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冠榆嫁接繁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07405阅读:65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圆冠榆嫁接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圆冠榆嫁接繁殖方法。



背景技术:

圆冠榆属于落叶乔木,深根性植物。是一种产自苏联,后引种至我国新疆、内蒙古等地进行栽培,树干笔直,树冠球形,树形优美耐受性强的优良观赏植物。是北方优秀的园林绿化植物之一,但圆冠榆很少结实,常采用嫁接方式进行繁殖,砧木一般采用白榆。可在春、夏、秋季进行枝接、切接、皮接、劈接,T型接。这些常用嫁接方式并不完全适用在圆冠榆的嫁接。

这些常用嫁接方式中,长会出现各种原因造成嫁接成活率不高,这既有嫁接前对接穗的处理不当造成的成活率不高:例如接穗采集、储藏不当,造成接穗失水失活或过早萌发,或者在嫁接前对接穗的蜡封措施处理不当,造成接穗的死亡或蜡封的剥离;也有在嫁接过程操作不当:例如嫁接过程中砧木韧皮部与木质部剥离,砧木与接穗的形成层无法紧密接触,无法形成愈伤组织造成接穗干枯死亡;更有在嫁接完成后养管不到位造成嫁接成活率不高:例如嫁接之后的养管不力,树势萎靡,形成层愈伤组织脆弱,极易发生各类病虫害或接穗的物理性的折断。即使进行补接,亦会造成圆冠榆的成型速度慢,或造成树势弱小,树型偏冠等现象,影响苗木的出圃速度。

因此在研究圆冠榆的嫁接方法和快速成型技术上,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华北地区圆冠榆高效快速的嫁接繁殖方法,加快圆冠榆在华北地区的扩繁引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针对圆冠榆的生长习性,提供了一种圆冠榆嫁接繁殖的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圆冠榆嫁接繁殖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一)接穗的选择与处理;(二)砧木的选择;(三)嫁接;(四)嫁接苗木的管理养护;

所述的接穗的选择与处理包括:

(1)春季采接穗枝条,在2-3月期间芽未萌动前进行,选择圆冠榆母树朝南向的枝条,剪取0.5-1.0cm粗的一年生枝条,要求枝条木质化,芽发育充分、饱满,将剪下来的枝条裁剪成1m的枝条并每30根捆扎成束;

(2)选择一块背风阴凉处挖沙藏沟,沟深1-1.5m,宽1-1.2m,沙藏用沙为干净的湿河砂(含水率在60%);先在沟内铺25cm厚的河砂,然后放置一层成束的圆冠榆枝条,再覆10cm河砂进行遮盖,依次铺枝条和河砂,控制不超过8层,最上层覆河砂30cm。在埋藏枝条时,沙藏沟每2米竖直插入一把捆扎成束的秸秆稻草贯通砂层上下,最后用草帘覆盖沙藏沟,并预备遮盖苫布防止雨雪,控制沙藏沟内温度在0-5℃,湿度在55%-65%。(可通过定期喷水、开启草帘子等工作控制湿度和温度)

(3)嫁接前一天,将枝条从沙藏沟内取出,挑拣出水分充足未干枯的枝条,剪成12-15cm接穗,每个接穗保证有2-3个饱满芽。并将接穗进行速蘸法进行蜡封。

优选地,所述嫁接包括:

(1)选择在3月下旬至四月中旬时间段进行;

(2)将蜡封好的接穗生态学下端切削成两个切面,一大一下,大切面长2.5-3cm,切面斜度为15°,在其背面切一个长0.5cm的小切面,使接穗下端呈现双面偏楔形。大切面侧保留1个芽,小切面侧保留1-2个芽,切口平齐无毛刺。

(3)嫁接时将砧木树皮垂直截干断面向下切开3cm,并用嫁接刀撬开皮层,将皮层与木质部分离;将处理好的接穗偏楔形下端沿撬开的皮层插入,大切面朝向树干中心内侧,小切面朝向树干中心外侧。插入深度为2.5-2.7cm,大切面保留0.3-0.5cm未全部插入皮层内;砧木5-10cm的胸径,均匀嫁接2-4个接穗;嫁接2个接穗则保持接穗东西对称,及两个接穗分布于砧木截干东西两侧对称分布;3个接穗则偏南侧2个,偏北侧1个,四个接穗则对称分布。

(4)用宽15cm,厚0.2mm透明塑料农膜进行覆盖和绑扎,将砧木截面断面和皮层的切口处均进行密封性覆盖和绑扎,仅露出已蜡封的接穗部分。

优选地,所述蜡封的蜡封材料为重量比为1:2的蜂蜡和石蜡的组合物。

优选地,所述蜡封步骤如下:按重量比为1:2将蜂蜡和石蜡用铁锅烧融,温度达到100-120℃进行速蘸蜡封,速蘸蜡时应在1秒钟内完成,并且将蘸完蜡的接穗迅速浸泡在冷水中进行降温,之后将降温后的接穗码齐待用。

优选地,所述的砧木选择苗龄在3-5年,树径在6-10cm白榆作为嫁接砧木。更优选地,砧木的处理应根据所选定冠高度,例如在0.5-2.5m处进行截干,并将截干树皮岔口处用嫁接刀削平齐待用。

更优选地,5cm≤胸径<7cm的砧木东西对称嫁接2个接穗。7cm≤胸径<9cm的均匀嫁接3个接穗,3个接穗则偏南侧2个,北侧1个,9cm≤胸径≤11cm的砧木则嫁接4个接穗,南北对称型。

所述嫁接苗木的管理养护包括:嫁接完毕后即进行灌溉,接穗萌芽已开始萌发后抹去砧木萌芽,在接穗萌芽生长到15cm高时即进行绑杆固定工作,防止新生接穗吹折刮断,并根据生长量不断调整绑杆。

本发明所具有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自嫁接前开始对接穗和砧木进行技术处理,通过沙藏暂缓枝条的萌发,保持枝条的生活力,便于运输储藏,通过蜡封接穗保证在嫁接之后接穗与砧木未完全形成愈伤组织期间减缓接穗的水分蒸发,提高接穗的成活率。嫁接时对接穗进行偏楔形削切,增大接穗与砧木形成层的接触面积,促进其快速形成愈伤组织,通过覆盖塑料农膜,进一步降低水分的蒸发,避免了枝条的抽干现象,提高接穗成活率,在砧木断面上均匀嫁接2-4枝条,可保障圆冠榆树冠冠型,便于后期修剪和造型。

本发明圆冠榆的嫁接方法,简单实用,可操作性行强,成活率高,能够达到快速成型的目的,嫁接当年即可成型,圆冠榆1.5m以上,当年嫁接,当年出圃,经济效益显著。

具体实施例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以在天津静海苗圃2015实施的白榆嫁接圆冠榆为例。

(1)所用砧木为2013年秋季移栽自山东、河北的白榆12000棵,胸径在6-10cm,砧

木定干高度为2.2m,生长旺盛,树干挺直,根系发达,无病虫害。

(2)所用接穗为2015年2月下旬,自新疆引进圆冠榆枝条,捆扎成束并在在苗圃园区内进行沙藏处理。

苗圃园区内所挖沙藏沟为东西向,沟宽1m,深1.2m,长5m,沟底铺25cm湿河砂(含水率在60%),放置一层成束的圆冠榆枝条,同时再铺设10cm河砂覆盖,共放置4层。最上层用30cm河砂覆盖,沙藏沟每2米竖直插入一把捆扎成束的秸秆稻草贯通砂层上下,用于通风,最后用草帘覆盖沙藏沟,并预备遮盖苫布防止雨雪,控制沙藏沟内温度在0-5℃,湿度在55%-65%(可通过定期喷水、开启草帘子等工作控制湿度和温度)。并经常注意观察,防止干枯,霉变,冻害和发芽;

(3)嫁接开始时间为2015年4月5日,在每日嫁接前将第二日所用接穗枝条自沙藏沟中取出,并剪成12-15cm长,带2-3个芽的小枝条,用速蘸蜡法进行蜡封处理。具体操作方法如下:按重量比为1:2将蜂蜡和石蜡用铁锅烧融,温度达到100-120℃进行速蘸蜡封,速蘸蜡时应在1秒钟内完成,并且将蘸完蜡的接穗迅速浸泡在冷水中进行降温,之后将降温后的接穗码齐待用。

(4)将蜡封好的接穗生态学下端用锋利的嫁接刀切削成两个切面,一大一下,大切面长约2.5-3cm,切面斜度为15°,在其背面切一个长0.5cm的小切面,使接穗下端呈现双面偏楔形。接穗切削时大切面侧保留1个芽,小切面侧保留1-2个芽。嫁接时将砧木树干垂直截干断面向下切开3cm,并用嫁接刀撬开皮层,将皮层与木质部分离。将处理好的偏楔形接穗沿撬开的皮层插入,大切面朝向树干中心内侧,小切面朝向树干中心外侧。大切面保留0.3-0.5cm未全部插入皮层内。6cm≤胸径<7cm的砧木东西对称嫁接2个接穗。7cm≤胸径<9cm的砧木的均匀嫁接3个接穗,3个接穗则偏南侧2个,北侧1个,9cm≤胸径≤10cm的砧木则嫁接4个接穗,南北对称型。

(5)用宽15cm,厚0.2mm透明塑料农膜进行覆盖和绑扎,将砧木断面和皮层的切口处均进行密封性覆盖和绑扎,仅露出已蜡封的接穗部分,防水分蒸发。

(6)嫁接完毕后即进行灌溉。接穗萌芽已开始萌发后抹去砧木萌芽,在接穗萌芽生长到15cm高时即进行绑杆固定工作,防止新生接穗吹折刮断,并根据生长量不断调整绑杆。

按照实施例的方法进行嫁接,接穗的成活率在95%以上,并且嫁接的圆冠榆成型时间快,树形优美,当年秋季冠幅已达1.5m高,1.2米宽,达到了出圃的规格,有极高的观赏效益和经济效益。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