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牡蛎育种方法,具体是涉及一种适用于纯白壳长牡蛎新品种培育的制种方法,属于水产养殖领域。
背景技术:
牡蛎是一种重要的海洋生物资源,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素有“海中牛奶”之美誉。牡蛎地理分布广、生长快、产量高,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是世界上养殖范围最广、产量最高的经济贝类。牡蛎作为我国四大养殖贝类之一,在我国海水养殖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015 年我国牡蛎产量达435万吨,占全国贝类产量的33%,占全国海水养殖产量的25%,居世界首位,为保障我国动物蛋白质供给和国家食品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长牡蛎自从人工育苗以来,缺乏系统有效的育种工作,育苗所用亲本都是来源从未经过遗传改良的野生型群体。特别是大部分育苗场繁殖亲体的遗传背景和质量都未加选择,采用雄性亲本极少,往往导致遗传多样性降低,种质退化。近几年突出表现在育苗成功率降低,养殖牡蛎经常大批量死亡,并呈现养殖个体小型化、形态不规则、出肉率低及外观差等经济性状衰退现象,严重影响牡蛎养殖业的发展。 我国牡蛎养殖规模和产量虽位居世界首位,但牡蛎养殖业的产值和效益却始终在低水平上徘徊。国际牡蛎市场巨大,价格高,但我国由于缺乏优质牡蛎品种,牡蛎出口量小,在国际市场所占份额很小,仅占全世界牡蛎出口量和出口金额的 3.33%和 0.98%,这与世界第一牡蛎生产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对牡蛎高端产品的消费需求大幅增加。生鲜食用牡蛎—“生蚝”是流行于欧美、日韩的牡蛎美食,价格十分昂贵,每只牡蛎单价在 1 美元、1 欧元或 1 澳元,是国内养殖牡蛎价格的 10-20 倍。目前“生蚝”已经在国内高档宾馆和酒楼成为时尚健康美食,所需要的“生蚝”大都从美国、加拿大、法国和澳洲进口,价格比原产地的价格还要高,不仅花费了大量的外汇,而且阻碍了我国养殖和销售高品质、高档次的生鲜食用牡蛎。养殖单位和广大消费者迫切需要产量高、品质好、外型美观的牡蛎新品种开发出来,来满足市场和广大养殖单位的需求。而贝类壳色影响着消费者的喜好和选择,纯白双壳牡蛎因贝壳洁白如玉,商品价格高,因此,培育壳色形状优良、生长速度良好的新品系对于长牡蛎产业有着重要意义。
专利号CN 105165685 A,一种双白壳熊本牡蛎品系的制种方法,通过杂合度测试,筛选出双壳均为白色的纯合体,然后再在其中以外套膜黑色素含量最低为标准筛选出10%的亲本,进行培育得到双白壳的熊本牡蛎品种。该培育注重壳色为白色,并考虑到外套膜颜色尽可能选择黑色素含量少的牡蛎个体,但是,仅通过两代培育得到的遗传性状是否能够稳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我国牡蛎新品种贫乏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纯白壳长牡蛎新品系的培育方法,培育出品质好、壳型美观的牡蛎新品种来满足市场需求,用于提高养殖牡蛎的品质和品相,以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纯白壳长牡蛎新品系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初次筛选:先从野生长牡蛎群体中,初步筛选出两贝壳均为白色,壳型扇形,出肉率高的类群作为核心群体,按照单体牡蛎方法进行育苗后养成;
b、二次优选:以步骤a中的选出的双壳均为白色的核心群体作为基础群体,采用截头选择法优选出群体内部10%双壳纯白色,外套膜奶白色,生长速度快,出肉率较高的白色壳类群作为优选类群;
c、优群自繁和进行一对一受精交配:以b步骤中优选类群作为繁殖群体,按照常规贝类育苗的方法进行子代培育,获得纯白色壳的新品系F1;
d、纯白色壳新品系定向纯化:以c步骤的纯白色壳新品系F1作为亲本,以步骤c中的纯合型双壳纯白壳自交家系子代F2为材料,筛选外套膜中奶白色的5-10%长牡蛎个体做为亲本,再进行子代自繁和50个以上同胞家系繁育,重复b、c、d步骤若干次,通过若干代连续纯化,即可以获得长牡蛎壳纯白色、外套膜奶白色、生长速度快、出肉率高、壳形扇形的新品系;
e、遗传力评估:通过对纯白色壳长牡蛎选育群体的软体重和壳高的截头选择,对壳纯白色、外套膜奶白色新品系的选择反应、遗传力获得和现实遗传力做出评估,最后形成一个壳色纯白、外套膜奶白色、生长快、出肉率高、壳型扇形的纯白壳长牡蛎新品系。
上述步骤c中,按照常规贝类育苗方法进行子代培育的具体方法为: D型幼虫培育密度为5-6个/ml,随着幼虫生长逐渐降低密度,至匍匐幼虫密度降至1-2个/ml;日换水2次,每次换水30%-50%,幼虫附着后增至80%-100%;D型幼虫开始投喂金藻,日投饵量从初期的0.5-1万细胞/ml逐渐增至中期2-3万细胞/ml,后期2-3万细胞/ml,幼虫发育至壳顶后期添加扁藻,日投饵量为1-2万细胞/ml;幼虫培育期间水温22-26℃,盐度30-32,pH值8.0-8.2,从D型幼虫培育至匍匐幼虫需16-20天;当幼虫生长至壳高330-360um,60-70%出现眼点时开始投放附着基;附着基采用栉孔扇贝壳,投放量3000片/m3,每片采苗量平均为20-30个,即达到采苗要求,蛎苗长至壳长1-2mm左右,标记各选育系并移至海区进行养殖;在幼虫培育过程中,保持各组选育系幼虫密度相同,投饵量和换水率一致,培育条件相同;各组选育系的育苗容器、器具分别单独使用,避免混杂。
上述步骤e中,所述的遗传力评估是通过巢式设计建立全同胞和半同胞家系,利用二因素系统分组的方差、协方差分析,对纯白色长牡蛎壳高、壳长、壳宽、总重、壳重、肉重和出肉率参数等生长性状的遗传力和遗传相关进行评价估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根据长牡蛎贝壳颜色具有稳定遗传的特性,利用其壳色遗传机制,通过初次筛选、二次优选、优群自繁、定向纯化、分子标记等技术手段,实现了数量性状与经济性状的协同选择,通过遗传力评估分析等技术手段,可以获得长牡蛎纯白色新品系,为其培育新品种提供了可能,培育出纯白壳长牡蛎群体比普通牡蛎壳高增长10.89%,体重增长15.80%,出肉率也提高了30%以上。本发明获得的纯白壳长牡蛎品系,具有稳定遗传、外观洁白如玉、商品价值极高等优点,推广养殖前景巨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解释和说明。
实施例1:
选取黄海海域的野生长牡蛎20000个。
一种纯白壳长牡蛎新品系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初次筛选:先从野生长牡蛎群体中,初步筛选出两贝壳均为白色,壳型扇形,出肉率高的类群作为核心群体2000个,按照单体牡蛎方法进行育苗后养成;
b、二次优选:以步骤a中的选出的双壳均为白色的核心群体作为基础群体,采用截头选择法优选出群体内部10%双壳纯白色,外套膜奶白色,生长速度快,出肉率较高的白色壳类群作为优选类群200个;
c、优群自繁和进行一对一受精交配:以b步骤中优选类群作为繁殖群体,按照常规贝类育苗的方法进行子代培育,获得纯白色壳的新品系F1;
d、纯白色壳新品系定向纯化:以c步骤的纯白色壳新品系F1作为亲本,以步骤c中的纯合型双壳纯白壳自交家系子代F2为材料,筛选外套膜中奶白色的5-10%长牡蛎个体做为亲本,再进行子代自繁和50个以上同胞家系繁育,重复b、c、d步骤若干次,通过若干代连续纯化,即可以获得长牡蛎壳纯白色、外套膜奶白色、生长速度快、出肉率高、壳形扇形的新品系;
e、遗传力评估:通过对纯白色壳长牡蛎选育群体的软体重和壳高的截头选择,对壳纯白色、外套膜奶白色新品系的选择反应、遗传力获得和现实遗传力做出评估,最后形成一个壳色纯白、外套膜奶白色、生长快、出肉率高、壳型扇形的纯白壳长牡蛎新品系。
实施例2:
选取渤海海域野生长牡蛎10000个。
一种纯白壳长牡蛎新品系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初次筛选:先从野生长牡蛎群体中,初步筛选出两贝壳均为白色,壳型扇形,出肉率高的类群作为核心群体1200个,按照单体牡蛎方法进行育苗后养成;
b、二次优选:以步骤a中的选出的双壳均为白色的核心群体作为基础群体,采用截头选择法优选出群体内部10%双壳纯白色,外套膜奶白色,生长速度快,出肉率较高的白色壳类群作为优选类群120个;
c、优群自繁和进行一对一受精交配:以b步骤中优选类群作为繁殖群体,按照常规贝类育苗的方法进行子代培育,获得纯白色壳的新品系F1;
d、纯白色壳新品系定向纯化:以c步骤的纯白色壳新品系F1作为亲本,以步骤c中的纯合型双壳纯白壳自交家系子代F2为材料,筛选外套膜中奶白色的5-10%长牡蛎个体做为亲本,再进行子代自繁和50个以上同胞家系繁育,重复b、c、d步骤若干次,通过若干代连续纯化,即可以获得长牡蛎壳纯白色、外套膜奶白色、生长速度快、出肉率高、壳形扇形的新品系;
e、遗传力评估:通过对纯白色壳长牡蛎选育群体的软体重和壳高的截头选择,对壳纯白色、外套膜奶白色新品系的选择反应、遗传力获得和现实遗传力做出评估,最后形成一个壳色纯白、外套膜奶白色、生长快、出肉率高、壳型扇形的纯白壳长牡蛎新品系。
实施例3:
将实施例1和2获得的黑壳长牡蛎新品系进行正常培育,10月龄后,部分进行各项指标测定并与10月龄的普通牡蛎品种进行对比,部分进行正常繁育。
1、壳高:分别随机选取50个10月龄的实施例1和2制种得到的纯白壳长牡蛎新品系,随机选取50个普通10月龄的长牡蛎品种,进行测量、记录,由结果可得,实施例1和2纯白壳长牡蛎新品系的长牡蛎壳高平均要比普通长牡蛎高10.89%。
2、体重:同上,进行整体重量测定,由结果可得,实施例1和2纯白壳长牡蛎新品系的长牡蛎整体重量平均要比普通长牡蛎高15.80%。
3、出肉率:同上,进行牡蛎软体取出侧重,由结果可得,实施例1和2纯白壳长牡蛎新品系的长牡蛎软体部重量平均要比普通长牡蛎高30%以上。
本发明根据长牡蛎贝壳颜色具有稳定遗传的特性,利用其壳色遗传机制,通过初次筛选、二次优选、优群自繁、定向纯化、分子标记等技术手段,实现了数量性状与经济性状的协同选择,通过遗传力评估分析等技术手段,可以获得长牡蛎纯白色新品系,为其培育新品种提供了可能,培育出纯白长牡蛎群体比普通牡蛎壳高增长10.89%,体重增长15.80%,出肉率也提高了30%以上。本发明获得的纯白长牡蛎品系,具有稳定遗传、外观洁白如玉、商品价值高等优点。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