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纯白壳长牡蛎新品系的培育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071655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纯白壳长牡蛎新品系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初次筛选:先从野生长牡蛎群体中,初步筛选出两贝壳均为白色,壳型扇形,出肉率高的类群作为核心群体,按照单体牡蛎方法进行育苗后养成;

b、二次优选:以步骤a中的选出的双壳均为白色的核心群体作为基础群体,采用截头选择法优选出群体内部10%双壳纯白色,外套膜奶白色,生长速度快,壳型扇形,出肉率较高的白色壳类群作为优选类群;

c、优群自繁和进行一对一受精交配:以b步骤中优选类群作为繁殖群体,按照常规贝类育苗的方法进行子代培育,获得纯白色壳的新品系F1

d、纯白色壳新品系定向纯化:以c步骤的纯白色壳新品系F1作为亲本,以步骤c中的纯合型双壳纯白壳自交家系子代F2为材料,筛选外套膜中奶白色的5-10%长牡蛎个体做为亲本,再进行子代自繁和50个以上同胞家系繁育,重复b、c、d步骤若干次,通过若干代连续纯化,即可以获得长牡蛎壳纯白色、外套膜奶白色、生长速度快、出肉率高、壳形扇形的新品系;

e、遗传力评估:通过对纯白色壳长牡蛎选育群体的软体重和壳高的截头选择,对壳纯白色、外套膜奶白色新品系的选择反应、遗传力获得和现实遗传力做出评估,最后形成一个壳色纯白、外套膜奶白色、生长快、出肉率高、壳型扇形的纯白壳长牡蛎新品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骤c中,按照常规贝类育苗方法进行子代培育的具体方法为: D型幼虫培育密度为5-6个/ml,随着幼虫生长逐渐降低密度,至匍匐幼虫密度降至1-2个/ml;日换水2次,每次换水30%-50%,幼虫附着后增至80%-100%;D型幼虫开始投喂金藻,日投饵量从初期的0.5-1万细胞/ml逐渐增至中期2-3万细胞/ml,后期2-3万细胞/ml,幼虫发育至壳顶后期添加扁藻,日投饵量为1-2万细胞/ml;幼虫培育期间水温22-26℃,盐度30-32,pH值8.0-8.2,从D型幼虫培育至匍匐幼虫需16-20天;采苗:当幼虫生长至壳高330-360um,60-80%出现眼点时开始投放附着基;附着基采用栉孔扇贝壳,投放量3000片/m3,每片采苗量平均为20-30个,即达到采苗要求,蛎苗长至壳长1-2mm左右,标记各选育系并移至海区进行养殖;在幼虫培育过程中,保持各组选育系幼虫密度相同,投饵量和换水率一致,培育条件相同;各组选育系的育苗容器、器具分别单独使用,避免混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骤e中,所述的遗传力评估是通过巢式设计建立全同胞和半同胞家系,利用二因素系统分组的方差、协方差分析,对纯白色长牡蛎壳高、壳长、壳宽、总重、壳重、肉重和出肉率参数等生长性状的遗传力和遗传相关进行评价估计。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