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水肥一体化系统的大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86860阅读:9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水肥一体化系统的大棚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水肥一体化系统的大棚。



背景技术:

目前,温室大棚生产作为一种新的高产、高效、优质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也已成为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一种趋势。但是现有的大棚浇灌系统比较复杂,成本高,并且浇灌范围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带水肥一体化系统的大棚,可有效提升大棚内植物的浇灌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带水肥一体化系统的大棚,包括大棚本体和水肥一体化系统,所述水肥一体化系统包括肥水混合池、第一浇灌管和第二浇灌管,所述第一浇灌管和所述第二浇灌管通过供水管与所述肥水混合池池相连,所述供水管上设有水泵,所述第一浇灌管上设有第一闸阀及若干出水孔,所述第二浇灌管上设有第二闸阀及若干喷头,所述肥水混合池连接有自来水管,所述自来水管上设有第三闸阀。

水和肥料在肥水混合池中混合,第一浇灌管对土壤及植物根部进行浇灌,第二浇灌管对植物表面进行浇灌,并能喷洒农药制剂,防治病虫害。

较优地,所述肥水混合池内设有搅拌装置,以加快肥水的混合速度及提高混合效果。

进一步地,为实现自动浇灌,还设置控制器,所述第一闸阀、第二闸阀和第三闸阀均为电磁阀,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闸阀、第二闸阀、第三闸阀、 搅拌装置和水泵电性连接。控制器自动控制第一闸阀、第二闸阀、第三闸阀、搅拌装置和水泵的开启和关闭。

较优地,所述喷头包括一端封闭的圆管,所述圆管封闭一端的中心设有进水孔和偏心盲孔,所述圆管的侧壁设有与外界连通的第一雾孔和第二雾孔,所述第一雾孔与所述进水孔和所述偏心盲孔连通,所述第二雾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一雾孔的孔径。该喷头喷出雾化液体,增大了浇灌覆盖面积,提高了浇灌效果。

较优地,所述第一雾孔的孔径为2~4mm,所述第二雾孔的孔径为5~8mm,以实现较佳的喷雾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喷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的带水肥一体化系统的大棚,包括大棚本体13和水肥一体化系统,水肥一体化系统包括肥水混合池1、第一浇灌管6、第二浇灌管9和控制器(图中未画出),第一浇灌管6和第二浇灌管9通过供水管3与肥水混合池池1相连,供水管3上设有水泵2,第一浇灌管6上设有第一电磁阀4及若干出水孔5,第二浇灌管9上设有第二电磁阀7及若干喷头8,肥水混合池1连接有自来水管10,自来水管10上设有第三电磁阀11,肥水混合池1内设有搅拌装置12,控制器采用PLC控制器,为现有技术,控制器分别与第一电磁阀4、第二电磁阀7、第三电磁阀11、搅拌装置12和水泵2电性连接。

如图2所示的喷头,包括一端封闭的圆管81,圆管81封闭一端的中心设有进水孔82和偏心盲孔83,圆管81的侧壁设有与外界连通的第一雾孔84和第二雾孔85,该第一雾孔84与进水孔82记偏心盲孔83连通,第一雾孔84的孔径为2.8mm,第二雾孔85的孔径为6mm,圆管81的开口一端设有外螺纹86。

第二浇灌管9上设有与外螺纹86相配合的内螺纹孔,喷头8与第二浇灌管9螺纹连接。

该带水肥一体化系统的大棚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如下:根据需要,在肥水混合池1加入适量肥料,打开第三电磁阀11,当肥水混合池1内水达到设定位置后开启搅拌装置12使肥水充分混合;浇灌时,根据需要可以开启第一电磁阀4关闭第二电磁阀7,这时对土壤和植物根部进行浇灌;或者开启第二电磁阀7关闭第一电磁阀4,这时对植物表面进行浇灌;或者同时开启第一电磁阀4和第二电磁阀7,同时对土壤、植物根部及植物表面进行浇灌;水泵2的开启使得第一浇灌管6及第二浇灌管9内形成高压水流,高压水流经喷头8喷出雾化液体,使得大棚本体13内弥漫着雾化液体覆盖整个植物体,如在肥水混合池1加入适量农药制剂,可有效防治植物的病虫害。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