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的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05024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黑木耳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栽培基质的制作:原料按以下原料的重量份数组成:竹柳木屑72~82份、象草秸秆10~20份、象草叶粉8~16份、蔗糖渣10~18份、石灰粉1~5份、石膏1~3份、黄豆粉5~10份、贝壳粉1~3份、麦饭石6~8份、硅藻土4~6份、磷酸氢钙2~5份、葡萄糖6~15份、蔗糖10~20份、过磷酸钙1~3份、钼酸铵0.2~0.6份、酵母硒0.002~0.008份、磷酸氢氨0.1~0.6份、硫酸铜0.1~0.8份、硫酸亚铁0.5~0.8份;

将竹柳木屑粉碎成粉状后进行高温消毒,取1/3经粉碎的竹流木屑用稀醋酸混合均匀,调节PH为4~6;1/3经粉碎的竹流木屑在32~38℃条件下,加入纤维素酶反应8~10h;最后将剩下未经处理的1/3竹流木屑与另外两份混合均匀得到;

将生鲜象草刈割后,将象草叶和象草秸秆分割开;晒干至含水率为12~15%;将象草秸秆粉粹成粉状;然后用纤维素酶水解6~8h;将象草叶切细后揉碎,高温消毒后,用稀醋酸调节PH为4~6;

按照份数将竹柳木屑、象草秸秆、象草叶粉和蔗糖渣混合成初级原料,加入矿泉水混合均匀;然后放入发酵池内成堆发酵6~8天;每天至少翻新一次;

按照份数称取葡萄糖和蔗糖,加入2~3倍40~50℃的矿泉水搅拌溶解;待温度降至25~28℃时候,按照份数加入过磷酸钙、钼酸铵、酵母硒、磷酸氢氨、硫酸铜、硫酸亚铁搅拌均匀制成营养液;

将初级发酵好的初级原料按照份数加入贝壳粉、磷酸氢钙、石灰粉、石膏、黄豆粉、麦饭石、硅藻土和上述营养液充分混合均匀;加入木醋液,保持水分含量在50~55%之间;混合均匀后,密封发酵10~15天,使其充分吸水膨胀及软化,即得到黑木耳栽培基质;

(2)黑木耳菌袋的制作:将步骤(1)得到的黑木耳栽培基质入菌袋中;栽培基质占所述菌袋内部空间的70%~80%;在菌袋的侧面和底面刺透气孔,然后在透气孔处插入带有过滤介质的通气管;

(3)黑木耳菌袋灭菌:将步骤(2)得到的装入基质的菌袋在温度为120~125℃、高压蒸汽灭菌2~3h;待灭菌结束后,恢复到常温,取出菌袋;

(4)接种:在23~26℃的无菌环境下,将黑木耳菌种接种到菌袋内,并在菌袋表面覆盖一层用石灰水浸泡过的纱布,接种后于室温、遮光、干燥的培养室内发菌;

(5)日常管理:培养室温度控制在15℃~24℃,空气湿度保持在50%~60%,每隔3~5天进行一次杂菌检查和发菌状况的检查,及时补充接种和淘汰杂菌;当菌袋表面出现米粒状耳基时,在菌袋四周继续开孔,培养5~6天后把菌袋搬进出耳场进行出耳管理,出耳温度控制在15℃~25℃,并拉大昼夜温差控制在9℃~12℃,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95%;适时通风换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黑木耳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按以下原料的重量份数组成:竹柳木屑76份、象草秸秆15份、象草叶粉15份、蔗糖渣16份、石灰粉2份、石膏2份、黄豆粉8份、贝壳粉2份、麦饭石7份、硅藻土5份、磷酸氢钙3份、葡萄糖10份、蔗糖15份、过磷酸钙2份、钼酸铵0.4份、酵母硒0.006份、磷酸氢氨0.3份、硫酸铜0.5份、硫酸亚铁0.7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黑木耳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石膏是从矿山开采下来,直接粉碎至60~80目得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黑木耳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素酶为外切β~葡聚糖酶、内切β~葡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中的一种或几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黑木耳的栽培方法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所述稀醋酸的质量分数为0.5%~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黑木耳的栽培方法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所述木醋液的质量分数为0.1%~0.3%。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