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麦的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66611阅读:47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小麦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麦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之一,它含有淀粉、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家B、卵磷脂、精氨酸及多种酶类。不但有极高的营养价值,而且小麦苗、麦芽、麦麸、麦籽均可入药。统计显示,2010年以来,国家已连续5年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但受生产资料、土地租金、人工费用增加以及干旱、阴雨等自然灾害影响,农户种植小麦的效益不稳,不少地区呈下降趋势,且相对于稻谷、玉米两种粮食作物,小麦效益持续偏低。据全国成本收益汇编资料,小麦净利润从2010年的2367.65元/hm2持续下降到2013年的1868.80元/hm2。2012年湖北、江苏、安徽部分地区以及河南南部大面积发生赤霉病等,造成受灾地区减产,效益大幅下降。2014年由于价格上涨明显,农民种植小麦收益才有了一定增加。而在小麦比较效益偏低的情况下,我国小麦面积在2009年达到2429.07万hm2之后,总体呈减少趋势,2012年冬小麦也开始减少,2014年和2015年冬小麦播种面积分别比上年下降0.12%和0.23%。为确保国家口粮安全,进一步稳定农民种粮积极性,国家继续提高2016年小麦最低收购价,作为农业种植户自身发展来说,更应当意识到小麦减产长久带来的问题,因此怎样在小麦种植中摸索出一套成熟的种植技术,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技术实现要素:为了解决当前小麦产量降低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小麦的种植方法,使用低成本的方法提高小麦的产量以及质量。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小麦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种子处理选择1:1的高杆和矮秆的小麦品种分别使用不同的种子处理剂进行处理,高杆小麦种子使用拌种剂a处理,矮杆小麦种子使用拌种剂b处理,所述拌种剂a由以下成分组成:大果榆种子、榆树皮、珍珠绣线菊、黑钙土、香樟油、银杏叶提取物、石榴籽研磨粉、助壮素,拌种剂b和拌种剂a区别在于不含助壮素;(2)播种播种前对土地深耕1次,深度为25-30厘米,中耕2-3次,深度为8-10厘米,采用东西走向方式播种,利用地磁场原理抗倒伏,高杆小麦种子和矮秆小麦种子交替换行播种,有利于透光透风,充分利用资源提高产量,高杆小麦种子播种深度为4-5厘米,低杆小麦种子播种深度为3-4厘米,播种总量为12-15千克/亩;(3)施肥管理播种前每亩施腐熟有机肥1000-1200千克,小麦生长期间追肥2次,共施尿素25-30千克、普钙45-50千克、氯化钾18-20千克,在小麦灌浆初期喷施叶面肥,促进灌浆,防病虫害感染,提高了小麦产量和品质,该叶面肥包括以下成分:质量浓度为1%的尿素溶液40-50千克、质量浓度为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50-60千克、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100-150克、多元微肥100-120克,上述用量为每亩添加量。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拌种剂制备方法为:(1)称取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大果榆种子20-24份、榆树皮17-20份、珍珠绣线菊15-18份、黑钙土20-21份、香樟油5-7份、银杏叶提取物4-6份、石榴籽研磨粉2-4份、助壮素0.01-0.03份;(2)将大果榆种子放入乳酸菌发酵液中发酵2-3天,取出后与榆树皮、珍珠绣线菊研磨成粉,加入剩余成分混匀即得所述拌种剂a,该拌种剂用量少而效果好、环保、安全;(3)除去上述原料及制备过程中的助壮素即得所述拌种剂b。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拌种剂的使用方法为:将上述拌种剂兑入1.5-2倍体积的水混合,将稀释后的拌种剂与小麦种子按照1:2的比例拌种,拌种时间为50-60分钟,即可播种。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高杆小麦品种比低杆小麦品种高10-15厘米,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相互有利。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利用不同高度的小麦品种进行混合播种,在播种前采用不同的拌种剂拌种,该拌种剂中的杀虫抗病成分全部使用的是植物原料,不会产生抗药性以及毒副作用,拌种剂中营养和酶成分含量多,从而使小麦根系发达、苗齐、苗壮,促使有效分蘖、增加千粒重,千粒重达45-47g,饱满度好,产量三要素协调,还对抗旱、抗干热风等自然灾害有显著效果,本发明极大的利用了土地和日照,合理施肥,防止小麦生长产生营养供给不足,引发赤霉病、倒伏等问题造成减产,本发明将小麦产量提高了25-30%,同时提高了小麦的品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一种小麦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种子处理选择1:1的高杆和矮秆的小麦品种分别使用不同的种子处理剂进行处理,高杆小麦种子使用拌种剂a处理,矮杆小麦种子使用拌种剂b处理,所述拌种剂a由以下成分组成:大果榆种子、榆树皮、珍珠绣线菊、黑钙土、香樟油、银杏叶提取物、石榴籽研磨粉、助壮素,拌种剂b和拌种剂a区别在于不含助壮素;(2)播种播种前对土地深耕1次,深度为25厘米,中耕2次,深度为8厘米,采用东西走向方式播种,利用地磁场原理抗倒伏,高杆小麦种子和矮秆小麦种子交替换行播种,有利于透光透风,充分利用资源提高产量,高杆小麦种子播种深度为4-5厘米,低杆小麦种子播种深度为3-4厘米,播种总量为12千克/亩;(3)施肥管理播种前每亩施腐熟有机肥1000千克,小麦生长期间追肥2次,共施尿素25千克、普钙45千克、氯化钾18千克,在小麦灌浆初期喷施叶面肥,促进灌浆,防病虫害感染,提高了小麦产量和品质,该叶面肥包括以下成分:质量浓度为1%的尿素溶液40千克、质量浓度为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50千克、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100克、多元微肥100克,上述用量为每亩添加量。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拌种剂制备方法为:(1)称取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大果榆种子20份、榆树皮17份、珍珠绣线菊15份、黑钙土20份、香樟油5份、银杏叶提取物4份、石榴籽研磨粉2份、助壮素0.01份;(2)将大果榆种子放入乳酸菌发酵液中发酵2天,取出后与榆树皮、珍珠绣线菊研磨成粉,加入剩余成分混匀即得所述拌种剂a,该拌种剂用量少而效果好、环保、安全;(3)除去上述原料及制备过程中的助壮素即得所述拌种剂b。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拌种剂的使用方法为:将上述拌种剂兑入1.5倍体积的水混合,将稀释后的拌种剂与小麦种子按照1:2的比例拌种,拌种时间为50分钟,即可播种。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高杆小麦品种比低杆小麦品种高10厘米,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相互有利。实施例2一种小麦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种子处理选择1:1的高杆和矮秆的小麦品种分别使用不同的种子处理剂进行处理,高杆小麦种子使用拌种剂a处理,矮杆小麦种子使用拌种剂b处理,所述拌种剂a由以下成分组成:大果榆种子、榆树皮、珍珠绣线菊、黑钙土、香樟油、银杏叶提取物、石榴籽研磨粉、助壮素,拌种剂b和拌种剂a区别在于不含助壮素;(2)播种播种前对土地深耕1次,深度为28厘米,中耕2次,深度为9厘米,采用东西走向方式播种,利用地磁场原理抗倒伏,高杆小麦种子和矮秆小麦种子交替换行播种,有利于透光透风,充分利用资源提高产量,高杆小麦种子播种深度为4-5厘米,低杆小麦种子播种深度为3-4厘米,播种总量为13千克/亩;(3)施肥管理播种前每亩施腐熟有机肥1100千克,小麦生长期间追肥2次,共施尿素28千克、普钙48千克、氯化钾19千克,在小麦灌浆初期喷施叶面肥,促进灌浆,防病虫害感染,提高了小麦产量和品质,该叶面肥包括以下成分:质量浓度为1%的尿素溶液45千克、质量浓度为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55千克、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125克、多元微肥110克,上述用量为每亩添加量。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拌种剂制备方法为:(1)称取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大果榆种子22份、榆树皮18份、珍珠绣线菊16份、黑钙土20.5份、香樟油6份、银杏叶提取物5份、石榴籽研磨粉3份、助壮素0.02份;(2)将大果榆种子放入乳酸菌发酵液中发酵2天,取出后与榆树皮、珍珠绣线菊研磨成粉,加入剩余成分混匀即得所述拌种剂a,该拌种剂用量少而效果好、环保、安全;(3)除去上述原料及制备过程中的助壮素即得所述拌种剂b。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拌种剂的使用方法为:将上述拌种剂兑入1.8倍体积的水混合,将稀释后的拌种剂与小麦种子按照1:2的比例拌种,拌种时间为55分钟,即可播种。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高杆小麦品种比低杆小麦品种高13厘米,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相互有利。实施例3一种小麦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种子处理选择1:1的高杆和矮秆的小麦品种分别使用不同的种子处理剂进行处理,高杆小麦种子使用拌种剂a处理,矮杆小麦种子使用拌种剂b处理,所述拌种剂a由以下成分组成:大果榆种子、榆树皮、珍珠绣线菊、黑钙土、香樟油、银杏叶提取物、石榴籽研磨粉、助壮素,拌种剂b和拌种剂a区别在于不含助壮素;(2)播种播种前对土地深耕1次,深度为30厘米,中耕3次,深度为10厘米,采用东西走向方式播种,利用地磁场原理抗倒伏,高杆小麦种子和矮秆小麦种子交替换行播种,有利于透光透风,充分利用资源提高产量,高杆小麦种子播种深度为4-5厘米,低杆小麦种子播种深度为3-4厘米,播种总量为15千克/亩;(3)施肥管理播种前每亩施腐熟有机肥1200千克,小麦生长期间追肥2次,共施尿素30千克、普钙50千克、氯化钾20千克,在小麦灌浆初期喷施叶面肥,促进灌浆,防病虫害感染,提高了小麦产量和品质,该叶面肥包括以下成分:质量浓度为1%的尿素溶液50千克、质量浓度为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60千克、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150克、多元微肥120克,上述用量为每亩添加量。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拌种剂制备方法为:(1)称取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大果榆种子24份、榆树皮20份、珍珠绣线菊18份、黑钙土21份、香樟油7份、银杏叶提取物6份、石榴籽研磨粉4份、助壮素0.03份;(2)将大果榆种子放入乳酸菌发酵液中发酵3天,取出后与榆树皮、珍珠绣线菊研磨成粉,加入剩余成分混匀即得所述拌种剂a,该拌种剂用量少而效果好、环保、安全;(3)除去上述原料及制备过程中的助壮素即得所述拌种剂b。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拌种剂的使用方法为:将上述拌种剂兑入2倍体积的水混合,将稀释后的拌种剂与小麦种子按照1:2的比例拌种,拌种时间为60分钟,即可播种。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高杆小麦品种比低杆小麦品种高15厘米,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相互有利。对比试验分别使用实施例的方法和现有的方法(对照组)进行小麦种植试验,每组试验田面积为1亩,将种植结果与现有技术前两年的种植产量(依次作为对照组2和3)进行比较,将结果记录如下表所示:项目亩有效穗数(万穗)千粒重(g)亩产(千克)实施例147.3245625实施例247.6447648实施例347.2846634对照组141.2543504对照组241.3842511对照组341.2742498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本发明的小麦种植方法,亩有效穗数达到47.64万穗,千粒重达到47克,穗粒数达到35左右,实现了三要素统一,不仅产量体高了25-30%,得到的麦子饱满度高,淀粉、蛋白质、矿物质含量得到提高,并且本发明适应性广,除非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是不会出现减产现象,因此本发明是一种高产稳产的技术。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