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墒、保温、提高马铃薯产量的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99338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马铃薯种植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保墒、保温、提高马铃薯产量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马铃薯(学名:Solanumtuberosum,英文:potato),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别称地蛋、洋芋、土豆等。土豆的人工栽培地最早可追溯到大约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鲁南部地区。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的秘鲁和智利一带。安第斯山脉3800米之上的的的喀喀湖区可能是最早土豆被栽培出来的地方。在距今大约7000年前,一支印第安部落由东部迁徙到高寒的安第斯山脉,在喀喀湖区附近安营扎寨,以狩猎和采集为生,是他们最早发现并食用了野生的土豆。在我国马铃薯的产量很大,马铃薯是仅次于水稻、麦和玉米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我国马铃薯的种植面积近年约有栽培、尤其在北方冷凉地区和西南山区种植更加广泛。尤其是在干旱、冷凉地区种植马铃薯是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之一。但在实际种植时,一般采用起垄后直接点种然后铺设地膜的方法,这样的操作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达到保墒的效果,但是如果遇到极度干旱和阴冷的气候,马铃薯还是无法满足种植条件,即使种植也基本没有收成,严重影响种植户的正常经济收入。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墒、保温、提高马铃薯产量的种植方法,该种植方法尤其适用极度干旱和阴冷的气候的马铃薯的种植,本发明通过在起垄面依次铺设粉碎秸秆、土壤、以及黑色地膜后,可以达到保墒、保温的效果,从而切实提高马铃薯本身的产量,并且还能保水、保肥,尤其增加了有机肥的肥效,即使后续马铃薯成熟收获后,还能达到使土壤更加肥沃,不容易出现板结,更有利于后续该种植区域的重复利用,不用额外再进行任何治理操作,也相应的节约了治理成本。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保墒、保温、提高马铃薯产量的种植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犁地起垄后,将马铃薯块茎种植于垄顶,在垄面上依次铺设粉碎秸秆、土壤、以及黑色地膜后,即可。现有技术中,马铃薯是仅次于水稻、麦和玉米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我国马铃薯的种植面积近年约有栽培、尤其在北方冷凉地区和西南山区种植更加广泛。尤其是在干旱、冷凉地区种植马铃薯是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之一。但在实际种植时,一般采用起垄后直接点种然后铺设地膜的方法,这样的操作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达到保墒的效果,但是如果遇到极度干旱和阴冷的气候,马铃薯还是无法满足种植条件,即使种植也基本没有收成,严重影响种植户的正常经济收入。因此,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比较新型的马铃薯的种植方法,该种植方法可以通过铺设粉碎秸秆、土壤、以及黑色地膜的方式以达到保墒、保温的目的,最终切实提高马铃薯的产量,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铺设的顺序要求,依次按照粉碎秸秆、土壤以及黑色地膜的次序依次一层层的覆盖于垄面之上,粉碎秸秆的作用是为了在块茎地下膨大期营造透气、酥松的生长环境,有利于马铃薯快速生长,且有利于防止土壤发生板结,土壤的作用是为了达到保温、保墒的效果,最后黑色地膜的作用不可忽视,其必须采用的为黑色的地膜而不能是其他颜色,因为黑色透光性比较差,保温效果也更好,可以使得马铃薯内部生长环境更加适宜,马铃薯生长所需的各种养分也不宜流失。粉碎秸秆是主要提供养分的物质因此需要位于最里层与作物最为接近,黑色地膜可以维持内部环境的适宜作物生长的条件,因此最好位于最外层,可见整个铺设顺序也是发明人经过大量实践后才得以确定的,并不是简单选择就可以得到的。其中,粉碎秸秆最好主要由麦草、玉米秸秆、谷类秸秆等物质组成,因为麦草、玉米秸秆等具有丰富的粗纤维、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在起到保温的同时还能给予马铃薯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养分,尤其是各种作物的秸秆,本身就是一种良好的有机肥料,还可以实现资源再利用,实现资源的合理再分配。优选地,粉碎秸秆的各个成分的配比如下:以质量份数计,麦草50-60份、玉米秸秆40-50份、谷类秸秆10-20份。更进一步的为,以质量份数计,麦草52-58份、玉米秸秆42-48份、谷类秸秆12-18份。其中,麦草与玉米秸秆的用量会相对大一些,然后搭配少量的谷类秸秆,这样配合可以更加有利于马铃薯快速生长,在马铃薯的块茎地下膨大期营造透气、酥松的生长环境,麦草的用量还可以为51份、53份、54份、55份、56份、57份等,玉米秸秆的用量还可以为43份、44份、45份、46份、47份、49份等,谷类秸秆的用量还可以为13份、14份、15份、16份、17份、19份等,为了马铃薯更好的生长,最好将粉碎秸秆的各个组分均控制在比较适宜的范围内。另外,粉碎秸秆最好是经过一定的粉碎操作,粉碎后的粒度最好控制在20-60mm之间,优选控制在40-50mm之间,还可以为25mm,30mm,35mm,45mm等,对秸秆粉碎后并控制一定粒度,也是为了其所含的营养成分更易为作物吸收,并且覆盖的也更为严密,如果粒度太大可能效果会大大折扣。在本发明中,铺设粉碎秸秆之后,施撒混合肥料后再覆盖土壤。混合肥料最好包括如下组分:尿素30-40公斤/亩,硫酸钾20-30公斤/亩,有机肥料4000-4500公斤/亩。在粉碎秸秆的上层再覆盖一定量的混合肥料,可有效增加马铃薯产量,且混合肥料中各个组分的含量最好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样通过合理的搭配,避免盲目施肥或者过量施肥造成作物出现其他生理问题,也通过有机元素与无机元素的合理搭配,提高了肥料本身的有效利用率,更进一步的提高马铃薯的产量。优选地,有机肥料包括羊粪、牛粪、菌肥、落叶、青草、动植物残体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有机肥料的种类并没有特别限制,只要能补给作物生长过程中所需营养的物质均适用,更加优选的为以上几种。铺设的粉碎秸秆、土壤、以及黑色地膜这三层每一层均有比较适宜的厚度要求,粉碎秸秆铺设厚度最好控制在4-5cm之间,优选4.5-4.8cm之间,土壤的铺设厚度最好控制在3-4cm之间,优选3.2-3.8cm之间,黑色地膜的厚度最好控制在0.012-0.025cm之间,优选为0.015-0.02cm之间,每一层的适宜的铺设厚度这个指标是发明人经过大量的实验以得以确定的,因为通过实验发现每一层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保墒、保温、提高马铃薯产量的效果最为显著,如果铺设的厚度过厚、过薄,既不经济效果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其中,土壤层施用的土壤类型包括:草炭土、腐叶土、泥炭土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最后,马铃薯犁地起垄的环境相对湿度最好控制在40%以上,环境温度最好控制在10-20℃之间,灌溉水的pH值控制在5.5-8.5之间,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控制在0.3mg/m3以下。适宜的环境条件可以使得作物生长的更为茁壮,比如灌溉所用的水的pH值是有具体的要求的,如果pH值过大过小即太酸太碱都会不利于作物的生长。还有空气的洁净程度的控制可以有效控制其作物成熟后有害残留物的残存量,因此这些指标均至关重要,如果这些指标控制好,最后生长出的马铃薯品相好,口感香甜,水分多,也更有利于市场的推广。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保墒、保温、提高马铃薯产量的种植方法,摒弃了以往只是采用普通地膜铺设的原始操作方式,通过层层铺设这样的种植方式,即使极度干旱和阴冷的气候条件下,还是可以满足马铃薯的正常种植条件,不会影响种植户的正常经济收入,还会相应的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并通过多方面条件的优化,最终达到了治理土壤、提高马铃薯品质的目的。马铃薯收获后,可直接将垄翻犁,通过深翻能起到增加有机肥的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1)本发明的保墒、保温、提高马铃薯产量的种植方法,尤其适用极度干旱和阴冷的气候的马铃薯的种植,本发明通过在起垄面依次铺设粉碎秸秆、土壤、以及黑色地膜后,可以达到保墒、保温的效果,从而切实提高马铃薯本身的产量;(2)本发明的马铃薯的种植方法在提高马铃薯产量的同时,在后续收获马铃薯后,因为本发明的铺设层中含有丰富的有机养分,可以使得种植土壤更加肥沃,不会出现板结现象,更有利于后续该种植区域的重复利用,不用额外再进行任何治理操作,也相应的节约了治理成本;(3)本发明通过优化适宜的环境生长条件,使得该环境更利于马铃薯的生长,并且生长出的马铃薯品相好,口感香甜,水分多,也更有利于市场的推广,为进一步打开马铃薯销售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实施例1马铃薯的种植方法如下:1)选择环境良好,没有工业“三废”及城镇生活、医疗废弃物污染的农业生产区域,环境相对湿度控制在40%以上,环境温度控制在10-20℃之间,土壤耕层深厚、地势平坦、排灌方便,深耕40cm;2)将马铃薯切成30-40g的小块,每个薯块应至少保留一个中芽或顶芽,其中顶芽纵切均分到2-4个薯块;切好的薯块及时放于湿润、阴凉、通风处摊晾8h,摊晾温度为20℃,待伤口愈合后进行催芽;催芽时,将薯块层层堆放,堆高20cm,在温度25℃、湿度60%条件下进行催芽至长度0.5公分;实行一垄双行种植,垄距85厘米,小行距20厘米,株距28厘米,播种时种块到垄顶12cm;3)在垄面上依次铺设粉碎秸秆、土壤、黑色地膜,并根据土壤肥力情况,可按照氮磷钾三者的重量比为1:0.4:2追肥2次,在马铃薯花期,每亩再追施过磷酸钙18kg;4)田间管理:马铃薯齐苗后浅灌水1次,出苗60天后最后灌水1次,以后根据降水和土壤湿度情况灌水,杂草随见随除,应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5)采收:待马铃薯成熟后,及时采收。实施例2马铃薯的种植方法如下:1)选择环境良好,没有工业“三废”及城镇生活、医疗废弃物污染的农业生产区域,环境相对湿度控制在40%以上,环境温度控制在10-20℃之间,灌溉水的pH值控制在5.5-6之间,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控制在0.3mg/m3以下,土壤耕层深厚、地势平坦、排灌方便,深耕40cm;2)将马铃薯切成30-40g的小块,每个薯块应至少保留一个中芽或顶芽,其中顶芽纵切均分到2-4个薯块;切好的薯块及时放于湿润、阴凉、通风处摊晾8h,摊晾温度为20℃,待伤口愈合后进行催芽;催芽时,将薯块层层堆放,堆高20cm,在温度25℃、湿度60%条件下进行催芽至长度0.5公分;实行一垄双行种植,垄距85厘米,小行距20厘米,株距28厘米,播种时种块到垄顶12cm;3)在垄面上依次铺设粉碎后的粒度在20-40mm之间的粉碎秸秆(麦草50kg/亩、玉米秸秆40kg/亩、谷类秸秆10kg/亩)4-5cm、土壤(泥炭土、腐叶土的混合)3-4cm、黑色地膜0.012-0.025cm,并根据土壤肥力情况,可按照氮磷钾三者的重量比为1:0.4:2追肥2次,在马铃薯花期,每亩再追施过磷酸钙18kg;4)田间管理:马铃薯齐苗后浅灌水1次,出苗60天后最后灌水1次,以后根据降水和土壤湿度情况灌水,杂草随见随除,应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5)采收:待马铃薯成熟后,及时采收。实施例3马铃薯的种植方法如下:1)选择环境良好,没有工业“三废”及城镇生活、医疗废弃物污染的农业生产区域,环境相对湿度控制在50%,环境温度控制在15℃,灌溉水的pH值控制在7-8.5之间,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控制在0.3mg/m3以下,土壤耕层深厚、地势平坦、排灌方便,深耕40cm;2)将马铃薯切成30-40g的小块,每个薯块应至少保留一个中芽或顶芽,其中顶芽纵切均分到2-4个薯块;切好的薯块及时放于湿润、阴凉、通风处摊晾8h,摊晾温度为20℃,待伤口愈合后进行催芽;催芽时,将薯块层层堆放,堆高20cm,在温度25℃、湿度60%条件下进行催芽至长度0.5公分;实行一垄双行种植,垄距85厘米,小行距20厘米,株距28厘米,播种时种块到垄顶12cm;3)在垄面上依次铺设粉碎后的粒度在50-60mm之间的粉碎秸秆(麦草60kg/亩、玉米秸秆50kg/亩、谷类秸秆20kg/亩)4.5-4.8cm、混合肥料(尿素30公斤/亩,硫酸钾30公斤/亩,有机肥料4500公斤/亩)、土壤(草炭土、腐叶土的混合)3.2-3.8cm、黑色地膜0.015-0.020cm,并根据土壤肥力情况,可按照氮磷钾三者的重量比为1:0.4:2追肥2次,在马铃薯花期,每亩再追施过磷酸钙18kg;4)田间管理:马铃薯齐苗后浅灌水1次,出苗60天后最后灌水1次,以后根据降水和土壤湿度情况灌水,杂草随见随除,应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5)采收:待马铃薯成熟后,及时采收。实施例4马铃薯的种植方法如下:1)选择环境良好,没有工业“三废”及城镇生活、医疗废弃物污染的农业生产区域,环境相对湿度控制在55%,环境温度控制在17℃,灌溉水的pH值控制在6-7之间,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控制在0.3mg/m3以下,土壤耕层深厚、地势平坦、排灌方便,深耕40cm;2)将马铃薯切成30-40g的小块,每个薯块应至少保留一个中芽或顶芽,其中顶芽纵切均分到2-4个薯块;切好的薯块及时放于湿润、阴凉、通风处摊晾8h,摊晾温度为20℃,待伤口愈合后进行催芽;催芽时,将薯块层层堆放,堆高20cm,在温度25℃、湿度60%条件下进行催芽至长度0.5公分;实行一垄双行种植,垄距85厘米,小行距20厘米,株距28厘米,播种时种块到垄顶12cm;3)在垄面上依次铺设粉碎后的粒度在55mm的粉碎秸秆(麦草58kg/亩、玉米秸秆42kg/亩、谷类秸秆12kg/亩)4.5-4.8cm、混合肥料(尿素40公斤/亩,硫酸钾20公斤/亩,羊粪、牛粪、菌肥组成的有机肥料4000公斤/亩)、土壤(草炭土、腐叶土的混合)3.2-3.8cm、黑色地膜0.015-0.020cm,并根据土壤肥力情况,可按照氮磷钾三者的重量比为1:0.4:2追肥2次,在马铃薯花期,每亩再追施过磷酸钙18kg;4)田间管理:马铃薯齐苗后浅灌水1次,出苗60天后最后灌水1次,以后根据降水和土壤湿度情况灌水,杂草随见随除,应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5)采收:待马铃薯成熟后,及时采收。实施例5其他操作步骤与实施例4基本一致,只是粉碎秸秆的组成包括:麦草52kg/亩、玉米秸秆48kg/亩、谷类秸秆18kg/亩。比较例1其他操作步骤与实施例4基本一致,只是步骤3)中,在垄面上铺设地膜1-2cm,并并根据土壤肥力情况,可按照氮磷钾三者的重量比为1:0.4:2追肥2次,在马铃薯花期,每亩再追施过磷酸钙18kg。实验例1将本发明实施例1-4的种植方法得到的马铃薯与比较例1得到的马铃薯从性状、产量上进行对比(以种植陇薯三号为例),具体实验结果如下:表1产量与性状的对比实验例2马铃薯收获后,对土壤的品质进行检测,具体检测结果如下:表2土壤养分和菌落全氮(%)土壤菌落总数(个/g)土壤板结程度实施例10.71413*105无板结现象实施例20.67810*105无板结现象实施例30.79312*105无板结现象实施例40.70411*105无板结现象比较例10.6503*105土壤出现裂纹从表1-2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马铃薯的种植方法不仅切实提高了马铃薯本身的产量,而且对于种植区域的土壤具有一定的治理作用,使得土壤中的许多问题如土壤枯竭、板块加剧现象得到解决。而且,该种植方法能将散落于土壤中的枯草、落叶、桔杆腐解,形成腐殖质,这些腐殖质与有益菌的部分代谢产物能使土壤形成大量的团粒结构,从而改善土壤的通气性,明显提高其保水保肥能力,作物生长更好,品质更优。尽管已用具体实施例来说明和描述了本发明,然而应意识到,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作出许多其它的更改和修改。因此,这意味着在所附权利要求中包括属于本发明范围内的所有这些变化和修改。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