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溉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95816阅读:1259来源:国知局
滴溉圈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滴溉圈。



背景技术:

滴溉是迄今为止农田灌溉最节水的灌溉技术之一 ,也是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必然选择。在滴溉条件下,灌溉水湿润部分土壤表面,可有效减少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同时,由于滴灌仅湿润作物根部附近土壤,其他区域土壤水分含量较低,因此,可防止杂草的生长,滴灌系统不产生地面径流,且易掌握精确的施水深度,非常省水。环境湿度低滴灌灌水后,土壤根系通透条件良好,通过注入水中的肥料,可以提供足够的水分和养分,使土壤水分处于能满足作物要求的稳定和较低吸力状态,灌水区域地面蒸发量也小,这样可以有效控制保护地内的湿度,使保护地中作物的病虫害的发生频率大大降低,也降低了农药的施用量。所以滴溉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由于滴头的流道较小,滴头易于堵塞;且滴灌灌水量相对较小,容易造成盐分积累,且现有的滴溉管道对作物根部的灌溉不均匀,易造成作物的生长产生倾斜,影响作物的观赏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以上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巧妙,可对作物根部灌溉更均匀,有效降低滴头堵塞的滴溉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滴溉圈,滴溉圈包括滴溉管道和滴头壳体,滴溉管道为圆圈状,滴溉管道上连接有连接总管,滴溉管道上设有数个连接分管,滴头壳体上部为空心圆台结构,其下部为空心圆柱体,滴头壳体上方连接有连接端,连接端与连接分管相连,且连接端与连接分管通过卡箍固定,滴头壳体的内部设有橡胶层,滴头壳体的内部橡胶层下方设有挡网,挡网位于滴头壳体底部,橡胶层的中间设有出水点,滴头壳体的底部设有至少3个固定板,固定板上部为斜面板,其下部为水平面板。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连接分管均匀分布于滴溉管道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连接端外表面设有螺纹。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滴溉管道为软管或硬管,连接分管为软管或硬管,连接总管为连接总管。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巧妙,通过连接总管与水管相连接,水流进入滴溉管道,利用水压,水从出水点滴出进行滴溉,滴溉管道为圆圈状,围绕作物四周,可使得作物根部的灌溉更均匀,且作物的四周均进行滴灌,从而减少盐分的堆积;滴溉管道为软管或硬管,可配合不同作物的灌溉需求;连接端外表面设有螺纹,且配有相匹配的卡箍,使得连接端与连接分管的连接更稳固,减少漏水的发生率;设有挡网,且挡网与橡胶层存在一定距离,避免出水点被堵上;设有上部为斜面板下部为水平面板的固定板,既能对整体进行固定,也可将挡网与泥土隔开一定距离,有效避免泥土进入挡网导致出水点被堵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橡胶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滴溉管道、2-连接总管、3-连接分管、4-卡箍、5-连接端、6-滴头壳体、7-橡胶层、8-固定板、9-挡网、10-出水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如图1-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滴溉圈的一种实施方式,滴溉圈包括滴溉管道1和滴头壳体6,滴溉管道1为圆圈状,滴溉管道1上连接有连接总管2,滴溉管道1上设有数个连接分管3,所述滴头壳体6上部为空心圆台结构,其下部为空心圆柱体,滴头壳体6上方连接有连接端5,连接端5与连接分管3相连,且连接端5与连接分管3通过卡箍4固定,滴头壳体6的内部设有橡胶层7,滴头壳体6的内部橡胶层7下方设有挡网9,挡网9位于滴头壳体6底部,橡胶层7的中间设有出水点10,滴头壳体6的底部设有至少3个固定板8,固定板8上部为斜面板,其下部为水平面板,连接分管3均匀分布于滴溉管道1上,连接端5外表面设有螺纹,滴溉管道1为软管或硬管,连接分管3为软管或硬管,连接总管2为连接总管2。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巧妙,通过连接总管2与水管相连接,水流进入滴溉管道1,利用水压,水从出水点10滴出进行滴溉,滴溉管道1为圆圈状,围绕作物四周,可使得作物根部的灌溉更均匀,且作物的四周均进行滴灌,从而减少盐分的堆积;滴溉管道1为软管或硬管,可配合不同作物的灌溉需求;连接端5外表面设有螺纹,且配有相匹配的卡箍4,使得连接端5与连接分管3的连接更稳固,减少漏水的发生率;设有挡网9,且挡网9与橡胶层7存在一定距离,避免出水点10被堵上;设有上部为斜面板下部为水平面板的固定板8,既能对整体进行固定,也可将挡网9与泥土隔开一定距离,有效避免泥土进入挡网9导致出水点10被堵上。

以上所述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