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麦专用复合肥料的施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112642阅读:899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麦专用复合肥料的施用方法与制造工艺

本发明涉及农业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小麦专用复合肥料的施用方法。



背景技术: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我国小麦种植面积约占粮食播种总面积的20.6%,小麦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21.9%。小麦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我国小麦施肥中存在氮、磷、钾肥料施用配比不合理、养分利用率低等问题,严重影响小麦产量的提高和品质的改善。因此,有必要发明一种不同区域小麦的专用复合肥料的施用方法,以保证土壤环境长期平衡,维持小麦高产稳产,保护生态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小麦专用复合肥料的施用方法,该方法操作性强,容易掌握,推广应用简单,为区域小麦科学施肥配方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实现农艺配方与工业生产的结合,使我国肥料资源高效利用,小麦稳产高产,同时促进粮食安全、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小麦专用复合肥料的施用方法,该方法包括:在小麦的一个生长周期内,对农田进行复合肥料的施用,所述复合肥料包括氮肥、磷肥和钾肥;其特征在于,所述农田单位面积的钾肥的施用量其中,CorpK-out为所述农田单位面积的小麦收获所带出农田的钾的质量,EnvK-in为从环境进入单位面积农田的钾的质量,RatK-out为所述单位面积农田钾的损失率,所述α为钾肥施用矫正系数,所述α=标准速效钾含量/农田土壤速效钾含量。

优选地,所述CorpK-out=YieK-out+StrK-out,其中,YieK-out为所述农田单位面积的小麦收获经济产量所带出的钾的质量,StrK-out为所述单位面积农田秸秆含钾的质量,所述经济产量指农田中收获物的产量,所述收获物为小麦籽粒。

优选地,所述CorpK-out=UptK-out-RetK-in,其中,UptK-out为所述单位面积农田的小麦吸收的总的钾的质量,RetK-in为所述单位面积农田的秸秆还田的钾的质量。

优选地,所述YieK-out=Yield×NutK-yie,所述StrK-out=Straw×NutK-str,其中,Yield为所述单位面积农田的小麦的经济产量,NutK-yie为所述单位面积农田形成每1kg的所述收获物中的钾的质量,Straw为所述单位面积农田的秸秆产量,NutK-str为所述单位面积农田形成每1kg的秸秆中的钾的质量。

优选地,所述UptK-out=Yield×Nut K-need,所述RetK-in=Straw×Ratstr×NutK-str,其中,Yield为所述单位面积农田的小麦的经济产量,NutK-need为所述单位面积农田形成每1kg小麦经济产量需要的钾的质量,Straw为所述单位面积农田的秸秆产量,Ratstr为所述单位面积农田的秸秆还田率,NutK-str为所述单位面积农田形成每1kg秸秆中的钾的质量。

优选地,所述EnvK-in为0-40kg/hm2,所述RatK-out为0-25%。

优选地,所述CorpK-out为5-150kg/hm2

优选地,所述农田单位面积的氮肥施用量其中,Yield为所述单位面积农田的小麦的经济产量,NutN-need为所述单位面积农田形成每1kg小麦经济产量需要的氮的质量,所述EnvN-in为从环境进入单位面积农田的氮的质量,所述Rat N-out为所述单位面积农田氮的损失率。

优选地,所述农田单位面积的磷肥施用量FertP=β×Yield×NutP-Need,其中,Yield为所述单位面积农田的小麦的经济产量,NutP-need为所述单位面积农田形成每1kg小麦经济产量需要的磷的质量,所述β为磷肥施用矫正系数,所述β=基础标准温度/农田小麦生长周期内平均温度。

优选地,该方法还包括:将所述复合肥料作为基肥和追肥进行施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方法所推荐的施肥量既可以补充在小麦生长期间的养分吸收,也补足了小麦生长期间土壤的养分损失,从而保持土壤养分的平衡,维持土壤持续供应能力,保证小麦高产、稳产。本发明制订小麦专用复合肥料配方,实现了配方研制从模糊化、定性化到精确化、定量化的转变。同时,可建立科学、简单、准确、易掌握的肥料配方制订方法,为区域小麦专用复合肥料配方制订提供理论依据,促进农艺配方与工业生产相结合,实现我国肥料资源高效利用、粮食安全、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节约了成本,可操作性强,利于推广应用。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复合肥料中钾肥施用量与黄淮海平原冬小麦产量关系曲线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复合肥料中磷肥施用量与黄淮海平原冬小麦产量关系曲线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复合肥料中钾肥施用量与华东冬小麦产量关系曲线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复合肥料中磷肥施用量与华东冬小麦产量关系曲线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复合肥料中钾肥施用量与黄土高原冬小麦产量关系曲线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复合肥料中磷肥施用量与黄土高原冬小麦产量关系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小麦专用复合肥料的施用方法,该方法包括:在小麦的一个生长周期内,对农田进行复合肥料的施用,所述复合肥料包括氮肥、磷肥和钾钾肥;其特征在于,所述农田单位面积的钾肥的施用量其中,CorpK-out为所述农田单位面积的小麦收获所带出农田的钾的质量,EnvK-in为从环境进入单位面积农田的钾的质量,RatK-out为所述单位面积农田钾的损失率,所述α为钾肥施用矫正系数,所述α=标准速效钾含量/农田土壤速效钾含量。

根据本发明,所述小麦的生长周期是指小麦从播种到收割所用的时间。所述单位面积的钾肥的施用量(FertK)为在小麦的一个生长周期内对单位面积的小麦施用钾肥的总的质量。

根据本发明,所述速效钾亦称有效钾,指土壤中可以直接迅速被吸收利用的钾,主要包括土壤溶液中游离的钾离子和土壤胶体上吸附的交换性钾,后者占90%以上。其含量因受施肥、基质、气候条件等影响,变化很大,可以从1mg/kg到800mg/kg。速效钾的含量由北向南逐步减少,有明显的地带性特征。测定土壤中速效钾含量一般采用乙酸铵溶液为浸提剂,使铵离子与土壤胶体表面的钾离子进行交换,并与水溶性钾离子一起进入溶液,浸出液中的钾可以直接用火焰光度测定。此外,还可以采用硝酸钠溶液作浸提剂,浸出液中的钾离子与四苯硼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根据溶液的浑浊度,利用比浊法测定钾的含量。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面对测定土壤中速效钾含量时可选取适宜的方法,本发明并不因此而受到限制。

土壤的供钾潜力决定于成土母质、风化条件和耕作措施等。我国土壤的供钾潜力虽然差别很大,但也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分布规律。供钾潜力低的土壤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地区,特别是华南地区分布广泛,这主要是由于此地区气温高、雨量大,土壤风化程度高、淋溶强烈,造成一些富含钾的原生矿物分解殆尽。这类土壤是我国地带性土壤中钾素水平最低的土壤,加之此地区农业集约化程度高,土壤钾素消耗大,因此是我国首先出现作物缺钾症状和最早施用钾肥的地区,目前也是钾肥高效区。西北地区的黄土、黑垆土,华北的潮土、褐土等由于土壤风化和淋溶较弱,砂粒富含长石、云母,粘粒富含水云母,粘粒矿物以固钾能力较强的蛭石、蒙脱石等为主,因此土壤所吸持的钾离子较多,是我国供钾潜力最高的土壤。“国家土壤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监测基地网”的长期肥料试验研究表明,一般南方土壤(重庆紫色土、湖南红壤和浙江水稻土)连续3-5年不施用钾肥,作物产量将受明显影响;在北京褐潮土、河南潮土上,连续10年左右不施钾肥可保证作物产量没有明显下降,但10年后作物明显减产;东北黑土连续10-15年不施钾肥,可保证作物不减产,但之后应补充钾肥;在土壤富钾的新疆灰漠土和陕西黄土上,可连续15年以上不施钾肥作物不减产。但是,虽然作物产量没有明显降低,各地区农田钾素表观平衡为负值,钾素亏空较多。钾素的支出大于投入,其亏缺部分显然依靠土壤自身循环,由土壤提供,即依靠土壤钾素来维持一定的产量,因而农田土壤钾素的收支状况,将反映在土壤钾素肥力水平的消长上。为维持与提高土壤钾素持续能力,使作物获得高产稳产,也应充分注意土壤钾素的平衡问题。但是,如北方地区土壤含钾量较高,土壤供钾潜力高,土壤所蕴藏的丰富钾素资源要充分利用,不能仅仅为了钾素投入和产出的平衡而大量施用钾肥。因此,根据当地土壤的供钾能力,以土壤速效钾含量为参照进行农田钾肥施用的矫正后再进行钾肥的施用既可以充分利用土壤钾素,维持与提高土壤钾素持续供应能力,又可以保持作物高产稳产;所述钾肥施用矫正系数α=标准速效钾含量/农田土壤速效钾含量。其中,根据小麦对钾素的需求规律及当地农田土壤的实际情况,所述标准速效钾含量可以为80-120mg/kg。

根据本发明,所述农田单位面积的小麦收获所带出农田的钾的质量(CorpK-out)可以包括农田单位面积的小麦收获经济产量所带出的钾的质量(YieK-out)和单位面积农田秸秆含钾的质量(StrK-out),即CorpK-out=YieK-out+StrK-out;所述经济产量指农田中收获物的产量,所述收获物为小麦籽粒。

根据本发明,所述农田单位面积的小麦收获经济产量所带出的钾的质量(YieK-out)可以根据单位面积农田的小麦的经济产量(Yield)中形成每1kg的收获物中的钾的质量(NutK-yie)求得,即YieK-out=Yield×NutK-yie;所述StrK-out可以根据单位面积农田的秸秆产量(Straw)中形成每1kg的秸秆中的钾的质量(NutK-str)求得,即StrK-out=Straw×NutK-str

根据本发明,所述农田单位面积的小麦收获所带出农田的钾的质量(CorpK-out)也可以为所述单位面积农田的小麦吸收的总的钾的质量(UptK-out)与所述单位面积农田的秸秆还田的钾的质量(RetK-in)之差,即CorpK-out=UptK-out-RetK-in

根据本发明,所述单位面积农田的小麦吸收的总的钾的质量(UptK-out)可以根据单位面积农田的小麦的经济产量(Yield)中形成每1kg小麦经济产量需要的钾的质量(Nut K-need),即UptK-out=Yield×Nut K-need。所述单位面积农田的秸秆还田的钾的质量(RetK-in)可以根据单位面积农田的秸秆产量(Straw)中单位面积农田形成每1kg秸秆中的钾的质量(NutK-str)与单位面积农田的秸秆还田率(Ratstr)之积计算,即RetK-in=Straw×Ratstr×NutK-str

大田试验研究表明,钾素多集中在小麦的秸秆中,如我国1636个小麦田间试验样点数据发现,小麦钾素收获指数为0.01-0.52,平均约为0.21,其中,钾素收获指数为籽粒钾积累总量/植株钾素积累总量。因此,我国小麦籽粒的吸钾量仅占小麦地上部分吸钾总量的21%,相反79%的钾累积在小麦的秸秆中。因此,秸秆还田对土壤中钾的含量影响明显。

根据本发明,所述从环境进入单位面积农田的钾的质量(EnvK-in)可以包括通过干/湿沉降输入农田的钾的质量。干沉降指大气降尘直接下落在土表带入的钾的质量,湿沉降指大气中包括总悬浮颗粒所含的钾随着降水进入土壤-小麦系统的量。通过干/湿沉降输入农田的钾含量较低,优选地,所述从环境进入单位面积农田的钾的质量(EnvK-in)可以为0-40kg/hm2

根据本发明,钾可通过径流和/或淋溶损失,但除一些有机土、地下水位较高的砂质土壤或过量施肥导致土壤处于富钾状态的土壤外,淋溶水中钾的浓度较低,随径流损失是农田土壤钾损失的途径。钾损失的载体主要是泥沙,受降雨强度影响大,降雨强,钾损失显著增加,而施肥方式对钾和钾损失量影响不大。钾肥的当季利用率很低,一般仅占当季施肥量的7.3%~20.1%,绝大部分残留在土壤中,残留土壤中的肥料愈多,土壤速效钾库容量愈大,土壤供钾能力也越强。残留土壤中的钾后季作物可继续利用。钾的累积利用率可超85%以上。因此,单位面积农田钾的损失率(RatK-out)可以为0-25%。

根据本发明,所述农田单位面积的小麦收获所带出农田的钾的质量(CorpK-out)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壤条件、小麦的生长情况及秸秆还田情况,可以为5-150kg/hm2

根据本发明,所述农田单位面积的氮肥施用量其中,Yield为所述单位面积农田的小麦的经济产量,NutN-need为所述单位面积农田形成每1kg小麦经济产量需要的氮的质量,所述EnvN-in为从环境进入单位面积农田的氮的质量,所述RatN-out为所述单位面积农田氮的损失率,所述单位面积的氮肥的施用量(FertN)为在小麦的一个生长周期内对单位面积的小麦施用氮肥的总的质量。

根据本发明,所述从环境进入单位面积农田的氮的质量(EnvN-in)可以包括通过干/湿沉降输入农田的氮的质量。干沉降指大气降尘直接下落在土表带入的氮的质量,湿沉降指大气中包括总悬浮颗粒所含的氮随着降水进入土壤-小麦系统的量。所述EnvN-in可以根据土壤长期肥料试验的不施肥处理的小麦氮素吸收量进行估算。

根据本发明,氮的损失途径主要包括气态损失、硝酸盐的淋溶和径流损失。研究表明,在有利于氨挥发的条件下,因挥发损失的氮素占总施氮量的9%-42%,成为氮素损失的重要或主要途径。氮素的淋失是指土壤中的氮随水向下迁移至耕作层以下,从而不能被作物根系吸收所造成的氮损失。径流损失是造成地表水氮素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单位面积农田氮的损失率(RatN-out)可以通过假设长期肥料试验氮素处于基本平衡状态而进行估算,例如,单位面积农田氮的损失率(RatN-out)的计算公式可以为

根据本发明,所述农田单位面积的磷肥施用量FertP=β×Yield×NutP-Need,其中,Yield为所述单位面积农田的小麦的经济产量,NutP-need为所述单位面积农田形成每1kg小麦经济产量需要的磷的质量,所述β为磷肥施用矫正系数,所述β=基础标准温度/农田小麦生长周期内平均温度,所述单位面积的磷肥的施用量(FertP)为在小麦的一个生长周期内对单位面积的小麦施用磷肥的总的质量。

土壤含磷虽多,而能为植物直接利用的极少,绝大部分呈不溶性的无机与有机磷化物存在。使用磷肥虽可满足植物高产对磷的需要,但在土壤中易被固定为难溶态磷,利用率很低。这些无效形态的磷在微生物作用下又能转变为植物可利用的养料。土壤磷素形态转化及其有效性不仅与施肥、耕作等农艺措施有关,而且受温度、降水等环境条件的强烈影响。如早春低温及天气潮湿时,小麦通常会表现出缺磷症状,但天气变暖时缺磷症状消失;在轮作中,磷肥重点施在越冬作物上,如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磷肥重点施在小麦上,主要原因是越冬作物苗期处于低温条件,土壤中的微生物活性和根的吸收能力均相对较弱,磷施在越冬作物上以保证越冬作物苗期对磷的供应。温度变化通过作用于微生物、植物等间接对有效磷变化产生影响。温度是影响土壤微生物活性的主要因子,而微生物对土壤磷素形态转化具有重要作用,温度过高和过低都将抑制微生物活性,从而影响土壤磷的有效性。因此,以当地温度为参照进行农田磷肥施用的矫正后再进行磷肥的施用既可以充分利用土壤磷素,维持与提高土壤磷素持续供应能力,又可以保持作物高产稳产;所述磷肥施用矫正系数β=基础标准温度/农田小麦生长周期内平均温度。其中,所述基础标准温度为小麦的生长所需、可使土壤中的磷素发挥其有效性的适宜温度,例如,所述基础标准温度可以为20-25℃。

根据本发明,将所述复合肥料进行施用时,考虑区域和小麦的种植特点和施肥技术,复合肥料可以一次性施入,也可以作为基肥和追肥分别施入。基肥又叫底肥,是在播种或移植前施用的肥料,它主要是供给小麦整个生长期中所需要的养分,为小麦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也有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的作用。追肥的作用主要是为了供应小麦某个生长时期对养分的大量需要,或者补充基肥的不足。通过分别计算出复合肥料中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施用量,可得到复合肥料中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施用比例,再根据基肥所占比重,与复合肥料中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施用比例相乘,即可得到基肥中的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施用配比。

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以黄淮海平原冬小麦为例,根据当地的环境条件和2005-2010年当地冬小麦收获量的统计数据,黄淮海平原冬小麦目标产量为7355kg/hm2,100kg籽粒的需钾量为2.69kg。

黄淮海平原冬小麦实际田间调查调查的秸秆产量为7804kg/hm2,秸秆还田率为71.5%,100kg秸秆中的钾的质量为1.92kg。

黄淮海平原地区速效钾含量为104mg/kg,以土壤速效钾100mg/kg为基准,则黄淮海冬小麦地区的钾肥施用矫正系数为0.96。

从环境进入单位面积农田的钾的质量以及钾的损失率忽略不计。

则根据公式:

计算钾肥推荐施用量:

黄淮海平原冬小麦钾肥施用量FertK=0.96×(7355×2.69/100-7804×71.5%×1.92/100)=87.0kg/hm2

即黄淮海平原冬小麦的钾肥适宜施用量为87.0kg/hm2

黄淮海平原冬小麦100kg籽粒的需磷量为1.14kg;生育期平均气温为19.1℃。考虑小麦的三基点温度和小麦根系养分吸收的最适温度等,选择22.5℃作为基础标准温度,则黄淮海平原冬小麦磷肥施用矫正系数为1.18。

则根据公式:

FertP=β×Yield×NutP-Need计算磷肥推荐施用量:

黄淮海平原冬小麦磷肥施用量FertP=1.18×7355×1.14/100=98.9kg/hm2

即黄淮海平原冬小麦的磷肥适宜施用量为98.9kg/hm2

黄淮海平原冬小麦100kg籽粒的需氮量为2.98kg;根据黄淮海平原地区长期肥料试验的不施肥处理的冬小麦氮素吸收量估算小麦环境氮素的输入量为40.4kg/hm2。同时,假设长期肥料试验氮素处于基本平衡状态而进行估算氮损失率为18.5%。

则根据公式:

计算氮肥推荐施用量:

黄淮海平原冬小麦氮肥施用量

即黄淮海平原冬小麦的氮肥适宜施用量为219.4kg/hm2

根据黄淮海平原冬小麦推荐施肥量可以确定黄淮海平原冬小麦所需N、P2O5、K2O比例为1:0.45:0.40。配合国家复合肥料标准(GB15063)要求可研制黄淮海平原冬小麦高浓度专用复合肥料配方为24-11-10。根据黄淮海冬小麦地区农民施肥技术氮肥基肥占57.1%、追肥占42.8%,则黄淮海平原地区冬小麦高浓度专用复合肥料基肥配方为18-14-13。

测试实施例1

以中国农业科学院陵县试验区(黄淮海平原冬小麦地区)一具体地块为例,选取10块试验田,每块试验田面积为0.1hm2,进行冬小麦的耕种,分别对10块试验田施用复合肥料,其中,钾肥的施用量如表1所示,氮肥和磷肥的施用量分别为219.4kg/hm2和98.9kg/hm2。250天后进行冬小麦的收获,记录冬小麦的产量,绘制复合肥料中钾肥施用量与黄淮海平原冬小麦产量关系曲线图(如图1)。小麦收获后进行土壤速效钾含量的测定。

表1

由表1及图1可以发现,当复合肥料中氮肥和磷肥的施用量不变时,随着钾肥施用量的增加,小麦产量逐渐上升,当对黄淮海平原冬小麦施用钾量为87kg/hm2时,小麦产量可达较大值,钾肥施用量超过此值后,小麦产量保持稳定。试验所得的适宜钾肥施用量与根据本发明的方法计算所得的钾肥施用量接近,说明本发明的方法可实现简单、快速、准确的定量化钾肥的施用,可操作性强,利于推广应用。

另外,对小麦收获后的土壤速效钾含量进行测定,在所施钾肥量为87kg/hm2时的试验田测得土壤速效钾含量为105mg/kg,与试验前试验田的速效钾含量基本一致,说明采用本方法所推荐的农田小麦施钾量既补充了在小麦生长期间的钾吸收量,也补足了小麦生长期间土壤的钾损失量,保持了土壤的钾平衡,维持土壤持续供应钾的能力,保证小麦高产、稳产。

测试实施例2

以河南新乡地区(黄淮海平原冬小麦地区)一具体地块为例,选取10块试验田,每块试验田面积为0.1hm2,进行冬小麦的耕种,分别对10块试验田施用复合肥料,其中,磷肥的施用量如表2所示,钾肥和氮肥的施用量分别为87.0kg/hm2和219.4kg/hm2。250天后进行冬小麦的收获,记录冬小麦的产量,绘制复合肥料中磷肥施用量与黄淮海平原冬小麦产量关系曲线图(如图2)。

表2

由表2及图2可以发现,当复合肥料中氮肥和钾肥的施用量不变时,随着磷肥施用量的增加,小麦产量逐渐上升,当对黄淮海平原冬小麦施用磷肥量为100kg/hm2时,小麦产量可达较大值,磷肥施用量超过此值后,小麦产量保持稳定。试验所得的适宜磷肥施用量与根据本发明的方法计算所得的磷肥施用量接近,说明本发明的方法可实现简单、快速、准确的定量化磷肥的施用,可操作性强,利于推广应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以华东冬小麦为例,根据当地的环境条件和2005-2010年当地冬小麦收获量的统计数据,华东冬小麦目标产量为5914kg/hm2,100kg籽粒的需钾量为2.38kg。

华东冬小麦实际田间调查调查的秸秆产量为6219kg/hm2,秸秆还田率为100%,100kg秸秆中的钾的质量为1.53kg。

华东冬小麦地区速效钾含量为64.35mg/kg,以土壤速效钾100mg/kg为基准,则华东冬小麦地区的钾肥施用矫正系数为1.55。

从环境进入单位面积农田的钾的质量以及钾的损失率忽略不计。

则根据公式:

计算钾肥推荐施用量:

华东冬小麦钾肥施用量FertK=1.55×(5914×2.38/100-6219×100%×1.53/100)=70.7kg/hm2

即华东冬小麦的钾肥适宜施用量为70.7kg/hm2

华东冬小麦100kg籽粒的需磷量为1.01kg;生育期平均气温为16.9℃。考虑小麦的三基点温度和小麦根系养分吸收的最适温度等,选择22.5℃作为基础标准温度,则华东冬小麦磷肥施用矫正系数为1.33。

则根据公式:

FertP=β×Yield×NutP-Need计算磷肥推荐施用量:

华东冬小麦磷肥施用量FertP=1.33×5914×1.01/100=79.4kg/hm2

即华东冬小麦的磷肥适宜施用量为79.4kg/hm2

华东冬小麦100kg籽粒的需氮量为2.70kg;根据华东冬小麦地区长期肥料试验的不施肥处理的冬小麦氮素吸收量估算小麦环境氮素的输入量为41.3kg/hm2。同时,假设长期肥料试验氮素处于基本平衡状态而进行估算氮损失率为37.0%。

则根据公式:

计算氮肥推荐施用量:

华东冬小麦氮肥施用量

即华东冬小麦的氮肥适宜施用量为187.9kg/hm2

根据华东冬小麦推荐施肥量可以确定华东冬小麦所需N、P2O5、K2O比例为1:0.42:0.38。配合国家复合肥料标准(GB15063)要求可研制华东冬小麦高浓度专用复合肥料配方为25-11-9。根据华东冬小麦地区农民施肥技术氮肥基肥占70%、追肥占30%,则华东冬小麦高浓度专用复合肥料基肥配方为21-13-11。

测试实施例3

以安徽无为县(华东冬小麦地区)一具体地块为例,选取10块试验田,每块试验田面积为0.1hm2,进行冬小麦的耕种,分别对10块试验田施用复合肥料,其中,钾肥的施用量如表3所示,氮肥和磷肥的施用量分别为187.9kg/hm2和79.4kg/hm2。230天后进行冬小麦的收获,记录冬小麦的产量,绘制复合肥料中钾肥施用量与华东冬小麦产量关系曲线图(如图3)。小麦收获后进行土壤速效钾含量的测定。

表3

由表3及图3可以发现,当复合肥料中氮肥和磷肥的施用量不变时,随着钾肥施用量的增加,小麦产量逐渐上升,当对华东冬小麦施用钾量为70kg/hm2时,小麦产量可达较大值,钾肥施用量超过此值后,小麦产量保持稳定。试验所得的适宜钾肥施用量与根据本发明的方法计算所得的钾肥施用量接近,说明本发明的方法可实现简单、快速、准确的定量化钾肥的施用,可操作性强,利于推广应用。

另外,对小麦收获后的土壤速效钾含量进行测定,在所施钾肥量为70kg/hm2时的试验田测得土壤速效钾含量为65.1mg/kg,与试验前试验田的速效钾含量基本一致,说明采用本方法所推荐的农田小麦施钾量既补充了在小麦生长期间的钾吸收量,也补足了小麦生长期间土壤的钾损失量,保持了土壤的钾平衡,维持土壤持续供应钾的能力,保证小麦高产、稳产。

测试实施例4

以安徽淮南地区(华东冬小麦地区)一具体地块为例,选取10块试验田,每块试验田面积为0.1hm2,进行冬小麦的耕种,分别对10块试验田施用复合肥料,其中,磷肥的施用量如表4所示,钾肥和氮肥的施用量分别为70.7kg/hm2和187.9kg/hm2。230天后进行冬小麦的收获,记录冬小麦的产量,绘制复合肥料中磷肥施用量与华东冬小麦产量关系曲线图(如图4)。

表4

由表4及图4可以发现,当复合肥料中氮肥和钾肥的施用量不变时,随着磷肥施用量的增加,小麦产量逐渐上升,当对黄淮海平原冬小麦施用磷肥量为80kg/hm2时,小麦产量可达较大值,磷肥施用量超过此值后,小麦产量保持稳定。试验所得的适宜磷肥施用量与根据本发明的方法计算所得的磷肥施用量接近,说明本发明的方法可实现简单、快速、准确的定量化磷肥的施用,可操作性强,利于推广应用。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以黄土高原冬小麦为例,根据当地的环境条件和2005-2010年当地冬小麦收获量的统计数据,黄土高原冬小麦目标产量为5614kg/hm2,100kg籽粒的需钾量为2.63kg。

黄土高原冬小麦实际田间调查调查的秸秆产量为7121kg/hm2,秸秆还田率为100%,100kg秸秆中的钾的质量为1.71kg。

黄土高原地区速效钾含量为167mg/kg,以土壤速效钾100mg/kg为基准,则黄土高原冬小麦地区的钾肥施用矫正系数为0.60。

从环境进入单位面积农田的钾的质量以及钾的损失率忽略不计。

则根据公式:

计算钾肥推荐施用量:

黄土高原冬小麦钾肥施用量FertK=0.60×(5614×2.63/100-7121×100%×1.71/100)=15.5kg/hm2

即黄土高原冬小麦的钾肥适宜施用量为15.5kg/hm2

黄土高原冬小麦100kg籽粒的需磷量为0.90kg;生育期平均气温为13.3℃。考虑小麦的三基点温度和小麦根系养分吸收的最适温度等,选择22.5℃作为基础标准温度,则黄土高原冬小麦磷肥施用矫正系数为1.69。

则根据公式:

FertP=β×Yield×NutP-Need计算磷肥推荐施用量:

黄土高原冬小麦磷肥施用量FertP=1.69×5614×0.90/100=85.4kg/hm2

即黄土高原冬小麦的磷肥适宜施用量为85.4kg/hm2

黄土高原冬小麦100kg籽粒的需氮量为2.80kg;根据黄土高原地区长期肥料试验的不施肥处理的冬小麦氮素吸收量估算小麦环境氮素的输入量为33.6kg/hm2。同时,假设长期肥料试验氮素处于基本平衡状态而进行估算氮损失率为27.1%。

则根据公式:

计算氮肥推荐施用量:

黄土高原冬小麦氮肥施用量

即黄土高原冬小麦的氮肥适宜施用量为169.5kg/hm2

根据黄土高原冬小麦推荐施肥量可以确定黄土高原冬小麦所需N、P2O5、K2O比例为1:0.50:0.09。配合国家复合肥料标准(GB15063)要求可研制黄土高原冬小麦高浓度专用复合肥料配方为28-14-3。根据黄土高原冬小麦氮肥基肥占67.7%、追肥占32.3%,则黄土高原地区冬小麦高浓度专用复合肥料基肥配方为24-21-3。

测试实施例5

以陕西长武县(黄土高原冬小麦地区)一具体地块为例,选取10块试验田,每块试验田面积为0.1hm2,进行冬小麦的耕种,分别对10块试验田施用复合肥料,其中,钾肥的施用量如表5所示,氮肥和磷肥的施用量分别为169.5kg/hm2和85.4kg/hm2。230天后进行冬小麦的收获,记录冬小麦的产量,绘制复合肥料中钾肥施用量与黄土高原冬小麦产量关系曲线图(如图5)。小麦收获后进行土壤速效钾含量的测定。

表5

由表5及图5可以发现,当复合肥料中氮肥和磷肥的施用量不变时,随着钾肥施用量的增加,小麦产量逐渐上升,当对黄土高原冬小麦施用钾量为16kg/hm2时,小麦产量可达较大值,钾肥施用量超过此值后,小麦产量保持稳定。试验所得的适宜钾肥施用量与根据本发明的方法计算所得的钾肥施用量接近,说明本发明的方法可实现简单、快速、准确的定量化钾肥的施用,可操作性强,利于推广应用。

另外,对小麦收获后的土壤速效钾含量进行测定,在所施钾肥量为16kg/hm2时的试验田测得土壤速效钾含量为169mg/kg,与试验前试验田的速效钾含量基本一致,说明采用本方法所推荐的农田作物施钾量既补充了在作物生长期间的钾吸收量,也补足了作物生长期间土壤的钾损失量,保持了土壤的钾平衡,维持土壤持续供应钾的能力,保证作物高产、稳产。

测试实施例6

以陕西眉县(黄土高原冬小麦地区)一具体地块为例,选取10块试验田,每块试验田面积为0.1hm2,进行冬小麦的耕种,分别对10块试验田施用复合肥料,其中,磷肥的施用量如表6所示,钾肥和氮肥的施用量分别为15.5kg/hm2和169.5kg/hm2。230天后进行冬小麦的收获,记录冬小麦的产量,绘制复合肥料中磷肥施用量与黄土高原冬小麦产量关系曲线图(如图6)。

表6

由表6及图6可以发现,当复合肥料中氮肥和钾肥的施用量不变时,随着磷肥施用量的增加,小麦产量逐渐上升,当对黄土高原冬小麦施用磷肥量为85kg/hm2时,小麦产量可达较大值,磷肥施用量超过此值后,小麦产量保持稳定。试验所得的适宜磷肥施用量与根据本发明的方法计算所得的磷肥施用量接近,说明本发明的方法可实现简单、快速、准确的定量化磷肥的施用,可操作性强,利于推广应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