干中约含80%。木薯块根含氮量少,在1.5%~4%之间,其中50%左右为非蛋白氮,以亚硝酸和硝酸态氮居多,在氨基酸组成上,赖氨酸及色氨酸相对较多,而缺乏蛋氨酸和胱氨酸。在热带地区的发展中国家,木薯是主要的的粮食作物。

黄豆是一种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的低矮豆科植物,是有豆荚类谷物。目前人们一般对木薯和黄豆采用单独种植方法,土地利用率低,产量也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木薯和黄豆的套种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木薯和黄豆的套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选种:3月底选择芽点完整、切口有乳汁、无病虫害的中下部木薯茎作为木薯种茎,选择颗粒饱满、无病虫害的黄豆作为种子;

(2)选地与整地:选择无积水的土地种植,整地为深耕种植地,深度为20-30厘米;再将耕出的泥土敲碎,平整耕地;

(3)起垄:将平整后的耕地开沟、起垄,起垄形成的垄体截面为梯形,垄体的上部宽度为50-80厘米,垄体的底部宽度为100-120厘米,垄体的垄高为25-30厘米,垄体间的间距为60-80厘米;垄体上开有用于放置木薯种茎和黄豆种子的种植穴;

(4)施底肥:每亩施农家肥1000-1500公斤,过磷酸钙20-30公斤,氯化钾10-20公斤和复合微生物肥30-40公斤;

(5)播种:将选好的木薯种茎平放或斜插至垄体的种植穴中,所述木薯的的株距为80-120厘米;在同一垄上的两颗木薯之间插播四颗黄豆,所述黄豆与木薯的株距为10-15厘米,黄豆之间的株距为8-10厘米;同时相邻的垄为间隔种植木薯和黄豆,即一垄为木薯与黄豆插播种植,其相邻的垄则种植两列黄豆,两列黄豆的间距为25-30厘米,使木薯和黄豆合理密植;

(6)收获:6月底收割黄豆,收割黄豆后还对木薯进行施肥,所述施肥为施复合肥50-60公斤/亩和复合微生物肥20-30公斤/亩;在11月,木薯成熟收获。

优选地,所述木薯种茎的长度为25-30厘米,种茎上有3-6个芽点,长度较传统的长,可以增强抗风沙能力。

进一步地,还包括田间管理,所述田间管理间苗、除草和追肥,所述间苗为:由于木薯种植后每个种植穴处会有3-6个幼芽出土,在种植25-35天后,苗高为15-20厘米时进行间苗,除去小苗,留下1颗健壮苗,以利于营养的集中吸收。

优选地,所述复合微生物肥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枯草芽孢杆菌菌粉5-10份,地衣芽孢杆菌菌粉5-8份,光合菌菌粉3-6份,巨大芽孢杆菌菌粉3-8份,尿素15-20份,硫酸钾10-15份,发酵猪粪20-25份,米糠50-60份。

优选地,所述木薯的种植方式为平放或斜插。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充分利用木薯高杆作物和黄豆低矮作物的特性,以及根据木薯的根系发达特点,对木薯和黄豆采用垄内间隔种植和垄间间隔种植相结合的合理密植方式,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同时提高了两种作物的产量。

2.本发明中的复合微生物肥中枯草芽孢杆菌菌、凝结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等有益微生物菌能从土壤中吸收养分并分解土壤中的复合物质生成木薯和黄豆可直接利用的营养元素,尤其是吸收钾和磷,然后将这些养分转移给木薯和黄豆来弥朴根系不发达的不足,从而促进根系的生长并起到固氮、促进木薯和黄豆生长并保护木薯和黄豆不受致病菌侵害的作用,最终提高了木薯和黄豆的产量。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木薯和黄豆的套种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选种:3月底选择芽点完整、切口有乳汁、无病虫害的中下部木薯茎作为种茎,选择颗粒饱满、无病虫害的黄豆作为种子;所述木薯种茎的长度为15-18厘米,种茎上有3-5个芽点;

(2)选地与整地:选择无积水、石头少的土地种植,整地为深耕种植地,深度为20-30厘米;再将耕出的泥土敲碎,平整耕地;

(3)起垄:将平整后的耕地开沟、起垄,起垄形成的垄体截面为梯形,垄体的上部宽度为60厘米,垄体的底部宽度为100厘米,垄体的垄高为25厘米,垄体间的间距为60厘米;垄体上开有用于放置木薯种茎和黄豆种子的种植穴;

(4)施底肥:每亩施农家肥1000公斤,过磷酸钙30公斤,氯化钾10公斤和复合微生物肥35公斤;

其中复合微生物肥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枯草芽孢杆菌菌粉8份,地衣芽孢杆菌菌粉5份,光合菌菌粉5份,巨大芽孢杆菌菌粉8份,尿素15份,硫酸钾15份,发酵猪粪25份,米糠50份,将这些组分通过混合搅拌而成;

(5)播种:将选好的木薯种茎平放或斜插至垄体的种植穴中,在同一垄上的两颗木薯之间插播四颗黄豆,所述黄豆与木薯的株距为10厘米,黄豆之间的株距为8.5厘米;同时相邻的垄为间隔种植木薯和黄豆,即一垄为木薯与黄豆插播种植,相邻的垄则种植两列黄豆,两列黄豆的间距为25厘米,使木薯和黄豆合理密植;

(6)田间管理,包括:

间苗,由于木薯种植后每个种植穴处会有3-5个幼芽出土,在种植25-30天后,苗高为15-20厘米时进行间苗,除去小苗,留下1颗健壮苗,以利于营养的集中吸收;

除草,所述除草分为两次,第一次在种植后30-40天,苗高15-20厘米时进行,第二次在种植后60-70天时进行;

追肥:所述追肥为按常规施复合肥和尿素。

(7)收获:6月底,收割黄豆;再对木薯除草并每亩施复合肥50公斤和复合微生物肥25公斤后培土,木薯植株的生长后期是提高产量的关键时段,这个时期应加施肥料使地下木薯果更加肥大、淀粉含量更加充实,这个时期应当施用一些含磷和钾较大的复合肥料,把这些肥料均匀撒在木薯地下即可,这些肥料含氮量较小,氨气量也很小,在8月至9月,可以对木薯再进行除草;在11月,木薯成熟收获。

采用本发明方法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还由于施用本发明的复合微生物肥提高了得木薯和黄豆的产量,经计算,木薯的亩产量较传统的单独种植提高了21%,新增的木薯产值达2000-3000元/亩,还另外多出了黄豆的收益,经济效益好。

实施例2:

一种木薯和黄豆的套种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选种:3月底选择芽点完整、切口有乳汁、无病虫害的中下部木薯茎作为种茎,选择颗粒饱满、无病虫害的黄豆作为种子;所述木薯种茎的长度为17-20厘米,种茎上有4-6个芽点;

(2)选地与整地:选择无积水、石头少的土地种植,整地为深耕种植地,深度为20-25厘米;再将耕出的泥土敲碎,平整耕地;

(3)起垄:将平整后的耕地开沟、起垄,起垄形成的垄体截面为梯形,垄体的上部宽度为80厘米,垄体的底部宽度为120厘米,垄体的垄高为30厘米,垄体间的间距为70厘米;垄体上开有用于放置木薯种茎和黄豆种子的种植穴;

(4)施底肥:每亩施农家肥1500公斤,过磷酸钙30公斤,氯化钾20公斤和复合微生物肥40公斤;其中复合微生物肥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枯草芽孢杆菌菌粉5份,地衣芽孢杆菌菌粉8份,光合菌菌粉10份,巨大芽孢杆菌菌粉6份,尿素20份,硫酸钾10份,发酵猪粪20份,米糠60份,将这些组分通过混合搅拌而成;

(5)播种:将选好的木薯种茎平放或斜插至垄体的种植穴中,在同一垄上的两颗木薯之间插播四颗黄豆,所述黄豆与木薯的株距为10-15厘米,黄豆之间的株距为8-10厘米;同时相邻的垄为间隔种植木薯和黄豆,即一垄为木薯与黄豆插播种植,相邻的垄则种植两列黄豆,两列黄豆的间距为28厘米,使木薯和黄豆合理密植;

(6)田间管理,包括:

间苗,由于木薯种植后每个种植穴处会有4-6个幼芽出土,在种植30-35天后,苗高为15-20厘米时进行间苗,除去小苗,留下1颗健壮苗,以利于营养的集中吸收;

除草,所述除草分为两次,第一次在种植后30-40天,苗高15-20厘米时进行,第二次在种植后60-70天时进行;

追肥:所述追肥为按常规施复合肥和尿素;

(7)收获:6月底,即可收割黄豆;再对木薯除草并每亩施复合肥60公斤和复合微生物肥20公斤后后培土,木薯植株的生长后期是丰硕地下果实的关键时段,这个时期加施肥料使地下木薯果更加肥大、淀粉含量更加充实,这个时期应当施用一些含磷和钾较大的复合肥料,把这些肥料均匀撒在木薯地下即可,这些肥料含氮量较小,氨气量也很小,在8月至9月,可以对木薯再进行除草;在11月,木薯成熟收获。

采用本发明方法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还由于施用本发明的复合微生物肥提高了得木薯和黄豆的产量,经计算,木薯的亩产量较传统的单独种植提高了26%,新增的木薯产值达2000-3000元/亩,还另外多出了黄豆的收益,经济效益好。

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发明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发明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发明所涵盖专利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