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蚕养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80582阅读:75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桑蚕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桑蚕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桑蚕养殖因其投资小,风险小、受益大,长期以来在我国养殖业中长盛不衰,但其主要是桑蚕的中小型企业和个体养殖户,由于中小型企业和个体养殖户对养殖的技术缺乏专业的指导和自主深入的研究,由于缺乏合理的养殖规划和严格的蚕病防治,难以很好地解决蚕病等在养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旦有一个批次的蚕染病,可能就出现多个批次蚕体带病的情况,严重影响蚕的存活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桑蚕养殖方法,通过对蚕室的合理设置,严格的卫生管控,合理的养殖管理,大大提高了养蚕的成活率,增加桑蚕养殖的收益。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桑蚕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蚕室的建设:蚕室建设成封闭式,在蚕室的墙体上设置可使空气形成对流的多个窗户,在蚕室门口及窗户处放置温度计和;墙体上设置送风装置和抽风装置,蚕室内部设置电阻加热器和加湿器,蚕室地面设置排水槽;

B、桑园的管理:桑园多施有机肥,合理使用化肥,适时喷药杀虫,以防止病毒引起的交叉感染;

C、合理安排养蚕批次:两个批次之间的时间间隔为7天以上,在入蚕种前,用 2-3% 福尔马林与 1-2% 石灰混合液对蚕室内部、蚕具已经蚕室外部周围环境进行消毒;蚕种领回后,用2%的福尔马林或0.5%的有效氯的漂白粉溶液进行卵面消毒,消毒后的蚕种放于干净的蚕室进行催青;

D、养殖过程中的管理:前三龄蚕将桑叶切成细丝状后再给桑;到四龄后,将地面隔成多个长条形的空间,在三龄眠期过后,把蚕分放到各个长条形的空间,每平方米地方放置 800- 1000 只;

在饲养过程中,坚持每天至少一次将弱小蚕挑拣出来,与健康蚕分开饲养,同时挑拣病蚕并将病蚕放入消毒液后深埋处理;用新漂白粉和鲜石灰粉对蚕体、蚕座进行消毒;

四龄后蚕病开始显现,根据发病的症状选用相应的药物进行防治,若出现脓病,可添食脓病灵;若出现蝇蛆病,可添食灭蚕蝇乳剂;若出现细菌病,则添食氯霉素、红霉素;若出现农药中毒症状,可添食阿托品;

在饲养过程中,室内温度控制在20℃-24℃内,湿度控制在70%-76%;在蚕上簇期间,控制室内温度为 25℃-28℃、湿度 75%-90%。

E、待蚕上簇后,将方格簇移动到上簇区,及时清理蚕沙粪、尸迹、脱皮物、尘埃等物,避免细菌滋生和病源扩散;

F、上簇结束后7-8天采茧,采茧后对蚕具、蚕室以及蚕室周围用消毒剂进行全面消毒,待一周之后再入下一批小蚕。

D步骤所述的漂白粉和新鲜石灰对蚕体和蚕座消毒的用量为:1-3龄时期漂白粉和新鲜石灰粉的配比是1:13,4龄之后,漂白粉和新鲜石灰粉的配比是1:9。

D步骤所述的阿托品的用法是将阿托品配置成浓度为0.2%-0.5%的溶液后喷洒于桑叶上再对蚕给桑;所述的脓病灵配置成浓度为0.5%的溶液后喷洒于桑叶再对蚕给桑。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在蚕室内设置加热器和加湿器,使蚕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可以调控;对桑园科学的管理,有效避免了病毒引起的交叉感染,从而减少了病源;科学合理地管理养蚕过程,减少了蚕体的患病率,从而实现增产增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桑蚕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蚕室的建设:蚕室建设成封闭式,在蚕室的墙体上设置可使空气形成对流的多个窗户,在蚕室门口及窗户处放置温度计和;墙体上设置送风装置和抽风装置,蚕室内部设置电阻加热器和加湿器,蚕室地面设置排水槽;

B、桑园的管理:桑园多施有机肥,合理使用化肥,适时喷药杀虫,以防止病毒引起的交叉感染;

C、合理安排养蚕批次:两个批次之间的时间间隔为7天,在入蚕种前,用 2% 福尔马林与 1% 石灰混合液对蚕室内部、蚕具已经蚕室外部周围环境进行消毒;蚕种领回后,用2%的福尔马林或0.5%的有效氯的漂白粉溶液进行卵面消毒,消毒后的蚕种放于干净的蚕室进行催青;

D、养殖过程中的管理:前三龄蚕将桑叶切成细丝状后再给桑;到四龄后,将地面隔成多个长条形的空间,在三龄眠期过后,把蚕分放到各个长条形的空间,每平方米地方放置 800 只;

在饲养过程中,坚持每天至少一次将弱小蚕挑拣出来,与健康蚕分开饲养,同时挑拣病蚕并将病蚕放入消毒液后深埋处理;用新漂白粉和鲜石灰粉对蚕体、蚕座进行消毒;

四龄后蚕病开始显现,根据发病的症状选用相应的药物进行防治,若出现脓病,可添食脓病灵;若出现蝇蛆病,可添食灭蚕蝇乳剂;若出现细菌病,则添食氯霉素、红霉素;若出现农药中毒症状,可添食阿托品;

在饲养过程中,室内温度控制在20℃内,湿度控制在70%%;在蚕上簇期间,控制室内温度为 25℃、湿度 75%。

E、待蚕上簇后,将方格簇移动到上簇区,及时清理蚕沙粪、尸迹、脱皮物、尘埃等物,避免细菌滋生和病源扩散;

F、上簇结束后7天采茧,采茧后对蚕具、蚕室以及蚕室周围用消毒剂进行全面消毒,待一周之后再入下一批小蚕。

D步骤所述的漂白粉和新鲜石灰对蚕体和蚕座消毒的用量为:1-3龄时期漂白粉和新鲜石灰粉的配比是1:13,4龄之后,漂白粉和新鲜石灰粉的配比是1:9。

D步骤所述的阿托品的用法是将阿托品配置成浓度为0.2%的溶液后喷洒于桑叶上再对蚕给桑;所述的脓病灵配置成浓度为0.5%的溶液后喷洒于桑叶再对蚕给桑。

实施例2

一种桑蚕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蚕室的建设:蚕室建设成封闭式,在蚕室的墙体上设置可使空气形成对流的多个窗户,在蚕室门口及窗户处放置温度计和;墙体上设置送风装置和抽风装置,蚕室内部设置电阻加热器和加湿器,蚕室地面设置排水槽;

B、桑园的管理:桑园多施有机肥,合理使用化肥,适时喷药杀虫,以防止病毒引起的交叉感染;

C、合理安排养蚕批次:两个批次之间的时间间隔为8天,在入蚕种前,用 3% 福尔马林与 2% 石灰混合液对蚕室内部、蚕具已经蚕室外部周围环境进行消毒;蚕种领回后,用2%的福尔马林或0.5%的有效氯的漂白粉溶液进行卵面消毒,消毒后的蚕种放于干净的蚕室进行催青;

D、养殖过程中的管理:前三龄蚕将桑叶切成细丝状后再给桑;到四龄后,将地面隔成多个长条形的空间,在三龄眠期过后,把蚕分放到各个长条形的空间,每平方米地方放置900 只;

在饲养过程中,坚持每天至少一次将弱小蚕挑拣出来,与健康蚕分开饲养,同时挑拣病蚕并将病蚕放入消毒液后深埋处理;用新漂白粉和鲜石灰粉对蚕体、蚕座进行消毒;

四龄后蚕病开始显现,根据发病的症状选用相应的药物进行防治,若出现脓病,可添食脓病灵;若出现蝇蛆病,可添食灭蚕蝇乳剂;若出现细菌病,则添食氯霉素、红霉素;若出现农药中毒症状,可添食阿托品;

在饲养过程中,室内温度控制在22℃内,湿度控制在74%;在蚕上簇期间,控制室内温度为 26℃、湿度 80%。

E、待蚕上簇后,将方格簇移动到上簇区,及时清理蚕沙粪、尸迹、脱皮物、尘埃等物,避免细菌滋生和病源扩散;

F、上簇结束后8天采茧,采茧后对蚕具、蚕室以及蚕室周围用消毒剂进行全面消毒,待一周之后再入下一批小蚕。

D步骤所述的漂白粉和新鲜石灰对蚕体和蚕座消毒的用量为:1-3龄时期漂白粉和新鲜石灰粉的配比是1:13,4龄之后,漂白粉和新鲜石灰粉的配比是1:9。

D步骤所述的阿托品的用法是将阿托品配置成浓度为0.35%的溶液后喷洒于桑叶上再对蚕给桑;所述的脓病灵配置成浓度为0.5%的溶液后喷洒于桑叶再对蚕给桑。

实施例3

一种桑蚕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蚕室的建设:蚕室建设成封闭式,在蚕室的墙体上设置可使空气形成对流的多个窗户,在蚕室门口及窗户处放置温度计和;墙体上设置送风装置和抽风装置,蚕室内部设置电阻加热器和加湿器,蚕室地面设置排水槽;

B、桑园的管理:桑园多施有机肥,合理使用化肥,适时喷药杀虫,以防止病毒引起的交叉感染;

C、合理安排养蚕批次:两个批次之间的时间间隔为10天,在入蚕种前,用3% 福尔马林与2% 石灰混合液对蚕室内部、蚕具已经蚕室外部周围环境进行消毒;蚕种领回后,用2%的福尔马林或0.5%的有效氯的漂白粉溶液进行卵面消毒,消毒后的蚕种放于干净的蚕室进行催青;

D、养殖过程中的管理:前三龄蚕将桑叶切成细丝状后再给桑;到四龄后,将地面隔成多个长条形的空间,在三龄眠期过后,把蚕分放到各个长条形的空间,每平方米地方放置 1000 只;

在饲养过程中,坚持每天至少一次将弱小蚕挑拣出来,与健康蚕分开饲养,同时挑拣病蚕并将病蚕放入消毒液后深埋处理;用新漂白粉和鲜石灰粉对蚕体、蚕座进行消毒;

四龄后蚕病开始显现,根据发病的症状选用相应的药物进行防治,若出现脓病,可添食脓病灵;若出现蝇蛆病,可添食灭蚕蝇乳剂;若出现细菌病,则添食氯霉素、红霉素;若出现农药中毒症状,可添食阿托品;

在饲养过程中,室内温度控制在24℃内,湿度控制在76%;在蚕上簇期间,控制室内温度为28℃、湿度90%。

E、待蚕上簇后,将方格簇移动到上簇区,及时清理蚕沙粪、尸迹、脱皮物、尘埃等物,避免细菌滋生和病源扩散;

F、上簇结束后8天采茧,采茧后对蚕具、蚕室以及蚕室周围用消毒剂进行全面消毒,待一周之后再入下一批小蚕。

D步骤所述的漂白粉和新鲜石灰对蚕体和蚕座消毒的用量为:1-3龄时期漂白粉和新鲜石灰粉的配比是1:13,4龄之后,漂白粉和新鲜石灰粉的配比是1:9。

D步骤所述的阿托品的用法是将阿托品配置成浓度为-0.5%的溶液后喷洒于桑叶上再对蚕给桑;所述的脓病灵配置成浓度为0.5%的溶液后喷洒于桑叶再对蚕给桑。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