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肥效果显著的小麦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38521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一种节肥效果显著的小麦种植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作物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节肥效果显著的小麦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小麦种植都是先进行土壤表面的施肥,然后通过旋耕将肥料均匀分布于耕层中,随后在耕层中进行小麦的播种,小麦生根初期对其周围的肥料进行吸收利用,但耕层上部尤其是表面的肥料利用率不高,都残留在土壤中,对土壤造成影响,小麦根部伸入到耕层以下后,耕层中的肥料就不能起到作用,还需要对小麦进行适合其生长时期的追肥作业,追肥过程中会对小麦植株造成一定破坏,而且所施加的肥料深度有限,虽然会对小麦根部在土壤中的生长提供养分,但不利于小麦根部向下生长,因此,小麦的抗倒伏能力和深入吸水能力有限,上述原因为现有小麦产量无法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原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节肥效果显著的小麦种植方法,该方法能够一次性完成小麦生长初期和后期的肥料施作,无需追肥,并且有利于小麦向下扎根,小麦的抗倒伏能力和吸水能力得到加强,小麦产量得到显著提高。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节肥效果显著的小麦种植方法,关键点是,所述种植方法基于小麦旋耕施肥机来进行实施,所述小麦旋耕施肥机包括牵引机及连接在其后端且带有限深轮的机架,机架上依次设置有旋耕单元和施肥单元,所述旋耕单元的旋转方向为上端向前转动,所述施肥单元与旋耕单元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不大于15cm,所述施肥单元包括一组并列设置的施肥铲,施肥铲间距为8-15cm,所述施肥铲包括深松分层施肥铲及固定在其上部的等深撒肥铲,深松分层施肥铲为中空结构且与机架上端的深层肥箱相连,深松分层施肥铲的铲尖后侧设置有一组沿纵向分布的施肥孔,施肥孔的工作深度为15-30cm,等深撒肥铲为中空结构且与机架上端的耕层肥箱相连,其铲身上设置有位于深松分层施肥铲两侧的两组撒肥孔,撒肥孔的工作深度为7-15cm,所述的深松分层施肥铲、等深撒肥铲配合形成肥料分层施肥单元,所述等深撒肥铲上的两组撒肥孔间距为4-6cm,每组撒肥孔的横向分布范围为8-12cm,基于上述结构小麦旋耕施肥机的小麦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旋耕和施肥

通过小麦旋耕施肥机的旋耕单元对土壤耕层进行旋耕,施肥单元中的所有施肥铲进行施肥并形成一组横向间距为8-15cm的施肥区,施肥区包括15-30cm深、4-6cm宽的深层施肥带及分布于其两侧7-15cm深、8-12cm宽的耕层施肥带,旋耕单元旋转方向为上端向前转动,其旋耕的土壤向后方上部抛出并覆盖在施肥区上端;

b、播种

利用小麦播种机将小麦种子播种在施肥区的耕层施肥带中,形成相隔8-15cm的播种组,每个播种组包括两个相隔4-6cm的播种带,播种带宽度为8-12cm;

c、镇压

利用镇压机对播种后的土壤表面进行镇压作业。

所述的小麦旋耕施肥机中,在施肥单元后端设置有挡土板,挡土板上端固定于机架上,下端向后倾斜,挡土板与机架下端所在水平面的夹角为50-80度,所述挡土板与施肥单元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不大于20cm,所述的步骤a中,旋耕单元旋耕后的土壤向后方上部抛出,挡土板对抛出的土壤进行阻挡并使其覆盖在施肥区上端。

所述的挡土板与施肥单元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为15cm。

所述的施肥单元与旋耕单元在水平方向的距离为10cm。

所述的施肥铲间距为10cm,所述等深撒肥铲上的两组撒肥孔间距为5cm,每组撒肥孔的横向分布范围为10cm,施肥孔的工作深度为20-30cm,撒肥孔的工作深度为9cm;所述的步骤a中,施肥区横向间距为10cm,施肥区包括20-30cm深、5cm宽的深层施肥带及分布于其两侧9cm深、10cm宽的耕层施肥带;所述的步骤b中,播种组间距为10cm,每个播种组包括两个相隔5cm的播种带,播种带宽度为10cm。

所述的施肥孔外端设置有导肥装置,所述导肥装置为两侧向下弯折的壳体结构且为下端向后倾斜,其横截面为倒置的v字型,所有施肥孔对应的所有导肥装置呈由上到下宽度逐渐减小的布置形式,并且所有导肥装置的长度逐渐减小,所述的步骤a中,深层施肥带为一组分层施肥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中的种植方法基于利用小麦旋耕施肥机、小麦播种机和镇压机来进行实施,旋耕施肥机中施肥单元设置为深松分层施肥铲和等深撒肥铲相结合的结构,通过深松分层施肥铲在两个播种带之间进行深层肥料的分层施肥,通过等深撒肥铲在播种带的耕层底部进行初期肥料的施撒,施肥铲设置在旋耕单元的后端,旋耕单元将耕层土壤掀起并覆盖在施肥区上,使得初期肥料的施撒深度更为精准,该施肥铲和旋耕单元的结合实现了精位施肥且一次施肥无需追肥的效果,整个小麦生长期节省了大量人力和设备,而且深层施肥带中的深层肥料的施加能够促进小麦根系向土壤深处生长,小麦吸收土壤深处的水分,节省了灌溉水的用量,提高了小麦的抗倒伏能力,最终实现小麦产量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小麦旋耕施肥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施肥铲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后视图。

图4是本发明中土壤深松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等深撒肥铲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旋耕单元和施肥单元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播种带分布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机架,2、限深轮,3、旋耕单元,4、深松分层施肥铲,401、深层肥箱,402、施肥孔,403、导肥装置,5、等深撒肥铲,501、耕层肥箱,502、撒肥孔,503、挡肥柱,504、导流板,6、深层施肥带,7、耕层施肥带,9、播种带,10、挡土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一种节肥效果显著的小麦种植方法,所述种植方法基于小麦旋耕施肥机来进行实施,所述小麦旋耕施肥机包括牵引机及连接在其后端且带有限深轮2的机架1,机架1上依次设置有旋耕单元3和施肥单元,所述旋耕单元3的旋转方向为上端向前转动,所述施肥单元与旋耕单元3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不大于15cm,所述施肥单元包括一组并列设置的施肥铲,施肥铲间距为8-15cm,所述施肥铲包括深松分层施肥铲4及固定在其上部的等深撒肥铲5,深松分层施肥铲4为中空结构且与机架1上端的深层肥箱401相连,深松分层施肥铲4的铲尖后侧设置有一组沿纵向分布的施肥孔402,施肥孔402的工作深度为15-30cm,等深撒肥铲5为中空结构且与机架1上端的耕层肥箱501相连,其铲身上设置有位于深松分层施肥铲4两侧的两组撒肥孔502,撒肥孔502的工作深度为7-15cm,所述的深松分层施肥铲4、等深撒肥铲5配合形成肥料分层施肥单元,所述等深撒肥铲5上的两组撒肥孔502间距为4-6cm,每组撒肥孔502的横向分布范围为8-12cm,结合上述结构小麦旋耕施肥机、小麦播种机以及镇压机依次进行旋耕、施肥、播种以及镇压的种植作业,种植方法的具体过程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阐述。

具体实施例,如图1至图7所示,施肥单元与旋耕单元3在水平方向的距离为10cm,该距离设定能够保证旋耕单元向后抛出的土壤能够越过施肥铲而落在施肥作业后的施肥区上,所述施肥铲间距为10cm,所述等深撒肥铲5上的两组撒肥孔502间距为5cm,每组撒肥孔502的横向分布范围为10cm,施肥孔402的工作深度为20-30cm,撒肥孔502的工作深度为9cm,如图5所示,撒肥孔502出口位置设置有挡肥柱503,肥料从固定于机架1上的耕层肥箱501经过输料管道到达等深撒肥铲5中,然后经过两侧的两组撒肥孔502分别进行撒肥,两组撒肥孔502之间的间距位置设置有导流板504,导流板504横截面为三角形,肥料经过导流板504的引导后分别向两侧的撒肥孔502进行输送,基于上述结构的小麦旋耕施肥机,以及现有的小麦播种机和镇压机来进行小麦的节肥种植,小麦播种机后端如果设置镇压轮,那么可以省去镇压机的成本,种植方法的详细过程如下:

a、旋耕和施肥

通过小麦旋耕施肥机的旋耕单元3对土壤耕层进行旋耕,这一结构设置无需单独进行种植前的整地,施肥作业设置在旋耕作业后,借助旋耕单元3的旋耕力将土壤向后方上部抛起并落在后端施肥单元作业后的施肥区上,在施肥单元后端设置有挡土板10,挡土板10上端固定于机架1上,下端向后倾斜,挡土板10与机架1下端所在水平面的夹角为65度,所述挡土板10与施肥单元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为15cm,旋耕单元3旋耕后的土壤向后方上部抛出,挡土板10对抛出的土壤进行阻挡并使其覆盖在施肥区上端,提高了土壤落地覆盖的效率,同时避免了土壤抛起时间过长造成的松散和水分散失,最大限度保留了土壤的水分,施肥单元中的所有施肥铲进行施肥并形成一组横向间距为10cm的施肥区,施肥区包括20-30cm深、5cm宽的深层施肥带6及分布于其两侧9cm深、10cm宽的耕层施肥带7,旋耕单元3旋转方向为上端向前转动,其旋耕的土壤向后方上部抛出并覆盖在施肥区上端;施肥铲的结构如图2和图3所示,施肥铲中的深松分层施肥铲4进行土壤的深松和深层肥料的施加,施肥铲下端铲尖具备松土的功能,土壤深松的形状如图4所示,为倒三角形状,该形状的松土结构,为施肥的进行提供了相对松软的土壤环境,中间较深位置为深层肥料施加的位置,施肥孔402外端设置有导肥装置403,所述导肥装置403为两侧向下弯折的壳体结构且为下端向后倾斜,其横截面为倒置的v字型,所有施肥孔402对应的所有导肥装置403呈由上到下宽度逐渐减小的布置形式,并且所有导肥装置403的长度逐渐减小,肥料沿导肥装置403向外输出并均匀分散,深层施肥带6为分布在20-30cm深度的一组分层施肥带,图4中两侧较浅位置为耕层肥料施加的位置,耕层肥箱501中添加的耕层肥料为种下等深撒施速效肥料,深层肥箱401中添加的深层肥料选用缓释肥或者控释肥,缓释肥或者控释肥的营养释放速度缓慢,肥效长,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b、播种

利用小麦播种机将小麦种子播种在施肥区的耕层施肥带7中,所用小麦播种机上设置的播种单元的播种宽度以及播种间距均与耕层施肥带7相对应,如图7所示,播种后形成相隔10cm的播种组,每个播种组包括两个相隔5cm的播种带9,播种带9宽度为10cm;每两个播种组之间的10cm间距为通风道,既能够为两侧的麦苗垄进行换气,又能够调节麦苗中的温度,避免麦苗中温度过高而滋生病虫草害;每组中两个播种带9之间的5cm间距可以为小麦生长提供空间,并且能够从间隔部位的分层施肥带吸收营养,促进根部向下生长,提高抗倒伏能力和吸水能力,显著提高小麦的生长环境和生长势头;

c、镇压

利用镇压机对播种后的土壤表面进行镇压作业。

使用本发明中的种植方法进行小麦种植后,生长初期,小麦种子吸收耕层底部的肥料进行早期根系的生长发育,有利于种子成活以及幼苗的萌发,而且避免了现有技术中肥料分散在耕层中造成的烧苗现象,随着小麦生长,根系分化为主根系和旁根系,耕层底部的肥料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根系的要求,此时,由于20-30cm深处土壤中的分层施肥,主根系向深层施肥处生长有利于深扎根的形成,小麦的抗倒伏能力较强,根部可以吸收20-30cm深处的肥料来满足不同生长时期的需求,小麦在生长期无需进行追肥,肥料的利用率较高,并且土壤中的残留肥料较少,避免了肥料对土质的过大影响,同时还能够吸收深处土壤中的水分来保障植株的需水量,灌溉水量也能够得到减少,整个生长期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设备和自然资源,为小麦种植提供了一种节肥且显著提高产量的种植方法。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