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养殖食用杂草稻大闸蟹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071690阅读:60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淡水养殖食用杂草稻大闸蟹的方法。



背景技术:

大闸蟹是一种久负盛名的美食,为大所数人所喜爱,蟹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A,对皮肤的角化有帮助;对儿童的佝偻病,老年人的骨质疏松也能起到补充钙质的作用。大闸蟹原本靠自然养殖,产量有限,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面对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养殖场地、养殖模式以及养殖质量均受到了一定的挑战。贵州淡水水域本身也是一个水稻的种植基地,随着水稻简化栽培技术的推广,水稻中的杂草稻也会进一步蔓延,而杂草稻与栽培水稻的相似度极高,除草剂在期间的选择性很低,目前还无有效的措施选择性地防除稻田中杂草稻,若能够研究出一种除去水稻中的杂草稻和大闸蟹的养殖利用生态调控的方式有机结合起来的种养方法,将会给当地的水稻种植和大闸蟹养殖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申请号为CN201510808362.8公开了一种淡水大闸蟹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取一块大的养殖池,清理消毒后,将养殖池分为三块;其中两块注满河水,水深在1.5米以上,分别为养殖区和成熟区;成熟区内放有多个网兜,剩下的一块填满泥土至略低于养殖池的高度,为种植区;种植区的四周均有高度为30cm-70cm的隔板,养殖区和成熟区的池底均装有供氧装置;(2)将种植区种植上水稻,利用养殖区内的河水以及淤泥来浇灌施肥;养殖区内种植上藻类,放入鱼苗、虾苗;十天后,挑选优质蟹苗清洗消毒后放入养殖区,密度为2000~2500 只/亩;刚放入的蟹苗十天内不喂养,十天后,以剪碎的贝类、小鱼虾为饲料喂养,一日三次, 喂养量为蟹苗自重的80%-100%; (3)当大闸蟹的甲壳长到4cm-6cm时,将大闸蟹从养殖区内捕捞出,放置在种植区内喂养;大闸蟹主要以种植区内水里的微生物、害虫、杂草等为食,每三天喂一次贝类、小鱼虾;养殖区内重新开始投放蟹苗; (4)在大闸蟹成熟前1个月开始,将大闸蟹从种植区中捕捞出,将没有蟹病的大闸蟹放入成熟区的网兜内喂养,每天喂以植物性饲料,成熟区内水质的硬度为400mg/L以下;(5)大闸蟹成熟后,将网兜从成熟区中拉出即可完成大闸蟹的捕捞。该技术方案使用养殖区、种植区和成熟区三区分离共同养殖大闸蟹,研究出了一种将水稻和大闸蟹养殖利用生态调控的方式有机结合的种养方法,达到了双赢的生物共生的模式。然而,该技术方案仍然存在以下不足:1、水稻中的杂草稻仍然滋生蔓延,除草剂的使用将对大闸蟹产生伤害;2、挑选养殖区优质的蟹苗工作复杂,若挑选粗糙则会导致种植区内的大闸蟹出现弱肉强食的局面,种植区内大闸蟹的存活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淡水养殖食用杂草稻大闸蟹的方法,以解决挑选养殖区优质的蟹苗工作复杂,若挑选粗糙则会导致种植区内的大闸蟹出现弱肉强食的局面,种植区内大闸蟹的存活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的基础方案如下:淡水养殖食用杂草稻大闸蟹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选取一块大的养殖池,清理消毒后,将养殖池分为三块;其中两块注满河水,水深在1.5米以上,分别为养殖区和成熟区;剩下的一块填满泥土至高于养殖池的高度,为种植区;养殖区内面向种植区一侧设有选择优质大闸蟹能爬至种植区内的梯度,种植区的四周均有高度为35cm-70cm的隔板,养殖区和成熟区的池底均设有供氧装置;

(b)将种植区内种植上水稻,优质大闸蟹放养至种植区内前5-10天采用氨基酸肥、生物菌肥、B型肽肥及EM菌搭配的复合肥,同时利用养殖区内的河水来浇灌种植;

(c)在消毒后的养殖区内投入由杂草稻制得的稻子颗粒和由杂草稻、虾苗、鱼苗制成的蟹食饵料,稻子颗粒与蟹食饵料的质量比为1:12;8天后,将挑选优质的蟹苗清洗消毒后放入养殖区,密度为2400-2900只/亩,待投放完蟹苗后,按投饵率15-26%,每隔10-25h将上述所述蟹食饵料放入养殖区内,同时使供养装置对养殖区内的水进行充氧,使得养殖区内的溶解氧达到5.0-7.5mg/L;

(d)按着上述方式喂养20-30天后,将稻子颗粒与蟹食饵料按质量比为1:6进行混合,将其按着投饵率为18-20%,每隔12-30h将混合物投入养殖区内对大闸蟹进行喂养;经喂养35-46天后将稻子颗粒与蟹食饵料按质量比为3:1进行混合,将其按着投饵率19-24%,每隔23-40h将其投入养殖区内对大闸蟹进行喂养;

(e)当养殖区内的大闸蟹喂养至5cm-7cm时,优质的大闸蟹便能够爬过养殖区通往种植区内的梯度,进入种植区内喂养;经过稻子颗粒喂养过的大闸蟹主要以种植区内的杂草稻为主食,种植区内的微生物、害虫等为辅食;

(f)大闸蟹成熟前25日,将大闸蟹从种植区内捕捞出,将大闸蟹放置于成熟区内喂养,成熟区内的水质硬度为350mg/L以下,且每天对大闸蟹以稻子颗粒与蟹食饵料质量比为7:2混合喂养;

(g)待大闸蟹成熟后,将大闸蟹从成熟区内捕捞出来,便得到食用杂草稻的成熟大闸蟹。

优质大闸蟹是指大闸蟹喂养至5cm-7cm的时候,能够爬过养殖区通往种植区梯度的大闸蟹;劣质大闸蟹是指大闸蟹喂养至5cm-7cm的时候,不能够爬过养殖区通往种植区梯度的大闸蟹;利用自然界优胜劣汰的方式筛选出体格健壮的闸蟹为优质大闸蟹。

本基础方案的原理在于:将养殖大闸蟹的养殖池分为养殖区、种植区和成熟区三区分离共同养殖大闸蟹,保证了大闸蟹蟹苗在养殖区内所需的成长条件,且对优质大闸蟹提供养殖区内设有通向种植区内的单向通道梯度,以筛选出优质的大闸蟹进入种植区内,避免人工对养殖区内的大闸蟹进行挑选,解决了若挑选粗糙则会导致种植区内的大闸蟹出现弱肉强食的局面,种植区内大闸蟹的存活率低的问题。

种植区内的复合肥能够增加水体中的天然活性饵料生物,同时提高水体的溶解氧,使放养至种植区内的大闸蟹拥有良好的活动空间,且在种植区内以杂草稻为主要饵料的大闸蟹蟹苗进入种植区内能够大量食用水稻中的杂草稻,无需人为利用除草剂去除水稻中难以清除的杂草稻,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规则,有效的治理了杂草稻;种植去四周均设有高度35cm-70cm的隔板,使大闸蟹不会爬离种植区,种植区内的大闸蟹还可以帮助水稻除虫害,大闸蟹产生的排泄物和脱壳产生的钙质亦可以促进水稻的生长,做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植区内主要食用杂草稻种的大闸蟹快速成长,为避免成熟的大闸蟹对水稻造成伤害,在大闸蟹成熟前25日全面将种植区内的大闸蟹捞出放置于成熟区饲养,成熟后的大闸蟹便可从成熟区捕捞出来,大闸蟹成长到成熟主要以杂草稻为食物,成熟的大闸蟹天然无公害,味道鲜美。

有益效果:

1、使用养殖区、种植区和成熟区分离分步骤养殖大闸蟹,在每个阶段提供大闸蟹充足的栖息条件和营养物质,保证大闸蟹在不同环境中交替活动,提高了大闸蟹的品质;

2、培养出主要以杂草稻为主要食物的蟹苗,使得大闸蟹进入种植区内可以大量食用水稻中的杂草稻,为其提供成长所需的营养物质,使得成熟后的大闸蟹天然无公害,味道鲜美;且大闸蟹可充分松动种植水稻的泥土,亦可为水稻提供施肥作料,提高水稻产量,做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的效果;

3、养殖区内设置选择优质大闸蟹进入种植区的单向通道梯度,以杂草稻为主食的大闸蟹在进入种植区内的时候,合格优质的大闸蟹便可通过梯度进入种植区内,不合格的大闸蟹继续留在养殖区内成长,解决了人为挑选,若挑选粗糙则会导致种植区内的大闸蟹出现弱肉强食的局面,种植区内大闸蟹的存活率低的问题。

进一步,步骤(c)中的稻子颗粒由以下步骤制得:c1取种植区内的杂草稻种子,将其放入30-35℃水中浸泡15-20h后过滤,收集种子放入45℃的烘干箱中干燥至恒重,再将其放入粉碎机中进行粉碎,过50目筛,得过筛种子颗粒备用;c2收集收割的水稻秸秆,将水稻秸秆表面进行清洗,再将其切割成粒径1-1.5cm的颗粒,放入30-35℃水中浸泡15-20h后过滤,收集过滤液,将所得种子颗粒浸泡在过滤液中,浸泡9-12h后,将种子颗粒放至于45℃的烘干箱中干燥,得到稻子颗粒。有益效果:加工后的稻子颗粒便于蟹苗吸收,促进生长,培养出食用杂草稻的大闸蟹。

进一步,步骤(c)中的蟹食饵料由以下步骤制得:c3取稻子颗粒、蚯蚓、虾壳和谷物的质量比为5:2:1.5:1.6进行混合挤压成块,再将其放入55℃的烘箱中干燥,再将其取出放入粉碎机中粉碎,过110目筛,得到蟹食饵料。有益效果:制得的蟹食饵料以辅料帮助大闸蟹成长,使得大闸蟹营养丰富,提高大闸蟹质量。

进一步,所述成熟区内设置有若干个网兜。有益效果:将大闸蟹放入网兜中喂养,大闸蟹成熟之后可直接通过网兜将大闸蟹从成熟区捕捞出来,节约捕捞人力和物力,提高经济效益。

进一步,养殖区上方设有保温棚,保温棚内的温度控制在18-20℃。有益效果:蟹苗比较柔弱,提供保温棚以辅助蟹苗的成长,提高蟹苗的存活率。

进一步,当优质的大闸蟹便爬过养殖区通往种植区内的梯度后,对养殖区内的劣质大闸蟹和剩余饲料进行打捞清理。有益效果:维持养殖区内的良好水质,以进行下一批蟹苗的养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淡水养殖食用杂草稻大闸蟹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选取一块大的养殖池,清除养殖池内的杂物和有害物质,用茶籽粉与生石灰对的混合物进行消毒,将养殖池分为三块;其中两块注满河水,水深在1.5米以上,分别为养殖区和成熟区;剩下的一块填满泥土至高于养殖池的高度,为种植区;养殖区内面向养殖区一侧设有选择优质大闸蟹能爬至种植区内的梯度,种植区的四周均有高度为35cm的隔板,养殖区和成熟区的池底均设有供氧装置;

(b)将种植区内种植上水稻,优质大闸蟹放养至种植区内前5天采用氨基酸肥、生物菌肥、B型肽肥及EM菌等多种品种搭配的复合肥,同时利用养殖区内的河水来浇灌种植区;

(c)c1取种植区内的杂草稻种子,将其放入30℃水中浸泡15h后过滤,收集种子放入45℃的烘干箱中干燥至恒重,再将其放入粉碎机中进行粉碎,过50目筛,得过筛种子颗粒备用;c2收集收割的水稻秸秆,将水稻秸秆表面进行清洗,再将其切割成粒径1.5cm的颗粒,放入30℃水中浸泡15h后过滤,收集过滤液,将所得种子颗粒浸泡在过滤液中,浸泡9h后,将种子颗粒放至于45℃的烘干箱中干燥,得到稻子颗粒;c3取稻子颗粒、蚯蚓、虾壳和谷物的质量比为5:2:1.5:1.6进行混合挤压成块,再将其放入55℃的烘箱中干燥,再将其取出放入粉碎机中粉碎,过110目筛,得到蟹食饵料,稻子颗粒与蟹食饵料的质量比为1:12;8天后,将挑选优质的蟹苗清洗消毒后放入养殖区,密度为2900只/亩,待投放完蟹苗后,按投饵率15%,每隔25h将上述所述蟹食饵料放入养殖区内,同时使供养装置对养殖区内的水进行充氧,使得养殖区内的溶解氧达到5.0mg/L,养殖区上方设有保温棚,保温棚内的温度控制在18℃;

(d)按着上述方式喂养30天后,将稻子颗粒与蟹食饵料按质量比为1:6进行混合,将其按着投饵率为18%,每隔30h将混合物投入养殖区内对大闸蟹进行喂养;经喂养46天后将稻子颗粒与蟹食饵料按质量比为3:1进行混合,将其按着投饵率19%,每隔40h将其投入养殖区内对大闸蟹进行喂养;

(e)当养殖区内的大闸蟹喂养至5cm时,优质的大闸蟹便能够爬过养殖区通往种植区内的梯度,进入种植区内喂养;经过稻子颗粒喂养过的大闸蟹主要以种植区内的杂草稻为主食,种植区内的微生物、害虫等为辅食;

(f)大闸蟹成熟前25日,将大闸蟹从种植区内捕捞出,然后将大闸蟹放置于成熟区内喂养,成熟区内的水质硬度为350mg/L以下,且每天对大闸蟹以稻子颗粒与蟹食饵料质量比为7:2混合喂养;

(g)待大闸蟹成熟后,将大闸蟹从成熟区内的网兜中捕捞出来,便得到食用杂草稻的成熟大闸蟹。

经检测得:与未处理的养殖区和种植区相比,杂草稻的发生概率降低了85%,同时水稻中大闸蟹害虫减少了65%,种植区内的大闸蟹存活率增加了55%,大闸蟹色泽由浅黄色变为了绿色,同时大闸蟹蟹肉的饱满度增加了46%。

实施例2

淡水养殖食用杂草稻大闸蟹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选取一块大的养殖池,清除养殖池内的杂物和有害物质,用茶籽粉与生石灰对的混合物进行消毒,将养殖池分为三块;其中两块注满河水,水深在1.5米以上,分别为养殖区和成熟区;剩下的一块填满泥土至高于养殖池的高度,为种植区;养殖区内面向养殖区一侧设有选择优质大闸蟹能爬至种植区内的梯度,种植区的四周均有高度为60cm的隔板,养殖区和成熟区的池底均设有供氧装置;

(b)将种植区内种植上水稻,优质大闸蟹放养至种植区内前8天采用氨基酸肥、生物菌肥、B型肽肥及EM菌等多种品种搭配的复合肥,同时利用养殖区内的河水来浇灌种植区;

(c)c1取种植区内的杂草稻种子,将其放入32℃水中浸泡18h后过滤,收集种子放入45℃的烘干箱中干燥至恒重,再将其放入粉碎机中进行粉碎,过50目筛,得过筛种子颗粒备用;c2收集收割的水稻秸秆,将水稻秸秆表面进行清洗,再将其切割成粒径1.2cm的颗粒,放入31℃水中浸泡17h后过滤,收集过滤液,将所得种子颗粒浸泡在过滤液中,浸泡12h后,将种子颗粒放至于45℃的烘干箱中干燥,得到稻子颗粒;c3取稻子颗粒、蚯蚓、虾壳和谷物的质量比为5:2:1.5:1.6进行混合挤压成块,再将其放入55℃的烘箱中干燥,再将其取出放入粉碎机中粉碎,过110目筛,得到蟹食饵料,稻子颗粒与蟹食饵料的质量比为1:12;8天后,将挑选优质的蟹苗清洗消毒后放入养殖区,密度为2500只/亩,待投放完蟹苗后,按投饵率26%,每隔18h将上述所述蟹食饵料放入养殖区内,同时使供养装置对养殖区内的水进行充氧,使得养殖区内的溶解氧达到6.5mg/L,养殖区上方设有保温棚,保温棚内的温度控制在20℃;

(d)按着上述方式喂养25天后,将稻子颗粒与蟹食饵料按质量比为1:6进行混合,将其按着投饵率为20%,每隔12-30h将混合物投入养殖区内对大闸蟹进行喂养;经喂养40天后将稻子颗粒与蟹食饵料按质量比为3:1进行混合,将其按着投饵率24%,每隔35h将其投入养殖区内对大闸蟹进行喂养;

(e)当养殖区内的大闸蟹喂养至6cm时,优质的大闸蟹便能够爬过养殖区通往种植区内的梯度,进入种植区内喂养;经过稻子颗粒喂养过的大闸蟹主要以种植区内的杂草稻为主食,种植区内的微生物、害虫等为辅食;

(f)大闸蟹成熟前25日,将大闸蟹从种植区内捕捞出,然后将大闸蟹放置于成熟区内喂养,成熟区内的水质硬度为350mg/L以下,且每天对大闸蟹以稻子颗粒与蟹食饵料质量比为7:2混合喂养;

(g)待大闸蟹成熟后,将大闸蟹从成熟区的网兜内捕捞出来,便得到食用杂草稻的成熟大闸蟹。

经检测得:与未处理的养殖区和种植区相比,杂草稻的发生概率降低了89%,同时水稻中大闸蟹害虫减少了76%,种植区内的大闸蟹存活率增加了78%,大闸蟹色泽由浅黄色变为了绿色,同时大闸蟹蟹肉的饱满度增加了54%。

实施例3

淡水养殖食用杂草稻大闸蟹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选取一块大的养殖池,清除养殖池内的杂物和有害物质,用茶籽粉与生石灰对的混合物进行消毒,将养殖池分为三块;其中两块注满河水,水深在1.5米以上,分别为养殖区和成熟区;剩下的一块填满泥土至高于养殖池的高度,为种植区;养殖区内面向养殖区一侧设有选择优质大闸蟹能爬至种植区内的梯度,种植区的四周均有高度为70cm的隔板,养殖区和成熟区的池底均设有供氧装置;

(b)将种植区内种植上水稻,优质大闸蟹放养至种植区内前10天采用氨基酸肥、生物菌肥、B型肽肥及EM菌等多种品种搭配的复合肥,同时利用养殖区内的河水来浇灌种植区;

(c)c1取种植区内的杂草稻种子,将其放入35℃水中浸泡20h后过滤,收集种子放入45℃的烘干箱中干燥至恒重,再将其放入粉碎机中进行粉碎,过50目筛,得过筛种子颗粒备用;c2收集收割的水稻秸秆,将水稻秸秆表面进行清洗,再将其切割成粒径1cm的颗粒,放入35℃水中浸泡20h后过滤,收集过滤液,将所得种子颗粒浸泡在过滤液中,浸泡12h后,将种子颗粒放至于45℃的烘干箱中干燥,得到稻子颗粒;c3取稻子颗粒、蚯蚓、虾壳和谷物的质量比为5:2:1.5:1.6进行混合挤压成块,再将其放入55℃的烘箱中干燥,再将其取出放入粉碎机中粉碎,过110目筛,得到蟹食饵料,稻子颗粒与蟹食饵料的质量比为1:12;8天后,将挑选优质的蟹苗清洗消毒后放入养殖区,密度为2400只/亩,待投放完蟹苗后,按投饵率26%,每隔25h将上述所述蟹食饵料放入养殖区内,同时使供养装置对养殖区内的水进行充氧,使得养殖区内的溶解氧达到7.5mg/L,养殖区上方设有保温棚,保温棚内的温度控制在20℃;

(d)按着上述方式喂养30天后,将稻子颗粒与蟹食饵料按质量比为1:6进行混合,将其按着投饵率为20%,每隔12-30h将混合物投入养殖区内对大闸蟹进行喂养;经喂养46天后将稻子颗粒与蟹食饵料按质量比为3:1进行混合,将其按着投饵率24%,每隔23h将其投入养殖区内对大闸蟹进行喂养;

(e)当养殖区内的大闸蟹喂养至7cm时,优质的大闸蟹便能够爬过养殖区通往种植区内的梯度,进入种植区内喂养;经过稻子颗粒喂养过的大闸蟹主要以种植区内的杂草稻为主食,种植区内的微生物、害虫等为辅食;

(f)大闸蟹成熟前25日,将大闸蟹从种植区内捕捞出,然后将大闸蟹放置于成熟区内喂养,成熟区内的水质硬度为350mg/L以下,且每天对大闸蟹以稻子颗粒与蟹食饵料质量比为7:2混合喂养;

(g)待大闸蟹成熟后,将大闸蟹从成熟区的网兜内捕捞出来,便得到食用杂草稻的成熟大闸蟹。

经检测得:与未处理的养殖区和种植区相比,杂草稻的发生概率降低了88%,同时水稻中大闸蟹害虫减少了74%,种植区内的大闸蟹存活率增加了75%,大闸蟹色泽由浅黄色变为了绿色,同时大闸蟹蟹肉的饱满度增加了52%。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